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
2019-07-30王闫慈
王闫慈
(青岛佳和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北岭门诊部,山东青岛 266000)
脑卒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近几年来,受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临床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关节运动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目前,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的方法可分为多种,比如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等,在该文中就主要从该院挑选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的效果予以了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原则,从该院挑选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人数为25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5例,患者年龄处于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6±9.41)岁,病程介于 7~32 d 之间、平均病程为(16.42±6.65)d;观察组男性患者人数为 26 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4例,患者年龄处于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1±9.48)岁,病程介于 6~35 d 之间、平均病程为(16.52±6.65)d。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应用康复训练治疗,其内容如下:第一,坐起训练,促使上肢正常活动,有效保障患者的大小便和进食正常进行;第二,站立前准备,促使患者在床边坐立,分开双脚着力,指导患者用上肢支撑身体,避免发生倾斜,同时运用上肢与下肢将出现偏瘫的上下肢托起,持续5 s,具体训练次数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三,步行训练。由于步行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求指导相关动作,而且需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起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训练。此外,要求患者家属参与,促使患者先迈出外侧下肢,其次迈出内侧外肢,若训练较为困难,则可原地踏步训练,逐渐向前迈步;第四,上下台阶训练,由相关医师辅助和指导完成,上台阶训练过程中,医师一手将患者的膝关节控制,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协助患者将脚抬高。而在下台阶训练过程中,医生则一手放在患者膝盖上,有效协助患者屈膝和迈步,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协助患者向前移动[2]。
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其中康复训练和对照组相同,中医针灸主要指采用1.5寸的毫针对明经穴实施针刺,比如曲池穴、手三里穴、肩隅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梁丘穴、解溪穴以及环跳穴等,进针深度介于0.8~1寸之间,1次/d,30 min/次,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当增减穴位[3]。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治疗总有效率。完成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比如乏力、肢体麻木、肢体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改善情况超过80%以上或完全消失为显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比如乏力、肢体麻木、肢体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改善情况介于50%~79%为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如乏力、肢体麻木、肢体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改善情况低于49%,甚至有所加重或死亡为无效[4]。
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主要指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实施评价,评分越高则肢关节运动功能越强。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实施评价,评价指标可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5]。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对该论文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探究比较治疗效果
采用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应用康复训练所具有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00%、8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2 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
实施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组间比较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的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2.05±2.14)分、(11.25±2.52)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21.63±1.42)分、(30.52±1.3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76、47.663,P<0.05)。
2.3 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分析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 (86.32±5.73) 分、(89.42±5.22) 分、(84.64±4.72)分、(81.27±5.25)分,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 (74.83±4.82)分、(75.83±5.62)分、(73.83±5.26)分、(72.36±5.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1、8.122、10.816、8.567,P<0.05)。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多发常见疾病,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该病症最为主要的措施为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其疗效显著且得到了认可。在脑卒中发生后,其康复治疗基础主要为神经可塑性理论以及大脑功能重组理论,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则往往是治疗的主要内容[6]。
中医学理论理论认为,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为气血亏虚和脉络受阻,继而导致气血上逆,形成脑卒中。因此,对脑卒中实施治疗时,中医治疗原则为疏通活络、活血熄风、益气养血。针灸治疗对人体血液循环具有改善作用,对血流量产生优化的同时也对血清脂质代谢产生了调节,同时促进了脑部微循环功能[7]。具体而言,对合谷穴实施针灸时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对百会穴实施针灸时具有疏风清热、解除疲劳的作用。康复训练同样属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措施,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量与强度,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提升作用。联合应用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时,则具有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7]。从该文的研究结果可获知,采用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应用康复训练所具有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00%、84.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关节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明哲[8]通过运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得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8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3%。
综上所述,将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内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