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效果
2019-07-30张洁
张洁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下肢部位有血液不正常凝结,进而形成血凝块,其可对身体内血液正常的流通产生阻碍作用,且可导致患者的肢体位置有肿胀与疼痛症状出现[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下肢肌肉长时间无法获得有效的锻炼,导致血管周围肌肉泵能力下降,影响静脉血流的畅通性,长此以往导致下肢深静脉当中形成血液凝结块[2]。若患者未获得积极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血栓从血管壁中脱落,伴随着血液流动至肺部当中诱发肺栓塞,病情严重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该次研究特抽选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部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明确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当中抽选70例作为该文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例数各占35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6例;年龄上限值为75岁,年龄下限值为45岁,年龄平均值为(59.92±2.07)岁;依据疾病,脑动脉瘤患者占 8例,脑出血患者占2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占6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例数占21例,女性患者例数占14例;年龄上限值为72岁,年龄下限值为47岁,年龄平均值为(59.83±2.12)岁;依据疾病,脑动脉瘤患者、脑出血患者、脑血管畸形患者各占7例、23例、5例。
两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遵照医嘱为患者使用药物,对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定期开展检查,完善患者的止血治疗、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干预工作。
1.2.2 观察组方法-预防性护理干预 (1)引导患者开展床上主动运动或者被动运动,主要协助其开展直腿抬高锻炼、膝屈伸锻炼和足屈伸锻炼,必要的情况下引导患者开展抗阻锻炼。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护理人员应当遵医嘱定时为患者翻身,并且加强双下肢按摩护理的力度,与此同时,可使用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为患者开展干预。(2)避免在患者膝部以下位置垫置硬枕,尤其注意避免在患者的小腿后方位置垫置枕垫。若患者使用约束带,护理人员应当使用衬垫给予保护,将约束带对患者深静脉所产生的压力减小。(3)为患者开展静脉穿刺和滴注操作时,尽可能避免于偏瘫侧肢体施针;可为患者留置静脉针,以将穿刺的次数减少;若患者需要使用尼莫地平或者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在输注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穿刺位置的观察力度,若发现有药物外渗的情况出现,应当立即为其开展相关处理工作,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的日常饮食当中适当减少高蛋白质类食物、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丰富食物的摄入,叮嘱患者多饮水,对大便的通畅性给予维持,以避免排便困难提升腹内压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5)叮嘱患者戒烟酒,以避免酒精以及尼古丁等刺激机体,同时戒烟酒有利于促进机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避免,同时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元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D 二聚体(D-D)] 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观察指标数据均经过分析和汇总以后均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用百分数表示,以 χ2检验;用(±s)代表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数据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10例,其形成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患者的PT、aPTT以及TT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高,其Fbg与D-D相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所述。
表1 对比两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凝血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凝血指标(±s)
组别PT(s)aPTT(s)TT(s)Fbg(g/L) D-D(mg/L)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11.08±0.64 14.29±0.71 19.87 0.01 30.29±1.72 39.49±2.03 20.46 0.01 13.39±1.46 17.48±1.56 11.32 0.01 3.98±0.31 2.07±0.27 27.49 0.01 0.68±0.06 0.29±0.07 25.03 0.01
3 讨论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其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的活动,减缓血液流动速度,甚至导致血液停滞,提升血液的凝固性,进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
常规护理措施较为重视患者的病情监测工作,但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方面的护理措施仍有待完善[5]。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即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开展护理干预工作,通过加强体位护理工作的力度,可以对静脉回流发挥促进作用,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在患者膝部以下位置避免垫置硬枕,可避免肌间静脉回流受阻或者胫后静脉回流受阻。指导患者开展下肢锻炼,可以对血管的舒缩弹性进行维持,其对静脉血由肢体远端向近端回流具有促进作用[6]。加强静脉护理力度,可以避免静脉血流减缓,进而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出现;管理患者的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可以将血液的黏稠程度降低,进而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7,8]。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当中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可以促进患者凝血状态的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预防性护理干预更加重视患者的机体锻炼与饮食管理,且有利于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改善机体功能状态,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预防[9];除此之外,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导其开展运动康复锻炼对血液流动的畅通性有促进作用,且可以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预防[10]。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显著,有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