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中国实体经济的振兴

2019-07-30张璐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9期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璐

摘要:所谓实体经济,是指涉及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因为实体经济能够创造真实的社会财富,所以说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但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种种压力,使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涉及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不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贸物流业、建筑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物质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部门,还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部门。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不创造任何真实社会财富的经济。简单的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提供任何产品和服务、不创造任何真实有效的社会财富。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它与实体经济一起,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两大经济模式。

界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能简单的以部门分类作为标准,而应以是否创造真实社会财富来衡量。例如房地产业,当房子是用来住的时候,它是实体经济;但房子如果是用来炒的,它就是虚拟经济。金融也一样,当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时,它是实体经济;但是,当金融参与炒作时,它就变成了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是虚拟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虚拟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归根到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不仅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当然,如果虚拟经济过热且长期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就容易导致资产泡沫加剧膨胀和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二、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体经济是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虚拟经济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但是单靠虚拟经济无法实现有效增长。要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发展与消费增长点相对应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此时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消費需求和就业需求,产业结构就必须以制造业为主。如果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就会产生产业空心化,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福祉。

其次,实体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之策。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个需求,就必须大规模地生产和供给工业品,即必须建立起高水平的实体生产体系。也就是说,实体经济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虽然虚拟经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发展,但却无法提供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最后,实体经济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核心内容。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长期“外包”政策和国内产业空心化给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而这些国家都呼吁要“重新回归制造业”。以美国为例,为提高美国制造业吸引资本和投资的能力,今年来美国政府通过不断调整税收政策来降低美国制造业的税收负担。现在,美国一些产业资本相继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回流,制造业产能已经出现“回巢”趋势。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重新成为世界潮流。

三、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压力

近年来,受经济持续下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降低以及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等因素影响,在一些地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运行越来越不协调,呈现出“脱实向虚”甚至“脱实成虚”的态势,使实体经济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不仅存在于传统的钢铁、水泥等基建行业,还存在于光伏等新兴产业,说明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从低端、局部过剩向高端、全局性过剩转变。产能过剩首先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使一些行业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效益大幅滑坡;企业的产销率也会下降,导致库存增加,成本上升;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加。企业净利率降低,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进而将风险传递到银行业。产能过剩的发展会打击企业的投资信心,企业主减少生产甚至关闭工厂,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降低,经济的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二)企业面临多种成本上升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生产中的多种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一是市场交易性成本,即那些不必要的中介和审批带来的成本。二是税费成本。高额的流转税不仅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还推高了物价,使企业失去了竞争优势。三是要素成本,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的成本。四是用能成本,即油价、电价、煤价等。五是物流成本,主要是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额投入,使得社会物流总费用偏高。

(三)产品难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2015年,中国的居民消费率突破50%,仍远低于78%的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高达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高居世界第一。两组数据说明中国居民并非没有消费能力,只是缺乏在国内消费的意愿,即国内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物质型、传统型消费,向发展型、服务型、创新型消费升级,并且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也越来越快。现在的消费者追求的是功能更新、更具个性、质量和服务更优、价格更低的商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如果还调整不过来,提供不了这样的商品,就会失去消费者的青睐,将巨大的市场拱手相让于国外的企业和商家。

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的振兴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种种压力,也使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不解决这一问题,就很难将制造强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甚至影响到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一)做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

一是去产能,要进一步抓住处置僵尸企业的“牛鼻子”。僵尸企业是指那些长期入不敷出,只能靠政府或银行“输血”才能维持的企业。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一份报告,对僵尸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做了统计,其结论是僵尸企业多存在于过剩行业和落后产业。因此处置僵尸企业与治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企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是去库存,重点是去房地产市场的存量房。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即去库存不再一刀切,应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此时可以利用一些三四线城市毗邻大城市的特点,将大城市的高校、医院、工厂等迁往附近的三四线城市,并利用高铁、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三四线城市的吸引力。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大城市的住房压力,又增加了周边三四线城市的住房需求。

三是去杠杆,重点是降低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截至2016年底,中国总杠杆率为237.6%,在国际上处于中游水平。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6%,居民部门杠杆率为50.6%,两部门杠杆率之和为96.6%,仅高于印度和俄罗斯,低于大部分国家。然后,2016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4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因此,我们要将企业去杠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降成本,即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关于减税降费,重点是要推进税制改革和税收体系的优化,并推动简政放权、规范市场秩序。关于降低要素成本,主要是指降低资本要素的成本,即企业融资成本,重点是要推进直接融资,减少中间环节,同时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机制的完善,通过竞争消除垄断,以实现成本的降低。

五是补短板,要做到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其中,硬短板是指基础设施等硬件的短缺,软短板则是指硬件以外的短缺;发展短板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的因素,制度短板则是指引起发展制约的制度缺陷。

(二)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做大做强制造业,其核心就是创新。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具体到一个企业,既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括科技的创新。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这两种创新缺一不可。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商业创新,忽视科技创新,则会导致发展没有后劲。同样,如果企业实现了技术创新,但其成果难以商业化,也会让企业陷入困境。

对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目前最大的短板依然是科技创新,尤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相对有限。企业创新需要大量投资,周期长且风险大。为了规避风险,很多企业选择引进技术,相当于由发达国家完成创新。这种方式虽然也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企业生产却是低端的重复。2013年,我国芯片进口额首次超过原油,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进口商品,就说明中国企业整体“科技创新乏力”。因此,当前创新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发展实体经济,就要处理好与虚拟经济、金融之间的关系。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应回归本质,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平衡好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金融是因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一旦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出现非理性的扩张,不仅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其次,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商业银行应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立足于振兴实体经济,通过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将其投向更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从而矫正要素资源的错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最后,把支持制造业由大变强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心。建设制造强国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要目标,我国金融机构应着眼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使金融供给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金融的需求有效匹配。

(四)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振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对于振兴实体经济极为重要,可以從以下方面着力:

首先,要让企业“轻装”上阵。除了千方百计降成本、减负担以外,更要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做实体经济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能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使企业有前途、有钱赚、有奔头。

其次,要做好产权保护工作。“有恒产者有恒心”,要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就要解决好他们的财富安全问题。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份《意见》的推出,给民营企业家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今后民营企业的财产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财产一样被同等保护。

最后,要大力营造“亲”、“清”政商环境。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有些政府官员单纯为了自身之“清”,远离企业家、冷落企业家、甚至怠慢企业家。显然这是不可取的,政府应该更加亲近企业家,真心实意地倾听他们的呼声,才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之困,才能让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们安下心来,为振兴实业经济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婷.究竟什么是“实体经济”[J].共产党员,2012(05).

[2]佚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出路在何方[N].学习时报,2017-04-24.

[3]黄丹,陈耿宣.虚拟经济的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N].学习时报,2017-04-14.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管理学部)

猜你喜欢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浅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当事者说)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张志元:房产暴涨,警惕“虚拟经济”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