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药学专业药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
——以“抗微生物药”头孢菌素类的教学为例

2019-07-29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头孢类处方用药

吕 颖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广西 百色 533000)

药理学作为中职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效果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探讨。

随着“互联网+”融入各行各业,信息化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辅助手段,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1-2]。教育部自2010年起,连续7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一届大赛都能感受到引进新媒体新技术引发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热”。本次文章以2018年我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作品“抗微生物药”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例,把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融入药理学教学,促进中职药理学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 教学分析

1.1 课程分析

该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张庆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药理学》。“头孢菌素”是本教材第三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抗微生物药”的重要章节。该教材突出任务引领式、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了导学情景、边学边练、学以致用、案例分析等模块,精选增加了图表,能更好地满足中职教学需求。但教材中每个药的用药指导均较为繁多且相似,不利于学生记忆,因此,我们结合药物不良反应,把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等这3个内容整合为用药注意事项。另外,教材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案例较少,但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我们学生就业大多在社会药房,要承担起抗生素用药指导的重任,故在教学中我们增加避免滥用抗生素的案例教学和处方分析练习环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用药,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1.2 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我校该专业学生主要为初中毕业生,且中考成绩较差,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差,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有一定的表现欲。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课,学生虽然已经学习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但经了解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复习,同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头孢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能力目标:理论渗透实践,能根据药敏试验和患者病情初步选择药物,并进行用药指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素质目标:注意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质量为本,也要有敬畏心和责任感。

1.4 重点和难点

重点: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抗菌特点、临床运用、过敏反应及其防治。

难点:作用机制、比较头孢类各代的特点。

1.5 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学情分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在课前分享微课视频等资料给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从怕学、不学变为主动学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把枯燥、抽象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后以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检验学习效果,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2 信息化教学过程

2.1 课前准备

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课堂环境——模拟药房;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PPT、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视频、教材、案例、教具、图片等。

布置预习:复习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能判断病原微生物的类别;收集生活中常用头孢类抗生素等。

2.2 课堂实施

2.2.1 教学流程(见图1)

图1 教学流程

2.2.2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2.2.3 教学过程(1)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药理学微信公众号,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要点,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已经制作好的药物作用机制、作用方式等微课视频,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任务一: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任务二:收集常用头孢类抗生素。

(2)导入新课,设疑激趣。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几十秒的新闻的片段来导入新课:“一男子饭后离奇死亡,是否和他吃饭喝酒服用了头孢直接相关呢?”从而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讲授新课,慎思新知。本节课的新课内容布置为以下3个任务:任务一:归纳头孢菌素一代到四代的特点;任务二:重点讲解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任务三:突出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

使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突破教学重点,由教师用PPT讲授,引导学生自己讲解和归纳头孢菌素一代到四代的特点,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讲清楚抗菌谱引出头孢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学习通平台积极抢答发言。

使用对比教学法,巩固记忆。将一代到四代头孢的抗菌谱、范围内的敏感菌、临床运用、不良反应,用绘制表格的方式将其分门别类,提炼出原本难记、琐碎的知识,使学生更易记忆和掌握。

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身临其境。头孢类药物的理化性质、抗菌谱、临床应用讲解清楚后,可用文字案例或视频新闻案例片段引出患者使用头孢类药物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让学生观看直播,运用弹幕功能围绕头孢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最后教师总结。

本着“做中学,学中做”的方针,将任务三教给学生独立完成,即由学生推导出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案例并进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予以补充。在整个讲述新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归纳总结,巩固新知。由教师强调本节课重点内容,布置习题,同时提出下节课的任务。教师可在学习通自己评估教学效果,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出改进。

(5)拓展提升,模拟演练。使用情景教学法,在模拟药房开展处方调配实训,先由教师讲解处方审核与调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再由学生分组扮演药师与患者(顾客)进行处方的模拟调配,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处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通过实训课,回顾理论知识,提高应用知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职业情感。

课后可通过处方分析、制作视频、制作手抄报、绘制漫画、观看(问病荐药)视频等方式,将作品提交至网络平台,可积累学分。用编写记忆口诀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3 教学评价

3.1 评教师

通过师生座谈会、同行的教学观摩课、教学督导、自我评价、学生网上评分等形式展开。

3.2 评学生

通过“笔试理论+实训+学习通累计学分”综合成绩评定课程实施的效果。利用学习通对学生进行实时检测,能更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收获情况。

4 教学反思

4.1 特色创新

4.1.1 混合式教学 通过让学生线上学知识、线下练能力,运用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理解、记忆、运用等低阶思维向批判、创新等高阶思维发展,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4.1.2 多元强化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强化,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观看(问病荐药)视频,积累学分,培养了日常学习的习惯。通过编写口诀能够增强记忆,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制作视频等可加深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理解,通过分析错误处方可提高应用知识和分析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另外,制作手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及创新能力。

4.1.3 信息化手段多样化 如理实一体化教室、Wifi全覆盖、可移动桌椅、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动画素材、视频等,丰富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不足之处[3]

(1)学生对同类药物的临床运用和抗菌谱容易出现交错式记忆,混淆了知识点。解决方法:课后需不断督促学生自觉查资料、更新信息,掌握课堂未消化内容。

(2)课堂讨论易出现短时间的混乱现象,有些知识面涉及较广的问题,课堂不能立即找到满意的答案。解决方法:可交代学生课后可通过学习通提问平台继续讨论,将学生的参与度与平日学分挂钩。

5 结语

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疑、思、知、练这几个环节,并使之完美结合。“互联网+”时代,学生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4]。另外,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加智能化,教学结构得到重组,师生关系趋于平等,学习更加泛在化,愈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新技术、新工具,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猜你喜欢

头孢类处方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人间处方
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探悉
急诊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使用分析
处方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