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中心能耗模型及能效算法综述

2019-07-30王继业周碧玉刘志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9年8期
关键词:链路能耗数据中心

王继业 周碧玉 张 法 石 翔 曾 楠 刘志勇

1(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 100031)2(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89)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190)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发展迅猛.作为云计算的物理平台和重要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报道[1],截止2017年,世界上正在运营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心总数已经高达860万.迅速增长的数据中心数目带来了2方面问题:1)给运营商带来日益庞大的能耗开销.统计结果表明[2],2014年美国的数据中心电能消耗总量占据全美全年总耗电量的1.8%;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中心总的耗电量将占到当年全球总的耗电量的8%[3].2)给社会来了沉重环保的压力.全球环保组织(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GeSI)估计,到 2020年数据中心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占到信息技术领域的18%[4].

与巨大的能耗相对应的是极低的资源利用率,统计报告称[5-6],典型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通常在5%~25%之间.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数据中心的运营者通常会为了追求高性能、保证服务质量和可靠性,而采用冗余资源部署的策略.因此,不论当前负载如何,所有的服务器都将处于最高速率运行状态.这些多维度资源(CPU、存储、内存和网络带宽)的低利用率直接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计算、存储、通讯等资源的无效使用,也加重了其他如冷却系统、配电装置等配套设备的投入.

数据中心巨大的能源消耗,严重阻碍了数据中心本身的发展以及节能型社会的创建,已经成为一个对技术、经济、环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结合数据中心巨大的能耗和极低的资源利用率两大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利用提高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的方法来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然而,不恰当的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可能带来应用的性能和服务质量的损失.因此,在进行数据中心能耗优化研究的同时,针对数据中心的特点,提出在保障服务质量和应用性能的前提下可以优化数据中心能耗的策略和算法,对于提高数据中心能效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资源和任务的分配调度的角度研究数据中心的节能问题,从能效分析、能耗模型、分类标准和策略算法4个方面对近年来数据中心能效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进行全面的综述.

1 数据中心能效分析

数据中心是一整套用于承载计算机系统和相关组件的复杂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例如服务器、通信和存储系统等),还包含与之配套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例如空调系统和消防系统)、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7-8].计算机系统和其他与之配套的设备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据中心能量消耗的主要来源.

1.1 数据中心能耗分析

如图1所示,数据中心的能量消耗来源可以大致分为2部分[5]:IT设施能耗和基础设施能耗.IT设施指的服务器系统(包含服务器和存储)、网络系统等信息技术设施,而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含冷却系统和供电系统(包含供电系统和照明系统).

Fig. 1 Data center energy source decomposition图1 数据中心能耗来源分解

IT设备和配套基础设施的能耗比重由数据中心的具体设计和设备本身的能耗效率决定.通常,数据中心能耗最大系统是服务器系统,其能耗占据数据中心总能耗的40%以上,其次是制冷系统[6].IT设备的总能耗占据数据中心总能耗的50%左右,而在Pelley等人[9]的报告中,该比重甚至高达61%.

1.2 数据中心能效衡量标准

制定合理的数据中心能效衡量标准是提高数据中心能效需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目前,工业界广泛使用的数据中心能效衡量标准主要是电能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iciency, PUE)[10],其定义为数据中心的总输入能耗占输入到IT设备子系统的总能耗的比值.PUE是基于数据中心有效能耗这个概念来设计的,其原理是数据中心输入的总能耗中只有一部分用于数据中心计算功能实现上,剩下的能量消耗在支撑计算功能运行的环节,即供电系统和冷却系统等.类似的衡量标准还有PUE的倒数,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效率(datacenter infrastructure efficiency, DCiE)[10].然而,PUE可用性很差,因为数据中心的总输入能耗在实际中不好测量,因此GreenGrid建议将数据中心的总输入能耗分解为总制冷能耗、总电源供电系统能耗以及IT总能耗3个部分分别进行测量.此外,PUE衡量的只是输入到IT设备的在总能耗与数据中心总输入能耗之间的关系,用来描述数据中心能效并不十分恰当,更合理的能效评估标准应该是比较系统的有效输出与系统的总输入之间的关系.然而,对系统的有效输出的定义和测量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研究.

除上面2个常用衡量指标外,数据中心的能效指标还有衡量数据中心计算效率的数据中心有效能耗比(data center energy productive, DCeP)[4]、衡量数据中心绿色环保程度的碳使用效率(carbon usage effectiveness, CUE)[4]、衡量数据中心IT能耗的碳排放效率的冷却系统效率(cooling system efficiency,CSE)[11]、衡量冷却系统效率的气流节省器效率(air economizer utilization, AEU)[11]、水流节省器效率(water economizer utilization, WEU)[4]等.上述指标均针对特定系统和目标而设,研发更加实用的数据中心性能指标仍旧是目前一大难题.

2 数据中心能耗模型和节能机制

研究和分析数据中心能耗模型对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施,找出影响数据中心能效的瓶颈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数据中心总体能效;另一方面,通过对数据中心能耗的形式化描述,把数据中心能效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些经典的优化问题,通过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可以为数据中心能效优化提供方针和策略.

与IT设备相比,基础设施的能耗行为不仅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能耗效率、负载水平,还取决于输入能源的种类、时间和地理等复杂因素.此外,数据中心IT设备能耗占据数据中心总能耗的一半多,该比例随着数据中心高效制冷和智能供电技术的提高逐年增加,而降低IT设备的能耗也能降低冷却系统和配电系统等配套设备的能耗.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数据中心IT设备的节能问题.本节将总结近年来使用广泛的服务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能耗模型,为后续高能效策略和算法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基础.

2.1 数据中心能耗模型

2.1.1 服务器设备的能耗模型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设备主要包括通用的计算型服务器和存储型服务器.目前,数据中心应用最广的服务器设备的能耗模型主要有加性模型和基于系统利用率模型.

加性模型指的是将整个服务器的能耗形式化成服务器子结构的能耗之和.核心思想是将拟合后的局部非参量函数组合在一起以建立目标模型,因此加性模型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线性回归的改良版本.Roy等人[12]利用这种思想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服务器加性模型,该模型考虑了CPU和内存的能耗,其模型为

E(A)=ECPU(A)+Ememory(A),

其中,ECPU(A)和Ememory(A)分别表示运行算法A时CPU和内存消耗的能量,具体计算细节详见文献[12].此后,很多研究者围绕该模型进行了细化和完善,这些工作[13-15]主要着眼于将更多的服务器能耗部件考虑进模型,比如磁盘、IO设备、网卡等.此外,还有一些研究[16-18]将服务器主板的能耗考虑进去,或者干脆直接将这部分能耗看作一个常量加到模型中[19].然而,这些模型的通病在于现有的平台只可以测量出服务器总能耗,而这些子系统的精确能耗值尚不能独立地测量出来[20].

除了加性模型之外,另一类最常用的服务器能耗模型是基于系统利用率的模型.人们观察到服务器系统能耗由静态能耗与动态能耗2部分组成,而系统的动态能耗与各个子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相关,因此将子系统资源利用率作为变量纳入服务器能耗模型之内.考虑到CPU是服务器各个子系统中能耗最大的部件,通常将CPU的利用率作为服务器系统能耗模型的变量.这类模型最早是将CPU的运行时钟频率作为变量纳入能耗模型中进行计算[21-22].这类研究基本上可以看作基本数字电路级功率模型[23-24]的一个扩展,将CPU的能耗形式化为

P=c0+ACV2f,

其中,c0为CPU的静态功率,ACV2f是其动态功率.A为转换系数,C为电容,V为电压,f为时钟频率.对于特定的硬件,c0,A,C均为常数.而V与f成正比,所以CPU的动态能耗可以认为是与其时钟频率成3次方关系.又因为f与系统运行速度s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相关研究[25-26]建立了动态功率P与运行速率s(s>0)之间的关系为

P(s)=σ+μsα,

其中,σ为静态功率,μ和α为常数,与具体的硬件设备有关,α>1.此类模型另一个常用的方式是通过预估系统各个部件的功率情况,采用线性回归的手段得到服务器与各种资源利用率的函数关系[27-30].对系统各个部件的功率预估可以采用入侵式和非入侵式2种策略.然而,这种基于归回分析的方法需要针对特定的服务器做大量的实验,以得到相应服务器的能耗参数.除上面2种模型之外,还有一种使用广泛的基于利用率的功率模型,由Fan等人[31-32]提出.该模型自提出后,一直被用来对数据中心能耗进行建模,在数据中心能耗研究领域影响甚是深远.模型提出者证明,线性功耗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追踪服务器系统的功率使用情况.在假设服务器处于关闭状态下功率近似为0的条件下,可以将任何一台服务器在任意CPU利用率u情况下的全系统功率形式化为表达式:

Pu=(Pmax-Pidle)u+Pidle,

其中,Pmax和Pidle分别代表服务器在全速率工作和空闲状态的平均功率.

加性模型和基于系统利用率的模型是当前数据中心能耗研究中应用最广的服务器能耗模型.除此之外,学术界针对服务器的能耗还提出了一些其他模型[33],在此不一一列举.

2.1.2 网络系统的能耗模型

本文中我们全面考虑数据中心网络的能耗行为,具体来说,包括连接数据中心内部各个服务器设备以及连接不同地域分布的数据中心站点之间的网络系统的能耗模型.

从全局角度对数据中心网络能耗行为进行建模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加性模型,将网络全局能耗拆分为3个部分能耗之和,即网络链路、网络设备和网络接口3个部分.通常情况下,普通网络接口能耗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一些研究在建模时直接将该部分能耗忽视,或者将网络接口能耗整合进网络链路或者是网络设备能耗中,不再单独考虑,该类模型的典型表达式[34-38]为

其中,a(u,v)是链路(u,v)的能耗,b(u)是网络设备(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u的能耗,Xu,v为二元变量,代表链路(u,v)的状态是开启或者关闭,Yu也是二元变量,代表网络设备u的状态是开启或者关闭.对于给定的网络场景,链路的能耗与网络设备的能耗均是固定不变的常量.

另一些研究侧重于研究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尤其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能耗模型.这一类研究主要借鉴于对服务器能耗的研究[33],也主要分为2种:加性模型和基于利用率的模型.具体的模型刻画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2.2 数据中心节能机制

为了保证对用户提供稳定和高质量的计算服务,不管当前负载水平如何,传统数据中心内的IT设备都是以最大运行速率运行,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浪费.对上述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能耗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很容易得到节省数据中心能耗的基本思路.最直观的方式是让处于空闲状态的IT设备进入休眠或者关闭状态;其次是使得设备可以根据当前负载水平动态调整设备电压和CPU运行的时钟频率.总结起来有2个方面的内容:1)在构建数据中心时,淘汰落后的设备和仪器,选用更先进和能效比更高的设备节点等.该方法注重于提高单个设备本身的能量利用效率;2)通过优化数据中心IT设备的资源和任务调度和分配方式来提高整体资源的能耗利用效率.对具有节能功能的IT设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设备本身硬件的升级换代,这方面的研究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优化数据中心IT设备的资源和任务调度依赖于采用的调度策略和算法的优劣,本文将在第4节重点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

目前对数据中心进行节能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将上述2种方法进行结合,即在部署具有节能功能的IT设备的数据中心内,通过优化数据中心IT设备的资源和任务调度和分配方式来提高数据中心整体资源的能耗利用效率.该方法包含2个核心要素:首先数据中心设备具有节能功能,其次设计有效的资源调度和任务分配策略和算法指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更多的设备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能耗.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差异,目前最主流的数据中心IT设备节能机制可以分为3种:

1) 休眠机制.在IT设备运行的过程中,系统不可避免会在不同时间段内处于空闲状态,该状态下设备消耗额定功耗的能量却未进行任何有效的计算,此时如果将设备状态切换至休眠或者关闭状态,可以减少空闲状态下的能耗浪费.事实上,目前大部分设备在工作和休眠之间还存在多个对应不同能耗水平的休眠状态.然而,在不同的休眠状态下将设备唤醒至工作状态需要花费不同的时间.一般来说,随着休眠深度的增加,设备消耗的能量也相应减少,而从休眠状态下唤醒该设备需要的时间也相应的延长.实现通过休眠的方式使全局设备节省能耗最多且对服务性能损失最小化这个目标需要通过设备间的配合和合理的资源调度策略来实现.通常的做法是采用资源聚合的思路将任务合并到尽可能少的物理机器上运行,或者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链路传输给定的数据传输任务.该做法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各种服务质量的情况下使得可节省的能耗最大化.

2) 速率缩放.在运行过程中,不管当前负载水平如何,传统的设备都是以最大运行速度运行.而设备的能耗与其运行速度成正相关,因此在负载水平低时大量能耗被浪费.调整设备运行的电压或者时钟频率、速率等,使之适应不同的负载水平,以节省设备动态能耗的方法被称作速率缩放节能机制.通常而言,设备的能耗是设备运行速率的超线性幂函数(例如y=a+bxn,n>1),因此,降低设备能耗往往意味着调低设备的运行速率.然而,低速运行的设备需要花费更长的运行时间来完成给定的计算任务,由此将导致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因此,利用速率缩放机制进行设备节能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权衡能耗与服务性能之间的关系.

Fig. 2 Data center energy saving strategy classification图2 数据中心节能策略分类标准

3) 混合策略.除上述2种节能策略外,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还有混合策略.顾名思义,该策略就是将休眠机制和速率缩放机制结合起来考虑,两者的结合给设备的节能提供了更多的潜在节能空间.然而,采用速率缩放机制进行节能的策略会尽可能降低设备运行速率,与之相反,采用休眠机制的节能策略会尽可能提高设备的运行速率以产生更多的设备空闲时间片供设备休眠省能.如何去寻找2种机制的平衡点和最优折中点是混合策略机制的最大挑战.

在数据中心内,IT设备的节能机制主要配合虚拟化技术进行.近年来,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的发展给数据中心节能带来了新的活力.虚拟化技术最初用于在1个宿主操作系统上运行多个客户操作系统(称为虚拟机),通过1个管理程序来生成模拟真实计算环境的虚拟环境,然后在这些虚拟机上分发真实资源.这项技术使得服务软件不再需要固定占用某些硬件资源,而是能够以非常灵活的方式部署,使得各种软件可以更加灵活利用硬件平台;此外,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不再由物理机的数量决定,而是随着资源的动态变化而增减,也就是所谓的弹性计算.弹性计算环境中,虚拟机可以在不同物理计算位置间迁移与合并,还可以随时被快速启动和关闭删除,这样的灵活性使得人们可以从优化数据中心能效的角度来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调度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例如,通过将适量虚拟机合并到尽可能少的物理设备中,以最大化可关闭的物理设备,从而最大化能耗节省;再例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虚拟机在不同物理位置上设备的分布,使得全局设备能耗最小.虚拟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数据中心资源和任务的分配可以更加的灵活,从而提高了数据中心节能的潜在空间.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虚拟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中心内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针对虚拟化资源的调度与分配研究逐渐成为数据中心节能研究的热点之一.

3 数据中心节能研究的分类比较

面对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与低利用率,近几年很多研究者纷纷提出了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能效的方案,这些方案基本上都是围绕上节中总结的节能机制来展开的.本节首先总结现有的优化数据中心能效策略的分类标准,然后依据上述总结的分类标准对现有节能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针对数据中心IT设备能效优化策略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已有的分类标准可以总结如图2所示.最直观的分类标准是按照优化部件划分的.依据数据中心IT设备的能耗情况可以将节能策略分为两大类:针对服务器设备的节能策略与针对网络设备的节能策略.其中,2种节能策略有时候需要彼此的相互配合,例如,为了达到最佳的网络节能水平,需要联合优化服务器的部署产生有利于网络节能的流量分布.

节能策略可以根据实施对象的节点数目进行分类,例如单处理器节点、多处理器节点、单个数据中心以及跨数据中心.不同场景下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因此针对不同节点数目设计的节能策略也不尽相同.针对单节点的节能策略主要通过单个节点的资源分配使得能耗与负载成正比例;对于多处理器的节点就要涉及到节点内部不同处理器之间的任务分配,这时候已经上升成全局视角的能耗优化;对于数据中心内部的节能机制也是全局视角的能耗优化,不同的是数据中心内部能耗优化不仅涉及服务器,还涉及数据中心内网能耗优化;至于跨数据中心,需要在更高的层次考虑整个分布式系统的资源调度问题.

按照实现方法可以分为动态速率缩放、休眠机制、混合策略以及虚拟化4个类别.这个分类标准主要是基于节能机制的不同划分的,各个实现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例如虚拟化技术通常都需要配合另外3种机制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而混合策略本身就是动态速率缩放与休眠机制共同配合的产物.

不同的节能策略需要的信息输入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些策略需要提前知道系统的历史数据,将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提出特定的节能策略;另一些策略不需要提前知道系统的历史数据,策略本身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自适应迭代,或者策略本身就是固定不变的.2种方式各有利弊,前1种可能有比较好的节能效果,但是历史数据的获得本身是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者不需要历史数据输入,但是如何做到实时对系统状态的变化做出高效的反应也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数据中心的负载大体可以分为3类:预测数据、及时交互型以及批量处理型.针对不同的负载提出节能策略对时间敏感程度不同.针对即时交互型负载的事件敏感度最高,其次是批量处理型,对于预测数据的事件敏感程度最低.

针对上述各种的分类方法涌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在此不再一一详细描述.接下来主要介绍数据中心能耗系统模型的构建和算法设计问题.

4 数据中心能耗研究进展

在本节中,我们将从节能部件的角度对近年来数据中心能耗系统的模型构建方法与算法设计进行总结,分为对服务器端节能和对网络端节能2类.

4.1 服务器系统节能

采用速率缩放机制进行服务器节能的研究主要的思想是降低服务器的运行速率.然而,降低运行速率会引起任务完工时间延长,因此,采用该种机制进行节能时,必须要考虑到对完工时间的影响.首先将采用速率缩放机制的服务器节能问题描述如下:

假设处理速度为s时的服务器能耗函数为p=sα,α>1.给定n个相互独立的任务集J={J1,J2,…,Jn}和m个同构或者异构的服务器节点集合P={P1,P2,…,Pm}.每个任务Jj的需要执行的周期数为wj.假设任务具有抢占性,即1个服务器节点1个时刻只能处理1个任务.所有任务在调度之前已经到达,并且有相同的截止时间C.在时刻t,服务器节点执行任务Jj的处理速度为sjt,相应的功耗为(sjt)α.记cj为完成任务Jj的时间,xij(i=1,2,…,m;j=1,2,…,n)为0或1的指示变量,表示Jj是否分配给服务器Pi处理.问题是如何为每1个任务分配1个服务器节点,并且为每个任务设置处理速度,使得在满足任务截止时间限制条件下,所有服务器节点消耗的总能耗最小.该问题可以被形式化为约束的优化问题:

s.t.cj≤C, ∀Jj,

(1)

(2)

xij∈{0,1}, ∀Jj,Pi∈M,

(3)

其中:式(1)限制所有任务均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式(2)限制每个任务只能部署在1台服务器上;式(2)为0-1二元变量约束.该问题的求解可以借鉴多处理器上最小完工时间的调度问题.Yao等人[25]最先使用了速率缩放机制来研究单服务器节点上的最优能耗调度问题.此后,针对不同的限定性约束和不同的计算环境平台设置,研究者们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节能资源调度方法以及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归纳如表1所示:

Table 1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ergy Efficient ResourceScheduling Strategies表1 节能资源调度策略分类

然而这些研究都假设每个任务能在所有的服务器节点上运行,但是在当前的数据中心计算系统中任务与服务器节点间存在选择关系,即任务只能在部分的服务器节点上运行.这个特性主要源于3个原因:

1) 由于计算系统中的服务节点会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购,所以表现出不同的计算能力和差异配置[50].比如需要GPU辅助来执行的任务必须在有GPU的服务器节点上执行[54];

2) 有些服务器节点与某类任务之间存在定制的关系,即这些服务器是专门针对这类任务设计的,所以这类任务应该安排在最适合它们运行的那些服务器节点上[55];

3) 当考虑输入端的数据时,任务需要安排在包含有它的输入数据的服务器节点上运行,比如Hadoop应用需要考虑数据的局部性[56].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热潮,GPU被大量用于数据中心应用加速.在混合CPU-GPU集群中,每个服务器同时配备有多个CPU-GPU对.每个CPU-GPU对可以处于3种状态,即关闭、工作和空闲,其中CPU与GPU处于相同的状态.然而,由于GPU具有与CPU不同的能耗特性,因此,现有的CPU节能方案不能直接用于CPU-GPU混合框架的节能.文献[52]研究了在CPU-GPU混合数据中心内的节能问题.由于在通常情况下,1个GPU处理器的能耗远大于1个CPU处理器,因此,该研究假设CPU功率为定值,并将CPU的功率看作是GPU卡的静止功率的一部分,CPU的运行时间也与GPU的运行时间保持一致.1个GPU卡包含1个多核GPU模块和1个GPU存储模块.GPU核以及GPU存储均可以独立调整对应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改变整个GPU卡的运行速率和对应的能耗.因此,一个给定的任务在特定的CPU-GPU服务器中运行的功耗和运行时间可以建模为

其中,P(VGc,fGc,fGm)和T(VGc,fGc,fGm)分别表示CPU-GPU的功率以及运行时间,PG0表示GPU卡的静态功耗(包含CPU功率),fGm表示CPU存储的频率,VGc和fGc分别表示GPU核的电压和频率,t0表示除GPU卡外其他部件的运行时间(包含CPU运行时),而γ,cG,δ,D均为参数.在该模型下,处理单个任务的能耗可以计算为

EJ=P(VGc,fGc,fGm)×T(VGc,fGc,fGm).

优化目标是最小化执行所有任务所消耗的总能量,并且保证每个任务在其完工时间前完成处理任务.该问题的求解仍旧是NP难的,而求解的关键点在于合理运用VGc和fGc之间的超线性关系.文献[52]首先针对单个任务在放松完工时间的约束以及固定GPU存储频率的前提下求解最优的GPU核电压和频率.在该基础上利用求导的方式得到最佳的GPU存储频率设定.随后对完工时间超额的任务进行缩放,得到最优的设定值.基于单任务最优方案可以由截止时间最短优先的贪心思路得出多任务的启发式方案.类似的CPU-GPU混合节能方案还有文献[53,59].随着深度学习类应用在数据中心的占比不断攀升,针对深度学习框架下的CPU-GPU混合架构节能优化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尚缺乏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除速率缩放机制外,休眠机制也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的节能领域.休眠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将处于空转状态的服务器节点调至低功耗状态,从而节约能量消耗.因此,研究的问题一般可以概括为如何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确定什么时候切换低功耗状态以及保持低功耗状态多长时间,使得总能耗最低.最基本的采用休眠机制的服务器节能模型可以构造为

其中yi为0-1二元变量,代表服务器i的开关状态.休眠机制需要将任务集中合并到尽可能少的服务器上运行,使得处于空闲状态的、可关闭的服务器尽可能多,从而使得能耗最小化.由于真实情况下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有限,因此不能够无限度地将所有任务集中到几台服务器中运行.假设所有服务器i的资源容量为Ci,而每个任务需要的资源为cj.考虑与前面描述的速率缩放机制下同样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场景,基于休眠机制的服务器系统节能问题可以形式化为优化问题:

(4)

(5)

xij≤yi, ∀Jj;

(6)

xij,yi∈{0,1}, ∀Jj,Pi;

(7)

其中,目标函数是处于开启状态的服务器总能耗.式(4)限制合并到服务器上运行的任务总资源需求量不能超过该服务器的资源容量;式(5)限制每个任务只能部署在1台服务器上;式(6)限制只要有任务运行,服务器必须处于开启状态;式(7)为0-1二元变量约束.

传统的计算集群中1个服务器节点通常只运行1个应用,在应用的资源利用率很低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多余的能量消耗.而现代数据中心内的虚拟化技术通过资源复用,可以让1个服务器节点运行多个部属在虚拟机上的应用,从而提高了服务器节点的资源利用率.虚拟化的这个特性为数据中心提高能效带来了新的思路:当多个服务器节点的资源利用率都很低时,可以聚合部署在它们上面的虚拟机,从而减少开启的服务器节点数量以节约能量消耗.目前已有一些研究通过让资源利用率低的应用部署到不同的虚拟机上,然后共用同1个物理服务器节点,从而提高服务器节点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60-66].这些研究大都利用虚拟机的历史使用资源情况确定聚合时给虚拟机分配的资源,然后转化为各种背包问题,以解决虚拟机的部署和调度.

然而,上述虚拟化聚合技术存在2点问题:1)在动态虚拟机聚合的过程中,为满足峰值计算而设计的静态虚拟机资源分配方法将导致资源利用率低;2)虚拟机聚合过程中未考虑因为虚拟机的迁移而导致的服务质量(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损失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上述虚拟化聚合技术在实际数据中心内的应用.

为了解决2个问题,文献[67]研究了虚拟机聚合过程中服务质量的优化问题,其中包括了为虚拟机分配资源的随机规划以及运行时的虚拟机动态整合算法这2方面的内容.主要解决3个问题:1)设计随机规划方法解决虚拟机在动态运行中的资源分配问题;2)根据虚拟机在时间片上的资源需求,设计虚拟机动态聚合算法;3)采用PlanetLab提供的真实负载,设计实验来评估算法在节约能量消耗与保障服务质量之间的权衡作用.

考虑1个包含m个同构或者异构的服务器节点M={1,2,…,m}.在时刻t有nt个虚拟机在运行,每个虚拟机装载1个应用实例.求不同时刻运行的服务器节点数Mt⊆M,使得将空转服务器关闭后数据中心总能耗最低.首先建立物理服务器的功耗模型与服务器节点CPU利用率u之间的关系:

P(u)=Pidle+(Pbusy-Pidle)×u,

其中,Pidle和Pbusy分别表示服务器节点在CPU空转和满负荷运行状态下的功耗.当分配给虚拟机的资源少于完成应用请求所需要的资源时,平均响应时间会超过请求定义的服务质量要求,因而产生服务质量损失.时刻t的CPU利用率ut对服务质量损失代价建模为

其中,λt定义为时刻t的请求数目,要求的响应时间为ta.T(ut,λt)为通过经验学习得到的该时刻的真实响应时间.g(·)为罚函数,表示对返回的响应时间大于要求的应用时间ta部分的惩罚.定义时间表tk为虚拟机触发迁移的时间,τ为迁移间的持续时间.在每个调度时间表tk=kτ,k=1,2,…,T,虚拟机的资源需求uk都将进行重分配.定义T(uk,λt)为请求返回的响应时间.文献[68]的研究表明CPU利用率ut与请求数目λt成正比,因此,通过经验学习的方法可以得到请求返回的响应时间可以用计算为

T(uk,λt)=(auk+b)ut,

其中,(a,b)为2个调优参数.在各个时间间隔段上CPU资源利用率ut已知的情况下,最优的CPU分配需求uk的值可以通过最小化问题得到:

上述模型完成了最小化能量消耗和最小化服务质量损失双目标的虚拟机聚合任务,其中,Pidleuk表示分配的CPU资源为uk时,该虚拟机消耗的CPU静态功耗.算法求解过程中,为了降低求解的时间复杂度,文中首先使用装箱问题中的FFD算法估算应该处于开启状态的服务器节点数目;然后计算各个虚拟机之间的喜好程度;最后使用稳定匹配算法,求得虚拟机在服务器节点上的部署和调度,实现优化能耗与应用性能的目标.在真实数据集上的评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可以大幅度地节省数据中心能耗,与此同时亦能降低服务质量的性能损失,此外,文中的动态虚拟机聚合算法并不需要繁重的计算开销,尤其适合于含有大量虚拟机的现代数据中心.类似的研究还有文献[69-72].

在优化数据中心能耗的同时,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聚合在物理服务器节点上的虚拟机之间的性能干扰问题.这种性能干扰主要是由于服务器节点上的虚拟机对共用资源的竞争而产生的,常见的如最后一级共用寄存器、内存总线、数据和网络带宽等的竞争.虚拟机间性能干扰将会严重影响部署在虚拟机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性能.

一般来说,虚拟机间的性能干扰主要由于2个原因:1)虚拟机间资源需求重合;2)虚拟机间生命周期重合.如果把虚拟机间不同组合与虚拟机生命周期均考虑在虚拟机的节能部署内,那么虚拟机的部署和调度问题将更加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一方面,聚合运行生命周期相同的虚拟机到同一物理服务器节点上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边际成本;而另一方面,由于性能干扰的作用,降低虚拟机间生命周期的重合时间能降低应用性能的下降比率.也就是说,能加快部署在虚拟机上的应用的完工时间.

目前关于探索能量消耗与性能干扰之间量化权衡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文献[73]对能耗与性能干扰进行了统一的建模,并且在虚拟机部署和调度中同时考虑了虚拟机间的组合以及不同虚拟机生命周期的重合,以通过虚拟机部署和调度来降低数据中心能量消耗,同时降低虚拟机之间的性能干扰.

用户为提交给云数据中心的每个虚拟机请求vmj都指定了1组参数Ij=[aj,pj,Rj],其中aj表示资源请求到达的时间,pj为虚拟机独占1个服务器节点时的执行时间,该值可以从事例信息管理器中得到.资源向量Rj=[Rjk](k=1,2,…,s)表示虚拟机运行时所需要的计算资源情况.当每个虚拟机到达时,需要对其进行部署和调度.把时间划分成离散的时间片,t=1,2,…,T,记xij为0或者1的指示变量,xij(t)=1表示在时间片t,虚拟机vmj部署在服务器serveri上面.定义ci(t)为服务器节点serveri在时间片t上消耗的能量,因此有ci(t)=P(u(t))τ.定义Q(t)为时间片t上运行的虚拟机集合,D(t)为在时间片t上刚好完成任务的虚拟机集合.因此,vmj(j∈D(t))实际执行时间为:tj=t-aj.定义虚拟机性能下降的惩罚函数为凸函数f(·),并且用f((tj-pj)pj)=α(tj-pj)pj-1 (tj≥pj)作为一个适用模型对超出独占服务器节点运行时间pj的惩罚.由上述定义可以将降低能量消耗与减少性能损失这两者之间均衡的虚拟机部署和调度问题形式化为优化问题:

(8)

(9)

xij(t)≤xij(t+1),∀t,j∉D(t);

(10)

xij(t)∈{0,1}, ∀i,∀j,∀k;

(11)

其中,目标函数表示最小化数据中心能量消耗与性能损失代价之和,调节参数β>0表示能量消耗与性能损失代价之间的权重.式(8)约束了服务器节点上部署的虚拟机资源需求总量不超过服务器节点的资源容量;式(9)限制在同一时刻1个虚拟机只能在1个服务器上运行;式(10)限制1个虚拟机只能部署在1个服务器上.然后根据不同虚拟机间的组合(即哪些虚拟机分配到同一个物理服务器节点上运行)以及虚拟机间生命周期的重合提出和实现了离线与在线的部署和调度方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大幅度地改进能耗和性能下降两者的总和,改进能量消耗和降低由于竞争产生的性能损失.关注数据中心虚拟机间干扰的节能研究还有文献[74-77].

本节主要总结了近年来针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的能效优化研究,包含模型的构建以及对应的能效方案.总而言之,在现代数据中心内进行服务器能效优化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应用与服务器之间的选择关系、虚拟机的动态资源分配、虚拟机迁移造成的性能损失、虚拟机之间的干扰等多方面因素.

4.2 网络设备节能

网络设备的节能机制主要借鉴与服务器系统的节能研究,网络设备的能耗函数可以刻画为

其中,函数f(·)描述了链路传输速度x与该链路能耗之间的对应关系.σ,μ和α均为由链路性质决定的常数.通常情况下,有α>1.当σ=0时,该函数为速率缩放机制的能耗函数;当μ=0时,该函数为休眠机制的能耗函数;当σ>0且μ>0时,为混合机制的能耗函数.

可以描述网络中的流量守恒约束.

(12)

xe≤ce, ∀e;

(13)

yi,e={0,1}, ∀e;

(14)

yi,e: 流守恒;

(15)

其中:式(12)计算链路总流量;式(13)限制链路e的链路速度不可以超过容量限制ce;式(14)二元变量yi,e表示请求i是否通过边e;式(15)为流量守恒约束.该模型是个整数规划模型,对于大多数能耗函数而言,这是NP难问题,通过对该问题进行适当的约束,利用启发式算法可以得到不同形式能耗函数的近似解.

现有的数据中心网络节能方案仅仅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能耗,并没有协同优化网络性能.然而,网络能耗和性能是2个互相矛盾的优化目标,降低网络能耗通常需要以牺牲网络性能为代价.无法保障网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这些节能优化方案在实际系统中的部署和使用.通常网络的性能可以用吞吐量或网络延迟来描述.然而,数据中心内各种网络流对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来自实时应用的网络流需要低延迟传输以提高服务效率,而后台备份类应用的网络流一般对延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需要较大的网络吞吐量.文献[78]对网络能耗与性能间的权衡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指出,不论来自何种应用的网络流,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可以概括为:网络流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传输.因此提出以网络流完成时间作为最重要的统一性能指标对网络的性能进行保障.

数据中心内的每个应用程序建模成一系列具有完成时间限制的网路流的集合,其中每条网络流包含了一定量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在网络上从某个给定源点路由到给定的目的地点的数据.对于时间区间[T0,T1],给定网络流J={j1,j2,…,jn},ji=wi,(ri,di),(pi,qi),其中wi为数据包的数据量,(ri,di)为网络流到达时间和完成时间,(pi,qi)为网络流的源点和目的点.定义Si=[ri,di]为网络ji的跨度,定义每条网络流的密度为Di=wi(di-ri).因此调度被定义为集合:

S={(si(t),Pi)|∀ji∈J,∀t∈[ri,di]},

其中,si(t)表示网路流ji在时刻t的传输速率,Pi是为网络流ji选择的路由路径上所有链路的集合.定义Je∈J为链路e上路由的网络流集合,则约束

限制了对于任意链路e,Je的任意子集内的网络流都可以在该子集中所有网络的最迟完成期限前处理完毕.

文中对2个决策过程从网络流的层面进行优化,即网络流的调度和路由.研究如何合理地调度网络流并对网络流分配适当的路由路径,以达到网络能耗的最优化,同时满足所有网络流的完成时间限制.类似的考虑网络流截止时间的还包括文献[79-81].

如果对速率缩放机制中设备速率数值的选择做出限制,就可以得到速率自适应机制,该机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广泛.速率自适应机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实时调整网络设备的接口速率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与速度缩放机制不同的是,速率自适应机制要求网络设备具备多个候选的运行速率,在实际运行中网络设备根据自身负载从这些候选速率中选择合适的速率运行.由于较低的速率通常具有更低的功耗,因此该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网络冗余,降低网络能耗.由定义可以很容易得出在该机制下的链路容量约束可以建模为

xe≤ze,ze∈{R1,R2,…,Rk}, ∀e,

其中,ze代表设备所选择的有效运行速率,R1,R2,…,Rk代表k种可供选择的运行速率.Gunaratn等人[82]最早研究这一类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种链路速率调整机制,该机制综合考虑了当前的链路负载、缓存队列的长度以及链路利用率等信息,以确定是否调整链路速率.当链路的负载较低并且缓存队列长度和链路利用率均低于预设的阈值时,网络链路将降低其传输速率;而当链路负载较大并且缓存队列长度和链路利用率高于预设的阈值时,网络链路将提高其传输速率.当网络流量状况发生改变导致链路的速率需要调整时,链路的一端会向对端发送请求,并在该请求中携带发送端所期望的链路速率信息.当另一端接收到该请求时,判断并确定是否接受该请求以进行速率调整.以上机制能够使链路速率根据负载动态变化,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链路的能耗.然而,频繁的速率调整会带来一定的额外能耗开销,并且会因为调整期间的延迟对网络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目前ALR技术已经被一些通用网络设备所支持,例如 InfiniBand.

设备休眠也被广泛应用在网络节能研究中.IEEE已经专门成立了针对以太网网络设备节能技术的讨论组EEE(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Task Force),并且已经将以太网链路休眠技术标准化为 IEEE 802.3az[83].基本的基于休眠机制节能模型的网络能耗优化问题可以按如下方式建模.假设给定网络G=(V,E),其中,V代表节点集合,E代表链路集合,假设每条链路e都有容量限制值Ce,链路均为双向链路,而且彼此相互独立.在时刻t,给定网络流集合,定义网络流为一个序列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包含同样的头域信息(例如源目的IP地址,目的节点的端口).为了避免数据包乱序重排,假设每个数据流中的所有数据包都只走同一条路径.假设每条链接e在开启状态消耗的功率为Pe,处于关闭状态的链接不产生能耗.定义xe(t)∈{0,1}为链接e在时刻t的状态,xe(t)=1代表链接e在时刻t处于开启状态,反之表示处于关闭状态.定义fe(t)为所有源节点对经过链接e的总流量.给定时间限制[t0,t1],在该时间段内的网络总能耗最小化的问题可以形式化为优化问题:

s.t. 0≤fe(t)≤xe(t)Ce, ∀e∈E;

(16)

xe(t)={0,1}, ∀e∈E;

(17)

fe(t): 流守恒, ∀e∈E;

(18)

其中:式(16)限制网络中每条链接上的流量不能超过流量的容量限制;式(17)是二元变量限制;式(18)是流量守恒限制.对该问题的求解意味着为每个网络流分配合适的路径,然后为不同链接选择合适的开启或者闭合状态,使得在给定时间区间[t0,t1]内网络中总能耗最小.显而易见,上述问题是个整数规划问题,因此,对上述问题的求解是NP难的,目前的研究普遍寻求近似算法或者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34,84-86].

传统网络模型中网络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数据包的转发.然而,为了丰富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中间件被引入到网络中.这些中间件负责诸如防火墙、深度包检测或代理等各种附加网络功能.由于这些中间件一般为特殊硬件设施,其部署和管理通常需要人工参与.随着网络功能的不断复杂化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网络中正确高效地进行中间件的布置及协调已经成为网络管理的一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网络模型——网络即服务(network-as-a-service, NaaS).相比于传统模型,该模型下的网络节点由通用服务器构建并基于虚拟化技术运行网络功能,并且由1个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逻辑集中式的控制单元负责网络功能的部署与协调.在传统数据包转发网络中,链路利用率是网络流聚合的首要标准.然而这在 NaaS 模型下不仅要考虑数据传输的拥塞,还需要考虑其他资源例如处理单元或者内存等的过载问题.文献[87]研究如何在多重资源维度环境内进行网络的优化,并以网络能耗优化问题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该约束限制了所有流经相同节点的网络流的总资源请求不超过该节点的总资源.当K=1时,上述优化问题对应于一般的容量限制的网络设计问题,该问题已经被广泛研究.

上述多重资源节能路由问题被证明是不存在渐过性多项式时间近似方案,除非P=NP.文献[87]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迭代的路由方案,该方案通过不断选择网路流来最大化占用已经开启的网络节点的剩余资源,并且基于网络流的资源请求向量和网络节点的剩余资源向量的分布情况来为网络流选择合适的路由路径.通过对网络拓扑的规律性加以利用,文中又提出了一种拓扑感知的启发式多重资源节能路由算法.该算法可以在提供相当水平的节能效果的同时显著地降低运行时间.

针对数据中心网络的能耗或性能的优化通常基于流量工程方法,通过聚合网络流来调整网络链路的负载.流量工程方法需要基于网络流量矩阵来设计,而实时获取数据中心网络上的流量信息很难实现.因此,该类方法通常需要分析网络流量在不同时间的重复性特征,并根据历史流量数据来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然而,文献[88]指出数据中心网络的流量具有高突发性,并且不具备细粒度特征信息,很难基于历史流量信息进行精确预测.因此,基于流量预测的网络流量工程优化方法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也就很难预知.

不同于传统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可以被利用以辅助优化方案的设计.这些特征包括:1)拓扑的规律性.相比于传统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拓扑例如fat-tree,BCube,DCell等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对称性与规律性;2)虚拟机布置.得益于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环境中,网络流的端点可以通过虚拟机布置来进行确定;3)上层应用特征.云计算数据中心内运行的大部分应用都是基于MapReduce框架构建,这些应用会产生非常规律的通信模式.对这些通信模式信息加以利用,将可以构造出更加有效的网络优化方案.

文献[88]考虑数据中心内影响网络流量特征的4个关键因素:上层应用通信特征、虚拟机布置、网络拓扑和流量工程.结合这些因素,文中提出一种针对数据中心网络能耗或性能优化的一般性框架.基于该框架,利用时域相关的模型来对网络节能问题进行建模,并且对该问题的求解复杂度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对文中的问题进行描述:

假设1组作业J需要在时间范围[t1,tr]内被执行,每个作业j∈J由nj个任务组成,对于每个作业j,其任务之间的流量矩阵为Tj(t),其中t为指定时间范围内的1个时间片.每个任务由1个虚拟机处理,所有虚拟机的集合为M.假设所有的虚拟机一旦被部署后将不会再次被迁移,此时网络中总能耗可以表示为

其中,xv(t)表示交换机v在时间片t内的流量负载.目标是将所有虚拟机分配到物理服务器上,并且为所有的数据流选择合适的路径使得上述目标函数值最小.

一旦D(t)确定下来,网络总能耗最小化的问题就退化成最基本的网络能耗优化问题.在此之前,考虑到网络应用环境为数据中心网络,假设该网络按照目前数据中心应用最广泛的FatTree来构建.因此,对于每个交换机v∈V,其承载的流量负载可以表示为

其中,xe为经过交换机v的总流量,ye为链路承载的总流量.因此,该网络能耗最小化问题可以形式化为整数规划问题.

该问题的求解也分为2个阶段.首先,基于文中提出的3个针对虚拟机布置的原则,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虚拟机布置方案,在网络上生成了有利于流量工程优化的网络流量分布.然后,分析了路由和节能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可以获得近似最优节能效果的网络路由优化方案.最后利用模拟实验对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与其他常见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框架能够有效地提升网络的能效.

本节主要总结了近年来针对数据中心网络系统的能效优化研究,包含模型的构建以及对应的能效方案.现代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各种新型网络技术的应用主场,因此,进行数据中心网络能效优化需要充分考虑到新型网络拓扑特性、新型网络模式特性、新型网络应用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

5 总结和展望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部署,与之同时带来的能耗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资源和任务调度的数据中心节能机制和算法,重点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与网络系统2个能耗重点系统的能耗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2个系统的能耗模型,针对其共性与差异性分别总结对应的节能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总结构建出2种系统的能耗模型,最后对模型的求解进行分析总结.

目前,数据中心能耗问题依旧是阻碍数据中心发展的巨大障碍,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数据中心的巨大能耗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近几年学术界与工业界都在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难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具体总结为5点:

1) 缺乏针对数据中心多维资源的利用率、服务质量和能耗的综合考虑.当前大部分研究集中通过资源调度来降低能耗或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例如从节能架构的角度改造数据中心,通过关闭低负载设备、将负载合并到少数物理机器上来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等.但是,在综合考虑数据中心多维资源(计算、存储、带宽等)的利用率、保证服务质量和降低能耗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较缺乏;如何综合考虑多维或多种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包含用户体验)为系统建模是一个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2) 缺乏针对多租户数据中心资源协同、成本和能耗优化的理论与算法研究.多租户数据中心具有租户可以集中于自身业务而不必考虑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作的优势.但现在多租户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由租户控制,供应商难以干预,而整个数据中心难以协同运作,导致传统数据中心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策略无法直接移植到多租户数据中心.目前针对多租户数据中心的研究较少,而针对多租户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能效成本优化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尤为缺乏.

3) 缺乏跨域数据中心节点间资源调度和能效优化模型与算法的研究.处于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节点其运营成本不同、与客户的物理距离不一样,导致同一用户的请求在不同的节点得到不同的服务质量;同时,不同节点处理同一个请求将花费不同的运营成本.因此,跨域数据中心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多个不同地域分布的节点之间合理进行资源/任务的调度.目前已知该方面的研究缺乏数据中心节点间资源/任务调度、能效优化模型方面的研究,难以对提出的优化策略进行理论方面的分析与验证,而且此类方法难以从跨不同域的整体范围上得出优化的解决方法.

4) 缺乏跨域数据中心节点间新能源应用于负载调度的联合优化研究.目前针对跨域数据中心节点间的多路能源的互补优化、兼顾新能源应用与负载调度、统一权衡节能与服务延迟等关键问题,缺乏模型和算法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另外该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解决依赖传统能源的数据中心节能减排问题上,而缺乏对于多种新能源统一设计协调和调度的理论技术,例如尚未考虑到燃料电池这种有着截然不同的供电与成本特性的新兴能源在数据中心环境下的应用.

5) 缺乏高效能的数据中心内/间全网互联与传输机制.目前传统TCP协议在当前数据中心应用中会造成性能瓶颈;云计算服务对网络传输的使用特征使得传统TCP 协议在低延迟高吞吐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如TCP incast、网络流完成时间的长尾效应等.基于网络即服务模型下,如何对数据中心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包括传输协议、数据的调度及路由等)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能耗的目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链路能耗数据中心
一种移动感知的混合FSO/RF 下行链路方案*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多中继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水下飞起滑翔机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一种IS?IS网络中的链路异常检测方法、系统、装置、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