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2019-07-30李娜张雪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溶栓入院

李娜,张雪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作为神经内科多见的严重并发症,在不做任何预防措施下,其病发率会迅速升高。并且多数并发此症的患者会发生急性肺栓塞,进而导致死亡。神经内科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年龄较高,血液粘稠等均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式的风险增高,并且LDVT临床表现隐匿,不利于在早期发现[1-2]。因此该次实验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研究神经内科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入该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220例。入组标准:(1)无抗凝药物使用禁忌证;(2)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诊断证实为神经内科且下肢功能障碍;(3)发病24 h内入院,并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阴性;排除标准:①合并器官衰竭、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严重代谢性疾病者;②过敏体质者;③有精神症状及不能正常参与治疗者;④发生感染、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者;⑤合并恶性肿瘤,研究期间有其他特殊治疗,如放化疗等。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根据预防DVT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统计。(1)常规组70例:取平卧或侧卧位,抬高下肢,穿弹力袜,以利于静脉回流;按摩患者双下肢,由远向近,2次/d,40 min/次;每3 h翻身1次。(2)低分子肝治疗组70例:在常规组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1次/d,每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000 IU,使用两周。治疗期间密切注意患者凝血指标,一旦出现出血现象,凝血功能异常则立即停药。(3)溶栓组70例LDVT症状期不超过72 h者,均直接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注射给药:尿激酶25~50万U,1次/d,1周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次,1次/d。

1.3 疗效评定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卧床时间、入院NIHS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使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影响神经内科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卧床时间、入院NIHS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与DVT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影响NICU神经内科患者DVT发生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LDVT治疗方法

LMWH组、溶栓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MWH组与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LDVT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LDVT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该次研究显示,超过70%的患者在疾病初期无临床异常表象,患者同时受药物、原发病等影响,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增加了临床医生的识别困难程度,因此临床中神经内科后LDVT的发生率可能更高[3-4]。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血管内皮受损、静脉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神经内科患者发生LDVT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5-6]。

该研究表明,影响神经内科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卧床时间、入院NIHS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与DVT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面LMWH组、溶栓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MWH组与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由于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神经内科患者为LDVT的高发人群。在患者收治入院时,临床医生应进行多种危险因素评测,按照每例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各自的针对性治疗措施,防止L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溶栓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