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述论文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分析
——兼析高被引综述论文特征

2019-07-29袁国瑞邓履翔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文综述论文

■袁国瑞 邓履翔

1)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4100832)中南大学出版社《交通安全与环境(英)》编辑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410083

综述论文是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介绍、分析、评价某一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一段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并大胆预测该领域或方向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论文形式。大多数研究生开始科研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阅读他人的综述论文,并撰写相关领域的论文综述。研究人员对综述论文的需求度较高,这也与Woodward[1]总结的综述论文6项历史功能和7项当下功能相一致。通常认为,好的综述类论文对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表现为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提高[2-3],综述类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往往比较高[4-5],有研究表明,2008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影响因子前20位的期刊中,有11种是综述类期刊;任锦[6]和马文军等[7]认为高质量的综述论文能对期刊影响力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李佳悦等[8]引入总体贡献度指标进行判断,认为综述性文献可以显著提升影响因子。还有学者[2,9-10]专门研究了提高影响因子的方法,大量发表综述论文便是其一。业界一直以来认为,只要发表了或多发表综述论文就一定能对影响因子的提高带来显著影响,发表综述论文也较易操作且能快速得到结果,但事实似并非如此。影响因子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学者对此已做了研究,王宏江等[11]以国际权威体育学科期刊为例,对影响因子构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高被引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作用巨大。刘雪立[12]和单卫华[13]分别对10种国际权威期刊、儿科学权威期刊进行分析,认为研究论文更能帮助提高影响因子;林德明等[14]认为少数(25%左右)论文可能对影响因子影响较大(达60%),但这一少数论文并不一定是综述论文。显然,综述论文的刊载量与影响因子的提高并没有必然联系。

总结已有成果,现有关于综述论文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大多针对个刊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多指向“高质量”的综述论文能提高引用,即只要发表高质量的综述论文就能帮助期刊提高影响因子。根据人们已有知识理解,通常意义上的论文质量是指论文的内容质量、文字质量等,但这些多为定性的考量,在办刊实践中难以操作,编辑难以把握。从影响因子的角度来看,高质量或可以用高被引来替代。那么,什么综述论文会高被引?编辑应该选择什么内容的综述论文?这些综述论文有哪些特征?这些问题才更值得办刊人员思考。诚然,该问题过于专业,自身专业与期刊方向不相符的编辑人员通常难以解答,而专业人员又更多地从自身方向考虑论文,对论文发表后在业界可能产生的影响难以把握或较少关心。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综述论文都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有帮助,综述论文必须与当前研究热点相符才能高被引。以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观点自提出后得到了广泛应用,虽存在计算公式较为简单、已被操纵、有失偏颇等问题,但目前仍是较为主要的评价方法之一,因此从影响因子出发,分析高被引综述论文的特征显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考虑到笔者的学科背景和同类期刊规模,笔者随机选择国内材料学SCI收录期刊和国外材料学陶瓷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这些期刊的相关信息,分析这些期刊中综述论文与期刊影响因子的关系、综述论文与所属期刊的关系,以期帮助办刊人员探究综述论文,指导编辑如何择选优质综述论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考虑到笔者的学科背景和数据分析的计算量,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随机选取两类材料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即国外材料学陶瓷方向和国内材料学期刊,筛选出24种国外材料学SCI收录期刊(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在JCR中只有2015—2016年数据,故未入选;JournalofInorganicMaterials是国内期刊,为避免重复,删去)和18种国内材料学SCI收录期刊,得到样本期刊2014—2015年的相关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并加以分析和论述。各期刊的引用数据均从WoS核心数据库中获取,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10月20日。为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便于比对,不剔除两类期刊中未发表综述论文的期刊。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将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改写为

IIF=(CR+CA)/(R+A)

(1)

式中:IIF为期刊影响因子;CR表示期刊2014—2015年中发表的综述论文在统计当年产生的被引频次之和(单位:次);CA表示期刊2014—2015年中研究论文在统计当年产生的被引频次之和(单位:次);R表示期刊2014—2015年的综述论文总篇数(单位:篇);A表示期刊2014—2015年的研究论文总篇数(单位:篇)。

由(1)式可知,综述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CRa(单位:次)、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CAa(单位:次)的表达式分别为

CRa=CR/R

(2)

CAa=CA/A

(3)

根据(2)式和(3)式,定义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正贡献与负贡献。“贡献”一词在经济学中用来描述决策引起的增量利润。墨宏山等[15]提出的“正贡献”一词,用来说明中国科研机构发表的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本研究援用“正贡献”一词来判断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具体分析方法如下:根据影响因子的定义,可以将影响因子理解为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的篇均被引频次。尝试根据CRa值与IIF值的关系来定义“正贡献”和“负贡献”。若CRa≥IIF,则可认为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作出正贡献;若CRa

为判断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先定义变量M和N,再引入t检验方法检验该判断的可信度。M和N的表达式分别为

M=CRa/IIF

(4)

N=CAa/IIF

(5)

由(4)式和(5)式可知,若综述论文和研究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一样,则有M=N,可认为M、N服从数学期望为1的正态分布。为避免抽样过程中因样本选择造成的差异,同时考虑抽样的样本容量较小(n<30),总体方差δ2未知,服从正态分布,本研究选择t检验的方法来检测综述论文和研究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该检验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其基本原理是先对总体的特征做出某种假设,然后通过对抽样样本的统计推断,做出此假设应该被拒绝还是接受的推断。回到本问题,对M和N进行t检验,当p<0.01,表示拒绝假设,即综述论文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贡献程度不同。

2 结果与讨论

2.1 信息和基本数据分析

2.1.1 国外陶瓷类SCI收录期刊

表1为2016年24种国外陶瓷类SCI收录期刊的相关数据。

(1) 综述论文。①2014—2015年,24种期刊中有11种未刊发综述论文(即C=0),占总数的45.83%,其余的13种期刊共刊发综述论文107篇;24种期刊刊均发文4.46篇,共有6种期刊超过平均数,占刊发综述论文期刊总数的46.15%;CeramicsInternational发文最多,达42篇。②这些综述论文2016年共被引用了526次,篇均被引频次为4.92次,共有4种期刊的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超过平均值,占24种期刊的16.67%;JournaloftheAmericanCeramicSociety综述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达17.50次。

(2) 研究论文。①24种期刊共刊发研究论文10563篇,刊均发文440.13篇,共有5种期刊发文量超过刊均发文数,只占所有期刊的20.83%,其中CeramicsInternational发文最多,达4284篇。②这些研究论文2016年共被引用了2406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28次,只有3种期刊的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超过该数值,只占12.50%。

(3) 影响因子排名变化。24种期刊2016年的刊均影响因子为1.17,有9种(37.50%)期刊的影响因子超过了刊均数值。去除掉综述论文的引用后,对期刊重新排序和比较,70.8%的期刊排名发生变化,部分期刊排名变化较大,如GlassPhysicsandChemistry从21名升至14名,升高了7位;JournaloftheAustralianCeramicSociety从13名降至19名,下降了6位。对14种刊发综述论文的期刊进行分析,发现去除综述论文后,影响因子平均值为1.13,相比之前影响因子平均值1.17,降幅为3.4%。

表1 2016年国外陶瓷类SCI收录期刊综述论文与研究论文数据(以影响因子从高到低排序)

2.1.2 国内材料类SCI收录期刊

表2为18种国内材料学SCI收录期刊的相关数据。

(1) 综述论文。①2014—2015年,18种期刊中只有4种(22.22%)未刊发综述论文,其余的14种期刊共发表综述论文173篇,其中NanoResearch刊发的综述论文数量最多,达27篇;18种期刊刊均发文9.61篇,共有7种期刊超过平均数,占所有刊发综述论文期刊的50%。②这些综述论文在2016共被引用了117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6.77次,共有6种期刊的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超过平均值,占刊发综述论文期刊总数的42.86%。

(2) 研究论文。18种期刊共刊发研究论文5523篇,刊均发文306.83篇,共有7种期刊发文量超过刊均数,其中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发文最多,达1543篇;这些研究论文在2016年共被引用了8705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58次,有8种期刊的研究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超过该数值,占44.44%。

(3) 影响因子排名变化。18种期刊2016年的刊均影响因子为2.02,有7种(38.89%)期刊的影响因子超过了该平均数值。去除综述论文的引用后,对18种期刊进行重新排序和比较,34%的期刊排名发生变化,变化较大的有FrontiersofMaterialsScience,从第9名降至第13名。去除综述论文后,14种刊发综述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2.08,相比之前的2.37,降幅为12.24%。

表2 2016年国内材料类SCI收录期刊综述论文与研究论文数据(以影响因子高到低排序)

2.1.3 数据分析

从这两类材料类期刊数据可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 刊载综述论文的期刊数量。国内有14种期刊刊发综述论文,国外有13种期刊刊发综述论文。

(2) 刊均综述论文数量的比较。国外材料类期刊的刊均综述论文数量低于国内期刊(4.46篇vs. 9.61篇),国外13种刊发综述论文的期刊刊均发文8.23篇,这一数据与国内14种期刊刊均发文12.35篇仍有较大差距。

(3) 刊发综述论文与研究论文的比值方面。14种刊发综述论文的国内期刊,综述论文与研究论文的平均比值为0.06,其中ScienceChina-Materials的比值最高,达0.21,影响因子为3.956;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的比值最低,仅为0.01,影响因子为0.258。这两种期刊影响因子的差距也较大。

13种国外期刊的综述论文与研究论文的平均比值为0.001,其中JournalofCeramicScienceandTechnology的比值最高,达0.08,影响因子为1.220;InternationalJournalofAppliedCeramicTechnology的比值最低,仅为0.003,影响因子为0.954。这两种期刊影响因子的差距很小。

(4) 根据表1和表2,采用t检验方法检测期刊综述论文对期刊的贡献度,分别得到p1R=0.00041,p2R=0.000012,p1R和p2R都小于0.01,但p1R≫p2R,说明国内和国外期刊的综述论文都对影响因子有正贡献,国内期刊对综述论文的依赖程度较高。另外,从去除综述论文后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变化情况看,国内和国外期刊均产生了一定变化,国内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变化幅度为13%,国外期刊则为3.4%。

从随机选取的两类期刊数据可知:国外期刊综述论文发文较为集中,而国内期刊发文较为平均;国内期刊去除综述论文后,影响因子排序变化较大,国外期刊稍小。

2.2 综述论文分析

2.2.1 考虑所有期刊

(1) 一些低被引的期刊几乎不发表综述论文,分别有66.7%的影响因子低于1的国内材料学期刊和61.5%的国外陶瓷类期刊不刊发综述论文。

(2) 考虑正贡献期刊,分别有46.1%(6种)的国外期刊和42.9%(6种)的国内期刊的CRa值未超过IIF值的2倍,说明这些期刊44.4%的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作用不大(根据表1和表2数据,两类期刊的平均IIF均较低,综述论文所带来的被引频次若不能超过IIF的2倍,则显然未能达到发表综述论文的预期效果)。其中,83.3%的国内期刊的CAa值在0.90~1之间,91.7%的国外期刊的CAa值在0.9~1.0之间。一方面,国外期刊的研究论文的平均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只有5种期刊的CAa值低于0.9。

2.2.2 考虑个刊

(1) 个别期刊所刊发的综述论文数量较多,但这些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作出负贡献。以国内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为例,该刊是SCI Q4区期刊,在2014—2015年间,共刊发综述论文15篇,这些文章在2016年总共产生3次被引(其中2次为作者自引),其中有13篇综述论文的被引频次为0,占比达86.67%。简要分析这些零被引论文,虽多为电池、超导体等热门方向的论文,但作者并非高被引作者;进一步了解其参考文献发现,几乎每篇文章引用的文献中均含有一篇或多篇被引频次超过100的相似文献,且与该文的发表时间相差不超过10年。显然,这些综述论文是否为当前研究热点,是否具有前瞻性、参考性、引领性等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

(2) 部分期刊刊发的综述论文较少,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是否有正贡献有一定偶然性。例如TransactionsoftheIndianCeramicSociety只刊发2篇综述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刊物自引),其对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是负贡献。

(3) 考察两组数据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以国内SCI Q1区期刊NanoResearch为例,该刊在2014—2015年间共刊发27篇综述论文,这些文章在2016年的总被引频次高达466次。在NanoResearch所刊发的27篇综述论文中(1篇在2016年零引用),被引频次出现两极现象,最低被引频次为0次,最高被引频次则高达125次(占该刊综述论文总被引频次的26.82%),截至2017年底,共被引用了342次。NanoResearch被引频次在20次以下的综述论文占了81.48%,55%的综述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低于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同样地,国外期刊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在2014—2015年间共发表7篇综述论文,这些文章在2016年的总被引频次高达103次。7篇综述论文(1篇零引用)中,最低被引频次为0次,最高被引频次为60次(占该刊综述论文总被引频次的58.25%)。

对上述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和NanoResearch的两篇高被引综述论文进行分析。首先,分别以这两篇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carbon dots”和“glass-ceramic phosphors”“light-emitting diodes”为主题在WoS核心库中搜索,共得到801篇和116篇相关文献,其中前2个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方向在2014年的发文占11.49%,2017年占28.94%,粗略计算该方向4年来的年均发文增长率为25.98%,可以认为呈大幅上涨趋势;同样地,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14年在上述两个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方向的刊文数量占12.07%,2017年占19.83%,该方向4年来的年均发文增长率为13.2%,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说,两刊均准确把握当下的研究热点,所发高被引论文与热点方向的发文趋势相一致。其次,分析作者分布情况。前文作者是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柏教授,他共发表29篇该方向论文,其中6篇高被引论文,2013年发表的1篇论文的被引频次高达841次;后文作者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大钦教授,他在该方向共发文16篇,其中高被引论文3篇,显然,两刊均找到了该方向较有影响力的作者。

两篇2016年的零被引论文,即“Optical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nano-catalysis”和“Overview of wear phenomena in lead processing furnaces”,截至2018年10月均被引用了7次,其被引频次虽不在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考察期内,有一定滞后,但从被引频次来看,基本达到了两刊其余综述论文的正常水平。

由此可见,NanoResearch和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基本做到了综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较高(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的CRa=14.71,NanoResearch的CRa=17.26)、每篇综述论文保持正常被引频次(即与IF持平)和每年出现少部分被引频次远高于IF的高被引综述论文。这是其影响因子维持在高位的保障。

3 结语

以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观点自提出后已得到广泛应用。虽然以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存在计算公式较为简单、已被操纵、有失偏颇等问题,但就目前来看,其作为期刊的一种评价方法,仍不失可取之处。本研究无意宣传或强化影响因子,只是希望从影响因子的角度来分析期刊所发的综述论文,并给出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本研究以随机选择的国内材料学SCI收录期刊和国外材料陶瓷类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引入正、负贡献两个变量及t检验来分析综述论文对影响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综述论文与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没有必然联系,不是所有的综述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都有帮助,部分综述论文甚至给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带来负贡献;分析高影响因子期刊所发表的高被引综述论文,发现其特点在于主题为时下研究热点、作者为相关领域高被引作者且在某一时间段内连续发表同方向的多篇论文。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可帮助编辑对综述论文进行更准确的评估,进而促进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本研究根据两类期刊做出判断,样本选取具有一定局限性,下一步将考虑增加期刊类型和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扩大该结论的适用范围。

猜你喜欢

发文综述论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