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潮声共月明

2019-07-30郑永为

音乐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节现实主义戏曲

三年一届的中国艺术节是国家文化艺术的节日,它不仅是对全国艺术发展的高规格检阅,也是中国舞台艺术最具影响的盛会。5月中下旬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不仅包含舞台艺术及美术、书法、摄影展,举办文华奖和群星奖的展演,还有演艺及文创博览会及惠民演出。这其中音乐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艺术元素,在舞台上,不仅有中国交响乐团《浦东交响》、香港寰宇交响乐团《弦乐四季夜》那样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也有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那样将器乐演奏与舞台表演深度融合的跨界出新,歌剧、音乐剧、舞剧、芭蕾舞剧无不以音乐为突破口,去带动整体节奏的推陈出新。“戏是车,曲是辙”,戏曲舞台更是如此,张曼君执导的宁夏秦腔剧院《王贵与李香香》,于舞台之上设置了60人的伴唱歌队,不仅极大丰富了秦腔的音乐层次也增添了舞台的仪式感;同样是张曼君导演的国家京剧院《红军故事》,外请了国家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伴奏,令三个短小的故事在音乐上不失饱满。

沈阳的戏曲艺术曾经多次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尤其是2010年在广东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沈阳评剧院《我那呼兰河》惊艳羊城,一举获得“文华大奖”,冯玉萍获文华表演奖,黄伟英获文华编剧奖,查明哲获文华导演奖,徐占海获文华作曲奖,陈锦生、陈忠获文华唱腔设计奖。三年后在山东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沈阳京剧院《将军道》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 常东获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但自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之后,伴随着标准和评奖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是获奖指数大幅压缩,同时主题性创作比重日趋增加,中国艺术节的办会方式和评奖体系都进行了全面升级,这在本届艺术节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文华奖参评剧目中,虽然资深戏曲艺术家徐培成执导的两台剧目位列其中,然而沈阳艺术表演团体并未参加。但是,兄弟省市戏曲院团的精彩演绎不仅令人看到了振兴戏曲的最新成果,也为辽沈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戏曲舞台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不仅剧种多题材也很丰富,既有京剧《钦差林则徐》《奇女无容》、昆剧《浣纱女传奇》《顾炎武》、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等古装戏,有苏剧《国鼎魂》、白剧《数西调》、闽台地方戏《阿搭嫂》等近现代题材,也有京剧《红军故事》《北平无战事》《杨靖宇》、秦腔《王贵与李香香》、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豫剧《戈壁母亲》等红色题材,还有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等富于生活情趣的现代戏。本届艺术节充分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努力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因而以沪剧《敦煌女儿》、豫剧《重渡沟》、河北梆子《李保国》、黔剧《天渠》、黄梅戏《邓稼先》、秦腔《民乐情》等剧目为代表,将真人真事搬上舞台的现实题材戏曲创作成为了一条引人注目的线索。真实生活的舞台演绎,是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生发点,这些剧目首先给人的突出感受就是“实”,并由此与现实产生深度的关联。40余年如一日刻苦研究,并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2018年末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曾任栾川县旅游工作会副主任的马海明,为洛阳市栾川县熊耳山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山区治理专家李保国教授更是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还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甘肃省原政协副主席韩正卿,都是从现实走上舞台的英模人物。而舞台上的故事也大多是从生活中挖掘整理而来。按照这个思路,各个地区的英模人物不仅是政治上的崇高荣誉和社会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艺术创作的珍贵资源,不仅媒体会争先恐后地宣传报道,编剧等主创也会随之蜂拥而至。具体到辽沈地区,话剧舞台成功演绎的《郭明义》,也依然有戏曲舞台再发掘的空间。

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发展,现实主义理念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这最为鲜明地体现在沈阳评剧的发展历程中。一方面有高擎现实主义大旗的辽宁人艺这个强大的资源库,另一方面杨晓彦、冯玉萍等主创在中央戏剧学院接受过系统的斯式戏剧理论熏陶,同时多次与话剧导演及主创的成功合作,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戏探索之路。评剧《小女婿》是有辽宁人艺安波、潘崮等艺术家的心血;评剧《风流寡妇》有洛汀、刘家荣的艺术追求;评剧《我那呼兰河》更未离开坚守现实主义戏剧理念的查明哲及其團队。此外,编剧李宝群、舞美设计王纪厚,也经常出现在主创阵容之中。毫无疑问,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与歌剧的音乐精髓推进了沈阳现代戏的发展。但作为以普通话对白的地方戏剧种,同时需要极力避免成为“话剧+唱”的案例。这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另一方面要强化“韩花筱”三大流派的传承,同时戏曲音乐的个性化特征也需要彰显与弘扬。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主义理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为深入地贯穿了现代戏曲的深层。甚至可以说,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已经成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一个全新成长空间。可以认为,创作选题集中于真实英模,表现语言突出戏曲化特色,创作理念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是艺术节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突出印象。戏曲是角儿的艺术,现实主义戏剧同样强调典型人物的塑造,而现实题材讴歌英模的剧目中,主题的艺术形象则最为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豫剧《重渡沟》中,由贾文龙饰演的的马海明就是这样一个生动、鲜活、立体的典型形象。他以唱念做打作为戏曲的表现方式,内心深处又有着深度的动因。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艺术形象,他兜里揣着快板,手里端着的照相机,风趣油滑却很文艺,村民称他为“马大煽”。多年前他领着村民种烟叶严重亏损,他要给乡亲们一个交代,也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而关于做事与位置和关于金钱的内心阐述又极富哲理。要位置是为了做事情,没有位置做不成;要了位置做不了事情,要了位置也没用。有钱能使磨推鬼,缺了资金成不了事;但共产党员为人民,绝不能出卖灵魂给金钱。这些深埋在情节之中的哲理既予人启迪,又合理熨帖,增加了行为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漫天大雪中富有悲剧意味的情节,不仅展现了他全面的身手,更是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态度,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新的舞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本届艺术节比较突出的特征之一,尤其是东道主上海的剧目几乎每一个都有所突破,比如《最后一头战象》舞台上3米多高的巨型偶,比如话剧《追梦云天》中即时影像的运用,再比如沪剧《敦煌女儿》舞美采用的装置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除此之外,戏曲舞台上新技术也被广泛使用。豫剧《重渡沟》的透明纱幕将影像与表演合二为一,马海明的空中飞人宛若大片;河北梆子《李保国》则使用了环形银幕,让果树环绕在三维空间。虽然,通过影像技术还原现实破坏了戏曲的审美传统,但也确实丰富了文旅融合的实用手段。

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现代戏舞台上,西洋乐器已经成为标配,大中小提琴、贝司、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小号、长号、圆号、定音鼓、小军鼓及钢琴,均是出现在乐队之中。甚至,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甚至在乐池和台上分置了两组乐队。这一方面产生了恢弘的音响效果,同时也令演员的发声技巧受到了挑战。沈阳评剧本体发展离不开音乐的创新,在相当长的时间它甚至是走在前面的,通过本届艺术节我们也验证了它的步伐和方向,沈阳戏曲音乐的创新并非是孤独而寂寞的前行。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已经结束了,中国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但海上的潮声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它让我们回忆,也给我们启迪。

郑永为    沈阳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盛京戏曲论坛秘书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艺术节现实主义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