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实践

2019-07-30王浩林丽军熊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成效过程性评价改进

王浩 林丽军 熊强

摘 要:教学质量的改进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将专业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化教学和大班教学对比研究,强化学习及考核的“过程化”,将日常课堂考勤、学生作业、阶段性测试、期末考试、综合评价等方式应用到专业课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过程中。结果表明,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能够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学习成效;教学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40-03

一、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背景

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

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中,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等内容在其审核项目“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1],强调教学过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构建“互联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在高校课堂教学科学评价过程中,要坚持高校学生学习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严格课程考核标准和管理,探索基于真实任务的评价方法,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还要会学,具有主动更新自身知识结构,适应创新性社会和知识型社会的需要。

将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本质就是一个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教学氛围、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双方相互配合,形成共同价值体,这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学生能够从学习中及时反馈学习的成效而调整学习。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具有主动性,是教学的给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实现的[3]。教师通过选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对自身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及教学绩效进行自评,形成课堂教学成效结论,再对新的课堂教学反馈调控[3],从而在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新手段、新方法、新状态。在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反思、自我反馈、自我更新,这种职业行为的主动、自动,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能及时了解自身“教学”的效果,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主体,能够在教学中形成教学成效的信息互动,也符合认识发展论,努力认识自己,注重发展提高,共同进步。

因此,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需要构建和实施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过程评价。学业评价既要采用定量评价,又要采用定性评价;既要关注结果评价,又要注重过程评价[4]。

本研究的目标是根据学科特点,科学设定评价内容,重视过程评价,探索课堂评价操作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评价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过程评价内容,创新学业评价方式,构建过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多元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日常考核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直接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就业能力。

二、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现实意义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食品工艺学为例。2015年,食品工业产值11.6万亿,占整个国民经济约12%,食品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3%左右[5],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类型主要有企业管理、技术管理、产品销售、品质管理、新产品开发、政府部门、研究生、出国、自主创业等,需要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从社会环境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成为就业问题中的一个焦点。无论社会性因素多复杂,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都需要责无旁贷地、竭尽全力地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做出努力。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本科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宏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成为培养学生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将在很大程度上围绕考核方式进行设计,考核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增加创新与实践能力考核来引导。目前,对本科学生的考核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与创新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本科学生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本科学生考核引入创新与实践因素、加大平时成绩比重等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创新性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推動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多元化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并以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食品专业教育要满足食品专业学生的要求,为学生进入工作单位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李克强总理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开出的方子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教育革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对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视,对大学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面对社会实际,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冲击着大学固有的教学模式。《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建议,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必然。各高校对本科生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实验,提出了教学新模式,有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衔接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研究表明,过程评价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把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6]。

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来看,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与培养环节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增强就业能力。

三、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在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教学实践研究中,研究基于以多元的过程评价手段及时反馈学生认知,加强课堂教学向学生课外自学的延伸,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以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为出发点。将教学过程评价多元化:单元测试、考试、课程论文、课堂出勤、课堂参与、作业、技能演示、口头汇报等。同时,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推行小班化教学试点。

1.学生累计缺勤率(累计缺勤次数/班级人数)

学生的出勤情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采用点名、缺作业等方式,学生累计缺勤包括病假、事假、旷课3种情况,统计学期班级累计缺勤人数,与班级人数的比值为累计缺勤率。

由下图可知,小班化教学累计缺勤率与大班教学相比,累计缺勤率相差约55%。大班教学增加了学生投机、旷课的比率,而且因人数众多,学生与教师的直接距离就比较大,威慑性较差。

2.学生有效作业比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課堂认知,做作业、进行课堂测试就非常重要,通过作业或测试能够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及时获知学习的反馈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业、课堂测试由于各种原因并不完整,有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的时候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并不能完全批改所有的作业。

本案例提出的有效作业指的是教师经过批改的作业或课堂测试,不包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没有交的作业。“学生有效作业比率”指的是经过批改的作业或课堂测试的总数与学生人数的比值。

小班化教学有效作业比率约为大班教学的2倍,小班化教学或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学,师生比值高,学生享有的课堂教学参与度高,比如提问,甚至能做到全班提问,可以开展有效的讨论,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最为主要的是,学生的过程考核(作业、提问、课堂测试),小班化进行的覆盖效率高,从学生有效作业比率看,教师对单位学生的投入量也高。

3.阶段性测试次数

阶段性测试是一种有效的考核手段,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整理。本案例在小班化教学班级采用了5次测试,大班教学采用了1次测试。阶段性测试能够有效克服多数学生平时不注重知识整理、归纳和总结,对所学内容掌握不深,期末考试只是考前突击复习,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及个人能力的提高等问题。

4.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优秀率(80分以上)

期末考试试卷,作为一种通用考核方式具有良好的分析价值。本案例选取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优秀率(80分以上)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价教学效果。由图4可知,小班化教学比大班教学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优秀率高近15%。由此,可以看出小班化教学,在忽略班级差异的情况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成效效果良好。

5.总评成绩分布

总评成绩是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形成的一项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指标。由下面的总评成绩分布图可知,小班化教学的总评优秀率(80分以上)为68.8%,比大班教学总评优秀率37.5%约高30%,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明显。

6.教学质量(2014—2017)持续改进的情况

以食品工艺学为例,选取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及总评成绩为研究指标,对比研究未开展过程评价(2014与2015学年)与已开展过程评价(2016与2017学年)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情况。为了保证样品的统一性,(2014—2017)均为大班教学样本。从2016年开始, 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学生的卷面成绩优秀率明显好于2014、2015学年,但是与2016年开展的小班化对比还有约10%的差距(见图6)。在2017年课程组经过统一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效作业比率、增加阶段性测试次数,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大班教学学生卷面成绩优秀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增强了教师、学生的认知双动能,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图7的总评成绩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2016年在大班教学也开展了过程性评价,与2014、2015学年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2017年的教学中通过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评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说明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开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改善,但需要有一定量的阶段性测试次数、有效作业去刺激学生的主动认知及学习情况反馈。

四、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关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结果分析,结论如下:第一,小班化教学,在本实例《食品工艺学》的教学中教学成效明显。第二,学生的出勤率,作业、课堂测试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第三,阶段性测试增加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实践证明有利于教学开展。第四,将多媒体视频(干酪加工、面包加工、蛋糕加工、方便面、罐头加工、速冻加工、干制加工、果汁加工等)融入到教学中,以及“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的有机配合,强化了学生的过程认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课堂教学互动、加强阶段测试以及增加学生的过程认知程度等手段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大班教学在很多高校的教学中非常普遍,由于人数的原因,教学互动方面相对弱些,有效性作业、阶段性测试数量、丰富的过程化教学手段应用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因为受到自身薪酬体制的影响,过程性评价手段的应用及付出并不能够在薪酬体制上有所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主动性、投入性。

诚然,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比如学生个性、性格及学习习惯的不同,有些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不足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学生的互存主体具有主动性,具有主动引发学生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深刻性”提高的责任。应进一步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深刻性。加强课程间的相互协调,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刻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形象化和生动性,利于学生兴趣的进一步拓展和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相关教学管理部门也应积极改革薪酬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在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方面的有益探索、有效投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12-1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17-01-19.

[3]陈慧,潘东明,等.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探析[J].高教探索,2005(3):33—35.

[4]李治国.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发展性学业过程评价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2015(11):219.

[5]2015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趋稳向好[EB/OL].中国食品安全网,2015-11-21.

[6]张继.“以过程评价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5,15(3):91—95.

猜你喜欢

学习成效过程性评价改进
高校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与学习成效关系分析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