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左江花山岩画在高师儿童手工课程中的应用

2019-07-29潘妍宏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

【摘 要】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述左江花山岩画在高师儿童手工课程中的应用,从造型语言的归纳、装饰色彩的表现、制作材料的探索等方面提出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在高师儿童手工课程中的融合策略;从在剪、刻纸艺术中的应用,在衍纸艺术中的应用,在其他综合材料艺术中的应用等方面阐释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以丰富和补充常规教学内容,提升高师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认知和审美水平,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艺术。

【关键词】民间美术  花山岩画图形元素  儿童手工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164-02

左江花山岩画是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广西民间美术形式,其图形元素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来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将其融入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儿童手工课程的教学中,是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效挖掘和创新应用。本文试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幼师)为例,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儿童手工课程中渗入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的内容,将花山岩画独具特色的地域性、装饰性、象征性的审美特征融入师范生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是对常规教学内容的丰富与补充,更是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更是对本土民间美术的普及与传承。

一、左江花山岩画在高师儿童手工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同样具有强烈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它在色彩、造型、肌理、民族文化上有独特的课程资源价值。左江花山岩画体现了壮族先民宏大的原始宗教祭祀场景,崖壁上的图案可以归纳为三种图形元素:人形元素、动物元素、器物元素。这三种元素造型古朴,形象简洁,既具有民族装饰性,又蕴含着原始艺术的象征性,还体现了南方民族艺术之地域性的审美特征。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大學阶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见,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在高等院校进行民族特色艺术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深刻的意义。

以广西幼师为例,左江岩画图形元素在儿童手工课程的开发利用是具有可行性的。儿童手工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会灵活地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运用正确的手工技法制作儿童手工作品。该课程衔接先修课程与毕业创作。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由于过于依赖教材而缺乏新意,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教师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引进意识不足,广西地域性的民族艺术资源在课程中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儿童手工课程内容亟待补充与丰富。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的纳入和融合,是对课程内容中民族特色文化领域的补充与拓展。研究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升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认知,也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主动研究花山岩画图形元素的装饰性造型,探索如何有创意地应用不同材料来表现这一题材。

二、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在儿童手工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在课程中的融合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在网络上或去民族博物馆收集左江花山岩画的照片素材,分别从造型归纳、装饰色彩、制作材料三个方面研究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融入的策略。首先,对照片中的人物、动物、器物造型进行分类,用速写的表现形式进行造型提炼;其次,根据照片参考分析出可以用于艺术加工的装饰色彩搭配;再次,与儿童手工课程的教学项目相匹配,选择出最适宜结合的材质,进行艺术创造。

1.造型语言的归纳。在分析左江花山岩画中人物、动物、器物元素后可以发现,其表现方式均以粗犷朴实的剪影平涂式装饰性造型来呈现。正身人形高大,描绘出头部、躯干及四肢,呈现出四肢向两侧平伸,屈膝曲肘,双脚平蹲,如同跳跃的青蛙形态。侧身人形不论是发饰表现还是动态表现,亦具有线形概括的意味。在器物元素方面有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扁茎短剑、船等,以铜鼓图形为例,呈现以圆形形状和太阳纹结合的平涂式造型语言,其他器物造型和动物造型中也都可以提炼出较为抽象的剪影平涂和线形勾画的造型语言表现。

2.装饰色彩的表现。从色彩的装饰语言来看,红色象征着神圣、生命、血液、孕育、期待、神秘等等象征意义,众多的原始绘画都以红色为主色,因而岩画上的红色线性图形既代表当地赤铁矿资源丰富,又表现出壮族先民的某种神秘寄托与期待。红色图形在与其他材料材质进行艺术创作的融合性表现的时候,是不能够为其他颜色所取代的。结合色彩规律,当红色和冷色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当红色和暖色放置在一起的时候,红色因其醒目、跳跃的特点而更加夺目。因而在装饰色彩的表现上只有红色元素才能够而代表花山岩画的神秘印象。

3.制作材料的探索。结合造型语言,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可以与纸工、泥工、编织、综合材料多种材质相结合进行艺术创造。左江花山岩画绘制在骆越人聚居地的临江水畔,以悬崖峭壁为载体,如同将岩壁作为一张巨大的画布,崖壁上的图案以赭红色赤铁矿粉加以植物性胶结材料绘制。学生结合当代艺术家克里斯托和让那·克劳德夫妇对海岸、峡谷、德国柏林的帝国大厦进行包裹的地景艺术,运用毛边纸、糨糊对体积较大的纸箱进行包裹,模仿花山山体凹凸不平的肌理感进行出探索,进而在包裹好的纸箱上绘出红色剪影平涂式的左江花山人形、器物、动物元素,红色图形在有肌理的纸箱上呈现出干燥、斑驳的视觉效果,体现了纸质材料、肌理与左江花山图形元素结合的探索。

(二)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在剪、刻纸艺术中的应用。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儿童手工课程中,纸工艺术包括剪纸、刻纸、撕纸、折纸、纸的印染、衍纸等内容。在传统剪、刻纸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剪纸符号的剪、刻后,再学习折剪、平剪、立体剪刻等内容,剪纸纹样的学习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纹样等。这些传统纹样在剪刻纸的学习中显得过于陈旧、古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将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进行主题式教学融入,将花山岩画的多种图形元素与剪、刻纸艺术表现相结合,运用剪影型、阴文型、阳文型等剪纸技法,设计出厚重、动感、简约、装饰的人形、器物、动物等形象。

以“民族特色贺卡封面制作”的主题教学为例,有学生提炼主体元素—— 山形、人形、动物、器物造型等搭配组合;装饰元素—— 以“万”字纹、云水纹、锯齿形、圆形、月牙形等民间常见剪纸符号进行装饰;剪纸技法—— 以剪影式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剪纸技法将以上两种元素加以组合,就可以设计、剪刻出特色贺卡等的封面。学生只有对剪刻作品有明确的构思和前期草图设计,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思考,才能将主体元素与装饰元素用剪影式的表现形式合理并完整地表现出来。

结合贺卡等文创产品的表现形式进行构图与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了解左江花山岩画这一民间艺术景观的地域性、象征性,而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眼光的装饰性图案纹样,为传统课程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2.在衍纸艺术中的应用。衍纸艺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独特的纸艺表现形式,是通过纸条的卷曲、弯曲、捏压等形成原始设计形象的一种折纸艺术。将彩色衍纸条制作的各种基础造型与事先设计好的底稿进行粘贴,这些基础造型包括紧圆卷,松圆卷、水滴卷、叶形卷、三角卷等形式,粘贴后最终形成具有装饰风格的衍纸作品。将花山岩画图形元素与衍纸基础造型的纸卷造型相结合,在设计好的花山岩画人形、动物底稿形状内粘贴装饰上纸卷造型的紧圆卷、松圆卷等纸卷,运用叶形卷等填充制作器物元素如铜鼓、羊角钮钟等。

花山岩画中的人形造型有正面和侧面之分,学生根据画面需要挑选出合适的动态人形,运用有色卡纸为底,绘制出草图后,将提前制作好的各种形态的纸卷填充、粘贴在草图上的图案中。填充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纸卷大小的搭配和色彩冷暖的对比。通过彩色纸条的冷暖对比、深浅对比、疏密对比,加强画面中的色彩对比效果,可以形成极具装饰色彩和线面结合形式的平面纸艺作品。通过此类内容的设计与表现,花山岩画图形元素与衍纸艺术的结合,有利于挖掘这一题材在儿童手工课程中丰富的形式美感与装饰风格。

3.在其他综合材料艺术中的应用。左江花山岩画中可提炼和运用的造型元素既有人物粗犷的动态造型,又有器物静态之简约美感,作为课程资源的融入使得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与纸艺的结合可以表现出传统而创意的艺术作品,在与其他综合材料的结合方面亦是独具特色。如,利用传统剪刻纸与现代灯具材料相结合,运用透光纸镂空、剪刻出多张不同的构图,在透光纸之间进行前后透叠的组合,运用亚克力板包装面板和底板,在最后一层透光纸和亚克力底板之间加入冷光或暖光的LED电子灯,制作出的花山岩画主题纸雕灯,是将民间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灯具装置艺术表现;运用编织的方式与花山岩画图形元素相结合编织出质朴、粗犷的花山岩画挂毯等,也是将花山岩画图形元素在儿童手工课程中进行的探索与尝试。由此可见,通过对左江花山岩画在儿童手工课程中的融合与实施,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民间美术生活化的审美探索。

综上所述,左江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宗教祭祀场景的原始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其图形元素进行造型语言、装饰色彩、材料肌理的探索,与儿童手工课程中的纸工艺术与综合材料艺术相融合,体现民间艺术图形元素的地域性、象征性、装饰性的,丰富儿童手工课程内容的建设。学生在尝试应用新材料探索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时能够极大地开拓创意思维,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专业技能和对民族美术的审美创新意识。通过对左江花山岩画图形元素融入儿童手工课程中的探索,也为其他广西民间美术资源如壮锦、瑶族服饰、侗族农民画等进入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提供经验,为广西高校师范生特色美育教学提供参考,起到传承弘扬广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丽丽,曹光宇.徽州民间工艺图形元素引入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7(10)

[2]梁穆穆.广西壮锦美术资源与美术专业基础图案教学——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

[3]廖明君,杨丹妮.广西民俗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4]申扶民.原始艺术的生态审美特征探析——以广西花山壁画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08(3)

【作者简介】潘妍宏(1985— ),女,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讲师。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
当代文化情境下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民间美术小学校本课程探微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
简析民间美术的主题内涵功能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陕西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视觉思维研究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论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