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传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7-27石涛

决策探索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标准重点装备

石涛

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正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位置,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以重点产业高质量保障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以重点产业多彩浓彩实现中原更加出彩。

一、河南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高赋税产业豫烟率先突破

2018年,全省烟草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消费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香精香料工程研究中心、烟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智慧工厂建设,税利突破600亿元,社会履责能力显著增强。2018年,社会库存持续下降,烟草产品实现顺价,烟草行业发展状态逐渐趋稳。紧盯重点地区,持续深入开展打假专项行动,得到了公安部和国家烟草局的充分肯定,极大地优化了卷烟的社会消费环境。

(二) 先进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持续发力

河南以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制造升级、创新升级。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2%,其中,电子制造、食品制造、汽车制造以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2%,同比增长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内制造业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河南装备制造业规模已经进入全国前列。

(三)现代服务业领域物流集群发展

作为全国知名物流大省,2018年河南省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国际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物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降低成本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全省物流业着力国际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等重点领域,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3.09万亿元,增长9.0%,高于全国2.6%。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7373.08亿元,增长7.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0.2%,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3%,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单位GDP所消耗的社会物流费用连续6年回落。随着全省物流业转型攻坚持续深入,物流细分行业增势良好,快递物流持续增长,跨境电商物流增速迅猛,物流“河南方案”已初显成效。

二、河南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供给结构仍需优化

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煤炭、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占河南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较高,新兴产业发展比例偏低,中高端产业的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去产能仍旧面临巨大的压力。煤炭方面,去产能主力将由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煤矿转向正常运营的煤炭企业,关停难度加大,尤其是正常职工转移与安置问题的难度较以往明显加大。钢铁方面,钢铁企业一般都是高负债企业,如果关停将会对企业正常还贷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引发破产危险,在国内钢铁利润有所回升的状态下,“地条钢”有回头的迹象。

(二)生态环境压力仍然较大

河南省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当前,全省附加值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污染物排量对环境的影响较大。2018年,环保部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8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03个,其中河南省地市(区)就多达26个,存在的问题包括工业企业未安装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工业企业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VOCs整治不到位、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等,企业自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仍有待加强。

(三)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一是传统企业改革滞后。传统重点企业大多数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分布面广、线长,缺乏有效的产业整合、辅业资产等历史遗留问题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破题的痛点和难点,省内重点企业改革的步伐较慢,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并未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是创新能力偏弱。一方面是科技研发投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科技投入产出比偏低,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科技承载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缺乏健全的价格形成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科技成果不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三是管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国有企业逐利性比私有企业弱,效率本身低于私有企业,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未得到较好解决。

三、河南省重点产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高标准去产能。严格按照传统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规律,执行环保、能耗、技术、安全以及质量等更高标准,依法依规取缔违法违规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煤炭、有色、化工、食品等行业过剩产能,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调状况、腾空间、挪位置。二是高标准建设供给质量体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健全计量支撑、技术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质量技术体系,打造质量技术、质量监管、质量信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等一体化的供给质量体系,同时,深入开展服务质量、工程質量等提质升效行动,重点围绕烟草、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等重点产业提质工程,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打造具有河南产业优势的“河南标准”。三是高标准建设河南品牌体系。围绕食品消费、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行业标准话语权,打造河南优势品牌。

(二)摆正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位置

一是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创新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全省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烟草业等行业的技术创新优势,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以企业为载体,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成几个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凝聚创新向心力,引领重点产业跨越式发展。二是高标准完成“三化改造”。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为创新发展方向,逐步推进技术变革、产业变革,以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项目产业化构建绿色生产体系,逐步提升协同网络化、生产智能化、定制个性化能力,建设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三是高标准培育创新引领主体。以烟草、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矿山装备等重点产业为主体培育创新龙头企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为载体培育“独角兽”企业,尽快在中原形成一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四是高标准建设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不断优化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坚持以人才为中心,以创新为载体,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三)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锚定全国一流目标,努力建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梳理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聚焦企业办事痛点堵点难点,在重整改、提优势、建机制上狠下功夫,扎实做好补短、补软、补缺工作。要聚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高质量政务服务环境。二是抓好国家战略政策优势。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为载体,积极探索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国内外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大力引进科技、管理、金融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建成河南产业发展的价值洼地、人才高地、创新的新领地,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中探索产业高质量“河南新模式”。

【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中部地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19E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标准重点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防晒装备折起来
重点推荐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