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搭建“脚手架” 快乐迎接小天使
2019-07-27张学良
张学良
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家庭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对这一孩子人生启蒙阶段的关键时刻、关键事件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引导。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断的探索,努力做好更加科学的入学准备工作。积极为孩子们搭建成长的脚手架,快乐迎接小天使,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入学关。作为孩子向往的小学阶段的老师们,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下延,让家长铺设“引桥”工程
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确有一些跳跃性的跨度,这也是很多家长们的焦虑所在。如作息时间的变化,学习方式的不同,老师教学要求的不同,学校班级管理方式的不同等等,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一个较高的台阶,如果没有适度的过度,确实会引起孩子入小学之后的很不适应的现象发生。为此我们采取了主动下延,引导家长为孩子铺设引桥工程。
每年的大班第二学期,我们会选派低年级有经验的老师走进学区幼儿园,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们讲解大班孩子要做哪些入学准备,并同时向家长们介绍小学阶段的作息时间,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要求管理方式与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家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从行动上给予逐步的引导!
首先利用假期对孩子进行生活作息习惯的调整。孩子们入小学之后,除正常的夏季小学生午睡时间之外,取消了其他季节每天两小时的午睡,取消了幼儿园阶段的上下午两次点心辅餐。这就需要家长提前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适度缩短午睡时间,养成正餐吃饱,辅餐吃少的习惯!其次,通过参观交流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积极向往。家长加强与孩子进行入学话题的沟通,对小学阶段的老师、同学及小学生活多一些关注以及正面的评价,进行积极的引导,有条件的参观小学生活!家长还要强化对孩子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吃饭习惯的培养,不挑食、保持一定的进餐速度。时间概念的渗透,专注能力的培养以及规则意识的养成;学会整理自己的部分物品;养成初步的条理意识;保持一定的阅读兴趣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有经验的小学教师都认为,小学低龄段孩子的差异并不是已经积累知识多少的差异,而是行为习惯的差异更是导致后期学习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积极融合,让小幼课程顺利“接轨”
为了帮助孩子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我们除了主动下延让家庭做好引桥工程外,还关注小幼课程的顺利接轨,努力让孩子们走进小学校园,没有强烈的突兀感。
首先我们坚持教学内容“零起点”。一年级新生在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我们依然坚持国家课程法规规定,坚持零起点教学,更多的关注孩子的习惯,兴趣情感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会因为一部分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拼音、算术,认识一些汉字和单词就随意提高教学的起点,加快教学进度。由此,我们的家长不必过分的焦虑。应该把学前对于孩子知识起点所投入的精力放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上来。小学的语文教学也是从识字开始,放缓了拼音学习的坡度。拼音教学也由原来的一个半月内学会并过关调整为到现在的一年内学习,往后的几年内都有巩固和运用的教学任务。数学教学从数数开始真正照顾到每一个不同起点的孩子。
其次我们低年级的教学形式有效的衔接了幼儿园游戏化、活动化的教学特点。一年级老师的教学非常重视趣味性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如:识字教学中的动画演示,猜谜、接龙,拼音教学中的闯关游戏,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场景数学,生活与数学的高度融合,动手操作学具的大量使用,课堂上一定节奏的评价激励。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教学和以讲授为主的小学教学之间铺设一个过渡区间。
另外。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延伸也是我们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的课堂延伸是多样的,是整合的,如:课间游戏猜字谜;课间体育游戏,跳绳与数数;认识同学的姓名牌;创作数字美术画;儿歌音乐大家唱等活动,都具有衔接幼儿园教学明显的教学特点。
三、大胆实践,让辅助活动成为“脚手架”
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生活,班级管理中的辅助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师们充分准备,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迎接小天使的到来。在新生报到前,班主任老师预先做好班级环境的创设,发放新生告家长书,尽可能详细的罗列家长们担心的问题,家长们如何应对?提前开通家校联系通道,接受家长的来访咨询。有条件的做好全覆盖、不同形式的家访工作,有的上门访问,有的电话采访、有的视频互动。让孩子们未到校园就有了熟悉感与亲近感。老师们在家校互动中一一了解孩子的情况,如食物过敏、身体疾病、特殊行为习惯等等,老师们做好详细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组织仪式感活动,让孩子们爱上校园。新生入学后,学校非常重视开学第一课,通过有仪式感的入学活动,帮助孩子建立“我是小学生”的庄严意识。孩子们会在与高年级哥哥姐姐手拉手的活动中参观校园,了解校园,尽快熟悉校园并爱上校园。学校的科技馆,体育馆,游泳池,艺术大舞台,往往是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参观校园后,孩子们往往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在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情感基础之后,我们还有计划的通过一些入学适应活动课程,帮助孩子建立新环境下的新的规范与秩序意识。如学校组织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拍摄了一系列日常行为规范的微视频如:用餐篇、队列篇、喝水篇、如厕篇,整理篇,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组织孩子进行情景模拟,对新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这样的训练对孩子们是一种挑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们认识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大都都能顺利接轨。
针对刚入学孩子的特点,班级管理中老师们采取特殊的表现性评价方式,采用每天点评、小进步激励、奖励为主的策略,让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相信:尊重每一个,激励每一个,就能成就每一个!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学说中的“搭建脚手架”概念告诉我们:兒童需要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支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孩子们通过成人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成人转移给孩子最后撤走支架,通过自身的构建与内化获得新的建构与自我成长。总之,孩子们顺利渡过入学关,需要小学、幼儿园、家庭三方联手,搭建“脚手架”,启动快乐的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