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新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干预策略

2019-07-29许慧芳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新教师心理问题

【摘 要】本文分析幼儿园新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出现的自卑、失落、低成就感、焦虑、抑郁、逃避心理、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敏感、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认为客观方面的薪酬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专业发展路径狭窄,幼儿园方面的入职教育与培训不到位、工作任务繁重、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欠公平,主观方面的职业意识和专业准备不足、心理素质不高、缺乏成熟的应对方式与策略等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幼儿园和新教师个人等层面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以帮助新教师安心从教,促进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新教师  心理问题  成因  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119-04

在对广西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入职1~2年的幼儿教师心理矛盾突出、职业困境多、专业发展困惑明显,离职倾向和行为最高。一份职业的前1~3年既是起始期也是关键期,刚刚踏入职场的教师在角色适应、工作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困惑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到年轻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知,甚至制约其职业生涯发展。困扰幼儿园新教师心理的主要是教育实践问题,如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不足、对幼儿专业的观察和引导不够、教学资源获取力差以及人际关系困扰等。新教师的迷惘直接导致了离职率高,造成学前教育师资的不稳定和资源浪费。

一、幼儿园新教师的心理问题

幼儿园新教师集中在工作实践层面表现出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很多,其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进程和专业的成长。

(一)自卑、失落、低成就感

幼儿园新教师在从学生到教书育人的教师的角色转换中明显感到自己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差距较大,工作无从下手,不清楚如何管理孩子,不知道怎样与家长打交道,精心准备和设计的活动到了实际变得混乱不堪……林林总总的问题和困境,引发职业畏惧和低成就感心理,造成新教师的身心疲惫、自卑、失落和低成就感的心理状态。

(二)焦虑、抑郁、逃避心理

新教师在职场初期不懂工作规范流程,工作内容不熟练、重心把握不准,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变通,越是这样越急于得到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的认可,与老教师相比,在工作上会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当长时间面对高强度工作时,新教师很容易出现焦虑、急躁、自我怀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状态下容易引发小矛盾和小冲突,负性情绪叠加导致心境苦闷,兴趣减退,动力缺乏,失望、悲观、烦躁,导致职业适应不良现象,产生逃避心理。

(三)工作压力大

调查中近七成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工作任务繁重,文案工作过多,时间太紧,工作量超出教师的能力和范围,对职业的满意度差。幼儿园独有的保教结合工作性质更是让新教师负累重、压力大。大部分新教师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要承担与老教师几乎相同数量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责,几乎全部精力都要放在工作内容上,身心疲惫是常态。

工作压力大、对职业不满意的新教师在背痛、腰痛、头痛等躯体化等方面的症状表现明显,在强迫、敌对、敏感、愤怒方面的症状更为显著。

(四)人际关系敏感

幼儿园新教师在刚入职3~5个月内,基本上由于激情和美好愿景,人际矛盾较小,能与配班老师和其他同事和谐友好共处,能与领导良好沟通,只在与不同家长沟通上存在困难。但时间稍长一点,大部分新教师人际交往技巧和方式的不足导致与同事之间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有些老教师对新教师的防范、不信任和不友好易使新教师陷入孤立状态,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而大多数幼儿园采用的试用期及聘任制,更使得许多新教师之間产生岗位之争,加上目前国内幼儿园单一女性的同事关系,更容易激化负面情绪,缺少一种以诚相待、互助合作的精神和团队意识。还有些幼儿园的教师会相互歧视、对抗,进行不良的竞争,使得新教师对工作环境里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职业适应。

(五)职业倦怠

与一般行业职业倦怠往往发生在工作一长段时间以后的情况不同,幼儿园新教师倦怠现象在工作的一两年内表现明显。幼儿园里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单一的女性同事群体、特殊的教育对象、保教结合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强度大、工作方式单调,缺乏激情,再加上绩效考核不完善,影响了新教师的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形成特殊的新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薪酬待遇低。虽然各地平均消费水平不同、幼儿园性质不同,但幼儿园教师整体薪酬待遇低已成为幼儿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幼教人才流失率高的直接原因。幼师待遇低导致行业紧缺而无吸引力,不专业、不合格者低门槛进入,职业认同度低,产生低职业效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新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心态,不能安心工作,在职业适应上产生消极影响。

2.社会认可度低、期望值高。新教师渴望的不仅仅是提高待遇,还有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但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可度并不高,在很多的人心目中,幼师不过是带孩子而已,其身份和地位低于中小学教师,完全忽略幼教工作的专业性和繁杂性。同时,数量庞大的民办幼儿园以合同工形式招聘教师,缺乏身份保障,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均存在问题。但是,社会又对教师的期望值高,角色要求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激发者、示范者、教研者,过高的要求让新教师不堪重负。

3.专业发展路径狭窄。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唯一没有独立的职称晋升系列的是学前教育。保教结合、任务繁重的工作性质让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与其他类型的教师相比过于狭窄。新教师渴求专业发展机会,希望掌握技能,成长迅速。缺乏职业发展空间会导致他们的失望甚至离开。

(二)幼儿园因素

1.入职教育与培训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缺乏新教师入职支持体系的构建过程。入职教育与培训可以帮助新教师快速、全面地了解所属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文化,帮助其快速适应并投入工作,增强归属感,提高效率和忠诚度。而很多幼儿园的入职教育和培训流于形式、内容空洞、零散无体系,不能满足新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心理需求,不能为入职做好准备。

2.工作任务繁重,付出与获得不匹配。在调查中,很多新教师反映幼儿园工作任务繁重是影响她们职业适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幼儿教师从幼儿入园到离园全过程都要精心照顾、用心教育,另外教改和幼儿园管理带来的文案、事务、事项多,内容烦琐细碎。如果出现班容量超标、配班教师不足时,工作强度就更大了,而福利待遇不匹配就给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

3.管理制度不健全。幼儿园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人文环境、领导方式、师幼文化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等。而幼儿园规章制度缺失或者不完善,往往使得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新教师入园后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引和针对性,无章可循,无序可依,无法按程序适应工作。

4.评价体系欠公平。在新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评价是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关键措施。但幼儿园对新教师的评价经常以奖惩为目的,注重量化考核,重视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教师心理方和自身的发展需求,阻碍新教师职业适应。并且,在对新教师评价时只有他评,评价过程通常只由园长和老教师完成,新教师本人基本没有发言权,缺乏应有的公平和公开,造成工作关系表面、复杂、紧张。

5.领导管理比较严苛。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一些幼儿园领导制定了一套严苛的管理办法,对教师进行严格的控制。新教师不适应园领导风格,不适应园领导严苛的领导方式和由此衍生的幼儿园精神环境,不敢犯错误,不敢挑战领导的决策,甚至不敢与园领导交流,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

(三)个人因素

1.职业意识和专业准备不足。新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专业准备不足,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意向方面表现较差,大部分新教师认为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园内工作及家园联系中自己的职责和作用还认识不清,不能积极主动地沟通、交流,甚至不少新教师有转行的想法。

与熟练型教师相比,新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存在较大反差,在教学技能和班级组织管理能力方面专业准备不足,缺乏经验,错误不断,手足无措,得不到领导、同事及家长的真正信任。新教师想用平等的身份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沟通,基本上不顺畅。这种信任危机令新入职的幼儿教师们尤其沮丧。这些直接影响幼儿园新教师工作的开展和专业的成长,影响新教师的心理健康。

2.個人心理素质问题。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的具体情况摸不着头绪,对幼儿园的工作预计不够,自信心不足,不熟悉场景或工作不熟练都会导致沮丧灰心;抗压性、坚持性和独立性差,心理综合素质不强;部分新教师性格软弱封闭,遇到问题不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3.缺乏成熟的应对方式与策略。新教师面对问题缺乏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有些新教师急于向别人显示自己的工作胜任能力,害怕求助,担心被评价为“能力不足”而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在封闭中自己摸索,不愿和他人合作,不能通过与同事的合作获得全面的发展,不是采取成熟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而是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方式应对挫折和困难,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幼稚不成熟。

三、干预策略

幼儿园新教师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来源复杂,单凭教师自身力量无法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层面的介入、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和引导以及教师本人提高心理素质。

(一)政府层面

1.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新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合法权益。幼儿教师薪酬待遇的提高主要应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分配资源时兼顾公平,扶持薄弱,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分化差别。改善幼儿教师的物质环境,保障薪酬待遇,提高经济收入,让新教师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确保幼儿教师能够同工同酬,使新教师的不适应或流失现象得到物质上的根本保障。

2.健全幼儿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新教师入职支持体系保障机制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明确规定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的内容和形式,对培养标准、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等予以界定。同时设立新教师入职教育专项经费,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入职教育落到实处。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地位和身份,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标准,进一步推进幼儿教师的入职资格审核制度、评聘制度,保障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培训进修、提升能力的权利,保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权。

3.大力引导社会对幼教的认知,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得不到与其他专业人员同等的待遇,这使得教师心理失衡,失落感由此而生,压力也随之出现。利用新闻媒体等主渠道宣扬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正能量,引导全社会认识到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尊重教师,保护幼儿教师安心工作,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尊严感、幸福感强的工作,不断加强行业吸引力,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二)幼儿园层面

1.加强入职关键期的培训和引导。一个人在职场头几年的实践对他后来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支配着他以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他能否在该领域持续下去。研究表明,幼儿园新教师在工作的第一学年更关注教学基本能力和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在第二学年则对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关注更多。抓住关键期的引导,基本上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关键期内针对性地引导新教师们解决困惑,第一学年重点放在熟悉职场环境、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撰写计划总结等资料、熟悉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行为、维持班级秩序、创设环境、应对突发事件等教学和管理实务上。

引导入职第二年的新教师充分了解自身优劣势,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独立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逐步对设计学习活动和指导幼儿学习得心应手。学会选择和解读幼儿园集体教学教材,学会处理师幼关系,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科学观察和分析儿童等。

由此,各幼儿园和各级管理机构可以依照关键期构建新教师培训体系,对新教师进行职前、职后的专业培训,明确幼儿园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理清幼儿园具体的常规操作方法,给出实用的解决方案,让新教师在实践中快速学习和成长,在岗位上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2.专业指导教师实施“一对一”有效带教。对2年教龄以下的新教师,园方可配备优秀的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带教,用他们丰富的班级管理和保教经验,推动新教师迅速成长。新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榜样示范,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倾力帮助新教师设计活动计划,围绕主题活动组织、游戏指导、区域和环创等实用性强的内容,通过观察新入职教师的现场教学、共同研讨、交流合作等方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有计划、有层次性地进行有效带教。

幼儿园整体规划和阶段性的培训可以同时开展指导教师引导新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和行为延伸,新教师通过观察、模仿优秀教师的活动,思考其深层原因,及时反思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开展、师幼互动等情况,提升教育机智和回应幼儿及家长的技能。

3.降低新教师的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工作量。尽量为新教师留出观察孩子、备课和观摩教学的时间,避免他们因应付各种任务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让新教师从大量的没有实效性的重复文案中解脱出来,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备课和观察孩子;合理开展教学活动,肤浅展示性及表演性的活动不可过多,避免让新教师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按正确的师幼比配备教师和保育员;明确工作任务,明晰职责范畴,避免新教师出现职业角色的混乱;对能力不同的新教师提不同的要求,完善分层管理;规范幼儿园的教师日常作息制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即便是临时或者紧急的任务,也与教师们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4.发挥传统集体备课和研讨的生命力。教育改革倡导幼儿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集体备课和研讨成为具体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平台,成为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新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机制。幼儿园结合当前教育的实际,整合全园或全组力量,开展园本教研,集体研讨并诊断新教师的问题,帮助新教师解决困难。这在当今的幼儿园不仅不落伍,反而能焕发蓬勃生机。

5.给予新教师外出观摩和培训的机会。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新教师缺乏外出培训机会的现状,为新教师多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活动形式,汲取教学资源的养料并学以致用,优化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让新教师的工作更有成效,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幼儿园需要有梯度地打造新教师团队,把新教师培训纳入常规工作体系,通过专门专业的培训,从心理、工作强度、行为规范等方面初步适应幼儿教师职业要求,树立依法从教的安全意识、明确保教工作操作规范,能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注重新教师的后续培养和继续教育,督促他们制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及短、中、长期规划,关注他们职业的深度发展,鼓励新教师通过培训考取相应职业类证书,提高驾驭活动的技能和班级管理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其专业发展夯实基础,拓宽发展的途径和平台。

6.加大投入,丰富新教师的教育资源。好的幼儿园会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工具的定期配置以及特色教育环境创设上,丰富教师们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购买大量的活动参考资料、相应的幼儿操作学具、丰富的玩教具,减轻新教师自制玩教具的负担,让新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孩子,更专业地引导幼儿的游戏与一日生活。在幼儿园内建立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活动资源库,科学制作玩教具并实现分类管理,相互交流并共享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7.营造合作互助的职场环境氛围。和谐快乐、合作互助的幼儿园工作环境下,教师精力更充沛,更容易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园方缺乏对教职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尊重,缺乏人文关怀,克扣物质回馈,对犯错误或有失误的教师严厉处罚或者多使用经济处罚手段,会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感到亲近组织的无望,积极性受挫,降低对幼儿园的忠诚度。有些新教师用消极怠工来抗衡,有些直接接受并成为其中负能量的一员,有些直接离开幼儿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均造成学前教育资源和质量的浪费,园方、教师本人及社会三方诸损。

8.加强心理干预。各幼儿园加强对新教师的心理干预,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缓解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咨询是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因此,幼儿园应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聘任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担任咨询师,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心理疏導工作。

通过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培训、专家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了解新教师的心理需要与渴求,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及时消除误会、有效沟通,给予新教师实实在在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帮助新教师不断调适不恰当的认知和行为,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予教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使教师能化解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在与幼儿互动、同事协作及领导有效沟通中找到归属感,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工作的乐趣,找到工作的归属感、尊严感和成就感,轻松度过职场适应期。

(三)个人层面

1.改变认知,完善人格。新教师需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狂妄自大,既能看清自己的优势又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妥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与幼儿互动、同事合作和领导沟通中熟悉幼儿园的工作环境,逐渐建立归属感,在不断地研究、适应、变化中寻找工作的乐趣,找准自己的位置,完善人格,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

2.改变行为,增强专业发展内驱力。新教师要迅速适应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会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要点,尤其要明确幼儿教师保教结合的工作性质,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分析优秀教师的带班活动,探究其内涵和本质,对比和推敲自己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开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等情况,提升教育机智和回应技能,能迅速解决和处理问题。

3.培养豁达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压力。新教师应培养自己豁达积极的态度,对自己有信心,克服体力上的疲劳感、压力感和人际关系烦恼,不断调适身心,积极地化解和正确对待压力。当情绪消极出现问题时,要善于厘清情绪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找到减轻压力的方式,及时清除情绪垃圾,避免痛苦情绪的积压造成身心伤害。

4.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新教师自己要重视心理健康保健,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知识,结合实践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寻找适合自己减压的健康有效方式。构建其本人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获得园方、家人、朋友的支持,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增进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严重不能自行排解时,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帮助新教师及时治疗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总之,解决幼儿园新教师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水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新教师们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形成社会、学校、教师本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机制,才能真正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支持氛围,帮助新教师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自己专长,顺利从新教师转变为合格型教师、胜任型教师乃至未来的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拉.初任教师成长的四个关键词[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7/8)

[3]赵建玲.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支持与培训计划》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5(11)

[4]駱丽娟.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幼儿园环境因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许慧芳(1976— ),湖北荆门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新教师心理问题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