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礼和文化”提升学校“软实力”
2019-07-27蒋亚春
蒋亚春
学校的诞生与发展是一段文化孕育与建设的旅程。江苏省常州市礼河实验学校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礼和文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文化立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礼河实验学校坐落于西太湖产业园区。学校西侧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叫“礼河”(原名“蠡河”)。 蠡河,相传是范蠡率众开凿的一条河流,全长6.5公里,北通三溪口,南出蠡河港口入孟津河。范蠡的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
范蠡的哲学思想。一是关于“天道”与“地道”。他指出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天道”“地道”即表现了这样的规律。二是关于“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范蠡认为,人的行为必须遵循这种客观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是“人道”的主要内容。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关系,既重视服从客观规律,又重视人为努力,强调形势不成熟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准备工作,而当形势成熟时决不能错过时机。
多年来,范蠡的思想主张给我们学校老师以很多启发:教育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成长的规律;教育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要调动教师工作的能动性;文化建设要追求天人合一,师生的言行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古语云“礼之用,和为贵。”中国“和”的文化源远流长。
基于要发扬本土文化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在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提炼并形成引领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礼和文化”,赋予了“礼和”新的内涵。教师之“礼”,即师德高尚,知礼导教;教师之“和”,即学高业精,和润育人。学生之“礼”,即人格健全,知书达礼;学生之“和”,即和而不同,和美成才。学校 “礼和文化”的构建,主张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敦亲、重义、诚信”为重点,以沟通为纽带,以生活为文化创造的源头,以成长为取向,构建拥有“和谐的生态、和睦的生活、和融的生成、和平的生长”的学校教育,保障师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文化育人:滋养学生的美好品质
教育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是把教育资源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精神财富的过程。为此,礼河实验学校充分赋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以文化内涵,在学生心灵世界播撒“礼和文化”的种子。
1、礼和德育。孔子和范蠡的思想主张对礼河实验学校的“礼和德育”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礼和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敦亲、重义、诚信”为重点,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情感基点,以“与人为善”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起点。
在2018年12月中旬常州市新优质学校评估中,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两个亮点:(1)低起点,小步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有效德育”的重要内容,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学校德育的基础与起点,以“低起点、小步走”的策略有效实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从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开始,培养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从不影响他人开始,培养学生守纪律的好习惯;从学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开始,培养学生懂礼貌的习惯;从独立完成作业开始,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好习惯。从基本的要求开始,逐步提高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2)仪式化,活动化,培养优秀道德公民。学校以各种仪式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仪式教育,打造学校德育特色。通过入学、入队、军训、毕业等仪式,让德育直击心灵,让文明落地生根。入学仪式——梦想从这里起航,学生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学苦习、尊师孝亲、仁爱处世等文化,增强了学习兴趣;入队仪式——迈开成长第一步,学生感受无比光荣,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军训仪式——英姿飒爽致青春,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他们的心性;青春仪式——跟童年说声再见,学生体会到了成长的欣喜,认识到了成长所代表的意义。毕业仪式——美丽青春不散场,表达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感谢之情,明白青春的步伐从来不会停歇,毕业是为了更好地起航,分别是为了更美地相聚;入团仪式——不忘初心跟党走,学生认识到了自己需承担的责任。升旗仪式——传递成长正能量,激发爱国大情怀。
2、礼和课堂。礼河实验学校力求让课堂生活成为学生探究知识、享受乐趣的幸福之旅。
礼和课堂的基本内涵包括和谐的生态(彼此尊重)、和睦的生活(幸福存在)、和融的生成(自主建构)、和平的生长(身心健康)。
礼和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是:①自主学习(初步认知)②合作探究(深度研讨)③交流质疑(反馈共享)④拓展延伸(释疑超越)。
礼和课堂追求和谐的课堂生活,使课堂有机渗透德育思想,充分培育学生的人格内涵与精神风貌。
3、礼和课程。依据学校的区域特色和地理优势,依据教师的爱好与能力,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我们研发了《走进范蠡》《诚信》《现代小公民》《玩转动漫》《成语》《蔬菜种植》等校本教材。关注、研究并且满足学生的正当兴趣与需求,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的归宿。因此我校在研发校本课程时本着“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教师的能力作保障”的原则,力求在规划、开发、实施过程中能够确保学生爱学、教师乐教。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等美好品质的养成,促进了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我校在生命教育、劳动教育、动漫教育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生命教育获武进区示范奖;劳动教育在国家级刊物《语言文字报》报道;动漫教育屡屡获得国家级金奖。
三、文化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范蠡无论在助越灭吴过程中、还是在弃官经商生涯中,始终坚持“天、地、人事三合”的管理思想,并且都获得了成功。在范蠡的管理思想精髓指导下,礼河实验学校基于教师发展的需要制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实施点赞型管理。我们营造“你美丽,我点赞”的和谐人际关系,我们倡导“放大他人闪光点”的团队合作观念,我们实施“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的管理实践。
(1)提升教师素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党总支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从环境熏陶、精神濡染、技术支撑、课程开发等方面有序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华大地掀起了“全民阅读”活动,我们觉得很有必要。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人民教师,应该成为读书的先行者,努力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教师具有了书卷气,才能引领学生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因此我校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一支爱读书的教师队伍,培养教师志存高远、奋发向上、诲人不倦、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最近几年,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书:一本经典名著、一本教学专著。经典名著自由选读,教育专著指定阅读。学校每学期向全体教师赠送一本好书,至今已向每位教师推荐了《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智慧》《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做最好的老师》《诵读名师故事 追寻名师脚步》《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等教育专著,教师通过参加“五个一读书活动” 〔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一次读书交流;每月一篇读书笔记;每学期一次读书沙龙;每学期一篇读书征文〕,逐渐养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于教师的阅读考评学校实施“书卡奖励制”,奖励教师自主购买书籍继续阅读。我们坚信:这样以激励为导向的系列化读书活动的持续开展,一定能够丰厚教师文化底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对教师实施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会有很大帮助。
(2)展示教师风采:让学校成为事业的舞台。教师都有自我成长的需要,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舞台。学校聘请专家以及特级教师指导班主任团队建设。具体的实施过程是:理论研修、网络教研、现场观摩、导师面授、成果物化。学校还认真开展“和悦读书沙龙”“和悦道德讲堂”及“最美班主任”评选等活动,为教师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搭建舞台。学校每年编辑一本《蠡苑晨曦》,收录本校一年来那些美丽的人和动人的事,记录师生成长的轨迹,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校恪守“天人合一”之道,以“礼和文化”立校、“礼和文化”兴校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原则,树立良好的文化管理者形象,创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