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人格教育 小细节有大观念

2019-07-27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特质厕所人格

在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关注到了“人格教育”这一问题:研究与实践证明,教育可以在发展和改善人格上发挥关键作用。所谓人格教育,是指运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施加积极影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及其过程。据悉,我国大量存在着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忽视和缺失,而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正是蕴藏于其独特的人格中,来源于其人格的有效发展。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主要发展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可见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人格教育在学生人格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把人格教育素养纳入教师能力框架,采用有效方法进行评估和考核,能够引导教师在人格教育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把人格教育落到实处。而且,人格教育应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人格教育要与中小学生的生涯指导密切结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在人生发展道路上尽早尝试、确定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均衡点”。另外,进行人格教育要保护学校的人格教育创新。人格教育在我国虽也有大量研究和实践,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人格本身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保护学校人格教育创新,有助于形成创新的教育环境,为实现培养创造性劳动者的新时代目标创造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又该从哪几方面实施开展呢?我们来看看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人格教育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美国:价值观是核心 “六特质”五步实施

美国是最早研究人格教育的国家之一,实施什么样的人格教育?如何实施人格教育?美国不同的州、不同地区和学校存在着差异,但普遍流行的是“六特质”人格教育,它在美国中小学中有较大的影响,也富有特色,值得借鉴。

在美国人格教育的研究领域,有两种观点被教育工作者广泛认可,一种观点是人格教育是一种为促进儿童人格发展的、有意识的、预先的积极努力,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儿童识别善与恶。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格教育是对人的全方位的、包括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六特质”人格教育包含在第一种观念中,它将人格教育视为一种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人格的六特质,实际上是指人类普遍核心的六种价值观,它们分别是可信赖性、尊重、责任、公平、关爱、公民的职责与权利。在这六特质下又细分了许多小点,每一点都包括一些行为规范以及人格的界定,还有培养的目标,比如尊重方面,具体要求要教育学生宽容对待他人不同意见或分歧,要平和处置愤怒、侮辱和争执,讲礼貌,不说脏话等。

美国社会普遍认为,学校应在学生的人格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教育专家及学者认为,学校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阵地。一些专家探索出帮助“六特质”人格教育实施的五步教育模式,为美国中小学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了理念和实践支撑。五步人格教育模式要求,人格教育的六种特质要分别专门进行培养,每一项特质的培养都应遵循下列五个步骤:着重强调某种人格特质,告诉学生所确定的人格特质的價值和意义,从而让学生清楚这种特质,给学生提供实践这种特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同时,美国教育专家也认为,六特质人格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记住的是:最好的人格教育是将人格教育的内容自然地融入教师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并且不要忘记自己是学生人格方面的榜样,要随时重视自己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人格教育实施后,美国一些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员也对教育效果进行了一定的观测,他们发现,学生发生了全面而积极的变化,一些不良行为也得到了改善,例如在伊利诺伊州,有7万多学生接受了六特质人格教育,它大大促进了学校风气的好转,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纪律问题和破坏行为也有所减少。六特质人格教育不仅对发展学生良好的人格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更使教室的学习氛围有了很大改善。

英国:道德主导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英国的人格教育主要以道德教育为主,英国社会称之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社会化过程”。这种教育的核心理念有四个方面: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教育工作者认为,实施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学生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要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哲学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学生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善待和尊重生命是英国人格教育的重要一方面,老师和家长会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学生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园。在英国的学校里,饲养小动物是被允许的,因此每当学生们饲养的动物死去,老师和学生们都会给它们举办一场“追思会”或“葬礼”,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平等,尊重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

在英国的人格教育中,“不要妨碍别人”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会从小教育学生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英国人认为,这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英国人的这种理念其实和中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颇为相似,主要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即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这与英国的历史及社会人文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英国中小学也将这些内容作为一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日本:培养习惯 生活中融入人格教育

日本的人格教育包含很多内容,但尤其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主要特色。日本社会普遍认为,要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勤劳、合作、不虚荣、不攀比为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勤劳和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以及礼仪规范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很多人不会想到,这种教育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就是打扫厕所。日本人认为,无论学生家庭贫富,都需要有亲自打扫厕所的经历,这是日本学校人格教育的重要部分。日本学生从小学开始到高中,都要亲自轮流打扫学校的厕所,即便是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也要求学生亲自打扫厕所,甚至要求更严格。打扫厕所被看作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们来说可以从中学习很多东西。

此外,日本学校十分喜欢通过扫除,来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提升生活技能。大多数日本中小学在学生吃过午饭后,还会安排大约10到20分钟的扫除时间,全校师生会各自到自己所负责的地方,在欢快的广播音乐陪伴之下做扫除。学校的角落及储物门上会贴着扫除的方法,详细到每一步。孩子们按照规定和要求逐步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完成扫除后,低年级学生还会在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将所有工具放回原位,根本无须老师费心。

学校的老师们及家长认为,对于学生的教育,只有让他们亲身体验才最有效果,因此学生们在扫除过后,都会格外尽心地保持周围的环境卫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也就更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打扫厕所,除了让他们记住干净的愉快感觉,更要让他们理解扫除的意义,成长为无论生活习惯和内心都干净的孩子。同时,学生在打扫的过程中,也能学到很多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并通过动手动脑,变得思维敏捷和聪明。

日本学校就是这样从小学开始就逐渐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勤劳、合作、不虚荣、不攀比的人格教育。另外,日本中小学也是把生活纳入到了教育范畴中,使学生们懂得工作的辛苦,懂得体谅他人。日本人普遍认为,让孩子从小接受的打扫厕所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促进人在内心中去污除垢的修行。这样会促使他们变成更好的人,也推动社会环境变得更加美丽与和谐。

猜你喜欢

特质厕所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未来猫厕所
厕所
记得上厕所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