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
2019-07-27仲召弟
仲召弟
体育具有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发展身体机能等功能。而体育课程也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激励性语言是教学中的常用语言,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情绪易于冲动,多随情景变化而变化,自控能力较差,适宜的激励性语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语言对教学计划的完成,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都能起到积极性的作用。2018年度我教六年级和二年级,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小案例研究,历时一年的时间,对研究有一些感想如下:
一、适当运用激励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能收到良好效果。激励语言在适当的条件下,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学生尚未成功或者进步时,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合时宜的语言激励,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如“你好厉害,太棒了”“你怎么那么聪明的”……这样的语言不符合实际,也不会让被表扬者记忆深刻,而且夸大其词,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从大量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更喜欢有针对性的激励,如“你的1分钟跳绳进步了30个,非常不错,提出表扬,大家多向×××学习”“你的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棒,继续保持”“你的50米跑从不及格现在已经达到良好的水平,很厉害”……这样的激励既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让他们印象深刻又能在班级内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相当于大肆宣扬这样学习的正能量。
同时高年级和低年级的激励性语言的方式也不同,高年级更喜欢在体育成绩的进步上、良好的示范带头上被教师激励,甚至一个技能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教师的鼓励等,给他们的激励需要特别的客观;而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给予小表扬,如“表扬×××手臂端的很正”“表扬×××原地踏步动作很标准”“×××你今天的精神状态特别好”等,给低年级学生的激励语气可以稍微夸张些。
二、适量运用激励语言
运用激励语言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所以适量的运用激励语言,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一定是在课堂中“生长”出来的,适应学情适应教学内容的,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要适时适量。如果如同雪片一样繁多,不仅破坏学生的学习氛围,也会让学生生疑,同时也会让激励贬值。适时就要求教师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对有巨大进步、良好表现、学习受挫等“特别”学生给于激励,以点带面的作用会特别良好。如果对一些可有可无的行为进行激励,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没有什么意义,也会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会引起学生的不满。
三、运用激励语言,要面向全体、注重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应忽视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是学法和教法所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评价所关注的问题。教师运用激励语言要面向全体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对“点”和“面”的语言激励能起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作用。
体育课堂中学生一般分为这几类:体育常规习惯待优生、体育技能待优生、习惯和技能双待优生、习惯和技能双优生,习惯和技能良好生。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学生鼓励与肯定式的表扬都比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点名批评×××,班级内的纪律还是如此,当教师说:“表扬×××,手臂端得很平,课前准备很到位”其他学生见状,立刻一个比一个站的更直,动作做的一个比一个更用劲。如果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类别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体育课堂会更有效率。
1.体育技能待优生的表扬要“大张旗鼓”
体育技能待优生往往是遗传因素,这类型的学生大都比较内向,也容易自卑,这类型的学生想通过短短的体育课堂来改变现状比较困难。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对运动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学生在班级内占比例极少,一个班级有2—3个左右,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一般他们的协调性差,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或是有这个积极性没有这个能力,往往成为老师眼中的待优生,在教师付出一定的努力后仍然没有改进,教师或许想要放弃这个学生,在课上对他的关注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少。一旦这个孩子被贴上标签,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要么自我放弃要么直接厌恶体育课甚至任何运动。但是这样的学生身上仍有闪光点,或许他们比别人更加勤奋,一定要用更包容的眼光来对待,对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大肆的表扬和肯定,并要在班级内大力宣传。这种肯定性激励会让他们找到认同感,找到自信心。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进一步进行指导督促,学生更乐于接受。用积极、肯定教育代替消极、否定的教育,寻找并激励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经常性地用鼓励的语言、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以激励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
2.体育常规习惯待优生的表扬要“恩威并濟”
体育常规习惯待优生的身体素质并不差,属于“调皮捣蛋”不太服从管教的学生,这样的“顽皮”也不只是表现在体育课堂中。有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他们会非常喜欢,甚至表现的过于兴奋,总会制造一些小“麻烦”。但是他们比其他学生也有很多明显的优点:重义气、重感情、有集体荣誉感等。这类学生如果真心“接纳”老师,那么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学生也会乐意接受。即使再多的表扬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实在找不到表扬的点,找准时机取得他们的信任也很重要,大张旗鼓的表扬加上小声的“批评”,时不时的上上紧箍咒,来全方位的约束学生体育行为。在先得到他信任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优点,越来越肯定自己,知道自己优秀了完善了就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通过实践课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参与性不高、自信心低下的学生都是待优生居多,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是能够跟着老师积极地参与活动,调动这部分“特殊学生”的积极性是体育课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往往这些学生大都存在性格上的小问题,除了课堂上的一些认同,还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用更包容的态度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激励,易让他们找到在群体中的存在感与认同感,激励是对其继续学习的一大动力,不仅需要教师课堂上给予适当表扬和照顾,还需要课下深入了解更具体的情况,给予学生真切的关爱和激勵,更有可能促进他们体育能力甚至是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双优学生减少表扬,良好生多给予表扬
我们总是会不经意的多表扬优生,批评待优生,其实处在中间的大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因材施教的指导,对他们的表扬或许就成为了他们向上努力的一个阶梯。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公开课或者示范课,甚至是平时的课堂,老师总是愿意找优生起来回答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但是出于中间地带的良好生长时间感觉自己被忽略,特别容易在课堂中受挫。
所以要特别注意照顾不同学生的心理感受,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在教学中我们总是会情不自禁的表扬优生,对优生的过多表扬也是无形中给予其他学生压力,也容易在这样的现象中被“迷惑住”从而很难发现其他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他的要求和评价也应该更注重推进率,而不要太看重成绩。在本人的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经意间的一句疑问:老师你为什么每次动作示范都是×××呢,我也想要示范。才让我知道学生对教师过多表扬优生的想法,也提醒我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轮流带操,让更多的学生来做示范等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事实证明,对良好生的表扬会让处在中间地带的大部分学生看到希望,觉得自己也是可以被关注和重视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受关注,要让学生都处在这样一种“想象”中。各项文献显示学生都渴望被表扬,优生一直表现都很优异,教师会不由自主的多一些赞扬,这样往往给其他人更多的压力,如何适当适时地对优生激励,又不打压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失为教学中一个小技巧。
4.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根据课堂情况“伺机而动”
根据学生的特性,给予他们努力的希望,或许他们就会生发很大的动力。比如我的学生小田爱踢足球,但是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常规,为了约束他的行为,我会以“奖励踢足球”作为给他的奖励;我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让一直被认定为双待优生的小张越来越自信,课下愿意和我分享他的故事,有时课堂上行为表现太过火,看我盯着他看会立即收敛自己的行为;身体素质很好但常规习惯不好的小哲,每节课我都会走到他跟前鼓励他,你今天又有很大的进步,真的很棒。一个学期后他不管在体育技能上和个人习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当上了我的体委。这些事例我也会时不时地在班级讲给其他人听,这样的正能量事例也鼓舞着其他的孩子们。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一些简单运动的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时、恰当、有针对性的使用激励性语言,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有技巧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不要大方教训,也不要小气表扬,而要大表扬特表扬,理性的“恩威并施”是一剂激励的药,既治本,又治标。少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无限的精彩,无限美好,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和友情,从而让他们产生向上的信心和学下去的勇气,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成就未来。这样,表扬的魅力就能充分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