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能否改变“垃圾围城”
2019-07-30
2019年7月1日起,在上海扔垃圾不分类就是违法行为。去年,上海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总量超过900万吨。中国每年垃圾总量增长速率达10%。大量的垃圾在侵蚀宝贵的土地资源,带来环境污染,给社会治理带来重重挑战。
如果垃圾产生量仍然居高不下、垃圾分类不能很好地进行,即便建设再多高标准的焚烧厂,也一样不堪重负。厨余垃圾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因为含水量高、热值低,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渗滤液等,这一直是垃圾焚烧的“绊脚石”。
—《经济日报》
据统计,1吨废塑料可生产0.37~0.73吨油,每回收1吨饮料瓶塑料可获利润8000元。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节省木材3立方米,节省碱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好纸减少污染74%。利用碎玻璃再生产玻璃,可节能10%~30%,减少空气污染20%,减少采矿废弃的矿渣80%。
—北京市环保基金会
在不同国家,由于垃圾来源、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垃圾分类和处置上会有不少差异。比如,德国侧重生产者责任。生产者责任不仅体现在包装上,还体现在回收上,由此衍生到运输、处置等多个环节。又如,瑞典更注重技术应用,每个社区都有先进的处置系统,成本昂贵却有效。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汤伟
真正的源头减量是发生在实际消费过程之前的。典型的就是如果要减少包装垃圾,遏制过度包装方为治本之策。所以,我们需要关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垃圾分类热闹非凡,而遏制过度包装却鸦雀无声。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
在农村和城市社区,都会看到有社会组织在小范围内将厨余分出来资源化利用。在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中,民间组织的角色很重要。因为其在过去小规模的长期坚持中积攒了很多经验,有关部门可以借鉴成功的例子,进行推广,避免已经走过的弯路和反复出现的问题。
—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环境史博士毛达
在生活中个人能做到: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袋;餐厅打包使用环保餐盒,同时减少垃圾的产生,加强垃圾分类的意识;工作中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例如印刷覆膜等。
—豆瓣网友小侨流水
垃圾分类是“慢工”,需要慢慢教育、宣传,由简入繁。日本1989年推行垃圾分类,27年过去,还有13%的市民不按規矩分类;德国人从1992年开始垃圾分类,还有17%的人不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预计要走20年。
—中国循环经济专家王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