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联合磁共振在胎儿胼胝体缺如中的 诊断价值
2019-07-29杨晓玲田湘英
杨晓玲 田湘英
1 目的
本文对二维超声提示透明隔腔异常的胎儿,通过三维超声自由解剖切面(OMNIVIEW)技术联合容积对比成像(volume contrast imaging,VCI)技术对胎儿头部进行三维重建,并与MRI结果对比,探讨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对胎儿胼胝体缺如(ACC)的诊断价值。
2 方法
选取 2016年1月1日—2018 年 12 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超声科进行产前筛查,二维超声提示胎儿透明隔腔异常并疑似ACC的孕婦34 例,先采用 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先二维模式观察有无其他颅内及颅外异常并诊断有无胼胝体缺失。然后在标准颅脑横切面下启动三维容积模式,选择 OMNIVIEW 直线切割,沿脑正中线划线,获得胎头正中矢状切面后启动 VCI 功能,设定厚度为 2mm。 在此切面观察,若胼胝体呈“C”形低回声,轮廓清晰与透明隔腔分界清楚,则认为胼胝体存在。储存上述超声图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34例孕妇于三天内行磁共振检查,MRI评价胼胝体存在的标准:T2WI序列上矢状位高信号的透明隔腔上方可见清晰的低信号胼胝体影像。
3 结果
3.1 二维超声发现34例胎儿中有19例为透明隔腔显示不清或伴发其他颅内结构异常如脉络丛囊肿、颅后窝增宽、小脑畸形等,未发现胼胝体缺失;15例在二维矢状面上胼胝体显示欠清或不完整,CDFI上未见胼胝体特征性“树枝样”血流信号显示,并伴侧脑室增宽或扩张、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后角呈“泪滴”状扩张、第三脑室扩张上抬等改变。
3.2 三维超声 OMNIVIEW 联合 VCI 技术诊断 21例 ACC与 MRI 诊断结果一致。MRI 补充诊断 4 例,1 例为完全型 ACC,3 例为部分型 ACC。
3.3 对比二维/三维超声与MRI的诊断结果,二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70%(15+9/34),敏感度为 60%(15/25),漏诊率为 40%(10/25)。三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8%(21+9/34),敏感度为 84.0%(21/25),漏诊率为 16.0%(4/25)。
4 结论
4.1 由于透明隔腔和胼胝体的胚胎发育关系密切,在对胎儿进行二维扫查时透明隔腔消失或显示欠清应高度重视,尤其伴有“泪滴” 状侧脑室等征象时,因孕妇腹壁厚或胎位关系,胎儿胼胝体及血流信号在二维超声在矢状面显示困难时,可应用 OMNIVIEW 联合 VCI 技术进行三维重建进一步观察。
4.2 本文中三维超声漏诊的4例ACC,一方面可能因为胎儿孕周较小、孕妇腹壁过厚、胎头位置过低等因素影响了三维重建后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若胼胝体部分缺如,重建后由于观察到大部分胼胝体仍存在,常常漏诊,而 MRI 的诊断效能更高。因此,本研究认为遇到此类情况应建议进一步行胎儿 MRI 检查。为了弥补超声诊断部分型 ACC 的不足,很多学者研究了三维超声下测量胼胝体的长度和厚度或者三维超声下胼胝体的体积,认为这样诊断部分型 ACC 更为可靠。
4.3 总之,由于二维超声是产前筛查第一站,矢状面对 ACC的诊断价值不能被其他检查替代,当二维超声提示透明隔腔消失等间接征象时,可运用三维超声 OMNIVIEW 联合 VCI 技术对胎儿头部进行三维重建,如果因孕妇腹壁过厚、胎头位置过低等因素影响三维重建效果,建议进一步完善胎头 MRI 检查。MR可作为超声检查有利的补充及验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