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职职业指导课网络学习社群化教学研究

2019-07-29何芸黄玉贇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职院校

何芸 黄玉贇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职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空泛化、教学方式理论灌输多互动实践少、教学指导缺乏连贯性、课程考评机制不完善和单一等问题,基于学习共同体视角提出选择网络学习社群媒介、师生共建网络教学资源和内容、实施基于网絡学习社群的“兴趣激发—学习展示—巩固提升”教学步骤、建立持续关注指导和综合性评价考核机制等策略,实施高职职业指导课网络学习社群化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共同体  职业指导课  网络学习社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180-03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的重要载体。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顺应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利用网络社群集聚课程教学资源,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本文探索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职职业指导课网络学习社群化教学。

一、学习共同体和网络学习社群的内涵

(一)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概念最早由博耶尔(Ernest L.Boyer)在1995年提出,他在题为“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中将“学习共同体”定义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学习共同体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通过沟通、交流和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彼此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对新时代教育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转型的重要标志。

(二)网络学习社群。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张基成指出,网络学习社群是一种利用教育科技和网络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形成的网络虚拟环境,处于不同时空和地域的社群成员通过网络讨论进行互动,这种互动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达到分享知识和经验、互通资讯、共享资源的目的。网络社群化教学是指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创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尊重与信任为特征的虚拟社区教学共同体,利用网络自组织系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网络社群在组织中学习的网络教学活动。

二、高职职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空泛化,针对性不强。高职职业指导课内容大多停留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就业形势、理解就业政策、收集求职信息、掌握简历制作及择业面试技巧等方面,没有及时融入国家和政府新出台的就业扶持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实时分析等;教学案例的更新速度慢,内容和数据与瞬息万变的就业环境不匹配。虽然课程内容可适用于各专业高职学生,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由于没有结合不同专业背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难以根据自身专业实际需要进行就业前的准备。职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的大众化,使得高职学生更渴望获得对就业市场的实时分析以及针对个人性格特征的个性化职业指导。

(二)教学方式理论灌输多,互动实践少。高职职业指导课教师团队多由兼课教师组成,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知识传授环节,一些老师为了完成既定课时,授课以单向灌输为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教师,许多诸如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信息和内容在网上就可以查到,因此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和安排,而是在通过媒体主动获取“知识快餐”,并渴望与教师平等对话。有学生在职业指导课的教学评价中就谈到了该课“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实用性不够强”。

(三)教学指导缺乏连贯性,存在脱节现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职业目标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把职业指导课当成一般的理论课安排,更多地关注课时量是否达标而忽视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初衷,职业指导课程的“指导”功能不凸显,职业指导未能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缺乏连贯性。例如,有的院校职业指导课分两个教学模块安排两个学期进行授课,即大一第一学期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大二第二学期安排求职面试模块,也就是说帮助新生树立职业规划目标后,间隔一年才开展求职技能训练,而这期间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更谈不上后续跟踪指导,不利于后期指导学生择业和就业。

(四)课程考评机制不完善,考核方式单一。职业指导在高职院校大多属于考查课,课程考核普遍采用日常考勤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且以期末考核为主,考核形式主要为理论考试、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课程学习体会、制作求职简历等。由于没有结合课程的实践性,缺乏实际职业场景的支撑,不少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粘贴复制的方式完成考核,一些学生在职业指导课考核中获评优秀,但却在实际的求职择业中处处碰壁。由此可见,现行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也未能全面反映出学生求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高职职业指导课程网络社群化教学的实施

要想解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突破职业指导课程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职业指导课学习共同体,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达成一致的学习共识,进而推动课程的有效教学。笔者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实施职业指导课网络社群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选择网络学习社群媒介。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微信对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微信所具有的沟通交流方便、技术支持完善、操作便捷、受学生欢迎等特点符合职业指导课网络社群化教学对教学平台的要求。因此,借助微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有利于利用零碎时间通过移动终端来传递信息和获取知识,建立学习共同体,体验学习过程,从而抢占就业指导新阵地。

(二)师生共建网络教学资源和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被动地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成式的、开放式的,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整理。职业指导课的网络教学资源一方面来自教师根据学生成长需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制作的微课、慕课、视频等;另一方面源于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和求职择业中分享心得体会、提出问题、互动交流展示,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可见这些教学资源是无法复制的,不同专业和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最后所掌握的就业指导知识是有差别的。教师将这些内容按照知识主题进行分类、调整和丰富,积累到就业资源库中,让学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都能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三)基于网络学习社群的教学步骤。根据高职职业指导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建立一个包括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在内的职业指导课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将“兴趣激发—学习展示—巩固提升”等三个教学步骤贯穿起来。

1.兴趣激发。教师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学业、专业、职业、择业、就业、创业、敬业、乐业为主线优化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构建问题情境。课前,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在微信群中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从微信平台下载教学资源,自主阅读电子书、观看微课和视频,与小组成员开展学习讨论,并将讨论学习情况以视频、PPT等形式上传至微信群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中提出的疑问和困惑在微信群中给予及时回应与解答,并将这些问题进行重新归纳、整理,上传到微信教学平台,作为新的学习主题进行呈现。

2.学习展示。课中,教师创建合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服务,为他们提供平等交流、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所完成的学习任务,接着教师对小组展示进行点评,各学习小组之间也互相点评。随后,教师针对学生在任务展示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如通过角色扮演、价值观拍卖游戏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通过播放课前录制的应聘成功或失败的视频案例,利用新媒体现场采访同專业毕业生、邀请企业人事主管现场模拟应聘等方式,丰富学生对面试环节、求职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感性认知。最后,各小组通过互相提问、评价总结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则进行总结提升,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

3.巩固提升。课后,教师通过微信群向学生推送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和文章,布置课后拓展作业;学生下载教师推荐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学习了求职简历的制作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份自己的求职简历,制作完成后通过微信发送给教师评阅;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求职简历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批注,学生及时吸取教师的反馈意见,对简历进行修改完善后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评选;各学习小组选出最优秀的简历,在平台上进行成果展示学习,进一步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建立持续关注指导和综合性评价考核机制。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社群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的优势,教师要对课程学习微信群进行持续性关注。一方面,教师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及时推送和更新学习资料,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教师定期在微信群中发声,成为微信群的意见领袖、核心人物,增强课程微信群的凝聚力。此外,要建立以学习过程评价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多主体考核的综合性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对每一个教学模块和学习环节都进行考核,在“兴趣激发—学习展示—巩固提高”三个环节合理设置评价项目和权重,重点考核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考核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学生本人,还有学生同伴,例如,在分组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彼此的完成情况进行互相评价和打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和帮助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网络学习社群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网络学习社群化教学模式实现了从师生“一对多”的模式到“n对n”的关系模式的转变,从理论灌输到学习信息碎片化、循环式的转变,这些转变能切实增强师生互动,提高高职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网络学习社群里人人都可以成为老师,人人都可以成为学生,师生互惠互利,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颜榴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交互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29)

[2]朱正平.论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3]粟郁,王立华.基于社交网络的学习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6)

[4]唐 蕾,徐芃,罗福先.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1)

[5]赵敏.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3)

[6]戎媛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

【作者简介】何 芸(1983— ),女,壮族,广西武鸣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建设;黄玉贇(1983— ),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高职院校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QQ群学习共同体的MOOC学习支持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