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hs-CRP、BA的影响

2019-07-31黄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6期
关键词:鸟氨酸血氨肝硬化

黄斌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也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因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等引起,该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导致的弥漫性肝损害[1-3]。而上消化道出血则是该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40%[4-5]。上消化道出血后机体产生的炎症会导致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高表达,严重影响患者预后[6]。同时肝硬化下肝内代谢异常,肠道内氨无法有效转化为尿素,导致血氨水平异常增高,同时受疾病影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肠内未经消化的蛋白质等日益增多,肠道内氨吸收不断增加,有研究提示血氨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可导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参与癌变[7]。鸟氨酸苯乙酸是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新型药物,外国学者Venturacots等已对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报道[8],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国内鲜有鸟氨酸苯乙酸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本次研究使用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2~56岁,平均(49.62±5.18)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8例,B级16例;病程31~41月,平均(36.54±4.27)月。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2~56岁,平均(49.57±5.22)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7例,B级17例;病程31~41月,平均(36.59±4.30)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肝硬化[9]及上消化道出血[10]相关诊断标准;②肝功能Child分级A~B级;③25~65岁;④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②严重心、肾、脑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患者;③其它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等;④近3个月内有止血药物使用史或已行内镜下止血治疗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补液、输血、保肝、预防感染、营养支持、补充水电解质等常规措施,参考《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09,杭州)》[11]进行止血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鸟氨酸苯乙酸,用药剂量10 g/d,静脉滴注,1次/d,用药5 d。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用药结束后参照临床疗效评估标准进行判定。显效[9]:患者用药后24 h内停止出血;有效:患者用药24~72 h停止出血;无效:患者用药72 h后出血仍未停止甚至出血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4.2 相关临床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

1.4.3 实验室指标

分别在两组入院及用药结束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后送检,hs-CRP、血氨(blood ammonia,BA)使用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hs-CRP以免疫比浊法检测,BA采用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生产;各指标检测过程严格遵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

1.4.4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36%显,对照组为84.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2.2 两组治疗期间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期间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BA水平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hs-CRP、B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BA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2.5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与对照组9.09%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本次研究共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微反应,继续治疗后症状消失。

表4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n(%)]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等肝脏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肝脏间质纤维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12-15]。而肝硬化病情进展时会发生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时出血量大且迅速[16],有研究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较多失血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发生,可诱导患者体内血氨异常高表达[17-19]。因此如何有效降低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氨水平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之一[20-21]。,而鸟氨酸苯乙酸是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有研究证明鸟氨酸苯乙酸可降低血氨水平[22],但尚未推广使用,临床对照试验依据较少。本次研究使用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临床疗效及hs-CRP、BA水平的变化,为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止血疗效基本相当,提示加用鸟氨酸苯乙酸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止血疗效无特别影响。鸟氨酸苯乙酸是一种新型药物,能够通过鸟氨酸转氨酶诱导α-戊二酸形成谷氨酸半醛并将其转化为谷氨酸,苯乙酸与谷氨酸在肾脏、肝脏内结合后随尿液排出体外,最终降低血氨[23-24],观察组行止血处理的同时加用鸟氨酸苯乙酸,发挥止血效果的同时降低血氨,因此两组止血效果无显著差异。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与两者止血疗效基本相当的结论基本符合。

观察组治疗后hs-CRP、BA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显著降低,提示鸟氨酸苯乙酸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降低hs-CRP、BA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以上结论相符,而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是观察组用药后既发挥止血效果又降低体内血氨水平,有利于减轻因出血导致炎症反应,故hs-CRP水平显著降低。

在肝性脑病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未出现肝性脑病,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4.55%),但对比无显著差异,表明鸟氨酸苯乙酸虽可有效降低血氨水平,但本次研究中尚未见两组显著差异,有研究显示90%的肝性脑病与血氨水平增高有关[25],但考虑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可能存在样本量偏倚,但鸟氨酸苯乙酸抑制血氨异常增高的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提示应开展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获得鸟氨酸苯乙酸降低肝性脑病的更直接证据。另外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与对照组9.09%对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用鸟氨酸苯乙酸治疗安全、有效,并不增加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鸟氨酸苯乙酸治疗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降低hs-CRP及BA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鸟氨酸血氨肝硬化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依氟鸟氨酸治疗1例非洲锥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门冬氨酸鸟氨酸盐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