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语水平考试对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反拨效应研究
2019-07-29吴日霞
【摘 要】本文分析新汉语水平考试对医学专业留学生所产生的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认为产生负面反拨效应的原因包括新汉语水平考试本身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学习环境和专业原因、学校的硬性规定和评估手段等,提出医学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建议: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采取多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正确对待测试结果,及时改进学习。
【关键词】汉语水平考试 医学专业 留学生 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40-04
一个语言测试越是重要,在教学中产生的反拨作用就越明显。语言测试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区分和归纳出新汉语水平考试对医学专业留学生所产生的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新汉语水平考试积极的正面反拨效应,减少和避免消极的负面反拨效应,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激发学习汉语的潜能和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质量。
一、新HSK简介
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了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最初由北京语言大学于1984年开始研制,1990年通过了专家鉴定,并在1991年成功推向海外。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测试理念的更新变化,HSK的不足和弊端也逐渐显露。为了使HSK能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汉语学习者,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测试和对外汉语教学等相关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在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新HSK。经过改革后的新HSK,遵循了“考教结合”的原则,考试内容也不以特定的教材或者教程为依据,而更加重视考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考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期真正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最终目的。目前,新HSK是全球各类汉语考试中推广力度最大、普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项国际化考试,并且最具权威性,素有“汉语托福”之称,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有着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二、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检验教学成果和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工具。关于语言测试,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考试不仅是检测学习者学习结果最方便有效的途径,还能以考促教,提高教学质量;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考试势必会干扰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甚至阻碍正常的教学,不宜过分宣扬和滥用。以上两种观点都基于同一前提:认同语言测试对教与学都产生了影响,即反拨效应。
1989年Hughes提出了一个“参与者—过程—结果” 的反拨效应模式,用于探讨反拨效应的工作机理。他认为一项测试会对这个过程中的各个参与者产生影响,其中,“结果”指学习到的东西和学习质量,如学习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流利程度的增加等。虽然国内外关于反拨效应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对反拨效应的研究从整体上看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但是与学习者学习行为联系起来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我们认为,在教学环境中,恰恰是学习者和考试的联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纵观国内,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大规模英语测试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上,比如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等,而关于新HSK对留学生反拨效应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其中,对医学专业留学生反拨效应的研究则几乎处于空白地带,所以研究新HSK对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反拨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HSK对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反拨效应
一般認为,一个语言测试越是重要,它就越能影响语言教学和学习活动,即所产生的反拨效应就越明显、越激烈。其中,语言测试对教和学产生的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正面反拨效应,反之,对教和学产生的消极、不利的干扰和阻碍作用则是负面反拨效应。语言测试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习者个体来产生作用,具体体现在: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等。
为了能更全面真实地发现和了解新HSK对医学专业留学生(全英授课)的反拨效应,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广西区内的3所医学院校(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分别对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展开调查研究。调查问卷设计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习经历、汉语水平等。第二部分是学习汉语的基本情况调查,如学习动机、目的等。第三部分是学习者在准备新HSK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时长、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等。第四部分是学习者参加完HSK后的反馈情况,这部分内容的调查对象仅设定为已经参加过HSK的考生。
此次共有120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其中男生73名,女生45名,符合医学院校男生多女生少的生源特点。
(一)正面的反拨效应。通过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在备考新HSK期间,都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或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针对考试题型主动进行相关的操练,并且较平时而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平时上课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努力的学生也认真起来,课下会主动查找学习资料学习,并自主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虽然是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但学校对其也有汉语方面的要求,并且将汉语水平等级与毕业要求直接挂钩。因此,新HSK同样给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均认为新HSK带来的压力反而能让他们重视汉语学习,激发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汉语,一定程度上也更好地促进了汉语学习,提高了汉语水平。同时,他们也普遍认可新HSK的参考价值,表示通过参加考试能让他们了解自身的汉语水平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薄弱环节,增强了学好汉语的决心。
由此看来,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延长了学习时间,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认真努力,态度积极主动,能认清、弥补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促进了汉语学习,提高了汉语水平,这些都属于新HSK对医学专业留学生所产生的正面反拨效应。
(二)负面的反拨效应。具体如下:
1.学习动机与目标。适当的动力会对语言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动力变成了负担,而且是一种让人产生恐惧和厌倦情绪的压力,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九成的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为了考取新HSK等级证书,达到毕业所要求的语言水平,把通过新HSK考试作为学习汉语的动机和最终目标。他们始终觉得医学才是主要的学习任务,毕业回国后汉语就处于无用之地,对将来的就业影响不大。而一旦学校取消了汉语水平的要求,表示仍然积极努力学习汉语的学生则极少。这说明,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色彩,而学习目标也已经渐渐从语言能力学习偏离成语言过关学习。这种消极的反拨作用使学习者长期处于一种“被胁迫”学习的负面情绪中,不仅大大降低汉语学习者的兴趣,也容易引发学习者对汉语的厌恶和抗拒,对整个汉语教学带来极大危害。
2.学习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医学留学生(80.5%)在备考新HSK期间都调整了自己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由原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改为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比如,更加针对性地学习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汉语语法,考前突击背新HSK大纲词汇,加强专门的听力训练,集中做模拟试题和练习题,等等。在与汉语授课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埋头复习考试相关的内容,不再跟随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常规的学习。由此可见,新HSK对学习内容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通过考试,学生把学习范围缩小了,新HSK考什么就学什么,在听力和阅读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很少花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练习口语及写作等,忽略了发音、汉字书写和语言交际,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这些都是新HSK对医学留学生学习内容消极反拨作用的体现。
3.学习方法。新HSK的试题主要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这种测试形式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準备新HSK期间均改变了学习方法。其中,题海战术和应试技巧是最为推崇的。备考期间,学生大量使用突击式的学习策略和浅层的学习方法,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做大量的模拟题,并以答对客观题为主要目标。同时,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巧而非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比如,为了能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分数而去钻研“考试技巧”,把大部分宝贵的学习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虽然通过这种功利化的“应试学习”,学生的考试成绩短期内确实有所提高,甚至比自身实际的汉语水平高,但这也仅局限于短期内的变化。长此以往将使学生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对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毫无益处,甚至会阻碍语言学习的健康发展。
4.学习心态。由于全英授课的特殊性,很多留学生认为汉语可有可无,与临床实习的关系也并不大,一直抱着不情不愿的心态进行汉语学习。在临近考试前,由于考试压力过大,情绪较为紧张,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焦虑、恐惧、排斥等消极的心态,而考试过后也往往没能正确对待考试结果。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明确表示,如果通过了新HSK就会彻底放松甚至放弃汉语学习,这导致他们学习停滞不前,一段时间后不仅汉语水平没有得到持续的提高,反而有可能下降。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则表示,新HSK的考试时间长、题目数量多、内容难度大,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挫伤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这些都是新HSK消极反拨效应的体现。
四、新HSK对医学专业留学生产生负面反拔效应的主要原因
(一)新HSK本身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医学专业留学生在毕业前要求达到的汉语水平等级一般为新HSK四级,这个等级的试题主要以客观选择题为主(85%),汉字书写所占比例很少,且没有针对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测试。这种较为单一的测试形式使学生看到了可乘之机。比如,在考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忽略甚至放弃常规的汉语学习,只进行非交际性非互动性的练习,大量做效度、信度、区分度较低的模拟题,忽视口语交际、汉字书写和写作,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与学习应试技巧。短期内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新HSK四级,但实际的汉语水平却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二)学习环境和专业原因。此次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全英授课的医学专业留学生,开设的各类医学专业课程主要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值得肯定的是全英的学习环境降低了留学生学习医学的语言难度,但也恰恰由于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导致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学会了汉语也没太大作用”的误区。此外,广西医学专业留学生的生源结构较语言生而言较为简单,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这三个国家,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母语群落,除了不利于他们的汉语输出,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会因语言问题影响到日常的人际活动和交流,也就没有了学习汉语的紧迫感。加上任务繁重的医学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学习重心和时间,学生往往无暇也无心顾及汉语学习,从而降低了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校的硬性规定和评估手段。对全英授课班的医学专业留学生而言,汉语水平等级的高低影响着各种奖学金的评定,并直接与临床实习和毕业要求挂钩,不少医学院校都明文规定全英班的留学生必须通过新HSK四级才能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新HSK在学生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压力,容易有抗拒心理。学习汉语成了学校强加给留学生的“任务”,以致很多学习医学的留学生把通过HSK归结为学习汉语的动机和最终目的,汉语学习缺乏持久的动力,从而被动地学习汉语。
五、针对医学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建议
(一)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医学专业的留学生须摒弃“汉语可有可无”“学习汉语是为了获取新HSK证书”的错误观念,要真正了解汉语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汉语不能被动地“为学校而学”,也不仅仅是为了通过新HSK,而是为了全面提高自己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扫清语言障碍,保证临床见习和实习的质量,由此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国际医学人才。
(二)提高学习自主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医学专业留学生来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习医学,毋庸置疑医学课程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高强度的专业学习环境下,留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平衡医学和汉语之间的关系,不顾此失彼,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重视知识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促进汉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而非在新HSK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或进行突击式的“应试学习”。只有主动学,长期坚持学,有计划地学,才有可能稳步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采取多種有效的学习策略,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由于新HSK三级、四级试题中汉字书写所占比例较少(12.5%~15%),不少医学专业的留学生直接忽视汉字书写的训练,以获取客观选择题的较高分数为复习的主要目标,这种学习方法功利性太强,并不能真正提高汉语能力,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汉语学习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因此,切不可以新HSK的考试内容作为学习汉语的唯一参考和来源,要明确汉字在汉语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多采取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扎实训练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才能自信从容地应对包括新HSK在内的一切考试。
(四)正确对待测试结果,及时改进学习。新HSK只是衡量留学生汉语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项参照性考试,学生应该学会用健康的心态去正确对待测试结果,不能因为顺利通过了测试而沾沾自喜,放松甚至放弃进一步的汉语学习,应该及时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给自己设立更高一级更长远(下转第89页)(上接第42页)的学习目标,不断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没能通过测试的,也不要因此而沮丧受挫,一蹶不振,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自信,而是要冷静下来理智仔细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了解自己薄弱的环节,虚心向别人请教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及时改进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要详细了解新HSK的形式和内容范围,合理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下一次的新HSK考试。
总之,作为医学专业的留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和新HSK的必要性,并学会充分利用新HSK积极的正面反拨效应,减少和避免消极的负面反拨效应,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应对新HSK并获得满意的分数,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春霞,李桂梅.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反拨效应[J].中国考试,2010(2)
[2]黄春霞.HSK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行为的反拨效应[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1)
[3]姜冬梅.高校非汉语专业留学生汉语教学探究—— 论汉语水平考试的反拔效应[J].语文建设,2015(21)
[4]马春雨.汉语水平考试的研究现状与文献特征[J].现代语文,2018(4)
[5]郑砚.整体效度视野下的反拨效应与测试伦理—— 英语测试主体关系的重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6]韩婧怡.现代化背景下汉语水平考试的发展趋势[C]//第十一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484-488
【作者简介】吴日霞(1983— ),女,广西北海人,桂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法。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