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游戏”浸润童心

2019-07-27杨亚萍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感受力孙悟空儿童

杨亚萍

玩过《大航海时代》这一款游戏的玩家深有体会,在轻松愉悦的游戏过程中,他们竟然轻松掌握了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这不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作为老师,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过程“游戏化”,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

由此,我想到了令学生头痛的习作。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似乎成了作文教学的一种常态。我们是否可以在第一学段的时候,进行游戏化的写话,利用儿童爱好游戏的天性,将学生害怕的写话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将游戏的元素和特点,应用于写话练习之中,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更加有意愿地去完成这些练习,达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目的,为第二学段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娱乐活动,它是将学生的天性与写话过程巧妙融合后的产物,它将让学生在写话中找到乐趣。“游戏化”满足了学生爱玩的本性,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写话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

笔者以“游戏化写话”在二年级进行了一些尝试。面对“游戏化”写话,绝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乐于表达,兴趣盎然地完成了每一次写话练习。由此可见,“游戏化写话”,确实是一种适合儿童的写话方式。

落实“游戏化写话”,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写话教学的规律。

一、游戏化写话的原点:立足儿童溯本源

杜威曾经说过,儿童教学必须依据儿童的本能展开,否则就没什么可教。“游戏化写话”首先是基于儿童立场的写话。游戏是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是为快乐而游戏,而不是为写话而游戏。老师们所要做的,不仅是要将写话的内容和过程游戏化,更是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以及自我表现的成就感,寻找到童年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溯本源求童真,这就是“游戏化写话”的目标和任务。

1.写话应顺应学生的内需

写话写什么?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写话的兴趣与效果。试想,学生面前出现两个人物,一个人物常出现在看图写话的图画中,毫无特色,一个是滑稽可笑的光头强,学生会对哪个更感兴趣?当然是光头强!学生会更想写哪一个?当然是光头强!所以,写话内容的选择应能激发学生表达的内需,激活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写话该怎么写?有些老师为写话的方法编了顺口溜,如“看仔细,想明白,说清楚,写完整”或“一看环境和人物,二看动作和表情,一丝一毫看得准,融入生活来想象”……这些方法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讲无异于高深的理论问题,让他们觉得高不可攀。只有激活学生表达的语言与赋予实际的表达需要,“写什么”和“怎么写”才能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因此,激活学生的写话内需是落实“游戏化写话”的有效手段。

以写话《孙悟空》为例,孙悟空是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我将这次写话练习设计成一次“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看()

出示孙悟空卡通图片:

①图上画的是__________。

②他有一双__________,能识别妖怪。

③他的手里拿着一根__________。

④他会__________,会__________。

这一关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适当发挥想象。

第二关:我会说()

学生将自己对孙悟空的了解说一说,在组内进行交流。这一关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表达,为下一步的写话打基础。

第三关:我会写()

小朋友,你能用上“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把图上的内容写下来吗?别忘了介绍一下人物的样子和本领哟!相信你能写得很精彩!这一关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规范的句式和写话的方法,让学生在留心观察后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

每完成一关,老师或组内的同伴都要根据完成情况来打星。因为对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喜欢与了解,又因为闯关夺星这一游戏因素的介入,学生们完全没有把这次写话当任务,而是像玩游戏一样兴致勃勃。老师批完后还可以互相传阅,比比谁得的星星多。

游戏化写话能充分激活学生的表达内需,使写话本身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学生在放松玩耍的过程中得到了思维和语言的训炼。

2.写话应启迪学生的智慧

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的任何教学都承载着启迪学生智慧的功能,写话教学也同样如此,而游戏化写话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之中,为他们的智慧喷发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一次,我和学生一起玩“抢三十”:两人轮番报数,每次1—2个数,谁报到三十谁就是赢家。学生选派代表跟我玩,可无论他们如何变换花样,我都能轻松应对,稳操胜券。学生们急得抓耳挠腮。我不再卖关子,跟他们一起倒推分析:想要抢到三十,必须要抢到二十七,因为抢到二十七后,无论对方报一个数还是两个数,自己都能抢到三十。那么,以此类推……我就此打住,让他们自己思考,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要抢到二十七,必须先抢到二十四、二十一、十八……三,它们都是三的倍数。找到取胜的窍门后,我让学生将这次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此时的他们可以说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3.写话应发挥激励的功能

我们常说,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在“游戏化写话”中,从写话的形式到评价,我都力求以激励为主,小到一颗星星、一个笑脸,大到一次展示、一张证书,都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进步的快乐。在游戏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的写话练习努力追求一种民主快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听到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语言,真正达到课标所要求的: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

二、游戏化写话的基点:尊重学情建模式

“游戏化写话”不能只是一种心血来潮的偶然行为,而应当努力形成一个系统,自觉地在课程标准下与教材体系相融合,丰富和补充教材;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融合,丰富和积累学生生活,让它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1.融入课文学仿写

低年级学生虽然口头语言已有了初步的积累,但要他们准确表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实践证明,仿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写话的难度。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风格丰富多彩,内容充满童趣,极具典范性,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例如,学完陈毅的《青松》后,我让学生仿照《英英学古诗》写了一篇《我教××学〈青松〉》。

第一步:()

背一背、说一说:同桌互相背《青松》,再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步:()

演一演:两两组合,一个做学生,一个做××(爸爸、妈妈或同学、朋友),仿照《英英学古诗》一课进行对话。

第三步:()

仿照《英英学古诗》完成写话练习《我教××学〈青松〉》。

这样的仿写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写话的框架,便于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感,逐步获得相应的写话能力。

2.结合游戏写体验

游戏是儿童的通用语言,它既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一种交流方式。在“游戏化写话”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传话游戏、画鼻子等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体验、感受,直至“情动而辞发”。我们还经常在游戏中制造一些“麻烦”,让学生想办法去解决,从而进一步丰富说话的素材。对于学生而言,写话就变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非常好玩的事情。除了一些传统游戏,我们还经常玩文字游戏。例如,低阶段的孩子对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特别感兴趣,我们就玩这样的文字游戏:

小鸟小鸟( ),小狗小狗( ),小鸭唱歌( )。

冬天北风( ),雨点打窗( ),雷公生气( )。

……

学生兴趣盎然地填一填,再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开心极了。

这样的文字游戲还有很多,如ABB式、AABB式的词语练习,每人写一句话连成一首诗……甚至还可以来一场“脑力风暴”,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提问,所有的问题串连在一起,不就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吗?

3.亲近自然学感受

所谓感受力,就是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敏锐洞察、丰富感受、深刻体会的能力,是感知、理解、体悟的结合。具体表现在面对同一件事物的时候,有的人无动于衷,有人却感同身受。感受力的差异,是影响学生写话质量的重要因素。感受力越强,越能写出真情实感。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如何培养呢?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和大自然对话,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虫一鸟都是他们的交流对象,学生在校园、在小区、在家里撒一粒种、种一枝花、养几条蚕,每天和这位朋友见见面、聊聊天,观察它的变化,了解它的特点,感受它的生命力,再将自己感受到的写下来,这样的文字来源于孩子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定是富有感染力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感受能力必定会得到提升。感受力强了,内心丰富了,就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别人难以觉察的东西,敏锐地感受到真善美,写话就能水到渠成。

游戏化写话,需要老师开放视野、放低身段,将自己的教学与儿童的世界进行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学生、教师、教材、生活相互兼容,形成一种全新的写话方式,让学生勤于动笔、善于表达,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引导他们大胆写话,写自己的事,写喜欢的事,写想说的话,使“苦学”变成“乐学”。

猜你喜欢

感受力孙悟空儿童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雷伊大战孙悟空
酱爆西游⑤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