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干部队伍状况研究述评
2019-07-29崔金琳
丁 洁,崔金琳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 工会理论与职工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54)
工会工作进入新时代和新阶段,工会需切实按照党中央的新要求,着眼于中国工会十七大“一个全面、四个着力”的目标任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发展新目标而奋斗。其中,作为承担工会工作任务的核心群体,工会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主力军和关键要素,打铁必须自身硬,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工会干部队伍状况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进行相应思考,从而有效落实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目标,着力提升工会干部的履职服务能力。
一、工会干部队伍相关研究概况
本文以“工会干部队伍状况”及“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梳理总结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基于工会干部队伍状况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面也比较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工会干部队伍细分群体研究、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研究和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研究。
(一)工会干部队伍细分群体研究
工会干部队伍细分群体研究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涉及区域范围、层级、产业、所有制、岗位等范围界定,如不同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国有、非公、银行、高校、科教文卫、宣教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或建设路径探析。
1.区域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区域范围内的工会干部队伍调查,目前搜集到的只有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和江苏省,合计三个区域的调查。
(1)上海市工会干部队伍现状及教育培训需求调查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于2008年就上海市工会干部队伍现状及教育培训需求展开专项调查。调查范围遍及徐汇、闵行、金山等区县及机电、电力、建设交通、化学、科教等诸多行业,涉及国有、国有控股、私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主要围绕三大问题开展:工会干部的现状及其基本素质;基层工会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及其思考;对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客观评价及其批评建议。
(2)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工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
重庆市于2013年就五大功能区域38个区县和10个产业工会的基层工会展开工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系统调查。针对基层工会干部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和工会干部协管工作等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并对各个功能分区工会干部人才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重点就产业工会干部人才队伍进行分析[1]。
(3)江苏省基层工会干部职业状况综合调查
江苏省于2015年以干部人员结构、工会职业认知、工作自我效能感、职业压力感受等为主要内容,对江苏省基层工会干部职业状况进行了综合性调查。调查涉及乡镇、街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等所有类别基层工会。调查发现,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存在用于工会工作的时间不足、工作压力大、获得工会信息渠道狭窄、干部待遇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从进一步加强源头参与和法律监督、大力加强乡镇(街道)园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兼职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2]。
2.层级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层级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主要分为中央和基层两个层面。中央层面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是最有代表性的调查。基层调查相对较为普遍也较为频繁,主要集中在县市和乡镇层级。
(1)中央机关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调查
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于2011年针对中央机关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会主席队伍政治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作风形象好,情况总体良好。他们大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事业上,坚持“三服务一加强”。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机关工会主席还面临一些困惑:党委领导和独立工作的关系,领导满意和群众需求的关系,工作职责和工作地位的关系,辛勤付出和成长进步的关系。对此,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和坚持分类指导五方面提升对策[3]。
(2)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状况调查
关于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状况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基层工会干部编制、人员配备、管理机制和能力水平方面。
吴东认为,乡镇层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需考虑把乡镇(街道)专职工会干部的编制列入行政序列统筹解决,从制度上解决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兼职过多的问题,积极拓宽选配乡镇(街道)工会干部的渠道,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创造有位、有为的条件,加大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4]。王建波提出,县市层级工会干部队伍状况问题主要体现在:基层工会干部配备人数严重不足,与当前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工会干部管理机制滞后,与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工会干部能力水平面临挑战,与当前职工群众日益增强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需求意识不相适应,因此,应探索基层工会干部管理新机制,建立科学的培训教育机制,提升基层工会干部能力水平[5]。
3.产业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产业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高校、银行、煤炭等产业的调查,结合所处产业特点针对性剖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科教文卫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青海省教科文卫工会于2010年针对教科文卫工会系统经审干部队伍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各级工会经审工作虽然组织完善,制度健全,成效明显,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由财政划拨,企业由地税代收,工会不存在催收经费的问题。因此,越是最基层,经审工作开展得越少,即使开展了工作也没有发挥工会经审应有的作用。因此,从强化领导、夯实基础,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创新方式、抓好落实四方面提出改进对策[6]。
(2)银行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央行西安分行和淄博支行也分别针对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根据问题,提出建立多渠道输送、培养、锻炼工会干部工作机制,加强工会干部工作能力素质的培养,心系职工助推和谐等方面提升建议[7-8]。
(3)高校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高等学校知识更新迅速、高级人才云集、教职工民主意识较强、创新能力极高,尤其随着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工会工作的要求向更宽、更广的领域延伸,对工会干部的素质要求也更加细致具体,因此,关于高校工会干部队伍的研究也更多集中在工会干部素质提升方面。
高校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素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公仆意识和法律意识。洪江如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工会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应注重增强“政治、法律、学习、大局、群众、创新”六种意识,提升“政治、品德、知识、能力、心理、综合”六种素质,提高“维权维稳、参与、服务大局、动员组织职工、理论研究、创新”六种能力[9]。
4.所有制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会干部队伍调查,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两类不同性质企业的调查。
(1)国有企业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队伍结构、成长通道和创新意识方面。
葛涛指出,国企工会干部由于思想认知偏差、业务培训不足和职业倦怠意识,存在着成长通道不畅、业务知识不够和担当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和提升培训效能来强化国企工会干部队伍建设[10]。安永香分析了国有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兼职较多、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推进工会机关服务机制和工会干部激励机制等改进途径[11]。
(2)非公企业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非公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的问题与国企存在显著不同,主要呈现在专职比例、业务熟悉程度和待遇保障等方面。
赵雯对江苏省江阴市非公企业工会干部队伍进行调查,针对专职比例低、业务不熟悉和待遇保障低的问题,提出注重源头选拔管理、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和完善保障措施等相应建设路径[12]。刘志勇针对宁波市海曙区和余姚市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基本情况,分析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工作流动性较大、工作环境不尽理想、经济待遇尚待落实等问题,提出增强紧迫意识、完善作用发挥机制、拓展职业化社会化道路、加强能力培训和激发工作动力等对策建议[13]。
5.岗位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基于工会干部不同岗位的调查目前主要有工会宣教部干部和女职工部干部的调查。
(1)工会宣教干部调查
全总宣教部于2007年开展全国省级工会宣教干部基本情况调查,对全国省(区、市)及地级市总工会近千名专兼职宣教干部的自然状况、思想状况、技能状况和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摸底。针对宣教干部的观念、能力与党和工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念等不相适应,继续教育亟需加强等问题,提出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增强领导工会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健全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工会宣传思想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等措施[14]。
(2)工会女职工干部调查
全总女职工部于1997年对全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321家地市级工会女职工工作部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发现女职工干部存在缺编、队伍老化、其他工作技能掌握程度较低等现象,建议将女职工工作摆上应有位置,强化性别意识并加强培训[15]。
(二)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研究
关于工会干部专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会干部专业素质研究,相关研究者借助胜任力模型来构建工会干部专业素质指标体系,并与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对接,实现工会干部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1.工会干部专业化策略研究
针对工会干部目前的素质状况,各省市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条例,例如 《大连市总工会2006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新路子”,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是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的必要前提,是工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莹华等指出,实现工会干部专业化的策略,不仅仅是塑造工会干部的专业综合素质,更需要实现工会干部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并完善工会干部的专业化教育及评估体系,在实践中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16]。
2.工会干部专业化胜任力模型构建
关于工会干部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各位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维度视角界定工会干部胜任力,并构建相应模型。总的来说,主要可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能力素养、心理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四大类来概括工会干部能力素质,并通过培养提升相应素质,来实现工会干部的专业化。
陈一等从执行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决策力五个维度界定工会干部领导力[17]。闻效仪从管理技能、人际沟通、心理特质、工会技能、组织文化、人力技能六个维度构建工会主席素质模型[18]。杨元元认为,新时期工会干部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六个维度[19]。陈万思等从商业管理胜任力、工会领导胜任力、员工领导胜任力、组织管理胜任力四个维度构建企业工会主席胜任力模型[20]。庄琛等从忠诚负责、关系协调、问题解决、成长学习四个维度构建企业工会主席胜任特征[21]。赵仲杰等从个人特质、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战略管理能力、服务关怀意识、学习创新能力六个维度构建高校工会主席胜任力模型[22]。徐明针对国企工会干部特点优化胜任力模型,将国企工会干部胜任能力归为职业道德、基础知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四个维度,并依据四维度指标提升工会干部专业素质[23]。王静从社会工作能力、个人情商、传统工会技能、学习发展能力、个人品德、个人技能和影响能力七个维度构建工会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24]。
(三)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研究
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一些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等各个角度研究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问题,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体系。
1.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的实践探索
工会干部职业化的首次试点起源于2003年湖北省黄石市总工会,主要试用于新建企业工会主席的社会公开选聘,从而树立工会干部的新形象[25]。之后各地逐步推广,2009年上海市进行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改革,通过待遇调整,建立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加大舆论宣传,增加基层工会干部的影响力,从而为职业化工会干部正名[26]。随着改革的推进,各地工会干部职业化的实现途径越来越丰富,比如,辽宁省工会干部职业化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的用人方式、多层面的管理模式、多途径的工作派驻、多形式的工资待遇等四个方面[27]。
工会干部的职业化探索需要着力于规范职业化干部的定位和属性、健全人事关系管理、完善干部管理的规范制度、规范工资福利待遇等多方面,最终多渠道实现工会干部的职业化。
2.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框架
关于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的研究角度主要有制度经济学、管理学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等。张艳华、沈琴琴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工会干部职业化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28]。叶迎从管理学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认为现阶段工会干部为劳动者维权(本质性任务)、满足上级工会偏好(政治性任务)、满足雇主偏好(无奈的附加任务)等多任务现状,使得工会干部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其承担的任务,导致了“行政化倾向”,非职业化现象明显。因此,提出要明确工会工作的职业定位与工会干部的工作定位[29]。
工会干部职业化的研究框架方面,郭宇强基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了工会工作职业化分析框架,主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运行主体”“知识技能”“管理机制”“影响因素”和“外部联系”[30]。
3.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思路
关于工会干部职业化建设思路的研究,主要包括:服务精神的强化、员工关系管理以及工会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升。
马莹华等认为,要推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往“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并构建起三者协调统一的“三位一体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16]。冯来周认为,只有加速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工会干部在工资集体协商方面的能力,才能解决工会组织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31]。闻效仪认为,职业化工会干部通过强化对员工的“服务精神”,对员工产生影响;职业化工会干部对企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维护企业的发展,还体现在员工关系管理上;而实行工会干部职业化,实质上是对工会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构[32]。
二、工会干部队伍状况研究评价
(一)工会干部队伍细分群体研究评价
通过梳理回顾工会干部各类细分群体调查文献,可发现工会干部调查主要集中在区域、层级、产业、所有制和岗位五类,具体细分群体和详细调查项目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和国企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相对普遍之外,其他细分群体的研究基本都相对片面。从细分对象上来看,研究面相对较窄;从研究时间上来看,相对较早并缺乏延续性。
1.区域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区域性的工会干部队伍调查仅限于上海、重庆和江苏三地,并且调查时间相对较早,并欠缺追踪调查,而针对北京、天津等直辖市和其他省市的工会干部队伍调查尚未开展。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全面客观地了解各地工会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和总体特征,把握工会干部队伍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各地工会组织优化结构、培养干部和教育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针对性地在各地开展工会干部队伍状况大调查,重点关注工会干部的工作状态、职业发展状况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尤其进行动态追踪调查,建立工会干部队伍的动态数据库,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表1 工会干部细分群体调查汇总表
2.层级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研究相对丰富成熟,基层工会干部作为工会工作的最基础部分的承担者,其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保障,对于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不仅必要,更要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而关于中央层面的工会干部队伍调查仅限于中央机关,且时间较久,未来可逐步向中央事业单位、央企扩展,并进行间隔性持续调查。
3.产业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产业性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主要集中于科教文卫、教育和金融工会,其他产业工会,如工业(国防)工会、交通运输工会、服务工会、建筑工会的工会干部队伍调查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4.所有制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国企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对于非公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也逐步展开,也必将成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侧重点。
5.岗位性工会干部队伍调查
关于岗位性工会干部队伍的调查目前仅限于宣教和女职工岗位,其他岗位,如职工发展、职工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经审、财务资产等岗位有待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
(二)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研究评价
关于工会干部专业化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工会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并且相应研究已相对成熟,如何在工会干部素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细分群体的定位,并与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对接,切实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三)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研究评价
学者对工会干部职业化工作做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还仅停留在如何推进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的进程方面,很少有学者从职业工会干部角度入手,对职业工会干部的岗位分类、职业规划、考核评价机制、发展通道、自我价值体现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四)总结述评
通过上述研究梳理,可以发现:基于工会干部队伍状况的调研仍然局限在部分细分群体,而基于区域层面的工会干部队伍状况整体调研只有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并且调研时间也较早,没有相应的追踪研究。另外,关于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专业化和职业化单一方面,缺乏整体层面的研究。因此,针对重点省市区域,如首都北京的工会干部队伍群体展开综合调查,采用基础和专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会干部基本情况和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发展进行有效结合,并完成动态追踪,填补部分区域工会干部队伍状况调查的空白,全面了解和掌握首都及其他省市工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对于维护和发展工会干部群体的权益,激发其投身改革的动力,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更广泛地团结凝聚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是工会工作全局中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任务,是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工会干部队伍细分群体、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研究述评,可从强化干部专业分工和加强队伍岗位分类两个视角探讨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和优化。
(一)明确不同群体定位,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
1.分别管理,明确不同工会干部群体的基本定位
在工会干部队伍中,由于其名称身份不统一、待遇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队伍的积极性。公务员、事业单位体制内工会干部队伍有着组织体系完善规范、人员相对稳定、职业发展方向明晰等优势。庞大的体制外工会工作者队伍涉及几类细分群体: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专兼职工会干部、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社区(村)联合工会专职干事、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工会专职律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等,他们又有自身特点,需要区别对待。要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专业分工建立完善工会干部队伍管理办法,并探索建立以专职工会主席与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工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
2.定岗定责,构建工会干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无论体制内外,只要是专职工会干部,都需定岗定责,明确岗位职责,夯实权利与义务,从而迈出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的坚实步伐:一是实现工会阵地的独立性。设立独立的工会办公地点,形成工会自己的特征,突出工会的群团特性和群众工作属性。二是专岗专人与统筹协调相结合,结合工会业务细分为专人专岗。例如工会维权、服务、宣教、组织建设、财务与资产管理等几类专岗要有相对分工与专人负责,特定的大型综合工作强调整体统筹协调。
(二)规范工会组织建设,强化职业化岗位分类
规范工会组织建设,强化相应岗位分类,保障工会干部工作条件,根据中国工会十七大的部署,打造专职为主、兼职挂职相结合的职业化干部队伍。
1.规范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按照 《工会法》《工会章程》《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的要求,规范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配备相应数量的专兼职工会干部到相应岗位上,并从制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等多个角度充分保障专兼职工会干部开展工会工作的现实条件,尽量避免专职工会干部“一人身兼数职”和兼职工会干部“夹缝中左右为难”的局面。
2.重点打造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
继续推进大学生助理员等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厘清工会社工身份定位,给予相应待遇,稳定这支青年工会干部主力军。从长远发展考虑,对工会工作者的职业分类体系、分类标准、专业技术岗位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充实完善人社部门的职业分类体系,支持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
3.提高专职工会干部比例,保证专人专岗
专职工会干部可以从两方面发掘:一是从长期从事群众工作的党务干部中发掘,充实工会干部队伍。二是从基层一线职工中发现积极分子,引进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建议从工会院校中发掘专业人才,给予基层工会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其理论联系实际,为专职工会干部储备后备人才。
4.完善兼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岗位监督管理
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29日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中强调的对工会干部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的要求,保证兼职工会干部真正在其位谋其职。监督方式可以采用工会内部如工会委员会、职代会监督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党组织监督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群众监督途径。
综上所述,本文在梳理工会干部队伍细分群体、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专业分工和岗位分类两个视角,提出明确不同群体定位、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和规范工会组织建设、强化职业化岗位分类的相关思考,以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的目标,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维护和发展工会干部队伍,从而更广泛地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提升工会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