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2019-07-28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脂肪肝肝脏证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19年5月31日发布

本指南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规则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ZYYXH/T 473-2015)起草,旨在帮助基层医生更加规范、合理地处理NAFLD相关临床问题。指南的建议不是强制性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并与患者或其监护人协商而制订合适的医疗决策。

1 范围

本指南对非酒精性脂脂性肝病(NAFLD)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作了原则性的提示。

本指南适用对象为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一部;GB/T 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T 21709.20-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20 部分毫针基本刺法》;GB/T 21709.21-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21 部分毫针针刺手法》;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ZYYXH/T XXXX-201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NAFLD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细胞癌。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肯定的危险因素。临床诊断标准为存在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像学或组织学依据,并能除外过量饮酒、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等可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病因。

3.2 过量饮酒的界定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日酒精摄入量女性超过20 g,男性超过30 g即可发生ALD。有关过量饮酒的界定,意大利和美国的标准为:男性平均每周饮用酒精<210 g,女性<140 g/周,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标准为男性平均每周饮用酒精<140 g,女性<70 g/周,目前所有指南都未明确平均饮酒量的计算时间是近6个月还是12个月或近5年。

酒精含量的换算公式:酒精含量(g) = 饮酒量(m1)×酒精含量(%)× 0.8。

需要注意的是,啤酒度数是指啤酒的生产原料麦芽汁的浓度,而非酒精含量。通常,12°的啤酒,其酒精含量为3.3%~5.0%。

4 流行病学特点

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普通成人NAFLD的患病率为6.3%~45.0% [中位数为25.2%,95%可信区间为22.1%~28.7%],其中10%~30%为NASH。在我国,来自上海、北京等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0年间普通成人经B超诊断的NAFLD患病率从15%增加到了31%以上。

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高热量膳食、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MetS(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T2DM)。在高危人群中NAFLD的发病率随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NAFLD在T2DM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50%。NAFLD在非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20%,在体质指数(BMI)>25及2530的人群中约为80%。NAFLD亦存在于7%正常体质量的人群中,年轻女性更常见,其肝功能基本正常,但是肝脏疾病可能已发生进展。根据转氨酶的升高和(或)超声判断其发病率为(20~86)/1 000人年,根据氢质子磁共振(H-MRS)判断其发病率为34/1 000人年。

NAFLD患者的预期寿命缩短,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和肝外恶性肿瘤,NASH患者肝病死亡位居第3位。即使有效控制MetS组分及其他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NAFLD患者冠心病发病率仍然显著增加。此外,NAFLD 特别是NASH 还与骨质疏松、慢性肾脏疾病、结直肠肿瘤、乳腺癌等慢性病的高发密切相关。

5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目前,西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缺乏理想的药物。尽管行为治疗对大多数NAFLD患者有效,但改变生活方式并非万能,部分患者仍需药物治疗。事实上,在中国临床实践中,大部分脂肪肝患者已经接受了中医药治疗。只要运用合理,辨证施治准确,中药对NAFLD的疗效是肯定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明显改善症状;二是显著保肝降酶作用;三是长期治疗或可逆转脂肪肝。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以及较好的安全性是治疗本病的主要优势。此外,中医外治法对部分患者可能具有更大优势。

规范的诊疗过程和科学设计,严格实施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证据。

6 诊断

6.1 西医诊断

6.1.1 诊断要点 肝脏影像学或组织学出现肝脏脂肪变性为特征,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①无饮酒史或折合酒精摄入量男性<140 g/周,女性<70 g/周;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αl-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可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不明原因的血清ALT和(或)AST、GGT持续增高达半年以上,伴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在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IR)后,脂肪肝影像学和肝酶异常改善或恢复正常者。

符合上述2项之一即可明确诊断为NAFLD。

6.1.2 辅助检查

6.1.2.1 血液检查 血常规、肝生化、乙肝及丙肝抗体、自身抗体、血清蛋白电泳、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必要时查血清铜、铜蓝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α1-AT浓度;血清TSH、甲状腺激素;血浆皮质醇、ACTH兴奋试验等。

6.1.2.2 腹部超声(首选) 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具备3项表现中的任意2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

6.1.2.3 CT CT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比值<1.0。其中,肝/脾CT比值<1.0但>0.7者为轻度脂肪肝;≤0.7但>0.5者为中度脂肪肝;≤0.5者为重度脂肪肝。

6.1.2.4 MRI 肝脏超声检查结论不明确,尤其是不能除外恶性肿瘤者,行CT和MRI检查。H-MRS是唯一可以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的无创手段,可用于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但因其价格昂贵,尚不推荐用于日常临床诊疗。

6.1.2.5 瞬时弹性检测 可控衰减参数(CAP)能够诊断脂肪变性,但不能区分组织学级别,不能与H-MRS相比较。瞬时弹性检测的肝脏硬度与NASH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但受ALT升高、脂肪变性及腹部肥胖等因素的影响。

6.1.2.6 肝脏组织学检查 以下情况建议行肝活检:① 常规检查和诊断性治疗未能明确诊断者;② 进展性肝纤维化高危人群,但缺乏临床或影像学肝硬化证据;③ 入选药物临床试验和诊断试验者;④ 因其他目的(如胆囊切除术、胃捆扎术)行腹腔镜检查者;⑤ 强烈要求了解肝病性质和预后者。

6.1.3 鉴别诊断

6.1.3.1 酒精性肝病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 g/d时,考虑ALD,但需排除隐匿性的酗酒史,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肥胖患者对酒精引起的肝损害更敏感。AST/ALT>2,一些分子标记物如缺糖转铁蛋白(CDT)、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增高等支持ALD诊断,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6.1.3.2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肝生化检查异常的常见原因,肝脂肪变在HCV感染基因3型患者中常见,相应病毒检测可助诊断。但对于慢性HBV及非基因3型HCV感染的脂肪肝患者,如无过量饮酒史,则通常属于NAFLD而非病毒性脂肪肝。

6.1.3.3 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关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等检测,结合病史进行鉴别。

6.1.3.4 药物性肝损伤 类固醇、布洛芬、甲氨蝶呤、非甾体类药NSAIDs及化疗药都可导致大泡性脂肪变;四环素、丙戊酸、核苷及核苷类似物等可导致小泡性脂肪变;胺碘酮、硝苯地平、他莫昔芬等可能引起NASH。中药(包括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及保健品导致的肝损伤不可忽视。RUCAM因果关系评估量表可助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6.2 中医辨证

6.2.1 辨证要点 中医学典籍中无脂肪性肝病的记载,现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本病患者不少经由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应从病因病机出发进行诊治。多数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病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乃伤、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乘脾、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均可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湿热内蕴;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气化失司,痰浊不化,痰浊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终致痰瘀互结。

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肾诸脏,其病理基础与痰、湿、浊、瘀、热等有关,证属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6.2.2 辨证分型

6.2.2.1 肝郁脾虚证 右胁肋胀满或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抑郁烦闷,时欲太息,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细。

6.2.2.2 湿浊内停证 右胁肋不适或胀闷,形体肥胖,周身困重,倦怠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6.2.2.3 湿热蕴结证 右胁肋胀痛,口黏或口干口苦,胸脘痞满,周身困重,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6.2.2.4 痰瘀互结证 右胁下痞块,右胁肋刺痛,纳呆厌油,胸脘痞闷,面色晦滞,舌淡黯,边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患者复合证型常见,可根据上述基本证型的辨证要点进行判断。

7 治疗

7.1 治疗原则 NAFLD通常与代谢紊乱如内脏肥胖、胰岛素抵抗、T2DM和血脂异常有关。因此,对于NAFLD的治疗,不仅限于肝脏疾病本身,还要治疗相关的代谢并发症及预防致病因素。

7.2 行为疗法 旨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同时改善代谢综合征,在NAFLD中非常有效。包括:减重、饮食改变、避免久坐和体育锻炼。

无论NAFLD/NASH的严重性如何,我们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的治疗完成上述生活方式的改变,应该被推荐为一线的治疗方案(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中级证据)。

所有的NAFLD患者饮食强调减少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的摄入,避免使用果糖较多的软饮料,应增加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

超重的个体及内脏肥胖的患者建议低热量的饮食,减重目标为每周0.5 kg。推荐在临床营养师或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体育锻炼应采用个体化的标准,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都不能完成推荐的体育锻炼,建议每个患者都应计算每天的体育锻炼量,无论锻炼是否可以减重,但都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肝酶异常。推荐适当增加体育锻炼,避免久坐,但不推荐剧烈的锻炼,后者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中级证据)。

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紧密结合,常有更好的效果。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宜进行中等量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快走、游泳、跳舞等),每周4次以上,累计时间150~250 min,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70-年龄)次。每周进行2次轻中度阻力性肌肉运动(如举哑铃、俯卧撑等),可获益更多。当然,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都适合运动减肥运动,尤其是老年和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建议治疗前先至医院相关专科进行健康评估。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经饮食和运动治疗6个月后,若体重未能降低5%,可选择穴位埋线辅助减肥。

7.3 西医治疗

7.3.1 针对MetS的药物治疗 对于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未能有效减肥和控制代谢危险因素的NAFLD患者,建议根据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应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肥胖症、高血压病、T2DM、血脂紊乱、痛风等疾病,但这些药物对NASH特别是肝纤维化都无肯定疗效。BMI≥30的成人和BMI≥27伴有高血压病、T2DM、血脂紊乱等并发症的成人可以考虑应用奥利司他等药物减肥,但需警惕减肥药物的不良反应。二甲双胍可以改善IR、降低血糖和辅助减肥,建议用于NAFLD患者T2DM的预防和治疗,但对NASH并无治疗作用。吡格列酮可以改善NASH患者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病变,但该药在中国患者中长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待明确,建议仅用于合并T2DM的NASH患者的治疗。

7.3.2 针对肝脏损伤的药物治疗 目前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铵、水飞蓟素(宾)、双环醇、还原型谷胱苷肽、S-腺苷甲硫氨酸、熊去氧胆酸等针对肝脏损伤的治疗药物安全性良好,部分药物在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病等中已取得相对确切的疗效,门冬氨酸鸟氨酸还可以降低血脂水平,但这些药物对NASH和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以下类型NAFLD患者推荐使用保肝药物作为辅助治疗:①经肝活检确诊的NASH;②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NASH 或进展性肝纤维化;③应用相关药物治疗MetS和T2DM过程中出现肝酶升高;④合并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病。建议根据肝脏损害类型、程度及药物效能和价格选择1种保肝药物,疗程需要1年以上。对于血清AL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口服某种保肝药物6个月,如果血清氨基酸转移酶仍无明显下降,则可改用其他保肝药物。

至今尚无有效药物可推荐用于预防NASH患者肝硬化和HCC。

7.3.3 减肥手术 减肥手术不但可以缓解包括纤维化在内的NASH患者的肝组织学改变,而且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但其改善肝脏相关并发症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推荐减肥手术治疗NASH,对于严重的或顽固性肥胖患者以及肝移植术后NASH复发的患者可考虑减肥手术。

7.3.4 肝脏移植手术 由于NASH导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HCC等终末期肝病需进行肝脏移植的病例在不断增多。肥胖和并存的代谢性疾病可能影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或术后短期的预后,肝移植术后NAFLD复发率高达50%,并且有较高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因此,需重视NASH患者肝移植等待期的评估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为肝移植创造条件。术后仍须有效控制体重和防治代谢紊乱,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4 中医内治法

7.4.1 汤剂

7.4.1.1 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宋·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药物: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各9 g,薄荷3 g,生姜、炙甘草各6 g。③加减:肝区痛甚者,可加香附、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郁金、茜草等;乏力气短者,酌加黄芪、党参、太子参;食少纳呆者,加山楂、鸡内金、炒谷麦芽;烦躁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 ml,2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7.4.1.2 湿浊内停证 治法:祛湿化浊。推荐方药:胃苓汤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元·朱丹溪《丹溪心法》。②药物:泽泻15 g,苍术、猪苓、茯苓、厚朴、白术各9 g,桂枝、陈皮各6 g,炙甘草3 g。③加减:周身困重、倦怠乏力明显,加黄芪、党参、柴胡、草果、茯苓皮等;偏热者,去桂枝,加车前子、滑石、茵陈、虎杖等;胸脘痞闷重者,加瓜蒌皮、苏梗、枳实、郁金等;呕恶者,加半夏、藿香、竹茹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 ml,2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7.4.1.3 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化湿。推荐方药: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明·吴昆《医方考》、汉·张仲景《伤寒论》。②药物:泽泻、杏仁、茵陈各15 g,生薏苡仁、滑石各18 g,厚朴、白蔻仁、通草各6 g,制半夏、茯苓、猪苓、白术各9 g,生甘草3 g。③加减:湿热偏盛者,可加黄连、黄芩、虎杖、龙胆草、栀子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 ml,2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7.4.1.4 痰瘀互结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①处方来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宋·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药物:陈皮15 g,桃仁、制半夏各12 g,红花、茯苓、当归各9 g,柴胡3 g,枳壳、桔梗、赤芍、川芎、甘草各6 g,生地黄、牛膝各9 g。③加减:刺痛明显,可加郁金、失笑散、莪术、乳香等。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 ml,2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复合证型的治疗可根据上述方剂联合加减使用。湿热夹瘀型可选用降脂颗粒(虎杖、绞股蓝、茵陈、丹参各15 g,荷叶9 g)。推荐强度:中推荐使用;证据级别:高级证据。

7.4.2 中成药

7.4.2.1 肝郁脾虚证 强肝胶囊(颗粒):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后简称2017年版《医保目录》)。②药物组成: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③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病、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④用法用量:1次5粒(颗粒为1次1包),2次/d。每服6 d停1 d,8周为1个疗程,停1周,再进行第二疗程。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

舒肝康胶囊:①处方来源:中成药国家标准(内科肝胆分册) ws-11224(ZD-1224)2002。②药物组成:黄芪、党参、麦冬、当归、白芍、柴胡、黄芩、郁金、枳壳、茯苓、甘草、五味子、葡醛内酯。③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柔肝健脾。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烦躁易怒、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胸胁胀痛。④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D。

7.4.2.2 湿浊内停证 壳脂胶囊: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医保目录》。②药物组成:甲壳、制何首乌、茵陈、丹参、牛膝。③功能主治:消化湿浊,活血散结、补益肝肾。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浊内蕴、气滞血瘀或兼有肝肾不足郁热证,症见肝区闷胀不适或闷痛、耳鸣、胸闷气短、肢麻体重、腰膝酸软、口苦口粘、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或弦数或弦滑等。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④用法用量:口服,5粒/次,3次/d。

7.4.2.3 湿热蕴结证 胆宁片: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医保目录》。②药物组成:大黄、虎杖、青皮、陈皮、郁金、山楂、白茅根。③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④用法用量:口服,5 片/次,3次/d。饭后服用。推荐强度:中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中级证据。

化滞柔肝颗粒: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医保目录》。②药物组成:茵陈、决明子(清炒)、大黄(酒炖)、泽泻、猪苓、山楂、苍术(麸炒)、白术(麸炒)、陈皮、瓜蒌、女贞子(酒蒸)、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醋炙)、甘草。③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中阻证,症见肝区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减退,舌苔黄腻。④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袋/次,3次/d,每服6 d需停服1 d。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

7.5 特殊情况下的中医治疗 一些中成药(包括注射剂),如五酯胶囊(微丸)、舒肝宁等,针对肝脏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在肝酶增高时选择使用。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

7.6 中医外治法 针灸、耳针、贴敷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安全的优势,根据辨证论治的中医基本法则,实施个体化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上有一定帮助。

一般取穴丰隆、足三里、太冲、肝俞、三阴交等,根据病者的情况,采取不同手法及方式,或补或泻,或针或灸,或采用其他穴位刺激法。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穴位埋线疗法对NAFLD及肥胖有效,可选取中脘、气海、天枢、脾俞、肝俞、太冲、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2周埋线1次。但迄今为止,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安全性评价仍缺乏大量的研究数据支持。临床应根据术后反应,结合病情,调整埋线频率,个体化选择疗程。推荐强度:弱推荐使用;证据级别:低级证据。

8 并发症预防

8.1 心血管疾病 NAFLD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率和发病率。相比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是NAFLD患者更常见的死亡原因。心血管并发症经常决定NAFLD的结果,所有NAFLD患者均应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及相关干预。

8.2 肝细胞癌(HCC) 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和T2DM与HCC的风险相关。HCC在NAFLD或隐源性肝硬化中均有报道。NAFLD是HCC的危险因素,甚至在肝硬化发生前即可发展至HCC,应进行系统随访,尽早发现并进行相关治疗。

8.3 其他肝外紊乱 20%~50% NAFLD患者可发现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在NASH患者中。NAFLD也与结肠直肠癌、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和罕见的代谢疾病(脂肪代谢障碍、糖原贮积病)等有关,应进行相关干预筛查,定期随访。

9 康复调摄

NAFLD属于慢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防治的特效药物,其治疗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短期治疗即使有效,也易复发。一些康复调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以及生活懒散、经常熬夜等因素,与NAFLD发生密切相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基础。

健康的行为习惯是康复调摄的基石,包括均衡营养、合理运动以及保持良好心态,并戒除酗酒、吸烟、不规则进食、惰性行为等不良习惯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季光、柳涛、郑培永、邢练军、张玮、王磊、魏华凤、王淼、张莉、吴涛、王倩蕾、喻晓、尤圣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文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温艳东、王凤云、吕林

猜你喜欢

脂肪肝肝脏证据
七种行为伤肝脏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肝脏里的胆管癌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