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技期刊作者角度分析稿件外流的原因

2019-07-29曲艳丽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流科技期刊影响力

■孙 静 韩 颖 张 陈 曲艳丽1,

1)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信息与控制》编辑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114号 110016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编辑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114号 1100163)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创新路135号 110169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学者投稿到国外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1]。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给出的《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2],2007—2017年我国科技论文发表量排在世界第2位。从论文质量来看,我国各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也多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吴峰等[3]通过对1992—2011年中国学者发表在SCI收录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进行统计,发现我国已成为全球科技论文外流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外流稿件的作者主要集中在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及重点大学。刘丽英等[4-5]针对不同领域的我国稿件外流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指出稿件外流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优秀稿件外流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稿件外流的原因分析现已有了许多成果[6-13]。刘敬义等[6]认为国外高学术水平科技期刊的吸引、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的促进作用、科技管理和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出版时滞短等是科技论文外流的主要原因;刘彩娥[7]认为国内的科研评价导向的错误与评价体系的偏差,及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是导致科研成果外流的两个主要原因;侯风华等[10]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沈菲飞[11]通过分析教师职称评聘、论文奖励、科研工作量化标准等制度文件,探讨了我国高校学术论文外流现象背后的政策原因;陈汐敏等[12]对2013—2017年中国作者发表的肿瘤学论文及其期刊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作者倾向于选择发文量大、中国作者论文占比高、影响因子≤3的SCI收录期刊,论文影响力有限。

以上研究对稿件外流的原因判断更多地依赖于对文献数据的分析及作者个人的经验,而鲜有从作者的角度来分析科技期刊作者为何会青睐国外期刊的研究。科技期刊作者是稿件外流事件的主体,对作者进行访谈与调查,能够为分析稿件外流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因此,本研究从科技期刊作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稿件外流的主要原因。

1 研究方法

采用访谈调研的方式获取投稿到国外期刊作者的自身影响因素和环境因素,获得定性数据。由于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广且多为身兼多职的专家学者,实施直接访谈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困难。为此,本研究利用微信、电子邮件等信息化手段对访问者进行间接访谈。间接访谈是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书面问卷等工具向被访谈者进行访谈。间接访谈具有响应率比较高、可快速知道研究成果的特点[13-14]。为得到更为全面的数据,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在邀请受访者时注意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不同职务的专家中进行选择。最终,共有15位不同层次的专家接受了访谈,受访者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者的特征分布情况

根据访谈的结果,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从中总结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利用问卷星[15]提供的问卷设计和问卷发放、统计分析等功能完成问卷调查。问卷星是国内最早也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在线问卷调查、考试和投票平台,提供了比较完善的问卷设计和统计分析工具。本研究借助某编辑部数据库,采用群发邮件的方式邀请库内专家、作者、读者参与,采取不记名、自愿填写的方式,以获得最为真实的数据。共发放近20000份邮件邀请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

2 研究结果

2.1 访谈结果分析

访谈围绕“是否倾向于投稿到国外期刊”“为什么倾向于给国内/国外期刊投稿”展开。在接受访谈的15位学者中,有7位倾向于投稿到国外期刊,3位倾向于投稿到国内期刊,5位在投稿上没有倾向性。但从受访者的职称进行分析,发现投稿倾向有明显差异,其中博士研究生投稿到国外期刊的倾向最为明显,其次为教授、副教授、讲师,而硕士研究生由于对所涉猎领域的研究较浅等原因,对于投稿到国外期刊并无迫切需求。多数教授/研究员、副教授、讲师倾向于投稿到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外期刊的影响力较大、投稿周期短、评审水平高等。而博士研究生倾向于投稿到国外期刊的原因在于某些国外期刊与国内同水平的期刊(如都被EI收录)相比,文章被录用的概率更大;博士研究生毕业往往需要发表SCI、EI论文,但目前国内主办的SCI、EI收录期刊较少、期刊的年发文量有限,无法满足他们的发文需求。

根据访谈的结果,整理出了7个可能的原因,包括:(1)国外期刊影响力大;(2)SCI、EI收录的国外期刊更多;(3)国外期刊比国内同级别期刊的录用概率更高;(4)国外期刊学术质量高;(5)国外期刊审稿更公平;(6)国外期刊审稿更快;(7)所在单位对投稿期刊有要求。基于这些原因,设计调查问卷,获取量化数据。

2.2 问卷结果分析

2.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图1 各类被调查者的分布及其所占比例

(1) 身份分布。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到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各类被调查者的分布及其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将作者群进行分类描述和统计,便于讨论不同作者群的个性和共性。

(2) 年龄分布。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参与此次调查的研究人员年龄集中在31~50岁,占被调查对象的50%以上,这类人群有较高的求知欲望、年富力强、有积极的科研态度,是投稿的主力军。

图2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

(3) 机构及地域分布。从调查对象的机构分布来看,调查对象所在机构以高等院校为主,约占调查对象的86.24%;其次为研究院所,约占5.47%,基本符合我国的科研机构布局情况。调查对象地域分布广泛,共有来自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作者参与了此次调查,可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

2.2.2 作者投稿倾向调研结果

从统计数据看,博士研究生投稿到国外期刊的需求最为强烈,其次为讲师、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图3),与访谈结果基本相符。

图3 各类作者给国外期刊投稿的倾向分布

图4所示为给国外期刊投稿的原因的调查结果。从图4看,“单位对投稿期刊有要求”是最主要的原因,被选频次远高于其他原因。由此可见,政策导向是目前国内作者投稿到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其余3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可选的国外SCI、EI收录期刊更多,国外期刊影响力大,国外期刊审稿更公平。有超过1/3的作者认可这些原因。

图4 作者倾向投稿到国外期刊的原因分布

图5 不同学者群体投稿到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统计

图5给出了不同层次学者给国外期刊投稿的原因统计结果。从图5可以看出,各个层次的学者在对于排名前4的影响因素(单位对投稿期刊有要求,可选的国外SCI、EI收录期刊更多,国外期刊影响力大,国外期刊审稿更公平)较为认同。但是“国外期刊学术质量高”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作者的认可,特别对于一些教师(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选择这一选项的作者只占21%~32%,在所有选项中排名倒数第2位。

2.2.3 调研结果分析

(1) 政策导向是稿件外流的主要原因。从调研结果看,“单位对投稿期刊有要求”选项的被选频次远高于其他原因的被选频次。除硕士研究生外,其他层次90%的学者都选择了此项,尤以博士研究生群体选择此项的比例最高。分析发现,当前许多院校在学生毕业和职称评定上都有对SCI、EI论文数量和质量的硬性规定,还有一些院校出台了各种根据SCI、EI收录期刊等级来设定的奖励政策。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18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报告》中给出的2017年中国卓越论文产量较大的高校为例(按统计年度的某学科领域论文被引频次世界均值划线,超过均值的论文被定义为卓越论文)[16],通过对排名前5的高校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高校在博士研究生毕业、教师职称评定或奖励政策上明确提出了SCI、E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硬性要求(表2)。特别是在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上,5所高校公开发布的信息上都可查找到对SCI、EI或同等级论文的硬性规定。截至2017年,SCI收录期刊约8987种[17],EI收录期刊3615种[18],但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仅有173种,EI收录的期刊仅有221种[19]。由于目前我国SCI、EI收录期刊相对较少,这些硬性规定和奖励政策推动许多作者将优秀论文投稿到国外期刊上。

对上述5所高校(以论文的第1作者所在单位来定义论文所属机构)在国外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其与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对比调查结果也证实了此结论(图6)。从图6可以看出,这5所高校作者在国外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多于其在国内SCI收录期刊和CSCD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此外,从2015—2017年的论文数量变化上还可以看出,这5所高校作者在国外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量逐年上升,而在国内SCI收录期刊和CSCD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却逐年下降或基本持平。由此可见,这5所高校稿件外流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2) 通过调查还发现,不同层次的作者对“国外期刊学术质量高”的认同情况差异较大。分析其原因:由于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对学科领域有更深的了解,更为熟悉领域内的期刊,因此,对国外期刊学术水平的判断更为理性。相比较而言,博士研究生涉猎较浅,更为看重期刊的被收录情况,也主要据此对期刊的水平进行判断,受政策导向的影响更大。从这5所院校的论文发表相关政策也可以看出,一些院校只给出了对SCI、EI论文的数量要求,但对于论文的质量没有规定,特别是在博士研究生毕业的相关政策中。这就使得国内作者倾向于投稿到学术质量不高的SCI收录的国际期刊。借助Web of Science、JCR 2017数据及Derwent Data Anlayzer[20],分析了机器人领域SCI收录的25种期刊,其中包含中国主办期刊1种。在25种期刊中,2015—2017年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接近或超过50%的期刊共有4种(表3),其余期刊中的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均小于35%。在这4种期刊中,除了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外,其余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在领域内排名靠后,与领域内排名第1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差距很大(SoftRobotics,5.057),并且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RoboticSystems为2016年SCI新收录期刊。由此可见,这些论文的学术水平并不是很高。并且,通过对除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外的3种期刊的国内稿件作者单位进行分析发现,在国内机器人领域学术水平较高的一些科研院所的作者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也较高。这些期刊的论文共涉及约500个国内机构,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10的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2.85%)、国防科技大学(2.85%)、哈尔滨工业大学(2.75%)、清华大学(2.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8%)、哈尔滨工程大学(1.99%)、上海交通大学(1.99%)、西北工业大学(1.80%)、浙江大学(1.52%)、北京工业大学(1.42%)。以上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院校片面追求发表SCI论文的现象。

表2 2017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5的高校对发表SCI、EI论文的政策

图6 2015—2017年5所高校论文外流比较(a)清华大学;(b)浙江大学;(c)北京大学;(d)上海交通大学;(e)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名称中国作者论文占比 /%期刊影响因子领域内期刊影响因子排名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55.332.93910Industrial Robo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9.051.2051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61.111.0652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52.460.95222

(3)“国外期刊审稿更公平”“国外期刊影响力大”也是作者选择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外期刊呈现了集团化、产业化的出版模式,如Elsevier、Springer等出版集团。这些科技期刊出版集团通过其全球性、网络化的营销手段,树立了耳熟能详的期刊品牌。同时,这些出版集团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同行评议制度[30]。不可否认,与国外期刊相比,我国期刊在期刊影响力、同行评议、期刊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内期刊应多借鉴国外期刊出版集团的经营管理经验。

3 对策研究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单位对投稿期刊有要求”“可选的国外SCI、EI收录期刊更多”“国外期刊审稿更公平”“国外期刊影响力大”是导致科技期刊作者投稿到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层次的作者也有不同的需求和投稿倾向。基于此,本研究从决策层面和期刊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3.1 决策层面

(1) 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目前的学术评价以“量化管理”为重点,根据EI、SCI收录或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文章的质量。这种量化管理的评价体制导致了大量优秀稿件外流。从调研结果看,大多数作者并不认可国外的EI、SCI收录期刊优于国内期刊,但是投稿到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是“单位对投稿期刊有要求”“可选的国外SCI、EI收录期刊更多”。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作者投稿的国外期刊过于集中,多数为学术质量并不是很高的SCI收录期刊,这些期刊的学术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避免作者片面追求SCI、EI等收录期刊,从而创建更为公平、公正的期刊环境和科研环境。

(2) 注重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打造精品期刊。从上文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期刊的影响力在作者投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决策部门应把期刊品牌建设和影响力的提升作为期刊发展的重点,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以提高国内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期刊品牌,使国内期刊在国际品牌科技期刊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3) 加快我国期刊的国际化步伐,提升英文期刊的质量和数量。随着我国论文产出量的逐年增多,目前国内的英文期刊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论文发表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客观上造成了稿件外流。我国的英文期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鼓励创办新的英文期刊,适当增加期刊数量。另外,对于已有的国内英文期刊,可以在不影响办刊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大发文量,以满足更多作者的需求。

3.2 期刊层面

(1) 重视期刊影响力的建设。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作者,特别是高水平的作者(如教授等)在投稿时最关注的还是期刊的影响力。但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仅仅靠提升期刊自身质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当前的数字出版时代,期刊不仅需要具备期刊品牌构成的基本要素,还要注重期刊品牌形象策划宣传,这是期刊品牌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作者特别是年青作者对期刊的了解不再局限于刊发的论文,他们更多地通过期刊外在形象,如期刊网站、第三方期刊评价等来全面了解期刊。因此,品牌宣传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期刊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适合期刊特点的宣传方式和方法,通过丰富的宣传手段来促进品牌建设。

(2) 重视期刊评审的公正性。评审水平是科技期刊作者投稿时较为重视的方面。在对投稿到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发现,“国外期刊审稿更公平”是作者选择将稿件投给国外期刊的第4大原因。由此可见,期刊的评审环节对留住作者的重要性。国内期刊应多向名刊、大刊学习,建立更为先进、公平的评审机制。除此之外,期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要重视与评审专家的交流,使评审意见能够具体、明确、具有指导性,切忌给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评语,尽量为作者提供客观、具体并且具有启发性的意见,使其能够根据意见对稿件进行完善和提升。这也是编辑部尊重作者的一种体现,使作者能够认可期刊,进而成为期刊的忠实粉丝。

4 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流向了国外期刊, 而国外的优秀论文却很少流向国内期刊。缺少了国内优秀科技成果的支持,我国科技期刊很难跻身于国际顶尖的科技期刊行列。长此以往,我国科技期刊很难得到良性发展。因此,学术研究机构、期刊出版部门等应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留住国内的优秀研究成果,减少优秀稿件外流,增强我国期刊在全球期刊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外流科技期刊影响力
基于Fluent的赛车翼板外流场设计与仿真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人口外流成因及对策
不外流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