人到中年忌“五熬”
2019-07-31苏良文
保健与生活 2019年7期
苏良文
人到中年,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各种衰老现象也悄然而至。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犯养生的大忌——硬熬。
起居不熬夜
长期熬夜会带来很多伤害:一是免疫力降低,感冒、腹泻、神经衰弱,甚至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乘虚而入。二是情绪不稳、焦虑抑郁,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有所下降。三是内分泌失调、生物钟紊乱、皮肤暗沉,衰老加速。
管理自己的健康,首先要不熬夜,每天保证6 ~8小时睡眠,为身体“充好电”。
吃饭不熬时
饮食规律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不按时吃饭,会使身体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晚饭吃得太晚或经常吃夜宵,胃肠被迫“加班”,会导致睡眠障碍。饮食不规律会增加患胃炎、结石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早饭一定要吃饱,做到营养合理。中午保证有蔬菜、粗粮,最好再配些水果。晚饭最晚不超过20点。饿时应立即进食,经常饥不进食,易引起溃疡病、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
另外,中年人必须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渴是人体缺水的信号,硬熬下去会影响健康。
玩乐不熬神
娱乐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如果过度娱乐,往往会消耗过多的脑力和精力,带来视力下降、精神疲惫等不适。应把握好分寸,做到玩乐不熬神,建议选择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如周末郊游、户外运动等。
运动不熬力
运动不宜过度。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做到运动不熬力。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的热身和放松运动,并合理安排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病痛不熬拖
有些人偶尔感到疲惫,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失眠、关节痛、食欲不振等状况,此时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如果还继续熬拖,因“没时间”“太麻烦”不去看病,会贻误治病良机。因此,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尽早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