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7-30董珏珺雷雅婷
董珏珺,雷雅婷
(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0)
脑血栓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脑血栓患者存在较高致残率,会出现各类后遗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1]。当前临床上仅通过治疗措施很难取得理想预后,还必须与科学护理相结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心理及康复护理,评价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全部为首次发病,其中,年龄44~75岁,平均(61.3±2.4)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3±7.2)分,男23例、女1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脑血栓常规护理,动态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脉搏,注意患者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做好患者皮肤清洁。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1)肢体运动,肢体运动能够在加速患者血液流动的同时避免患者健肢功能发生退化,同时利用健肢协调患肢运动,实现对患肢的有效保护;(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详细把握患者心理状况,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康复经验,疏导患者情绪,同时利用小型文娱活动等,增强患者愉悦感和存在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和消除;(3)认知和语言能力,针对失语患者,需要做好患者口语训练,刺激患者听力,通过口型示范等方式,逐句纠正,患者恢复后,鼓励其加强与家属沟通交流,增强患者记忆力和学习能力;(4)站立,引导患者适当步行练习,之后让患者利用可活动肢体进行站立,同时帮助患者原地踏步联系;(5)体位摆放,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褥疮等,还需要注意患者体位更换,避免某侧较长时间受压;(6)针灸疗法,利用针灸能够使患者体内自由基得到清除,缩小梗死范围,促进神经恢复。
1.3 观察指标
评定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使用Fegl-Meyer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使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分别(67.4±5.6)、(82.5±6.7),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71.8±6.2)、(85.0±6.1),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更为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明显更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s)
组别 n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对照组 20 67.4±5.6 71.8±6.2观察组 20 82.5±6.7 85.0±6.1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对照组(66.7±6.6),观察组(83.5±6.3),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更好(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分别(67.4±5.6)、(82.5±6.7),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71.8±6.2)、(85.0±6.1),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明显更好(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对照组(66.7±6.6),观察组(83.5±6.3),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更好(P<0.05)。
综上所述,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同时恢复患者受损的运动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