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清肝退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肝细胞性黄疸32例*

2019-07-28杨将领唐玉琴珊祝峻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湿热型肝胆黄疸

杨将领 唐玉琴 陈 珊祝峻峰

1.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肝病科 (浙江 宁波, 31580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按病因学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1]。本文主要研究肝细胞性黄疸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西医治疗黄疸尚无特效药,笔者运用祝峻峰教授的健脾清肝退黄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细胞性黄疸,效果较为满意,现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考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西安会议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中医证候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标准[3]。

1.2 纳入标准 ①综合上述两项诊断标准者,② 年龄18~65周岁。

1.3 一般资料 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肝病科住院患者64例,诊断为肝胆湿热型肝细胞性黄疸,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7岁~63岁,平均(48.6±9.1)岁;病程8个月至15年,平均(6.6±1.8)年,对照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29~65岁,平均(47.8±8.9)岁;病程1.5年~17年,平均(7.2±2.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丁二磺酸腺甘蛋氨酸1.0g、0.9%Nacl注射液100 ml+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160 mg静脉注射,1次/d。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口服中药健脾清肝退黄方药物:虎杖、石斛、炒薏苡仁、车前子、白花蛇舌草、茵陈各15g、茯苓、淮山药、炒白术各12g,陈皮、苦参、焦山栀、郁金各9 g。1剂/d,水煎药液200 ml,分两次饭后半小时服用。疗程均为10天。

1.5 观察项目 ①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目黄、胁痛、腹胀、口苦、小便黄,采用积分法记录;②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包括TBil、DBil、 ALT 、AST等。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3]。①痊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肝功能指标仅1项未恢复正常;③有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除,肝功能检验2项指数未恢复正常;④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是指由于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34.1umol/L)沉积于组织中,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4]。临床中发现,胆红素长期反复升高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机率是正常人的数倍,因此黄疸消退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方面。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对黄疸的治疗有其独特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 ,导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 ,胆液不循常道 ,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 、身黄 、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5]。池晓玲等学者整理文献发现 ,历代医家广泛重视湿邪在黄疸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所谓“无湿不发黄”[6]。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浊,亦趋下焦,湿邪可致热郁于里,湿蒸热郁为黄疸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祝峻峰教授主张仲景“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理论,提出本病病位在脾,脾湿不运是其主因,脾胃运化失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疏泄。湿郁而化热,湿热郁脾入血分后行于体表而发黄,“湿”和“热”是黄疸病的发病基础,湿热于脾入血分,炼灼津液血成瘀,“瘀”是黄疸的病理产物,“湿、热、瘀”三者共存。因此黄疸病的治疗当以治脾为先,以清热利湿为大法,在前两者基础上注重治血,以取得更好的治黄效果。祝峻峰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患者目黄、便黄、口苦、胁痛、腹胀,舌苔黄腻,以肝胆湿热证型偏多,治疗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之法给邪以出路,兼以活血祛瘀。故拟健脾清肝退黄方治疗此病。方中虎杖、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君药,研究报道虎杖具有良好的退黄作用,并通过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而保护肝细胞[7];茯苓、炒白术、炒薏苡仁、陈皮、淮山药为臣药,茯苓、炒白术、炒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陈皮、淮山药加强健脾和胃功能;苦参、车前子、焦山栀、百花蛇舌草、郁金为佐药。苦参、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导邪从小便而出,焦山栀、百花蛇舌草加强清热利湿作用;郁金活血利胆退黄,体现治血祛瘀的中医理念;石斛为使药,清热生津以制苦参、焦山栀苦寒伤津。全方共奏健脾清热利湿退黄之功。

健脾清肝退黄方能够有效改善肝胆湿热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利胆退黄,恢复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湿热型肝胆黄疸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