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尔斯·马特尔(Charles Martel)的分类编目思想

2019-07-29

图书馆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类法类目特尔

刘 菡

查尔斯·马特尔(Charles Martel,1860-1945)是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国会法》)的编制,以其名字命名的马特尔七分法是贯穿《国会法》的重要类分方法。在《国会法》的编制工作稳步推进之后,马特尔接替汉森成为编目部主任。在其职业生涯晚期,又受邀到梵蒂冈图书馆,将《国会法》和英美编目规则应用于其馆藏文献。由于马特尔本身著述成果不多,、在美国图书馆事业史上也没有任何显赫的头衔,因此对其的关注不多,但他37 岁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担任首席分类专家和编目部主任30 余年,是美国图书馆历史中的实干家,被收录至195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评选的“图书馆名人堂”[1],同时位列1999年《美国图书馆》杂志所评选出的“20世纪美国图书馆界100 位重要引航人”名单之中[2]。

1 查尔斯·马特尔其人

马特尔原名Karl David Hanke,1860年出生于瑞士,自小与当地的图书出版及销售商Franz Hanke 关系密切,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图书[3]542。1872-1876年间进入苏黎世体育馆学习,1876-1877年间在苏黎世大学修读,后因经济状况而辍学[4]189,[5];1887年以 Charles Martel 的名字移民美国;1892年在芝加哥纽贝里公共图书馆从事图书分类及编目工作,结识汉森(J.C.M.Hanson,1864-1943);1897年汉森被任命为国会图书馆编目部主管①,同年马特尔成为国会图书馆首席分类专家,两人一起筹划《国会法》编制[3]542-543。1910年《国会法》主要大类相继出版,汉森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12年马特尔成为编目部主任。1928年两人受邀前往罗马梵蒂冈图书馆进行图书编目整理,共同起草更适宜于罗马文献编目的梵蒂冈标准(Norme peril catalogo degli stampati)[6]。1929年9月马特尔从国会图书馆编目部主任职位离任,后一直作为专家为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提供咨询。

马特尔为人谦和安静,不善言辞。他在成为图书馆员前曾有过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北卡罗莱纳高地当过农民,在路易斯维尔从事河上运输,当过地产经理、律师助理等。生活简单,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1900年与Emma(McCoy)Haas 结婚,1906年Haas 在孩子 Rennie 出生后过世,此后马特尔便一直居住在办公室附近,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国会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中。1945年5月马特尔从国会图书馆退休,当月15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4]。

2 马特尔在图书分类编目领域的贡献

2.1 统筹《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编制

2.1.1 背景

19世纪末国会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骤增,超出原有分类法的架构,有必要对馆藏进行重新组织,又恰逢1897年新馆建立,需要将馆藏重新入库排架。受当时图书分类思想的影响,分类法越发强调其实用性,且成为主题检索的重要参考,如《杜威十进分类法》(以下简称《杜威法》)甫一出版便被广泛采用或借鉴。国会图书馆的职责面临转变,馆长安斯沃思·斯波福德(Ainsworth Spofford,1825-1908)(任期 1864-1897),主张国会图书馆不仅要服务于国家立法,也应向所有民众开放,倡导创建一个涵盖所有主题的通用的图书分类体系[7]9-15。1897年约翰·杨恩(John Young,1840-1899)履新馆长(任期 1897-1899),聘任汉森为编目部主任、马特尔为分类主管,他们两人对当时分类法的使用都具备一定经验,共同组建团队开展分类法编制的前期调研及论证[8]6。

马特尔调入国会图书馆后,开始论证是否有必要创制新的分类法,前后历时三年,几经波折,终于成功说服当时的馆长另立新法。1897-1900年,因分类体系的未来选择路向尚不明朗,大量未编图书的积压,馆长杨恩顾虑时间、经费、人力等的后续支撑不足[9]227,加上继任馆长赫伯特·普特南(Herbert Putnam,1861-1955)(任期1899-1939)希望推进图书分类的标准化而主张采用已有分类法[10]等因素,新法的编制一度被存疑或搁置。对此,马特尔先对旧的馆藏分类排架体系进行系统清查,包括理论结构、主题复分情况、可扩展性等方面,1897年12月底将调查报告提交给杨恩,排除了对旧体系修改再用的可能性[4]。1898年马特尔分析了国会图书馆的处境,如国会的选择对其他图书馆的影响、对馆际合作的影响,并对当时主要使用的《杜威法》《克特扩展式分类法》(以下简称《克特法》)和Halle Schema 进行评析,再次提交报告。后又实地走访多家采用《杜威法》和《克特法》的图书馆,并拜访麦尔威·杜威(MelvilDewey,1851-1931)和查尔斯·卡特(Charles Cutter,1837-1903),与他们协商有关《国会法》的事。克特表示,如是慎重考虑后对《克特法》进行调整应用的情况可以接受,而杜威则因会给大量已采用该法的图书馆用户带来不便为由拒绝修改分类法[9]227。1900年ALA年会上,马特尔和汉森就国会图书馆是否应当采用《杜威法》这一问题询问多位著名馆长,将结果以报告形式提交给普特南,指出《杜威法》仅在为数不多的大型参考咨询图书馆中使用,并被大肆修改[13]188-194。不久后普特南终于认可马特尔等的主张,1900年底新法的编订被重新提上日程[9]221,223-225,232。

马特尔承担了《国会法》编制头20年的主要工作,整个体系基本参照学科体系建立并按照逻辑方式排列,主导起草或参与除K法律类之外的多个分类表大纲,包括Z 书目与图书馆学、E美国历史、S 农业、H 社会科学、R 医药等,到1910年约14 个主要子类表被成功出版[7]38。分类表内部划分模式——马特尔七分法也在随后被总结提出,同时拟定类目设置的通用方法,如广泛采用的字顺、时间、地理、语言及国家等顺序进行排列,类目采用列举展开的方式呈现以容纳新内容。类目体系的编制不以任何哲学体系为基础,而是结合藏书主题进行量身定制,更加突出已出版的文献而非抽象的概念;不严格遵守科学顺序而更侧重以使用上的方便性将主题串联,类分的是图书而非主题[11]234;各个主题类表分开编制,但采用一致的体例和标记制度。马特尔主导参与的十多年里,凸显了分类法的简明、灵活、可扩展性的特点,奠定了该法重视文献本身和便于用户使用的基调。

1910年分类体系基本确立后,马特尔接替汉森调任编目部主任,主张确立分类目录,以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在手工检索年代,字典式目录(以作者或主题为主要款目、按字顺排列)是当时图书馆的普遍做法,马特尔在任期间主张建立一套完备的手工检索体系:字典式目录之外,以分类目录作为补充,同时辅以特殊主题目录,以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12]43-45。分类目录的特点在于,一般图书按照一书一位的排架方式,每本书仅一个类号,分类目录能将所有与其相关的类目提供给读者参考,对多主题图书、丛书等作用尤其显著;不同主题下的特殊复分或主题的某一方面,如果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则可以通过分类目录将它们关联起来;相关联主题的图书可以借此互相参考;某书因满足特殊需要而具有多个类号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分类目录得到指引等[9]315-317。而联系当时的《国会法》,这一分类目录可以很好地弥补分类法中各专业子类相互独立、主题类目纵向发展而横向关联不足、难以体现复合主题等的缺点。可惜到1940年后,卡片目录被过份简化、与排架目录无异,后来MARC 书目记录中也没有吸取分类目录的特点。

2.2 创制马特尔七分法

2.2.1 内容

马特尔七分法(Martel’s seven point,以下简称“七分法”)由马特尔于1911年系统阐述,该法后来因其得名[13]。七分法是贯穿《国会法》的通用方法,整个类目体系的21 个学科大类也与其相呼应。马特尔认为这种划分方法(模式)如同七个组成部分②,每个组成部分代表不同种类的文献,七个部分各自聚类成簇,共同构成每一个主题领域的内部排列。马特尔假设每一主题领域都会包含七种类型的资源,分别为:(1)一般形式复分;(2)理论、哲学;(3)历史;(4)综合性著作;(5)法律、法规、州际关系;(6)学习与教学;(7)主题及主题复分。后有些微调,详细内容见表1③,前六个是针对出版形式或者主题的某一方面,第七个是面向主题的专业复分。此外,还有地理复分(如按国家、州、城市、地区等进行复分)和浮动复分(如语言)的内容。

七分法具有伸缩性,且在类目内部嵌套迭代使用,每一个聚类以及浮动复分,都可以按照七分法再复分。复分时最突出的特点是遵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即概述性的、综合性的论著位于专门论述某一主题方面的论著之前。该法并非严格的标准复分法,各部分仅在必要时列出,且他们之间的顺序也并非恒定,除了一般形式复分通常处于首位、主题子复分始终在最后之外,第二至第六部分中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如果复分后的子类目下有大量的文献,二、三级子类目依然可以使用七分法进行再复分等;如果主题类复分下前六部分整体上内容不多,在不适宜使用七分法的情况下,则将其归为一类,成为“综合性著作”,同时列出“按照地区和国家复分,A-Z”;而在上述两种方法都不适用的情况下,还可使用种族(民族、族群)、语言、时间复分方式对类目进行细分,并按字顺或者时间顺序排序。

表1 马特尔七分法内容一览表

2.2.2 分析

纸条的疑问是在毕业四年后我结婚那天才得到解答的。那天我的许多老同学都来了,当然有邓军、胡波、赵小明这三个死党。

七分法由马特尔在《国会法》编制过程中总结并应用,该法是《国会法》中有迹可循的通用类分方法或模型,通过与当时主要分类法的对照,可以看出该方法中有早期《杜威法》中的形式复分、《克特法》中的形式复分以及布鲁塞尔分类法的影子,具体内容见表2所示。

表2 马特尔七分法与其他分类法中的复分对照表

从上述分类法之间的对照可知,马特尔从卡特的复分中借鉴了一般形式复分、理论复分、历史复分、传记复分;从杜威的复分方法中借鉴了研究和教学复分,同时,一般形式复分的内容也有所增加;从布鲁塞尔的复分方法中借鉴了主题复分、综合性著作复分,以及地理复分和浮动复分,并扩充了哲学理论复分的内涵等,至于专有名词部分,后来《国会法》体系中也有名称规范档、规范主题词等作为词语控制手段。这七个范畴的确立建立在马特尔长期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经验、对当前其他主要分类体系的参考借鉴、对馆藏文献的调查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突出了对文献而非知识或者主题的类分。

2.3 倡议使用简化目录

马特尔于1912-1929年间担任国会图书馆编目部主任,提倡使用卡片目录、统一卡片规格、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卡片交换、简化目录内容等举措,且一直保持着高水准的编目质量。1915年马特尔呼吁使用简化目录[14];两年后的美国图书馆夏季年会上,马特尔建议通过简化题名等方式提高卡片目录可用性,他指出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了图书馆使用中对参考卡片的兴趣,希望多加印刷或重印参考卡片和开放款目等[15]。1925年马特尔、汉森等起草有关古籍简易编目的规则,该规则参考1924年英国图书馆协会编目委员会起草的古籍编目建议,对主题、题名、印刷、校对、图表、尺寸、版本、参考书目、复本信息、附加款目十个古籍著录项进行说明[16],以便形成简化著录的统一规范。1926年马特尔指出编目中的问题,如大中小型图书馆对编目信息的需求层次不一,但是图书编目的内容却事无巨细、力求全面准确;大量购入新书而编目明显滞后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卡片目录大量增加、积存,难以合理处置等,他提出应当使用简化的卡片目录、对卡片目录进行重印或拍照并留存、馆际之间交换目录卡片;设立编目方面的荣誉或级别,作为对编目员长期默默付出的认可和支持[17]。

2.4 援助梵蒂冈图书馆文献的整理

1927年受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助,国会图书馆被要求帮助梵蒂冈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建立卡片目录。国会图书馆馆长普特南推荐当时密歇根大学图书馆馆长威廉·毕夏普(William W Bishop,1871-1955)担此重任。同年梵蒂冈图书馆馆员Monsignor Tisserant 到美国各大图书馆参观、学习,两位梵蒂冈图书馆编目员被送到美国国会图书馆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培训,另两位馆员到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图书馆学的课程学习。国会图书馆向梵蒂冈图书馆捐赠了大量的印刷卡片和存储目录,并在后来帮助他们依据本馆情况进行完善[18]。1928年2月毕夏普、汉森、马特尔受邀到梵蒂冈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他们先是编制馆藏印刷图书编目的统一规则,促成罗马与美国图书馆之间互换目录卡片、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分类法和主题词方面,由于语言等因素,《国会法》只被应用到参考书及非特藏图书中,国会主题词表被翻译为意大利语;馆藏图书的编目整理方面,五个月不到的时间,马特尔等在数位梵蒂冈图书馆馆员的辅助下大体上完成馆内印刷图书字典式目录的编制[19]。汉森在项目结束后指出,另外三所研究型图书馆包括大英博物馆、法国及德国国家图书馆也是国会图书馆的兴趣所在,且乐意建立合作关系[20],可见国会图书馆对推广目录卡片、推进统一编目规则、参与国际合作的热心。

3 马特尔的分类编目思想

马特尔效力于国会图书馆期间,正值美国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图书馆事业与学术研究之间互相渗透、启发,共同成长。马特尔从未涉足图书馆学教育领域,著述成果不多,其图书馆学智慧几乎全部投射于《国会法》的编制及卡片目录的管理和使用。

3.1 实用主义

《国会法》的编制几乎将实用主义的精神发挥到极致。马特尔曾在其论述中提到,国会分类体系的创建完全无意于与同时期的《杜威法》或《克特法》进行竞争,是只为国会图书馆的馆藏而量身定制的分类体系,不具备作为通用的类分模型的功能[13]。这一分类法与《杜威法》之前的各个图书馆的分类大纲在功能上并无大的区别,但是却有了质的变革。

3.1.1 回归图书为本的分类思想

《杜威法》及其之前的很多分类体系曾一度以培根的哲学分类为基础,哲学上的知识分类成为图书馆分类的原始枝干,乃至在图书分类学术化发展之初,分类体系中的哲学或理论基础成为重要内容。但《国会法》彻底抛弃哲学基础,完全将图书分类与哲学分类相分离。在大类设置上,分类法按照学科设立主要大类,图书的聚类直接与学科相对应,更便于学术研究,这一做法沿袭了德国Halle Schema 分类体系,该体系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两大类的方式大体区分所有学科门类,受此影响的还有《布利斯书目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在主题的内部复分中,全部七个聚类被视为不同群组而非仅仅是主题,更加突出其作为书的特点;分类法以馆藏图书而非其他作为类目确立的依据,确保类目充分揭示馆藏文献且避免出现空号。在新类目体系编制之初,马特尔等人就明确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书目的有序排列,增进图书馆的利用;文献依据主题进行划分;每一学科内部遵循科学规范、根据现有书目体系中确立的内部关系进行设类[9]222。《国会法》的选择及其后来的发展,也充分显示了哲学上的知识分类并非文献分类法确立及长存的必要条件。

3.1.2 关注用户的使用

分类法设计主要参考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会图书馆馆藏的特点和未来发展;二是国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操作;三是读者的特点和习惯;四是国会当前的使用习惯,即自由开架式获取,以进行仔细查阅[8]15。其中,图书馆员、一般读者、国会人员等作为分类法的用户,是被着重考虑的对象。具体体现如下:(1)在类目排序上,选用便于用户使用的操作,如在类目之间逻辑关系不明显的情况下,按照字顺、地理、时间等顺序进行类目排序。(2)分类体系选用列举式,由于国会图书馆面临着对新书分类和旧书重新分类的双重任务,经费成本与用户有效之间的平衡成为比体系逻辑更值得关注的内容[7]26,采用列举方式而避免层级化的分类结构,相较而言更为简单、灵活、易于被修改。(3)马特尔在编制类目大纲时,会亲自到书架中进行排架、试验,找出大纲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反复调整,即便是大类,如H 社会科学,当时的藏书有约80000 册,也一样被多次调试[21]。及至后来的卡片目录的使用,也是关注到卡片目录便于查找、分发,并能进行编目信息之间的互换,提高编目效率,而又因意识到详细编目耗时费力,且在部分读者查阅资料时并不需要,提倡简易编目等。

3.1.3 博采众长,结合实体情况加以改造

马特尔等人对现有的主要分类法、优缺点及其适用性都明了于心:Halle Schema 分类体系按照当时大学的主要学科设置大类,但在传统的德国哲学上有强烈的导向性,因此,《国会法》采用了按本国主要学科设主要大类;《杜威法》由于已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杜威拒绝专门为国会图书馆而调整或修改分类法,且其体系本身也存在如缺乏灵活性等缺点,《国会法》选择性地使用《杜威法》的标记制度、内容复分等内容;卡特的扩展分类法以培根的知识分类为基础,但是对它进行了更适用于美国的改造,卡特体系将科学、数学和法律从哲学大类中独立出来,体现了美国学术研究重点[22,8]。在确立了按学科设置大类之后,马特尔等人也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性及馆藏图书的实际,如政治、历史、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变化比较多,而这些正好馆藏数量丰富,因此,类目的频繁修改必不可少,分类法需要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此外,各个学科类表也分别单独编制,内容上互不干涉,但在体例和标记制度上保持一致。七分法中的七个聚类是综合考虑了各个主要分类法的类目复分的结果,而这一方法的提出可以说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可见分类体系的编制完全融入实际情况中。

3.2 认识上的进化论

按照七分法中的顺序和主要大类设置的顺序,可以看到,《国会法》编制过程中遵循着知识演化的进化论的思想,即认为人类认识、知识生长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路径。在类目设置与排列上体现为,类目在普遍性、时间和抽象性上的逐层递进;一般或综合性文献设置在特殊类型文献之前;时间上最古老的文献排在最前,逐渐推移至现在;动态的或者理论性的内容位于静态或者描述性的内容之前等。这一思想上承自卡特扩展分类法,而在后来的布利斯分类法中进一步得到继承[23]。

按照这一思路,随着知识的积累,分类法的修订中,分析法的使用远远超过归纳法,国会分类法的等级结构与七分法交织,类目之间层级关系体现,学科大类(Main classes)到学科子类(Subclass)、学科子类中的主题(main subtopic)复分、子主题(Sub-subtopic)复分、再复分等,虽然不是严格地层次分解,但是基本上子主题都隶属于上位主题的范畴之内,区别于杜威为适应标记制度而将人类知识划分为同等的十个主题领域的做法,而是认识和尊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为这些发展预留空间,某一领域研究越深入,其分析越细致、主题子类的专指度越高、类目层次越深,这些都能在类目体系中得到体现。类目体系中的新内容也按照知识演化的进化论的秩序被收录至分类法,通过层层定位,在将新主题与已有主题及类目体系对照、比较、辨析等的基础上,确立新类,新类在设立的同时其所在的位置也被分类体系所规定,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使用上的可能性。

3.3 类目体系的符号意义

术语、序列、类号空间在分类体系设置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在内部复分时并不作特别要求,但是在涉及学科大类大纲时,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尤为重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学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类目术语、序列、类号的设置问题难以处置。比如,在H 社会科学大纲的编制时,有关社会科学的命名是使用“socialsciences”还是“sociology”,社会科学大类下的子类应当包含哪些,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它们各自的归属、范围、顺序如何安排等,马特尔等都经过多方反复查询、多次修改,包括其他编订者的观点、领域专家的说法、其他分类法中的做法,最终的决策中还说明了主要依据或理由[9]238-241。再如,对于学科大类的顺序及其之间的关联,马特尔也曾专门论述,指出其大体是按照人的生长进化顺序,围绕社会生活、文化、政治、经济、精神、生产、技术等方面展开。

重视大型分类法在统一编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马特尔在类目体系创立之初,就曾考虑到国会图书馆的举措会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对当时其他图书馆的影响,国家层面上的联合编目、资源共享中的参与与收益,以及在国际联合编目项目中的地位等,可能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才会耗时三年论证不应采用现有分类法而当自创新的分类法。此外,有《杜威法》在前,《国会法》也避免与其产生同质化竞争,其将自身定位为参考咨询型图书馆,且在该法的编制过程中也尽力避免《杜威法》在学术科研中的不足。由于国会图书馆的权威和声望,再加上在1901年开始国会图书馆印发卡片目录并低价销售到各图书馆,后又受到联合编目、资源共享等的推动,以及国会图书馆注重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国会法》被世界上很多研究型图书馆采用,与之相伴随的是分类法承载的话语权。

4 结语

马特尔是美国图书馆界学徒制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图书馆学教育,其著述成果也并不多见,但是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图书馆实干家。马特尔秉承了实用主义的时代精神,极力论证《杜威法》并不适用于科研性质的图书馆,统筹编制了更适宜于国会图书馆的新分类法。该法彻底抛弃了图书分类的哲学基础,将文献主题与主题概念区分,愈发强调分类法的实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是图书分类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篇章,同时是列举式图书分类法的典范,具有享誉世界的影响力。此外,他还倡导目录应当便于使用、主张简化目录,积极推动编目的国际合作等。尽管未有深刻的见解或提出任何创造性理论,却将其长期图书馆工作的领悟付诸实践并能集前人之所成,而百余年来的实践成果也证实其分类编目思想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藏书体系的发展。作为主要创立者,《国会法》足以令其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图书分类史上的重要人物。

注 释

①汉森于1890年进入芝加哥纽贝里公共图书馆,1893年成为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编目部首席专家,1897年成为国会图书馆编目部主任,参与国会分类法体系框架的设计并指导了《英美编目条例》的起草,同时也是国会图书馆向其他图书馆分发目录卡片的发起人,1910年离开国会图书馆进入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其生平档案藏于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详见:University of Chicago Library.Guide to the J.C.M.Hanson Papers 1892-1943[EB/OL].[2018-04-02].https://www.lib.uchicago.edu/e/scrc/findingaids/view.php?eadid=ICU.SPCL.HANSON.

②此处所描述的七个部分是用“点”(point) 表示,但是其意义更侧重于“聚类”(cluster)。原文见:MARTEL C.Classificat ion:A brief conspectus of present day library practice[J].The library Journal1911 (8):410-416.

③由于国会分类法各个类表的编制出版时间不一致,法律类出版时间最晚,因此,在早期的七分法中有专门的法律复分,后随着法律类表的相继出版,七分法中的法律复分被取消,而增加了传记复分。

④对应英文为ephemeralworks。

猜你喜欢

分类法类目特尔
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的民族共同体形塑
充满活力的视觉诗一一艾特尔·阿德南作品欣赏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CLC与LCC类目同现映射方法研究
——以图情领域为例*
焦虑转给其他人
白癜风女孩尚特尔:用“缺陷”征服美国时尚界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中图法》(5版)“R医药、卫生”类修订探析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