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疗效探讨
2019-07-30李志伟万新敏王克
李志伟,万新敏,王克
(河北昌黎县人民医院 骨科,河北秦皇岛 066600)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治疗相对繁杂的骨折类型,由于下肢影响行动能力,肌肉覆盖少,且血供不足,骨折之后导致下肢组织坏死,血液循环受阻,如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骨折愈合时间将会无限延长,甚至出现畸形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下肢骨折患者多实施稳固性强的内固定术,解剖钢板内固定是临床使用最广的手术方式,能取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术中软组织剥离面积大,不利于后期恢复。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宽广,采用LISS治疗,能减少患者创伤面积,有利于骨折位置复位及早期功能训练,促进骨折位置尽快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下面该文以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对LISS治疗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整理具体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80例下肢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均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2)满足手术指标;(3)患者对手术耐受,且伤前患肢活动能力正常;(4)依从性及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2)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3)病理性骨折;(4)精神类疾病或智力障碍;(5)患肢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40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采用LISS钢板方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15例;年龄17.5~75.3 岁,平均年龄(38.69±5.42)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10例,车祸15例,摔伤8例,扭伤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12例;年龄18.1~70.4岁,平均年龄(40.25±5.34)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8例,车祸16例,摔伤6例,扭伤10例,患者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硬膜外麻醉实施完毕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径前作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直至深入表皮,将深筋膜切开后,暴露骨折位置,血肿严重的患者清除内部血肿,再将骨折进行复位,根据骨折位置的大小确定骨折片,使得下肢大面积骨折血供不受影响,保持骨膜的完整性,如果不够牢固,可使用克氏钉进行固定。内侧固定则将钢板潜行插入胫前内筋膜与骨膜缝隙之间,而外侧固定与其不同,只需要将钢板插入胫骨表层,并从患者胫骨远端前方横过,最后将两端用螺钉固定后,闭合手术切口,根据患者情况留置引流管,一般术后3 d即可将其拔除。
观察组采用LISS钢板方式治疗,硬膜外麻醉实施完毕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C型臂X光机的帮助下定位骨折位置,选择合适的钢板置入位置,使得钢板近端及远端分别位于胫骨平台外侧及前外侧,将骨膜上和深筋膜之间的缝隙位置建立隧道,使用适合患者尺寸的钢板置入隧道内,将入瞄准装置置于其中,螺丝从经皮小切口拧入,共需要3~4枚自攻型锁定螺钉。
1.3 观察指标
(1)治疗优良率,包含优、良、中、差,优:患者骨折位置复原良好,且无疼痛感,无感染情况发生;良: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且疼痛感明显下降,未见明显感染,但伴随轻度神经血管损伤;中:患者疼痛现象减轻,肢体功能有所好转,但神经血管损伤情况较严重;差:患者骨折未见明显恢复,出现严重感染及严重神经血管损伤情况。总优良率=(优+良+中)/总人数。
(2)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预后治疗时间及骨折复原时间。
(3)疼痛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定,0~10分制,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n(%)] 表示,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结果比较
综合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预后治疗时间及骨折复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长(min)预后治疗时间(d)术中出血量(mL)骨折复原时间(月)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95.68±13.58 84.69±12.145 10.245<0.05 10.36±3.54 7.21±2.14 11.254<0.05 251.69±40.25 180.36±34.58 34.598<0.05 4.25±0.89 3.16±0.73 5.684<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为(4.51±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39±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人体骨折中常见的骨折位置,主要由外力因素造成,如车祸、高空坠落、跌倒或者砸伤等因素,下肢骨折一般发生在胫骨中下断,稳定性能差,对临床治疗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得术后骨折位置的预后情况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畸形愈合情况,严重影响患者下肢行走能力及往后生活质量[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手术不断完善,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与外固定术相比较,稳定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传统内固定手术采用的钢板材质普通,该种手术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钢板治疗需要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大面积的软组织剥离,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加大,容易引发感染及皮肤坏死等一系列不良的并发症,延长患者预后时间,增加患者痛苦[4-5]。针对此种情况,临床加大在内固定术方面的研究,将微创技术运用到骨折手术治疗中,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即LISS钢板治疗方式,髓内钉及生物接骨板是发挥稳定功效的技术支撑[6],经皮方式置入患者骨折位置,使得患者骨膜伤害大大减少,且无须将钢板弯折,能在体内稳定并发挥最大功效,有利于术后康复[7]。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LISS钢板治疗后,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相比治疗效果更显著,手术时长、预后治疗时间及骨折复原时间均得以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影响小,有利于疾病的后期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治疗后,治疗优良率得以明显提高,手术时长、预后治疗时间及骨折复原时间均得以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情况得以明显好转,极具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