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9-07-30刘震何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术教师乡村小学培养方案

刘震 何莎

摘 要:立足21世纪乡村小学美术教师核心素质培育观,反思传统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单一技能人才培养弊端,探索现代设计、手工艺术、数字智能设计等设计课程融入乡村小学教师课程体系设计,提升新时代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学力”培养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培养方案

一、信息时代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目标新定位

21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也要符合乡村小学真实的工作情境要求。知识结构单一型人才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更无法适应乡村小学教师的素质需求。如果我们的教学课程只盯着美术技能培育,就会与乡村小学教师工作特性严重脱节。综合来看,我国现有设计课程标准在本质上属于内容标准,编排体例主要遵循了学科体系的逻辑。这样的设计理念适合于单一技能培养的需求,而无法胜任综合素质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师教育。我们需要建构的是一套能帮助学生做到“知识理解(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理解)—知识迁移(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或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知识创新(提出和发现新的问题)”为逻辑的设计应用课程单元,并且被选入设计应用单元的设计课程应该体现乡村生活应用情境,符合乡村小学教学实际条件,激发乡村儿童认知习惯与兴趣特性。

信息时代,乡村小学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这种新型的乡村教师人才规格,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文理知识结构和美术精深专业知识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应该是专业创新精神和工作求实态度的统一。从专业培养特性而言,美术与设计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美术教育更擅长艺术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设计教育是兼具专业创新精神和工作求实态度。传统美术教育更擅长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代设计教育则能够兼顾自主创新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的共同教育。因此,将设计教育融入乡村小学美术师范教育课程,对于提升乡村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小学美术师范培养方案设计现状与问题

美术造型能力是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必备素养,甚至是在数字设计时代开展小学设计教育的基础素质。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美术教师课程体系中,“美术造型基础”和“国油版雕”課程是构成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限选课的主干教学内容。这些课程原本作为独立艺术院校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被广泛而直接地运用于小学美术师范教师的培养过程中。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初招美术师范生教育中,将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作为文化课、教育技能与美术造型基础课程的主体教学阶段,其美术基础课程开设了构图学、素描基础训练、色彩静物写生、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表1),反映出强烈的单一技能培养模式为主的教育理念。教育者主要把美术造型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传递与再现视为这一阶段课程教学“学力”的中心,而在现代设计素养教育方面缺乏相应的课程设计。

从第五学期开始,美术师范生依据个人学习意愿,编入国画班、油画班、水彩班三个专业班级(35~37人/班)。从课程设置来看,三个专业具有区别性的专业课程包括:国画班开设的中国画(写意基础)、中国画(工笔基础)、中国画小品创作、国画人体写生与创作;油画班开设的油画静物写生、油画材料研究;水彩班开设的水彩静物、水彩材料研究。从学以致用的意义来看,无论是以上哪一个方向的毕业生进入真实的乡村美术教学环境后,往往发现自己花费六年所学的油画、水彩画、中国画技能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究其原因,首先是小学美术课时仅有2课时/周,无论是以上哪一种绘画类型的学习时间都不可能在2课时完成,最终仅能作为小学欣赏课教学呈现;其次,小学学生年龄在6~12岁之间,班级人数普遍大于45人/班,仅是儿童掌握绘画技能难度、课堂秩序管理与教室环境清理等问题便造成美术教师严重的畏难情绪;最后,乡村小学教学条件有限,普遍存在美术教材发放不到位,教具画材供给不足的现实问题,限制了美术教学的吸引力与课堂实施效果。

在第五学期至第十二学期,三个方向的专业班级具有大量共同的专业必修课与限选课(表2)。在专业必修课程单元设计中除了1门小学教学理论课程小学美术教学论,另有6门造型基础课程属于共同学习,如解剖、素描人物(半身带手)、色彩风景临摹、人体写生、艺术创作实践与研究等。这些课程致力于在四年中持续提升美术师范生的基础造型能力。

在第五学期至第十学期的专业限选课程单元中,三个班级持续开设了共同的10门美术专业课程,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三类课程:一类是造型基础课程人物头像写生、半身带手写生、人体写生与创作、着衣人物写生;二类是艺术与教育理论课程艺术概论、儿童美术教学辅导;三类是美术创作课程雕塑、简笔画、版画、装饰画。在实践课程单元中,通过创作采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毕业创作四门课程,实现了美术应用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显然,这样的课程体系保障了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具备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成为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或设计专业创作与教学的基础。

综合来看,油画、水彩画、中国画作为某个专业方向开展师范教育更适合于初高中以上美术教师的培养目标,而小学美术师范教育强调的是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素质培养。因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尝试了打破油画、水彩画、中国画作为专业方向造成的知识孤岛问题,将油画、水彩画、中国画课程融入美术师范教育的专业通识课程中,构建乡村美术教师多种美术知识互通互有的综合架构。

三、设计课程融入乡村小学教师教育培养实施方案

2011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文件在设计思路一节中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至此,设计应用课程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必要性得到了最终定论,同时为高师院校小学美术师范课程体系的设计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为了实现设计教育融入乡村小学美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借助设计课程单元的系统设定,在跨学科的“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中,有效地求得美术与设计课程多样而均衡的技能培育,才能最终促进小学美术师范课堂的转型。尝试了将构成艺术(平构、色构)、电脑美术(Photoshop)、版式设计三门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直接引入美术教学中,突破纯粹美术造型教学的范畴,展示了院校对乡村小学美术师范生设计素养教育的意识启蒙。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立足打破基于“学习即知识的习得”或“教育即知识的传递”的量化学习观与教育观,探索基于对现代设计学科或工艺美术素养教育的“知识建构”学习观。通过跨学科、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教学方式,把“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来组织教学,将诸如地球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垃圾问题等现实社会的问题引入不同的设计活动课程中,实现已有知识与现实社会问题对接。在选课方面,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完全可以在个体兴趣导向下打破学科知识界限,自由组织课程知识结构。学生借助独特而丰富的自觉学习,体验动脑、动手、协作的设计主题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组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个体的创新意识与协同意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刘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

何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教师乡村小学培养方案
小学美术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发展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如何培养乡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