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9-07-30张天琦陈旭东
张天琦,陈旭东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为系统性进展病理过程,常常累及人体下肢动脉、颈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人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累及下肢动脉下肢,导致的缺血性疾病,该疾病病变广泛,呈现渐进性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1]。因此,该次研究对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研究例数一共200例,对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再根据不同狭窄程度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狭窄率≥70%)、对照组一组(100例狭窄率<70%)。
观察组100例狭窄率≥70%患者;年龄60~95岁内,平均年龄(77.21±1.01)岁,其中老年患者男性有60例、女性患者40例。
对照组100例狭窄率<70%患者;年龄61~95岁内,平均年龄(78.15±1.23)岁,其中老年患者男性有61例、女性患者39例。
观察组100例狭窄率≥70%患者、对照组100例狭窄率<70%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详细记录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对照组狭窄率<70%患者的基本资料,将分析结果详细进行记录[2]。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对照组狭窄率<70%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该次研究指标对比不同,计数资料用[n(%)] 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根据表1研究显示,在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中,年龄<90岁患者41例、所占比为41.00%、年龄>90岁患者59例、所占比为59.00%;伴有高血压患者80例、所占比为80.00%、无高血压患者20例、所占比为20.00%;伴有糖尿病患者65例、所占比为65.00%、无糖尿病患者35例、所占比为35.00%;hs-CRP增高患者76例、所占比为76.00%、hs-CRP降低患者24例、所占比为24.00%,其与对照组各个指标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对照组狭窄率<70%患者的单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根据表2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实施多因素分析后,研究结果显示,年龄>90岁、伴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hs-CRP增高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发生的危险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常见中老年人疾病中,动脉粥样病变十分多见,且在临床具有极高发病率,该疾病主要以大型动脉、中型动脉作为主要病变,以动脉变硬、动脉增厚作为临床表现,同时存在粥样斑块以及钙化斑情况,能够激发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常见的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机制的病理学改变为微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以组织缺血作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在临床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发病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多数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同时对疾病预后造成十分不利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以全身动脉硬化的外周血管表现为主,且多数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对疾病造成不利影响[3]。因此,该次研究对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仍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既往临床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危险因素十分复杂,比如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但上述因素仍无法明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资料也无法确定所有患者均存在上述因素。而研究证实,慢性炎症、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均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核心环节。研究显示,在人体内,HCY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毒性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使人体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结构产生变化,促进人体血管内壁的增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产生刺激,导致血液中血小板黏附性增加,从而形成闭塞情况。HCY为蛋氨酸代谢产生中间产物,在生理情况下HCY代谢均为平衡状态,能维持人体中的含硫氨基酸平衡,而人体血HCY升高易导致人体动脉内皮受到损伤,使人体动脉管腔狭窄,同时氧化应激反应则贯穿于人体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发生的全过程中。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为慢性炎症性疾病,而hs-CRP为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独立预测指标,CRP是全身炎症血清标志物,能对炎症活动力和范围有效反映,该指标水平升高在人体动脉粥硬化发展发生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人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易导致斑块出血、破裂,导致栓塞、血栓情况发生[4]。而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的年龄>90岁、伴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hs-CRP增高者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狭窄率≥70%的危险因素,由此证实上述因素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展、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中,不仅仅只是注重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还需要进行因素干预,使患者血糖、血压均达到正常值,同时对于hs-CRP增高患者,应积极补充维生素B12、叶酸,能对hs-CRP水平有效控制。
经研究表明,根据表1研究显示,在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中,年龄<90岁患者41例、所占比为41.00%、年龄>90岁患者59例、所占比为59.00%;伴有高血压患者80例、所占比为80.00%、无高血压患者20例、所占比为20.00%;伴有糖尿病患者65例、所占比为65.00%、无糖尿病患者35例、所占比为35.00%;hs-CRP增高患者76例、所占比为76.00%、hs-CRP降低患者24例、所占比为24.00%,其与对照组各个指标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2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狭窄率≥70%患者实施多因素分析后,研究结果显示,年龄>90岁、伴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hs-CRP增高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90岁、伴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hs-CRP增高等,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干预措施,使患者血糖、血压均达到正常值,能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