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泵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探讨
2019-07-30孙梦媛
孙梦媛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9)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其引发的瓣膜功能不全及高危并发症肺栓塞导致死亡的重大威胁[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与静脉壁受损、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该病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该疾病并发症非常危急,因此在临床上一直医者深受重视。该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段,采用抗血栓泵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旨在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该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该研究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所有患者均愿参与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值为82岁,最小值为50岁,平均年龄(63.02±3.29)岁;对照组:男性 27 例,女性 24例,年龄最大值为81岁,最小值为52岁,平均年龄(62.93±3.01)岁。排除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既往存在异常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精神障碍患者。两组在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慢性阻塞性肺病用药、输液护理;运动护理(更换卧床体位、活动双下肢等)。
1.2.2 试验组 在此基础上实施抗血栓泵干预[2],试验仪器采用Kendall SCDTMExpress感应抗血栓压力泵系统(美国柯惠),为患者下肢绑好气囊,开启仪器,持续为气囊下肢进行充气加压与减压,通过增减压力达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的目的。该项目进行2次/d,1 h/次,使用时循环次数、压力数值,加压、保压时间均按照仪器配套说明书设置。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变化,具体检测内容有: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MPV(血小板平均容积)[3]。(2)统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判断标准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准。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记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n(%)]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干预后,第4、7天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5天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3.92%(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9 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变化对比
干预后,试验组 PT、TT、aPTT、PLT、MPV 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变化对比(±s)
组别PT(s)TT(s)aPTT(s)PLT(109/L) MPV(fL)试验组(n=51)对照组(n=51)P值11.94±0.41 10.54±0.43 0.031 14.26±2.23 13.86±2.71 0.026 31.36±3.22 21.47±3.58 0.043 148.21±11.90 228.55±12.05 0.047 18.77±2.04 25.07±2.38 0.031
3 讨论
抗血栓泵又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工作原理是依据周期性的充气,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从而大幅提升血流速度,增加有静脉血栓风险患者的静脉血流,降低加压部位血液淤滞风险,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目的[4]。作为一种康复医疗器械,能够起到按摩作用,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肌肉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有助于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 (如骨股头坏死等)[5]。该文采用抗血栓泵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研究,数据表明第1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T、TT、aPTT、PLT、MPV等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试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应用抗血栓泵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等指标,预防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