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应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效果
2019-07-30赵蕾
赵 蕾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急性脑梗死在所有卒中疾病中占比约为60%~80%,临床治疗主要以恢复患者神经功能、预防血管性痴呆为主。丁苯酞是我国一类新药,其主要成分为芹菜籽提取物,具有改善循环、促进血管生长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序贯治疗,并分析其对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8例。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5.57±5.39)岁;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5.65±5.42)岁。
1.2 方法
入院即日起,观察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剂量100 mL,静脉输液,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使用0.9%氯化钠,使用方法与剂量与观察组一致。到恢复期后,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剂量20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降压、降糖等。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随访3个月,使用NIHSS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P<0.05;
MMSE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18) 24.85±2.64 13.02±2.07* 18.33±1.65 26.94±1.91*对照组(n=18) 25.01±2.60 16.54±2.63 18.41±1.59 20.55±1.78组别 NIHSS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可诱导血栓形成,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由我国自主研发,其活性成分为DL-3-n-丁基苯酞,可在多个病理环节发挥作用,阻断脑损伤,减小梗死面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研究发现[1],使用丁苯酞序贯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高,且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也得到改善,总有效率可达到91.11%,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2],在脑梗死急性期,丁苯酞可有效改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动物试验也证实,丁苯酞可改善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微环境,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此外,序贯疗法可缩短静脉给药时间,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给药,能够避免长时间静脉输注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序贯治疗能够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