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精神发扬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一性研究

2019-07-30李德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同一性大学生教育延安精神

李德海

摘 要:延安精神中孕育了社会主义文化先进的优良基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凝结为发展之魂,其中的崇高理想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十分关键。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精神动力的核心,科学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人们产生积极奋发的力量。基于此,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与认知,从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入手,以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作用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理想实现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延安精神的可贵。

关键词:延安精神;大学生教育;理想信念;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94-03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人民培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其作为我国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多次提出: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党性的集中体现,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延安精神,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资源,延安精神在实践目的与路径方面保持着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一性,如何将大学生理念教育与延安精神互相融合渗透,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以下就延安精神发扬及其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一性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促进大学生顺利成才。

一、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任何一个个人或组织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凝结一心,共同发展,彰显个人的魅力与价值。立足于延安精神的传承,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早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过渡与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宝贵品质,其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凝聚力所在。

立足于延安精神的内容而言,只有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才能避免自己在未来的发展长河中迷失方向,保证一些发展从实际出发,团结一心完成中国梦的实现[1]。

延安精神的存在彰显了我国人民内心的同一性,在继承了井冈山精神的基础上,其地理条件更加艰苦复杂。正是因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才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延安精神作为我国革命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延安精神的渗透与培育,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党风建设的指向标

延安精神在党的六中全会召开期间形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不仅纠正了右倾路线的错误,同时也将中国实际国情与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相结合。延安精神的核心在于将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善于接受批评并坚持自我批评。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提到延安精神中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优良传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意义。

只有坚持党建工作的落实,强化党内监督与管理,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政治清明。从延安精神的内涵来看,其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之间的相互融合,同时也体现了我党人民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发展。延安精神作为我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其对未来的的党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良药

中国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建设与发展的特有文化,其彰显了我党的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由此誕生。延安精神作为我国革命文化之路的主流精神,同样也是孕育现代文化的重要土壤。一些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极易由于精神或信仰的缺失导致生活迷失方向,从而产生自卑、忧郁甚至自闭等现象,部分学生心理抵抗力较差,无法禁住诱惑从而步入歧途。种种现象的发生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不坚定,而延安精神则为大学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力争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作为文化精髓,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与精神教育方向。

二、延安精神在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作用

(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自觉性

延安精神作为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定灵魂,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需求,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政治方向彰显了人们政治生活中的思想观念与政治信念。科学的政治方向无疑保证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始终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为指导的,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

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国家栋梁之才,同样也是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动力所在。作为民族的鲜血,只有坚定未来的政治方向,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西方社会文化思潮涌入中国,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使其迷失人生方向甚至失去奋斗意志。因此,大学时期应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以延安精神作为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未来人生方向。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离不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强化大学生的理想自觉,塑造健康的理想,保证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增强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感

实事求是作为延安精神的核心精髓,要求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内部联系进行挖掘与研究。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旨在从实际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探究事物本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信念以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只有始终信任党和政府,才能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增强对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才能沿着马克思主义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发现,坚持信任党和政府,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作为21世纪国家人才的竞争主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在校园的生活与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在当前大学校园中,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大学生的学习都只局限于理论中,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立足于家庭角度,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经历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延续自己的思想与道路;立足于学校角度,应试教育的开展让成绩成为了学生能力的招牌,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专业知识,导致其无法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加之当代社会独生子女数量巨大,学生在家中养尊处优,思想与行动无法达成一致,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

延安精神要求教育务必要联系实际,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秉持着科学的态度与对真理的追求,强化实践教育。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保证真理在实践中得以延续。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宝贵品格,要求学生做人务必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保证行为与语言的高度统一,延续延安精神中宝贵的精神品格。这不仅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未来思想的建设基础,同样也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在夯实思想基础的同时,赋予大学生未来使命与任务。

(三)延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作为延安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今日发展局面。艰苦奋斗要求学生身在苦中却不怕吃苦,将苦痛作为动力与乐趣。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仅有效抵御了外界物质条件的艰苦与困难,同时也形成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动力,激发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此形成自力更生、脚踏实地的高尚品德与作风。

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肩上扛着发展重任。大学生象征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发愤图强、不怕吃苦,才能将延安精神发挥到极致[2]。为了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应积极发挥自身教育作用,适当增加大学生的课外劳动,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延安精神。不仅要挖掘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还要鼓励大学生培养坚强奋斗的意志,保证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可以迎难而上,在磨砺中不断成长。理想信念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之一,只有严把精神教育关,才能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养成艰苦创业的精神,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三、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整体状况基本良好,多数在校大学生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与追求,能够切实结合个人学习与社会发展,综合时代发展特征,将报效祖国、孝敬父母作为人生不断奋斗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西方思潮涌入中国,部分学校伴随规模的扩大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开始忘记自己的教育目的。一些高校不断引入新的硬件设备,增加学校校舍数量,将学校的名师数量与本科专业作为建校目标,从而忽略了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多数高校由于过于重视科研成果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在经历高考大关后开始放逐自我,无法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长时间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高考压力的骤然消失,学生变得时间充裕又自由,除了课堂时间,课后生活大多都在看视频、聊天以及聚会之中,无疑造成了美好时光的荒废,忘记心中目标,最终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忽视了人生理想,逃课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自身成绩与能力发展,也对今后未来进步十分不利。

四、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理想实现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的同归

1.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地位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在艰苦环境中浴血奋战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延续与发扬有助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旨在进一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可以有效维护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3]。立足于延安精神的核心本质,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融合了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直观反映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始终坚持从正确的“三观”培养入手,保证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建立者与拥护者,始终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延安精神中所彰显的共产主义理想应始终被大学生所铭记,不仅可以有效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三观”,同时也能有效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矢志不移。

2.巩固我党执政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屡次指出,延安精神作为我党性质与宗旨的集中体现,其早已成为我国优良传统的核心表现力。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还是处于关键转折的改革时期,延安精神从始至终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坚持延安精神可以保证中国共产党担起执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在大学教育中渗透延安精神,可以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我党执政地位始终高度统一。作为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内在需求,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有效奠定思想基础。除此之外,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应切实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大学生将自我追求与国家未来发展相结合,用一颗奋斗的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3.培养公民道德

延安精神作为崇高革命思想的高度体现,大力推广延安精神,旨在促进延安精神深入人心,并发挥延安精神的巨大影响作用,引导人们形成高尚的情操道德。延安精神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理想与爱国情怀。

如今人们乐于接受红色旅游的影响,真切感受红色教育对人们的熏陶,并对那些宝贵的革命精神进行分析学习,以此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以及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保证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构建。

(二)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同归

1.文化路径的同一性

延安精神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只有充分发挥延安精神的指导作用,才能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可观效果。延安精神中孕育了我党红色文化的建立与发展,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构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雏形。延安精神的出现,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奠定延安精神服务于大众的良好环境基础。只有始终保持正确文化方向的引导,才能切实营造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孕育出以延安精神为基础的信念教育沃土。

在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应坚持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为基础,保证思想道德教育深入人心。通过蝴蝶效应,发挥延安精神的教育作用。校方应始终坚持对理念文化教育进行升华,从实践教育入手,提炼我国宝贵的红色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社会文化建设的渗透融合,旨在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营造健康校园氛围,实现文化路径教育的同一性。

2.制度法则的同一性

延安精神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支撑,理想教育的开展应保证长期生命力。若想切实提高延安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同一性,就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配套教育制度。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实现对其思想的升华。但是不同成长环境中的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也有所差异,这就会导致其自身行为与价值选择出现盲目性,造成大学生发展路上的叛逆现象出现。

因此,高校应始终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并建立健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关制度,将延安精神的发展作为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保障。立足于延安精神,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并始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未来建设与发展,明确自身价值取向的正确性。科学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保证延安精神的传递具有长效性。

3.方法路径的同一性

若想提高大学生理想教育成效,就要切实发挥延安精神的核心力量,从大众的充分认知入手,加强大众对延安精神的理解与体会。结合延安精神中所包含的主体内容,切实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延安精神之间的同一性,并强调延安精神的大众化特征。大众化作为一种常见且通俗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对延安精神的传递与发扬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身为当代大学生,务必要将延安精神与理想信念相互融合渗透,在保證延安精神传播通俗化的基础上,构建大众化的工作模式。延安精神作为爱国主义的主要教育内容,可以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平台。同时,延安精神的延续与传承,还能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以此展现延安精神的价值所在。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将延安精神中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融合到理想信念教育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哲.依托延安精神开展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建立好的“三支队伍”[J].新西部,2016(9):112.

[2]胡晶晶.延安精神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1):45—47.

[3]延安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同一性大学生教育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麦金太尔对现代性自我的批判
浅探《安恩与奶牛》的孤独性与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