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019-07-27刘伟邢冉冉马宗斌李志敏

决策探索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改革措施教学问题

刘伟 邢冉冉 马宗斌 李志敏

【关键词】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教学问题;改革措施;教学质量

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但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粮食的供需与人口的增长一直处于紧张平衡状态。《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通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而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进而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贡献。

《作物栽培学》的内容涵盖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和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等)的生物学特征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同时其栽培理论和实践还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等。很多大学生对作物栽培的认知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需要技术和知识,很辛苦且挣钱少,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与作物栽培相关的工作。因此,《作物栽培学》急需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使学生们从课堂中了解到作物生产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变革以及农业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

一、《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

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进入高校、走上课堂。目前,许多《作物栽培学》授课任务交给了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对栽培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接触的新知识较多,但是缺乏参与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同时大部分青年教师仅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作物比较熟悉,对其他作物知之甚少,这导致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讲授书本中的有限知识,“照本宣科,纸上种地”。

(二)授课方式枯燥,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调查发现,目前《作物栽培学》教学虽然比传统教学多了互联网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但主要的授课方式还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听、记、背。现代大学生很少接触过农作物,因此单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则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大田生产相联系。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思维固化,学习也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对《作物栽培学》的认知也仅仅是局限于书本,死记硬背,将来工作后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三)课程成绩评定单一

目前,《作物栽培学》考试一般仍是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左右。调查发现,为了获得较高的成绩,大部分学生都是考前几天看着书本死记硬背,丝毫不下功夫理解,导致一边背一边忘,考试内容如果没有背到,学生几乎不会答,同时考试结束后基本不记得学过的知识。《作物栽培学》是一门侧重于应用和实践的课程,因此仅仅根据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是否熟练掌握和理解作物栽培相关知识是比较片面的。

(四)严重缺乏实习基地

对《作物栽培学》教学的要求是有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在作物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教师带领学生到试验基地的试验田,直观地学习农业先进管理经验,近距离参观先进管理设施等,使学生对农业有新的认知。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学生们只能短暂地观摩,无法看到作物生产和管理的过程,无法深入了解或进行实际操作。另外,一些实习基地由于条件比较简陋,没有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学生只能简单参观一些当季作物的模样及长势,无法看到相关的栽培措施,而且由于很多基地离校较远,没有住宿条件,加之出行涉及到费用、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实习基本都是一天结束,学生实习学到的知识有限。因此,建立基本条件齐全的现代化实习基地非常迫切。

二、《作物栽培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农业的认知教育

《作物栽培学》一般是大三上学期才接触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是对学生农业认知的教育必须从大一开始。首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对农业的正确认知,国家发展要靠农业,农民致富要靠农业,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专业农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同时结合本校师生在农业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实例,逐渐消除学生对农业的误解。其次,开展一些生产劳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小麦播种、收获等,强化其对作物栽培的感性认识;请一些农业专家给学生做报告,讲一下我国农业的“过去、现在、将来”发展趋势,让大家了解到传统农业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农业;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现代化农业视频,同时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现代化农业的优势。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

教师是学生前进方向的指路人,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青年教师入职后,不要急于要求完成多少工作量,更不要急于上课。青年教师要多听一些老教师讲课,学习老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在青年教师试讲课阶段,应当安排一些老教师听课,然后给予青年教师相关意见和建议。举办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同时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青年教师还要多进行科研和生产实践,多参加国内外优质科研人员的报告会,同时学校要增加青年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让青年教师随时掌握最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科研知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制度

目前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是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不断加强互联网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尽量多加入一些实物照片和动画,少一些枯燥的文字描述,同时结合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这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另外,网络直播越来越流行,教师可以将其应用于课堂中,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时尚性。例如,讲到水稻插秧时,老师可以与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连线视频,现场展示人工插秧和机器插秧等技术,同时学生可以提问任何课程相关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短视频应用程序(App)迅速崛起,使用手机分享和观看视频成为很多人日常娱乐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不同作物各个生长环节和关键管理措施拍摄和剪辑成小视频挂在网上,供学生空闲时观看和浏览,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作物栽培的乐趣,还能提高《作物栽培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等,在讲授完一个作物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去搜集该作物栽培过程中涉及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热点,做成PPT,下节课讲给大家;或者老师可以提前选一些最新的科研论文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记入最终的课程考核中。考試方式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建议在学科总成绩中,期末卷面成绩仅占20%~30%,平时的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等占70%~80%,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也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四)加大实习基地建设

《作物栽培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因此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习基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因此完善实习基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在校园里建立一定面积的实习基地,种植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和棉花等农作物,用于授课过程中学生进行形态识别和简单调查,让学生对作物有初步的接触,学生课余时间也可以亲自参与作物的具体栽培和管理过程。其次,完善校外科研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耕地、播种、灌溉、施肥等栽培设施,同时在基地中建立学生宿舍和餐厅,让学生能在科研基地实习一周至两周甚至更长时间,直观学习和参与小麦播种、水稻插秧、棉花打顶等栽培措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学到的理论知识,实现真正的生产实习。最后,还要加强跟农科院、农科所或一些种业公司的合作,让学生在不同平台中了解农业的多样化。

三、结语

国家的发展要靠农业,农业的发展要靠新时代具备专业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大学生,因此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农业发展趋势的大学生迫在眉睫。《作物栽培学》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科,因此对《作物栽培学》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农业,乐于学习农业,同时还能将学到的农业知识真正应用于农业、服务于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明珠,邓世媛,唐湘如.“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20-221.

[2]王术,黄元财,贾宝艳等.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思路——以沈阳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教学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0(6):715-718.

[3]武立权,黄义德,黄正来等.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3(19):63-64.

[4]史勇,董永彬,金維环等.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在种子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7):256-258.

[5]董永彬,吴连成,赵亚丽等.多媒体技术在《种子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240-241.

[6]郎微,周海悦,薛威等.大学生网络直播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1):23-24.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改革措施教学问题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