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辰阳的反思意识令我惊喜

2019-07-29李葵

博览群书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想方鸿渐观照

回忆是时间的礼物,书籍是思想的礼物,经典实在是一种恩赐。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徜徉,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人类文化的精髓,实在是幸福的事。而这样的幸福,我在小作者的身上看到了。

初看这篇文章,并没有十分惊艳,文字很朴实,读着读着,却渐渐被小作者的思考吸引了。

作为一篇读后感,文章写得颇有章法 ,第一段由方鸿渐的故事领起,这样讲故事的方式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让人觉得容易接受,二三两段则联系小说主题来谈,抓住“围城”这个词的来源和它在小说中的意义,“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继而稍作引申,“爱情之外,这一片围城其实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展开对于生活当中“围城”现象的探讨。四五两段是对于人物的分析,反思方鸿渐式的悲剧的原因。最后探讨小说结尾给小作者带来的思考,联系现实,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整体层次清晰,呈现出由浅而深的思考。

令人高兴的是,小作者的阅读没有流于表层的探讨,而是深层的反思,这样的阅读,进入到了阅读者的心灵深处,是一种生命阅读。阅读的妙处在于能让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在理想的阅读中,人可以观照自我,从而发现真实的自己。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发现自己或者检查自己,这样的情形在本文中很多见,比如“爱情之外,这一片围城其实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小时候我们不愿受到管束,我们憧憬着长大后的自由;等到真正长大了,生活的压力与现实的残酷毫不留情地扑面而来,我们却又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围城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太过熟悉。别人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得不到的东西,最是令我们牵肠挂肚”。这样的联想很自然,带着小作者自己生活的印记。再比如“初看他是书里的人物,再看又像是我们自己的一生。……我们看的是书,书里写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小作者不忘拿文本来观照自己的生活,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品人物生成对话,从而促进对自己的了解。“我是谁”一直是一个哲学命题,对经典的阅读恰好有助于我们不断解决这个命题。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作者的反思或曰批判意识。在第五段,她写道:“但我也并不觉得,每个人生来就该是平庸与不幸的。这不是命,这是一种结果。”她分析方鸿渐在该努力读书的年纪,却并没有踏实下来,分析方鸿渐的性格缺陷很是精辟,最后说:“不苛求得不到的,珍惜所拥有的,为期望的而努力,说来简单,书中的方渐鸿却一直不曾做到。而对我们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路上的美好风景,还等着我们去领略,大大小小的分岔路口,还等着我们去选择。我们,是否又能做拆毁自己心灵围城的人?”这种反思意识,显得还很稚嫩,带着中学生的青涩,但无疑充满着智慧。而“你与我,如何面对这座‘围城?”的结尾,文笔老到,且意味深长。

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这正是我从小作者身上见到的。沉于阅读,善于阅读,你的心会变得更加灵慧,你的人生会变得愈加豐盈。

(点评老师简介:李葵,湖北省武汉中学高级教师,武汉中学校刊编辑。喜爱阅读,亦常指导学生阅读,希望带着孩子们一起体会经典阅读的美好,让有益的书籍伴随孩子们的成长。)

猜你喜欢

人想方鸿渐观照
晨早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跳槽
孤岛
关照与观照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简化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
瑜伽心灵观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