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并发真菌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07-29徐菁薛挥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6期
关键词:代偿白蛋白病原菌

徐菁 薛挥(通讯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真菌感染会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急剧进展,增加治疗难度,提高患者死亡风险。了解肝硬化在失代偿期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识别真菌感染、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190例进入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2月本院明确诊断为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乙肝肝硬化148例、酒精肝硬化11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5例、丙型肝硬化1例、混合性肝硬化16例、自身免疫性3例、原因不明性6例。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影像学和病原学检查确诊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研究方法

⑴查询入选者病例记录年龄、住院天数、有无侵入性操作、肝功能、血清白蛋白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情况。⑵诊断感染诊断按照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判断入选者是否并发真菌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和分析。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合并真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190例入选者中26例合并真菌感染。与非感染组比,感染组年龄≥65岁、住院时间≥25d、侵入性操作、肝功能C级、预防性抗菌药使用>2种者人数均明显增加(P<0.05)。

表1 合并真菌感染的感因素分析

2.2 合并真菌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住院时间≥25d、侵入性操作、肝功能C级、血清白蛋白<28(g/L)、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2种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合并真菌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肝硬化患者长期遭受疾病折磨,进入失代偿期更使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细胞杀伤力严重下降,削弱其对病原菌等刺激的抵抗能力,因此易发感染。

笔者分析发现,年龄≥65岁、住院时间≥25d、侵入性操作、肝功能C级、血清白蛋白<28(g/L)、腹膜炎、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2种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侵入性操作实施,血清白蛋白表达和肝功能下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增加,真菌感染几率上升。①年龄;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导致患者免疫力进一步下降。②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导致营养状况愈差,抵抗力下降;同时深静脉穿刺、内镜检查等侵入行操作均导致院内感染机会增加,病情迁延不愈。③肝功能C级:正常情况下,肝脏中枯否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在大分子清除及病原菌吞噬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肝硬化发生导致肝脏结构和肝实质细胞严重受损,肝脏吞噬功能和病原菌清除能力下降;肝功能分级越低,机体对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力越弱,感染概率越高[2]。④血清白蛋白:进入失代偿期后患者对白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免疫力降低;同时门静脉长期高压导致肠道黏膜细胞通透性增强,黏膜糜烂、水肿,使肠道更利于病原菌侵袭、定植。⑤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长期联合使用虽可短期内杀灭致病菌;但同时会打破局部微生态平衡,增加真菌感染风险[3]。

总之,年龄、病情、治疗因素等均会增加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感染风险,因此应做好针对性预防工作。

猜你喜欢

代偿白蛋白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杂交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