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米脂卧虎湾战国秦汉墓葬发掘简报
2019-07-2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为配合米脂县卧虎湾新区开发建设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联合对卧虎湾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和第一次发掘。墓地位于米脂县东南,西邻210国道,南邻佳米公路,北距银州路600米,隔无定河与神延铁路相望。属米脂县银州镇南关村。墓地坐落在黄土梁坡面上,依黄土梁走向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最高点海拔959米。清理出东周、秦、汉、北周、宋、清等不同时期的墓葬257座,出土遗物千余件。其中以战国秦汉墓葬数量最多,共239座,出土随葬品1258件。现将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墓葬类型主要有土洞墓和土坑墓两类。
(一)土洞墓
13座。墓葬多被盗扰,仅4座保存相对完好。均为直线式土洞墓。墓内无二层台、壁龛等附属设施,个别墓葬封门保存较好,系以数根木棒并排竖立,现存柱窝,内有朽木痕迹。根据残存的板灰痕迹及铁棺钉推测葬具为木棺椁,其中有棺椁痕者2座,有椁痕者2座,有棺痕者3座。可辨葬式:直肢葬3座,屈肢葬4座。从保存相对较好的墓葬来看,随葬品多置于墓室内近墓道处,近墓主头端。根据墓道差异分为竖穴墓道与斜坡墓道二型。
A型 10座。竖穴墓道。
M 113 方向290°,被M 114打破。总长5.26米,由墓道、封门、墓室三部分组成。竖穴式墓道,平面呈长方形,口大底小,口长2.9、宽2.64米,墓底长2.46、宽2.1、深2.3~3.1米,墓底西端略高。封门以数根径长4~6厘米的木棒并排竖立而成,现残存数个柱窝,深10厘米,内有朽木痕迹。墓室已坍塌,进深2.60、宽1.04、残高1.30米,直壁,平底。墓道内填经夯打的坚硬黄褐色五花土,夯筑方法及夯层不清。一棺,长1.74、宽0.7~0.8、残高0.1米,棺板厚4厘米,棺底内侧有一层厚5~10厘米的草木灰。棺内人骨一具,仰身屈肢。铜环2件分别置于墓主头侧,陶器4件均置于墓室西部(图一、二)。
B型 3座。斜坡墓道。
M 116 方向17°。总长12米,由墓道、封门、墓室三部分组成。斜坡墓道,平面呈梯形,口大底小,墓口长7.2、宽1~1.68米,墓底长7.2、宽0.95~1.24、残深0~1.40米。坡长8米,坡度25°。封门由宽0.2、高2.1、厚0.1米的方木并排竖立组成。墓室为半土圹半土洞式,北端中部为土圹,在此基础上向东、南、西三侧延伸形成土洞,长4.1、宽2.15、高3.2、土洞部分高1.1米,直壁,平底,低于墓道南端底2.3米。一椁二棺,椁长4.1、宽2.1、高2.1米,椁板厚6、宽20厘米,两棺自东向西分别为棺1、2,棺1长1.86、宽0.7~0.64、高0.34米,棺2长1.86、宽0.6~0.64、高0.3米。漆箱位于棺1的北侧,长0.36、宽0.26、高0.1米。随葬品32件,铜印章1、铁车马器构件1套被扰于填土之中,陶壶5、双系罐1、带流罐1件;铜车马器构件1套、钫1、鼎1、勺1、洗1件;铁器1件;漆器2件置于椁内,铜镜1、铜铺首2置于棺1内,铜带钩1置于棺2内(图三、四)。
(二)土坑墓
226座。墓葬多遭受不同程度的盗扰,仅16座保存相对完好。竖穴土坑,少数有墓道,墓坑深浅不一,现存最深约5.3、最浅约0.5米。坑口与坑底大小相同或口略大于底。89座墓壁设有生土二层台,二层台位置及数量略有差异,部分带二层台的墓葬有壁龛。由于保存原因仅少量墓残存板灰痕迹,部分墓葬因盗扰严重仅残存椁痕,未见清晰棺痕,其中有棺椁痕34座,有椁痕者70座,有棺痕51座,仅见少量人骨或人骨残痕。可辨仰身直肢葬24座,屈肢葬14座,二次葬1座。随葬品多置于墓室或椁室一侧,有壁龛者置于壁龛中,多近头端。根据墓道的不同分为无墓道和有墓道两类。
1.无墓道墓 196座。根据墓坑平面形制不同,可分二型。
A型 195座。长方形或梯形竖穴土坑墓,根据有无二层台、壁龛,分为二亚型。
Aa型 106座。无二层台及壁龛。根据口底大小差异,分为三式。
I式 40座。口大底小。
M 148 方向15°。墓口平面呈长方形,口大底小,墓口长2.2、宽1.4米,墓底长2.06、宽1.14米,墓口至墓底深1.5~1.6米;墓壁斜直内收,平底。一棺,长1.08、宽0.7米。棺中人骨一具,仰身直肢葬。随葬品3件,彩绘腹耳罐1件置于墓主头部北侧,绳纹罐2件分别放置于墓底西侧的南北两端(图五)。
II式 25座。口大底小,双层收分,墓壁上部斜内收,下部为直壁。
M 54 方向195°,被一近代墓打破。墓口平面呈长方形,墓口长3.12、宽2.04米,墓底长2.74、宽1.12米,墓深3.3米。自墓口向下至2.3米处四壁斜直内收,之下直壁,墓底较平。一椁一棺,椁长2.74、宽1.12、高1米,棺长1.82、宽0.7米。随葬品6件,均置于墓底南侧(图六)。
III式 41座。口底同大。
M 84 方向85°。墓口平面呈梯形,长3.3、宽1.5~1.6、残深0.10~0.7米,直壁,平底。一椁,长3、宽1.1米。椁内棺痕已不存,椁室西部人骨一具,仰身直肢葬。随葬品20件,铜盆3、釜2、奁1、勺1件;陶罐3件置于椁室东部,铜镜1、铜饰2件置于墓主头部偏东,印章2件置于椁室北部,铜带钩1件置于椁室中部,铜铃1、铁灯1、铁镇4件被扰于填土中(图七)。
Ab型 89座。带生土二层台,部分墓葬有壁龛。
I式 45座。四周二层台,多有壁龛。
M 1 方向350°。墓口平面呈长方形,口部长3.6、宽2.8米。墓口以下2.1~2.3米处有生土二层台,东侧宽0.5、南北两侧宽0.4、西侧宽0.34米,二层台台面长3.04、宽2.04米。墓底长2.24、宽1.2米,墓口至墓底深3.1~3.3米。二层台以上壁面斜直内收,收分明显,二层台以下壁面平直,墓底较平;壁龛位于二层台的北侧壁面底部,长0.84、进深0.38、高0.5米。墓内填土经夯打清。一椁一棺,椁长2.24、宽1、残高0.2米;棺长1.8、宽0.6米。棺中仅残存部分人骨,可辨葬式为屈肢葬。随葬品2件,陶带耳罐1被扰于盗洞内,陶绳纹罐置于壁龛内(图八)。
II式 44座。二层台数量减少,部分有壁龛。
M 9 方向 10°。墓口平面呈长方形,口部长3.67、宽3.13米。墓口以下2.2米处有生土二层台,东侧宽0.42、西侧宽0.48米,南北两侧无二层台。二层台台面长2.88、宽2.35。墓底长2.88、宽1.44米,墓口至墓底深3.3米。二层台以上壁面斜直内收,收分明显,二层台以下壁面平直,墓底较平。一棺,长2.16、宽0.9米。棺内人骨一具,仰身直肢葬。随葬品4件,均置于棺外北部(图九)。
M 17 方向275°。墓口平面呈梯形,口部长3.2、宽2.5~2.7米。墓口以下2米处有生土二层台。西侧宽0.4、南侧宽0.4、北侧宽0.42米,东侧无二层台,二层台台面长2.48、宽1.9米。墓底长2.10、宽1.16米,墓口至墓底深2.8米。二层台以上壁面斜直内收,收分明显,二层台以下壁面平直,墓底较平。壁龛位于西侧壁面,龛底距墓底高0.25米,长1.06、进深1、高0.8~1米。一棺,长1.7、宽1米。棺内人骨一具,仰身屈肢葬,双腿向上屈起。随葬品10件,束颈绳纹罐1、小口大罐1、直口罐1、陶釜1件置于壁龛内,此外壁龛内有动物骨骼及漆皮,陶瓦棱纹罐1、铜镜1、铜勺1、铁器1、玉器1套、骨器2件置于墓主头部(图一〇)。
M 103 位于墓地中部偏东南,开口距地表深1.4米。系带二层台的竖穴土坑墓,方向15°。墓口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0、东西宽4.7米,二层台台面南北长3.42、东西宽3.5米,墓口至二层台台面残深3.0米;生土二层台位于西、南两侧,西侧宽1.6、南侧宽0.8米;二层台以下土坑下面呈长方形,口底同大,南北长3.28、东西宽1.9、深1.4米;墓口至墓底深4.4米,二层台以上壁面斜直内收,收分明显,二层台以下壁面平直,周壁规整,平底,无工具加工痕迹。墓内填较硬的黄褐色五花土,棺椁内填满淤积土,较为纯净。盗洞一处,平面呈圆形,径长0.6米,位于墓葬的西部,至墓顶直通墓底。
葬具为一椁一棺,残存板灰,结构不清,南北向摆放,椁长3.2、宽1.5、残高0.2、椁板厚0.06~0.12米,棺长1.98、宽0.75、残高0.2、棺板厚0.04~0.08米;头箱,位于椁内、棺的北侧,东西长1.28、南北宽0.65、残高0.2、厚0.04 0.5、南侧宽0.25~0.45、西侧宽0.15~0.3、北侧宽0.2~0.45米,二层台台面长3~5.1、宽2.88~4.48米。墓底长2.10~4.4、宽2.05~4米,墓口至墓底深5米;二层台以上斜壁内收,二层台以下直壁,平底。墓内填经夯打的黄褐色五花土,由一层夯土一层石块相互间隔夯打而成,夯层厚度20厘米。墓底一层黑色木炭。随葬品11件,玉剑摽1、玉片30、玉璧1、铜剑1、铜镦1均置于墓底东侧,其余陶器扰于盗洞中(图一二)。
2.有墓道墓 30座。根据墓葬平面形制不同,可分三型。
A型 26座。直线墓道土坑墓。
M 155 “凸”字形土圹墓,方向330°。残长8.4米,由墓道、封门、墓室三部分组成。梯形斜坡式墓道,口大底小,口部长2.8、宽1.6~1.74米,底部长4.40、宽1.20~1.3、高2.16~3.74米。斜坡残长4.90米,坡度22°。封门仅残存一块片状砂石,平砌于墓道最北端西侧,残高0.1、残宽0.4、进深0.42米。墓室底低于墓道底0.3米,平面呈长方形,口大底小,口部长4、宽3.8米,墓底长3.8、宽3.6米,墓口至墓底深4.7米。自墓口深至2.9米处,四壁斜直内收,之下墓壁系石砌,口底同大,四壁石墙宽0.5米,以形状、大小不一的片状砂石块纵向错缝平砌,石块之间以黄色粘土粘合而成,石块与墓圹壁成之间用碎石块、五花土填充,石砌壁面较直,墓底较平。葬具仅存一椁,内部棺痕不存,椁长2.8、宽2.6、残高1.1米。椁内人骨已残,难辨葬式,但于扰土中发现残盆骨三副。随葬品8件,均被扰于填土中(图一三)。
M 11 方向15°。总长11.2米,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梯形斜坡式墓道,口底同大,直壁,长7.80、宽0.9~1.32、残深0~3.8米,斜坡长8.9米,坡度33°。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口大底小,墓口长3.4、宽3.1、墓底长2.80、宽2.5、深3.8米;墓室周壁斜直内收,平底。葬具已不存,人骨两具置于墓室东南角,残存骨骼可辨为屈肢葬。随葬品18件,陶灶1置于墓室西北角,铜车马器构件置于墓室的东南部,其余器物均扰于填土或盗洞中(图一四)。
B型 3座。曲尺形带墓道土坑墓。
M 255 方向110°。总长4.26米,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圆角长方形墓道,东端被晚期地层破坏,口底同大,墓道口残长1.8、宽1.36、残深0~1.2米。斜坡残长1.2米,坡度40°,南端有一宽0.3、高0.1米的台阶。墓室底低于墓道底0.4米,平面呈长方形,口底同大,长3、宽1.4、残深1.3~2.3米,平底。葬具、葬式不明,随葬品6件,均扰于填土中(图一五)。
C型 1座。吕字形带墓道土坑墓。
M 241 方向295°。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竖穴墓道,平面呈长方形,长4.1~4.2、宽1.5、残深0.9~2.6米,直壁,底部西侧高于东侧0.2米。墓道中间放置石块。土洞式甬道,平顶,宽1.4、进深1.7、高1.6米,直壁,甬道底高于墓道、墓室底部0.2米,东、西两壁各有一宽0.2、进深0.08、高1.4米的凹槽,底部各放一片状石块,应为封门石。长方形墓室,口大底小,墓口长3.7、宽2.4、墓底长3.5、宽2.2、残深1.7~3.7米,壁面斜直内收,平底。墓室填大量木炭,东南部置一石块。葬具葬式不清,随葬品1件扰于填土中(图一六、一七)。
二、随葬器物
226座墓中除39座被盗扰严重未见随葬品外,其余墓葬均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其中少者仅1件,最多者可达51件,一般5~10件。有陶、铜、铁、锡、玉、石、骨器等。此外,部分墓葬残存漆皮痕迹,应有漆器随葬。
(一)陶器
509件,其中较完整者479件。占出土随葬品的绝大多数。大部分烧制火候较高,亦有火候较低者。陶质以泥质灰陶及夹砂灰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红陶及夹砂黄褐陶。装饰纹样因器类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多为素面,绳纹次之,另有少量凹弦纹等。器形有罐、釜、鼎、锜、甑、盆、蒜头壶、茧形壶、灶、囷、灯、房、井等。
矮领直口罐 104件。均为泥质灰陶。直口较矮,部分微侈口。根据器身形态差异,分为五型。
A型 50件。器形扁矮,根据腹部最大径位置变化,分为四式。
I式 6件。最大径位于器身三分之一处。标本M 94:2(图一八,4)。直口,圆唇,圆肩,弧腹,平底。腹上部饰一周斜向绳纹,其上叠饰三道凹弦纹,肩部残留绳纹。轮制。口径14.4、最大径26.2、底径13.8、高18.3厘米。标本M 101:2(图一八,17)。直口,方唇,圆肩,弧腹,平底。口部外侧残存绳纹,腹上部饰一周竖向细绳纹。轮制,器身刮抹痕迹明显。口径11.1、最大径18、底径8.3、高12厘米。
II式 27件。最大径较I式下移。标本M 51:10(图一八,9)。直口,尖唇,圆肩,弧腹,小平底。腹上部饰绳纹。轮制,器表有刮抹痕迹。口径12、最大径21.2、底径12.4、高12.8厘米。标本M 223:5(图一八,13)。直口,方唇,圆肩,弧腹,平底。素面。轮制。口径12、最大径19.6、底径11.2、高11.8厘米。
III式 13件。最大径较II式下移。标本M 27:7(图一八,12)。直口微侈,方唇,圆肩,弧鼓腹,平底。素面。轮制。口径11.6、最大径20.4、底径10.5、高11.8厘米。标本M 56:9(图一八,19)。直口,方唇,圆肩,鼓腹,平底。素面。轮制。口径10.3、最大径18、底径10、高10.2厘米。
IV式 4件。最大径位于器身二分之一处。标本M 27:6(图一八,10)。直口,方唇,圆肩,鼓腹,平底。腹部残留部分绳纹。轮制。口径11、最大径20.3、底径10.1、高10.7厘米。标本M 236:3(图一八,16)。直口微侈,圆唇,溜肩,斜折腹,平底。素面。轮制。口径11.5、最大径17.8、底径10、高8.6厘米。
B型 17件。器形瘦高。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分为二式。
I式 4件。腹部斜收,器形较大。标本M 22:2(图一八,5)。直口,圆唇,广肩,腹部斜收,平底。腹上部饰一周斜向绳纹,口部残留绳纹。轮制。口径14.8、最大径26.4、底径14.4、高20.2厘米。标本M 246:6(图一八,8)。直口微侈,方唇,圆肩,腹微鼓,平底。腹上端有一道刻划纹。器身有刮抹痕迹。口径14.5、最大径24、底径14、高18厘米。
II式 13件。腹部内收较直,器形相对较矮小。标本M 11:15(图一八,18)。直口微侈,方唇,圆肩,腹部直收,平底。肩部两道凹弦纹。轮制,下腹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0.7、最大径17.5、底径11.2、高12.2厘米。标本M 35:5(图一八,6)。直口,圆唇,圆肩,弧腹,平底。口部及下腹部饰纵向绳纹。口径12、最大径20.1、底径11、高14.9厘米。
C型 28件。器形鼓胖。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分为二式。
I式 11件。腹部弧收,器身较高。标本M 23:4(图一八,2)。直口,方唇,圆肩,弧腹内收,平底。腹中部饰一周斜绳纹,时断时续。轮制,下腹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2.8、最大径25.5、底径13.4、高20.2厘米。标本M 149:4(图一八,1)。直口,厚圆唇,鼓肩,弧腹,平底。素面。轮制。口径12.4、最大径16.6、底径16.3、高22.3厘米。
II式 17件。弧腹微鼓,器身矮胖。标本M 9:3(图一八,7)。直口,方唇较厚,唇缘有凹槽,圆肩,鼓腹,平底。颈部残留绳纹,腹中部饰一周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刻划纹。轮制,下腹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5.7、最大径25.2、底径13.6、高16.8厘米。标本M 108:2(图一八,3)。敛口,厚方唇,唇面有凹槽,圆肩,鼓腹,平底。腹中部饰竖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轮制。口径13.3、最大径23、底径12.4、高17.2厘米。
D型 2件。窄肩,器身较鼓。标本M 82:4(图一八,14)。直口,圆唇,窄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口径9.7、最大径15、底径9.6、高12.4厘米。标本M 147:2(图一八,11)。直口微侈,圆唇,窄溜肩,深弧腹,平底。下腹部饰纵向绳纹,口部残留绳纹。轮制。口径12.5、最大径17.8、底径10、高13.6厘米。
E型 7件。窄肩,腹部斜收。标本M 5:3(图一八,15)。直口,圆肩,腹部斜收,平底。肩腹交接处饰一周纵向细绳纹。口径10.3、最大径16.6、底径7.5、高10.6厘米。标本M 84:10(图一八,20)。直口,方唇,溜肩,弧腹,平底。素面。轮制。口径9.1、最大径15.7、底径8.2、高10.7厘米。
高领侈口罐 18件。均泥质灰陶。侈口较长。根据形态差异分为二型。
A型 18件。器形扁矮。标本M 11:13(图一九,4)。侈口,圆肩,腹部斜收,平底。腹上端饰一道凹弦纹。轮制,器身有刮削痕迹。口径10.3、最大径18.8、底径10.4、高11.8厘米。标本M 149:3(图一九,3)。直口微侈,圆唇,窄溜肩,腹部斜收,平底。素面。轮制。口径9.8、最大径13.4、底径9.6、高8.8厘米。
B型 8件。器形瘦高。标本M 11:2(图一九,1)。侈口,方唇,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器身有刮削痕迹。口径10.4、最大径18.2、底径9.6、高14.4厘米。标本M 143:9(图一九,2)。侈口,方唇,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口径12.2、最大径20.9、底径12.5、高17.4厘米。
小口大罐 59件。均为泥质灰陶。体型较大,小口束颈,多通体饰绳纹。根据形态差异分为二型。
A型 45件。体型较大,腹部斜内收。可依据肩、腹差异分为三亚型。
Aa 33件。束颈较直,圆肩,腹部斜收。根据肩腹部差异分为四式。
I式 6件。广圆肩,腹部斜收较高。标本M 14:2(图二〇,17)。侈口,窄平沿,方唇,束颈,圆肩,深弧腹,平底。颈部残留绳纹,肩、腹上部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口部有轮制痕迹,腹下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2.3、最大径22.8、底径14.7、高28.4厘米。标本M 178:1(图二〇,13)。侈口,外斜沿,方唇,束颈,圆肩,弧腹,平底。肩腹部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腹下部抹光。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5.5、最大径35.6、底径14.3、高29.6厘米。
II式 10件。广圆肩或溜肩,弧腹。标本M 136:1(图二〇,10)。侈口,平沿,方唇,束颈略高,广肩,上腹微鼓,弧腹,平底。颈部及肩上端残留绳纹,肩及腹上部先饰纵向绳纹,其上叠数道凹弦纹,腹下部有刮削痕迹。轮制。口径12、最大径24.6、底径16.2、高28.6厘米。标本M 202:5(图二〇,15)。侈口,窄沿,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部先饰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腹中部饰斜绳纹。颈部有刮抹痕迹。口径11、最大径28.1、底径14.5、高23.7厘米。
III式 13件。肩较II式窄,弧腹。标本M 53:1(图二〇,11)。侈口,平折沿,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腹中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1、最大径28.6、底径14、高21.3厘米。标本M 140:2(图二〇,14)。侈口,窄平沿,沿面有凹槽,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腹部先饰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6、最大径32.8、底径17.6、高29厘米。
IV式 4件。窄肩,腹部斜收较急。标本M 23:3(图二〇,5)。侈口,外斜沿,尖圆唇,溜肩,上腹较直,下腹弧内收,平底。肩、腹中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有轮制痕迹,腹下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2.8、最大径37、底径17.6、高35厘米。标本M 35:1(图二〇,1)。侈口,平沿,沿面中部内凹,方唇,束颈,圆肩,深弧腹,平底。肩、腹上部先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残留绳纹纹理。口径14.5、最大径38、底径15.7、高34.4厘米。
Ab 7件。斜束颈,溜肩,腹部斜收。标本M 16:1(图二〇,18)。侈口,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肩、腹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6、最大径30、底径14、高27.6厘米。标本M 20:8(图二〇,2)。侈口,平沿,方唇,溜肩,腹微鼓,平底。肩、腹上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口部有轮制痕迹,腹下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2、最大径23.8、底径17.6、高32.6厘米。
Ac 5件。束颈较直,圆肩鼓腹,器身略呈球形。标本M 67:1(图二〇,9)。口部略残,侈口,外斜沿,方唇,圆肩,鼓腹,平底。腹部饰斜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弦纹。口部有轮制痕迹,肩部有刮抹痕迹。口径12.6、最大径35.8、底径16.8、高29.2厘米。标本M 123:6(图二〇,6)。侈口,平沿,方唇,唇缘有凹槽,圆肩,鼓腹,平底。肩部、腹中部先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腹上部抹光,腹下部有刮削痕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2.9、最大径34、底径16、高30.2厘米。
B型 14件。体型偏小,腹收较直。根据肩腹差异分为三式。
I式 6件。溜肩,腹部斜收。标本M 99:1(图二〇,4)。器身略有残缺,侈口,窄沿微外撇,方唇,溜肩,深腹,平底。肩、腹中部先饰斜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2.6、最大径26.4、底径14、高27.1厘米。标本M 118:1(图二〇,7)。侈口,窄平沿,方唇,溜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腹部刮抹痕迹明显,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2.4、最大径30、底径14.8、高28.6厘米。
II式 5件。广平肩,斜直腹。标本M 21:5(图二〇,12)。侈口,方唇,唇缘有凹槽,广平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有轮制痕迹,腹下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1.5、最大径25.6、底径14.8、高23厘米。标本M 194:8(图二〇,3)。侈口,窄平沿略外撇,方唇,唇缘中部有凹槽,广肩,腹部斜收,平底。肩上部、腹上部先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肩腹交接处饰一周麦粒状戳刺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2.2、最大径29.4、底径13.6、高27.3厘米。
III式 3件。折肩,腹部直收。标本M 11:16(图二〇,8)。侈口,斜沿外撇,尖唇,斜颈,广折肩,腹部直收,最大径位于腹上部,平底。肩部饰一周方格纹。器身有刮削痕迹。口径10.7、最大径23.4、底径16.1、高27.2厘米。标本M 155:2(图二〇,16)。侈口,窄沿外撇,方圆唇,溜折肩,斜腹直内收,平底。颈部饰三角形刻划纹,肩中部饰一道绳纹。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1、最大径24.4、底径17.4、高24.7厘米。
缶 17件。均为泥质灰陶。溜肩折腹,肩腹交接处多磨光。根据器形差异分为三型。
A型 5件。器形瘦高。根据肩腹变化分为二式。
I式 3件。 折 肩。 标 本M 49:4(图二一,2)。侈口,窄平沿,沿面有凹槽,方唇,溜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饰两周方格纹,腹中上部饰一道弦纹,其下饰纵向细绳纹,肩上残留绳纹。轮制。口径11.6、最大径33、底径17.3、高35厘米。标本M 246:7(图二一,1)。侈口,外斜沿,方唇,束颈,溜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饰细绳纹,腹下部饰篮纹。轮制。口径12、最大径33.8、底径18.4、高33.8厘米。
II式 2件。 圆 肩。 标 本M 181:4(图二一,3)。侈口,斜沿,方圆唇,圆溜肩,直腹斜内收,平底。肩中部饰一周纵向细绳纹。轮制。口径11.9、最大径31、底径16.6、高30.2厘米。
B型 10件。器形较胖。标本M 19:3(图二一,4)。侈口,平沿,方唇,唇缘有凹槽,溜肩,深弧腹,平底。颈部残留绳纹纹理,肩部、腹上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轮制,腹下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2.4、最大径30、底径15.5、高27厘米。标本M 205:4(图二一,5)。侈口,窄沿外撇,方唇,广溜肩,腹微鼓,平底。肩部、腹中部先饰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刻划纹及凹弦纹。轮制。口径11.2、最大径29.7、底径13.6、高24.6厘米。
C型 2件。器形扁矮。标本M 176:3(图二一,6)。侈口,方唇,广平肩,腹部斜收平底。肩部、上腹部先饰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下腹部残留部分绳纹。轮制。口径10.2、最大径30.4、底径15.2、高23.4厘米。
绳纹罐 41件。均为泥质灰陶。体型较小,束颈,通体饰绳纹。根据颈部不同分三型。
A型 27件。细束颈。又据整体形态分四式。
I式 3件。腹部最大径偏上,器形瘦高。标本M 135:1(图二二,2)。侈口,方唇,圆肩,上腹部微鼓,下腹部斜收,平底。器表先饰竖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残留绳纹。口部有轮制痕迹,下腹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0.5、最大径23.9、底径12.2、高27.4厘米。标本M 175:1(图二二,7)。侈口,窄平沿,沿面中部内凹,方唇,圆肩,弧鼓腹,平底。肩腹部先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肩上部残存部分绳纹。腹下端有刮削痕迹,轮制。口径10.3、最大径24.4、底径12、高27.4厘米。
II式 17件。腹部最大径略下移,器形变矮。标本M 198:5(图二二,8)。侈口,窄平沿,沿面有凸棱,方唇,唇缘中部有凹槽,溜肩,上腹微鼓,下腹弧内收,平底。肩、腹部先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肩上部残留部分绳纹。下腹部有刮削痕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最大径20、底径10、高20厘米。标本M 220:3(图二二,5)。侈口,外斜沿,方唇,唇缘有凹槽,溜肩,圆腹,平底。肩、腹上部先饰绳纹,再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11.5、最大径23.7、底径11.7、高25.2厘米。
III式 10件。器身呈球形,器形矮胖。标本M 113:2(图二二,1)。侈口,窄平沿,沿面有一道凹槽,方唇,圆肩,鼓腹。肩、腹中上部先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腹下部有明显刮削痕迹,口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13、最大径24.4、底径11.6、高23厘米。标本M 144:1(图二二,4)。侈口,外斜沿,厚方唇,圆肩鼓腹,平底。腹部饰先竖绳纹,后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残留部分绳纹。唇缘有轮制痕迹。口径11.2、最大径 23.6、 底 径 11.1、高21厘米。
IV式 7件。长颈,腹部最大径偏下。标本M 17:6(图二二,6)。侈口,平沿,方唇,长颈,溜肩,圆腹,最大径位于腹中上部,平底,肩部以下饰竖向细绳纹,绳纹之上饰数道凹弦纹,将之分割成数段,口部有轮制痕迹,腹下部有刮削痕迹,口径11.8、最大径15.5、底径10、高17.2厘米。标本M 168:3(图二二,3)。侈口,宽平沿,沿面中部微内凹,方唇,溜肩,弧腹,平底。腹上部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颈部残留部分绳纹纹理。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0.5、最大径16.9、底径9.9、高16.2厘米。
B型 4件。 标本M 71:1(图二二,11)。束颈较短。直口微侈,圆唇,溜肩,弧腹,平底。器表、底部均饰粗绳纹。口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9、最大径19.3、底径11.8、高19厘米。标本M 148:3(图二二,9)。口微侈,窄平沿,尖圆唇,溜肩,腹部直收,平底。腹部饰纵向绳纹,部分被抹掉。器身刮抹痕迹明显。口径16、最大径23.9、底径13.3、高24.4厘米。
C型 10件。标本M 39:4(图二二,10)。口部残损,侈口,方圆唇,溜肩,弧腹,平底。肩、腹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口径10.7、最大径18.2、底径10.2、高18厘米。标本M 166:2(图二二,12)。直侈口,外斜沿,圆唇,溜肩,弧鼓腹,平底。肩、腹上部先饰绳纹,其上饰叠数道凹弦纹,颈部残留绳纹。口径11.5、最大径19.5、底径13.2、高20.3厘米。
鼎 13件。均为泥质灰陶。根据形态差异分为三型。
A型 3件。深腹,蹄足,附耳外撇,形体较大。标本M 103:5(图二四,3)。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个卷云环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内敛,方唇,深弧腹,圜底,下接三蹼形蹄足,蹄足肥硕,着地处微外撇,腹上端两附耳外撇。器盖素面,器身口部饰一道红色彩绘,腹部施四道红色彩绘,部分脱落。器身内壁轮制痕迹明显。口径18.4、裆高2、通高20.8厘米。
B型 9件。根据腹部及鼎足变化分为二式。
I式 5件。蹄足较为发达,附耳较直,附耳微外撇。标本M 5:6(图二四,6)。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个乳钉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尖圆唇,深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蹄足,足跟外鼓,腹上端两附耳略外撇。盖底部施以白色彩绘弦纹,器身口部施一周红彩绘弦纹,腹中部饰一道凸棱,器耳侧棱底部以红彩绘直线纹。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5.6、腹径20、裆高2.6、通高17.4厘米。标本M 51:7(图二四,1)。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个椭圆形乳钉,器身子母口内敛,方唇,弧腹,圜底,下接三低矮蹄足,足跟外鼓,着底处微外撇,腹上端两附耳略外撇。盖顶下端以红彩绘一道弦纹,弦纹之上以红色彩绘弧线纹、卷云纹,器身素面,腹中部有一凸棱。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5.5、腹径18.4、裆高2、通高14.8厘米。
II式 4件。蹄足退化矮小,三足直立,附耳较直。标本M 36:1(图二四,4)。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个圆饼状兽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内敛,圆唇,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直立兽形蹄足,腹上端接两外撇附耳。素面。口径13.2、腹径16.4、裆高2.6、通高12.8厘米。标本M 105:2(图二四,2)。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个椭圆形兽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内敛,尖唇,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直立兽形蹄足,腹上端接两上端外撇的附耳。素面。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2.8、腹径15.6、裆高2、通高12.6厘米。
C型 1件。鬲形鼎。标本M 162:4(图二四,5)。覆钵形器盖,盖顶附加三个乳突形器钮,器身敛口,方圆唇,深弧腹,圜底,下接三个圆锥形器足,腹上端接两附耳,耳中部微外鼓。素面。口径14、腹径16.8、裆高2.5、通高18.2厘米。
锜 13件。均为泥质灰陶。根据足部差异分为三型。
A型 2件。蹄足。标本M 88:2(图二五,3)。直口,方唇内敛,折肩,深腹,肩腹交接处有一隔棱,尖圜底,三蹼形足较为肥硕。肩部对称附加两兽形衔环铺首,肩部间隔施四道红色彩带,上部两彩带之间以红、白两色彩绘卷云纹,隔棱上以红彩绘波浪纹、圆点。口径8.4、最大径21.4、隔棱宽1.8、裆高2.6、通高17厘米。
B型 9件。蹄足。根据腹部及蹄足差异分为三式。
I式 3件。深腹,蹄足。标本M 30:1(图二五,1)。直口,方唇,圆肩,弧腹,肩腹交接处有一隔棱,圜底,三蹄足较为肥硕。肩部对称附加两兽形衔环铺首,肩部上下端各施一道红色彩绘,彩绘之间区域用红、白、紫、绿四彩绘卷云纹,铺首周边施以红色彩绘,蹄足与器身相接处饰一周红彩,蹄足上部以红彩绘水滴纹,足底处以红彩绘一道弦纹。口径8.3、最大径24.2、隔棱宽1.8、裆高2.2、通高14.4厘米。
II式 5件。腹较浅,蹄足较I式细。标本M 27:5(图二五,4)。直口,方唇,圆肩,浅腹,肩腹交接处有一隔棱,圜底,三蹄足。肩部对称附加两兽形衔环铺首,肩部上下端各施一道红色彩绘,彩绘之间区域内以红、白、绿三彩绘卷云纹,两铺首周边施以红色彩绘。口径8.5、最大径22、隔棱宽1.5、裆高3、通高12.2厘米。标本M 51:8(图二五,2)。直口,方唇,圆肩,弧腹,肩腹交接处有一隔棱,尖圜底,三蹄足。肩部对称附加两兽形衔环铺首,肩部上下端各施一周红色彩绘,彩绘之间区域以红、紫、青三色彩绘卷云纹。口径8.2、最大径21.6、裆高2、通高12.2厘米。
III式 1件。腹部浅平,蹄足细直。标本M 36:2(图二五,5)。直口,方唇,圆肩,肩部折棱明显,浅腹,肩腹交接处有一隔棱,近平底,三蹄足。肩部对称附加两兽形铺首。素面。口径6、最大径21.2、隔棱宽1.8、裆高2.5、通高10.4厘米。
C型 2件。无足。标本M 147:4(图二五,6)。敛口,方唇,圆肩,深腹,肩腹交接处有一隔棱,小平底。肩部用红、白两色彩绘,已漫漶不清。口径7.2、最大径23.4、隔棱宽1.5、高11.8厘米。
釜 30件。根据形态差异分为三型。
A型 4件。凸肩。根据底部差异,将其分为二式。
I式 1件。尖圜底。标本M 4:4(图二六,1),夹砂灰陶。侈口,外斜沿,圆唇,束颈,鼓腹,尖圜底。腹上部饰斜向细绳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3.1、最大径17.7、高15.5厘米。
II式 3件。圜底。标本M 55:2(图二六,3),夹砂红陶。直口,圆唇,鼓腹,圜底。腹部及底饰篮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8.5、最大径13.7、高10.6厘米。
B型 22件。溜肩。根据器形差异分为五式。
I式 2件。短沿,深弧腹,圜底。标本M 135:2(图二六,8),泥质灰陶。敞口,方唇,束颈,斜肩,深弧腹,圜底。腹上部饰斜向竖绳纹,之下饰麻窝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2.5、最大径14.3、高12.8厘米。
II式 4件。深弧腹,圜底。标本M 174:1(图二六,2),夹砂灰陶。敞口,方唇,束颈,腹微鼓,圜底。器表素面,内壁饰篮纹。内壁刮削痕迹明显。口径16、高14厘米。标本M 113:5(图二六,7),夹砂灰陶。侈口,长仰沿,沿面外侧微凸,方唇,束颈,溜肩,弧腹,圜底。器表饰细绳纹。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4.8、最大径15.6、高12.7厘米。
III式 5件。长仰沿,圆折腹,圜底微平。标本M 4:5(图二六,11),夹砂灰陶。侈口,长仰沿,方唇,束颈,鼓腹,圜底。鼓腹处饰一周细绳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2.4、最大径15、高11.8厘米。标本 M 113:4(图二六,12),夹砂灰褐陶。侈口,长仰沿,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圜底。肩以下饰细绳纹。器身有泥条盘筑痕迹及烟炱痕迹。口径11.6、最大径15.6、高12.7厘米。
IV式 4件。敞口,肩腹折棱明显,圜底。标本M 53:2(图二六,10),夹砂灰陶。侈口,方圆唇,折腹,圜底。口部残留绳纹。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1.8、最大径14、高11.6厘米。标本M 202:2(图二六,4),泥质灰陶。侈口,方唇,溜肩,折腹,圜底。腹部以下饰绳纹,肩以上残存绳纹。口径12.8、最大径17、高14.4厘米。
V式 7件。敞口,浅腹,圜底。标本M 19:1(图二六,6),夹砂灰陶。侈口,方唇,溜肩,弧腹,肩腹交接处有折棱,圜底。素面。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3、最大径15、高12厘米。标本M 43:3(图二六,9),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折腹,圜底。腹部饰斜向细绳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0.5、最大径15、高11.9厘米。
C型 3件。筒形。标本M 185:1(图二六,5),夹砂灰陶。侈口,方唇,束颈,深弧腹,圜底。素面。器身有烟炱痕迹,轮制。口径13.3、最大径15.2、高14.2厘米。
带耳罐 18件。据耳部位置差异分为二型。
A型 8件。双耳位于颈肩交接处。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又可分为二亚型。
Aa型 7件。高领,直口或微敞,体型较小。标本M 139:1(图二七,4),夹砂灰陶。侈口,高领,溜肩,弧腹,平底。肩部与器耳对称处饰三道凸棱纹,两器耳之下各饰两道弧形凸棱纹,器身中部对称处各饰一道竖向凸棱纹。肩部附耳以泥片加以固定。口径10.1、最大径14、底径6.2、高17.2厘米。标本M 159:4(图二七,3),夹砂灰陶。侈口,圆唇,斜高领,溜肩,深弧腹,平底。肩上饰一道附加堆纹。肩部附耳以泥片加以固定。口径8.9、底径6、高13厘米。
Ab型 1件。矮领,敞口,通体饰绳纹,体型较大。标本M 64:2(图二七,1),泥质灰陶。敞口,方唇,斜高领,深弧腹,底微外凸。腹部饰斜向竖绳纹,底部亦饰绳纹。领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6.2、底径10、高21厘米。
B型 10件。双耳位于口肩部。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分为三亚型。
Ba型 6件。直口或微敞,弧腹微鼓,体型较小。标本M 12:2(图二七,2),夹砂磨光灰陶。侈口,外斜沿,圆唇,束颈,鼓腹,平底。素面。器表有刮抹痕迹。口径10、底径7.8、高10.5厘米。标本M 183:3(图二七,7),夹砂灰陶。敞口,圆唇,束颈,深弧腹,平底。器表饰纵向绳纹,下腹抹光。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0、底径8.8、高11.2厘米。
Bb型 3件。微敞口,鼓腹,体型较大。标本M 136:3(图二七,6),泥质灰陶。直口,圆唇,束颈,鼓腹,平底。腹上端饰横绳纹,腹中部以下饰纵向竖绳纹。口部刮抹痕迹较为明显,器表有烟炱痕迹。口径12.4、最大径16.8、底径9、高14.2厘米。
Bc型 1件。敞口,弧腹,体型较大。标本M 166:1(图二七,5),夹砂灰陶,残。侈口,圆唇,斜高领,溜肩,弧腹,腹以下缺失。肩部与器耳对称处附加三道凸棱纹,其下附加一道波浪形凸棱纹。肩部附耳以泥片加以固定。口径10.6、残高10.1厘米。
敞口罐 2件。短颈,鼓腹,小平底,与所分的双耳罐形体较为相似,仅无耳。标本M 180:2(图二八),夹砂灰陶。敞口,外斜沿,方圆唇,束颈,鼓腹,平底。素面。器表有烟炱痕迹,轮制。口径12.3、最大径15.2、底径8.6、高12.2厘米。
甑 18件。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分为六型。
A型 8件。弧腹,带圈足。根据腹部差异分为三式。
I式 6件。深腹。标本M 30:9(图二九,5),泥质灰陶。敞口,平沿较宽,方唇,深弧腹,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内壁通体施红色彩绘,器表以红、白两色绘五道弦纹,腹最下端两道弦纹之间以白、绿二彩绘卷云纹。口径24.8、底径10.8、高13.8厘米。标本M 38:4(图二九,6),泥质灰陶。敞口,窄平沿,圆唇,上腹略直,下腹弧收,小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腹中部以红彩绘两道弦纹。器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21.2、底径9.2、高9.2厘米。
II式 1件。腹部较浅。标本M 143:4(图二九,7),泥质灰陶。敞口,宽平沿,圆唇,弧腹内收,矮圈足,底部有三个箅孔。器身有刮抹痕迹。口径19.4、底径8.1、高7.2厘米。
III式 1件。浅腹。标本M 105:6(图二九,8),泥质灰陶。敞口,宽沿微外撇,方唇,唇缘有凹槽,直腹斜内收,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素面。器身轮制痕迹明显。口径19.1、底径8.4、圈足高0.8、通高6.6厘米。
B型 4件。束颈,弧腹,有圈足。根据腹部是差异分为二亚型。
Ba型 1件。深腹。标本M 102:2(图二九,1),泥质灰陶。敞口,斜折沿,方唇,深弧腹,小平底,矮圈足,底部有箅孔。腹上端对称附加两兽形铺首,腹部饰二道凹弦纹,圈足上部有一道凸棱,底部有刻划纹。口径22.2、圈足径10、高16.4厘米。
Bb型 3件。浅腹。标本M 4:3(图二九,3),夹砂灰陶。侈口,外斜沿,圆唇,束颈,鼓腹,圜底。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3.1、最大径17.7、高15.5厘米。
C型 3件。折腹。标本M 16:4(图二九,2),泥质灰陶。敞口,平折沿,尖圆唇,上腹较直,下腹斜直内收,平底,底部有箅孔。素面。下腹部有刮抹痕迹。口径24.5、底径11、高11厘米。
D型 1件。筒形深腹。标本M 27:16(图二九,10),泥质灰陶。微敞口,宽沿外撇,沿外侧有一道凹槽,圆唇,深弧腹,底内凹,底部有箅孔。腹部上端饰两道凹弦纹,之下饰两周方格纹。轮制。口径17.4、底径9.2、高16.3厘米。
E型 1件。深腹,下腹直内收。标本M 246:2(图二九,4),泥质灰陶。直口,宽沿微外撇,方唇,上腹较直,下腹斜直内收,平底,底部镂数个圆形箅孔。上腹中部饰一道横向粗绳纹,腹中部饰一周方格纹。腹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21.4、底径10.1、高19.2厘米。
F型 1件。深腹,上腹较直,下腹内收。标本M 167:1(图二九,9),泥质灰陶。微敞口,外斜沿,尖圆唇,上腹较直,下腹弧内收,上下腹交接处折棱较明显,平底,底部有数个圆形箅孔。素面,上腹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13.8、底径6.5、高8.8厘米。
盆 14件。均为泥质灰陶。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分为四型。
A型 5件。上腹微内凹,体型较大。根据上腹部差异分为二式。
I式 2件,上腹较直。标本M 67:3(图三〇,3)。微敛口,宽平沿,沿面有两道凹槽,圆唇,斜腹内收,平底。素面。轮制。口径23.8、底径12.3、高10厘米。
II式 3件,上腹外斜。标本M 222:2(图三〇,1)。敞口,尖唇,下腹斜内收,上下腹交接处折棱明显,平底。素面。轮制。口径21.4、底径8.9、高9厘米。
B型 4件。上腹平直,体型较小。根据整体形态差异分为二式。
I式 2件,折腹较深。标本M 167:4(图三〇,5)。敞口,宽沿外撇,圆唇,下腹斜收,平底。轮制。口径18.6、底径9.5、高7.3厘米。
II式 2件,弧腹较浅。标本M 11:3(图三〇,6)。敞口,宽沿外撇,沿面中部内凹,方唇,下腹斜收,平底。上腹部残留部分绳纹。轮制。口径20.7、底径5.6、高10.7厘米。
C型 3件。深腹,下腹内收。标本M 229:2(图三〇,2)。敞口,窄沿微外撇,尖唇,上腹较直,下腹斜收,平底。上腹部饰绳纹。口径18.7、底径8.8、高10.4厘米。
D型 2件。深腹,束颈。标本M 61:1(图三〇,4)。敞口,圆唇,束颈,上腹较鼓,下腹弧内收,平底。素面。器表有刮抹痕迹,内壁可见口沿与器身相拼接的痕迹。口径18.3、底径10.8、高11厘米。
钫 9件。形制相近。标本M 23:2(图三一,2),泥质灰陶。正方覆斗形子母口器盖,器身直口微侈,方唇,长颈中部微束,鼓腹,平底,下接方形高圈足。腹部两侧对称饰兽形铺首衔环,器盖表面以红彩绘“回”字形纹,顶部以红彩绘云纹,器身口部施两道红色弦纹,其下以红彩绘倒三角纹,腹部以红彩绘弦纹,大部分脱落,底座施两道红色彩绘弦纹。口边长12、腹边长21、圈足底边长13、圈足高4.1、通高40.4厘米。标本M 105:8(图三一,1),泥质灰陶。正方覆斗形子母口器盖,器身直口微侈,方唇,长颈,鼓腹,平底,下接方形高圈足。腹部对称附加两兽形铺首衔环,盖以红、白两彩绘“回”字形纹,顶部绘水滴纹,器身颈部上端以红、白两彩绘一周弦纹,之下以红彩绘三角纹,三角内施以白彩,三角纹之下以红、白、绿三色绘云纹、水滴纹,上腹部先以红、白两彩绘三周弦纹,腹中下部以红彩绘一周弦纹,其间区域内以白、绿、紫三彩绘云纹,铺首周边施红彩,环中以红、白两彩绘一环,圈足中部以红彩绘一周弦纹。口边长11.4、腹边长21.8、圈足底边长13.2、圈足高4.8、通高41.2厘米。
钫壶 2件。形制介于钫、壶之间。标本M 11:17(图三二),泥质灰陶。侈口,方唇,长颈,鼓腹,平底。腹部两侧对称处饰方形鋬手,素面。器身刮抹痕迹明显。口边长8.6、最大腹径17.5、圈足底边长9、圈足高1.3、通高27厘米。
灶 7件。均为泥质灰陶。根据平面形制差异分为二型。
A型 3件。马蹄形灶。标本M 11:4(图三三,3)。周壁平直,灶面上三灶穴,前二后一,呈“品”字形排放,灶穴上残存一小陶釜,陶釜为敛口,圆唇,折腹,圜底,口径6.8厘米。灶体前端中部开一长方形灶门,后端有一圆形烟囟。灶体前端残留绳纹纹理,灶长28.6、宽30.6、灶台高15、通高17.6厘米。
B型 4件。多边形灶。标本M 6:8(图三三,1)。周壁平直,灶面上三灶穴,前二后一,呈“品”字形排放,灶体前端中部开一长方形灶门,后端有一圆柱形烟囟,斜直而上。素面。灶长21.3、宽15.4、灶台高7.8、通高11.4厘米。标本M 156:1(图三三,2)。圆角五边形灶体,周壁平直,灶面上三灶穴,前二后一,呈“品”字形排放,灶穴上放置三个小陶釜,陶釜均为敛口,圆唇,折腹,平底,口径4~6.4厘米,其中一陶釜上放置一陶甑,后端残存一圆形烟囱,灶体前端中部开一长方形灶门。通体素面。灶长18.6、宽20.5、灶台高8.4、通高13.4厘米。
豆 6件。深腹,柄足。根据豆柄高矮分为二型。
A型 4件。高柄。标本M 74:2(图三四,4),泥质灰陶。豆盘,子母口微敛,圆唇,折腹内收,平底,下接柱状空心豆柄,喇叭状底座。素面。豆盘表面有刮抹痕迹。口径16.4、底径8.6、豆盘高6、通高15.6厘米。
B型 2件。矮柄。标本M 170:5(图三四,2),泥质灰陶。豆盘较深,子母口内敛,圆唇,深弧腹,腹底正中接一矮柄,喇叭形底座。素面。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7.5、底径12.8、高13.4厘米。
豆盖 5件。覆钵形器盖,顶端有一喇叭口形捉手。标本M 74:3(图三四,5),泥质灰陶。素面。豆盘内壁有刮抹痕迹、口径18.3、底径8.8、豆盘高5.4、通高8.2厘米。标本M 170:2(图三四,6),泥质灰陶。素面。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9、底径9、高6.4厘米。
盒 6件。形制相近。标本M 5:5(图三四,1),泥质灰陶。覆钵形器盖,圈足形器钮,器身子母口,方唇,上腹壁较直,下腹弧内收,底微凹。素面,器身轮制痕迹。口径17.6、底径8.4、高15.3厘米。标本M 123:7(图三四,3),泥质灰陶。盖、腹扣合不甚紧密。覆钵形盖,圈足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弧腹,平底,假圈足低矮。盒盖施两道红彩弦纹,器身腹上端施一道红色彩带。轮制。口径14.4、腹径17.2、圈足径7.6、盖高4、通高11.4厘米。
熏炉 4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二型。
A型 1件。方形。标本M 104:5(图三五,1;图三六),泥质灰陶。覆斗形器盖,器身子母口,尖唇,折腹,下接一方形柱状柄,柄中部有两道凸棱,覆斗形底座。器盖镂刻中空的三角纹;器身镂刻圆点、三角纹,施红色彩绘;豆柄除凸棱外其它区域均施红彩。口边长18.8、底边长15.3、高29.8厘米。
B型 3件。圆形。据腹部不同分二亚型。
Ba型 1件。折腹。标本M 104:9(图三五,5),泥质灰陶。覆钵形器盖,顶端有一圆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圆唇,折腹,下接一柱状空心柄,喇叭形底座。器盖镂刻中空的三角纹,周边饰以凹弦纹;器身镂刻弦纹、三角纹,均施以红彩。口径12.4、底径7.7、高15.6厘米。
Bb型 2件。弧腹。标本M 27:10(图三五,4),泥质灰陶。覆钵形器盖,顶端有一圆饼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尖圆唇,浅腹,下接一柱状空心柄,喇叭形底座。器盖顶部镂刻中空的菱形纹,盖缘饰交叉刻划纹;器身素面。口径12、底径8.4、高12.6厘米。
蒜头壶 3件。根据颈、腹部差异分为二型。
A型 1件。 颈较长,斜直腹。标本M 89:2(图三五,3),泥质灰陶。敛口,蒜头扁鼓,细长颈,溜肩,斜腹弧内收,平底。肩部以上饰交叉刻划纹。腹部有刮削痕迹。口径4、蒜头径6.8、最大径16.5、底径10.6、高23厘米。
B型 2件。颈较短,弧腹。标本M 129:1(图三五,2),泥质灰陶。敛口,尖圆唇,蒜头扁鼓,细长颈,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器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5.5、蒜头径6.3、最大径19、底径9.8、高22.8厘米。
茧形壶 1件。标本M 104:6(图三五,6),泥质灰陶。喇叭口,沿外撇,沿面有两道凹槽,尖唇,高束颈,器身如茧,喇叭形底座。颈部饰两道凸弦纹,器身饰八组纵向凹弦纹,每组由三道,底座饰两道凸弦纹。口径5.3、底径5.5、高11.8厘米。
直颈罐 6件。直束颈较高。根据器形差异分为二型。
A型 4件。器身扁矮。标本M 41:3(图三七,1),泥质灰陶。侈口,窄沿外撇,方圆唇,广肩,鼓腹,平底。腹中部饰纵向细绳纹,其上饰数道凹弦纹。口部有刮抹痕迹。口径10.7、最大径30、底径13.2、高24厘米。
B型 2件。器身瘦高。标本M 178:4(图三七,6),泥质灰陶。侈口,斜沿外撇,沿面中部有凹槽,圆唇,束颈较高,圆肩,弧腹内收,平底。素面。口部、肩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9.8、最大径19.8、底径10.4、高18.7厘米。
大口大罐 4件。标本M 50:8(图三七,2),泥质灰陶。直口,方唇,广肩,弧腹内收,平底。腹部饰斜向竖绳纹,其上饰四道凹弦纹。口部有刮抹痕迹。口径14.3、最大径28.8、底径15、高21.6厘米。
带盖罐 2件。标本M 162:1(图三七,3),泥质灰陶。覆钵形子母口器盖,器身侈口,圆唇,溜肩,弧腹,平底。器身饰三道凸棱。口径12、最大径22、底径11.5、高24.3厘米。
带流罐 1件。标本M 116:21(图三七,7),泥质灰陶。带盖,溜肩,弧腹,平底,肩腹交接处有一半月形流。盖径8.3、高5、腹径16.8、底径10.6、高19厘米。
灯 4件。形制相近。标本M 11:1(图三七,5),泥质灰陶。灯盘微敞口,尖唇,浅腹,正中接一柱状柄,圆饼状底座。素面。口径6.8、底径7.2、高9厘米。
鬴 1件。标本M 184:3(图三七,8),夹砂红陶。侈口,外斜沿,圆唇,直颈,鼓腹,圜底,腹上部有一空心柱状手柄。腹部以下饰横篮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9.9、高12厘米。
鍪 7件。形制相近。标本M 205:2(图三七,9),夹砂灰陶。侈口,外斜沿,圆唇,长颈,深弧腹,圜底,腹中部附加一环形器耳。腹部饰竖绳纹。颈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9、高12.4厘米。标本M 182:1(图三七,4),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斜肩,鼓腹,圜底。肩部对称附加两环形器耳,腹部以下饰绳纹,腹上部于绳纹之上叠饰一道波浪纹。口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13.4、最大径19.2、高17.4厘米。
壶 6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三型。
A型 2件。鼓腹,器身彩绘。标本M 9:1(图三八,1),泥质灰陶。侈口,方唇外撇,长颈,圆肩,圆腹,平底,倒喇叭形圈足。器身自上而下饰八道凹弦纹,腹中部对称附加两兽形铺首;器身自上而下施六道红色彩绘弦纹,腹上部以红、白两色彩绘卷云纹,腹中部亦施以红、白两色彩绘,已漫漶不清。口径16.3、最大径30.6、圈足径19、圈足高3.4、通高38.4厘米。
B型 2件。长直颈,器身瘦高。标本M 149:7(图三八,7),泥质灰陶。敞口,圆唇,高直颈,颈中部有一道凸棱,溜肩,深弧腹,平底。素面。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9.4、最大径17.2、底径9.7、高23.6厘米。
C型 2件。敞口,器身矮胖。标本M 220:2(图三八,8),泥质灰陶。盘口,长颈,溜肩,弧腹,平底。器身饰数道凹弦纹,间饰以暗绳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3、最大径21.1、底径8.7、高21.8厘米。
彩绘腹耳罐 1件。标本M 148:1(图三八,4;图三九),夹砂红陶,残。口部缺失,高领,圆腹,小平底。两宽带耳附加于腹上部,领部至腹上端施数道红彩,其下施三角形红彩,最下端饰两道红色彩带,其间三道红彩波浪纹,两器耳及器耳之上施红色彩带,其间夹饰三角形红彩,腹下部素面。最大径15.3、底径7.4、残高19.4厘米。
井 1件。 标 本M 156:2(图三八,3),泥质灰陶。方形井口内敛,筒形井身,井圈上有两不规则形小孔,上部有一鼓形辘轳,井内有一罐。素面。井口长4.8、宽5.6、通高6厘米。
房 1件。标本M 156:7(图三八,5),泥质灰陶。两面坡式屋顶,长方体房身,房身底端附四足。素面。房顶长17.2、宽14、高4.6、房身边长10.8、高11.8、裆高2.2、通高18厘米。
喇叭口罐 1件。标本M 74:4(图三八,6),泥质灰陶。喇叭口,方唇外撇,束颈,溜肩,弧腹,平底。素面。口径13.5、最大径19.6、底径10、 高24.2厘米。
奁 2件。 标 本M 143:5(图三八,2),泥质灰陶。直口,筒腹,平底,底端附加三兽形蹄足。腹部饰三道凹弦纹,器身以红彩绘六道弦纹,器足上部周边饰红彩。器身有轮制痕迹。口 径20.2、底径20、裆高1.6、器身高15.7、通高17.3厘米。
溜肩折腹罐 7件。束颈,溜肩偏下,折腹明显。标本M 16:3(图四〇,12),泥质灰陶。侈口,方唇,束颈,溜肩,深弧腹,平底。腹部饰暗篮纹。口径9.5、最大径13.7、底径8.7、高13.6厘米。标本M 159:2(图四〇,4),泥质灰陶。侈口,窄沿略外斜,方唇,溜肩,深弧腹,平底。素面。器身有刮抹痕迹。口径11.3、最大径19.4、底径10.7、高20厘米。
盘 1件。标本M 104:4(图四〇,1),泥质灰陶。直口,宽沿微外撇,厚方唇,唇缘中部内凹,折腹,上腹直,下腹斜直内收,平底。器表上腹部饰三道粗绳纹,沿面以红彩为底色,于其上饰连贯的白色弧边三角纹,上腹部饰白色卷云纹,下腹施红彩,底部饰白色卷云纹。口径41.2、底径18.2、高10厘米。
瓶 5件。形制相近。标本M 116:3(图四〇,8),泥质灰陶。喇叭口,平沿,方唇,唇缘中部微内凹,长颈,圆肩,鼓腹。素面。轮制。口径8.1、最大径13.4、底径6.8、高17.6厘米。
瓶形罐 4件。长颈似瓶形,通体饰绳纹。标本M 155:8(图四〇,6),泥质灰陶。侈口,宽沿微外撇,方唇,高直颈,圆肩,深弧腹,平底。腹中部以下饰斜向细绳纹。肩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4、最大径19.7、底径9.6、高25.2厘米。标本M 79:5(图四〇,2),泥质灰陶。侈口,圆唇外撇,长颈,圆肩,弧腹,圜底近平。腹部先纵向绳纹,后饰数道凹弦纹,肩部残留绳纹纹理,底部亦饰绳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11.2、最大径24、高30.6厘米。
囷 1件。标本M 194:9(图四〇,7),泥质灰陶。顶有有捉手,圆肩,鼓腹,最大径位于腹上部,平底,于腹上部开一长4.3、宽4厘米的长方形囷门。腹上部饰一周宽0.5厘米的竖绳纹。下腹部有刮削痕迹。轮制。器钮径长3.5、高3.2、最大径20.6、底径12、通高18.8厘米。
双系罐 1件。标本M 116:10(图四〇,10),泥质灰陶。直口,方唇,圆肩,鼓腹,平底。口部对称附加两环形器耳。肩部饰两道凹弦纹。口径7.7、最大径17.4、底径9、高15.2厘米。
彩绘陶坛 1件。标本M 195:7(图四〇,5),泥质灰陶。侈口,方唇外撇,束颈,圆肩,深弧腹,平底。颈部饰红色彩绘,肩、腹上部饰红色彩绘云纹及三角纹,部分已脱落。器表轮制痕迹明显。口径9.7、最大径23.8、底径14.3、高26.7厘米。
坛 1件。标本M 44:1(图四〇,3),泥质灰陶。直口微侈,方唇,广肩,深弧腹,平底。素面。肩上部对称处各有两个圆形穿孔。口径10.7、最大径19.8、 底 径 11.1、高17.7厘米。
瓦棱纹罐 6件。肩腹交接处多饰瓦棱纹,折腹,部分颈部有对称穿孔。标本M 225:2(图四〇,11),泥质灰陶。侈口,方唇,长束颈,溜肩,折腹,平底。颈部偏上有对称穿孔,腹上端饰两道凸弦纹。口部有轮制痕迹。口径6.1、最大径11.9、底径5、 高 9.4厘 米。标本M 231:2(图四〇,9),泥质灰陶。侈口,方唇,长束颈,溜肩,折腹,平底。素面。口径5.3、最大径8.8、底径4、高6.6厘米。
瓮 6件。根据口部差异分为二型。
A型 3件。大口瓮。标本M 49:5(图四一,2),泥质灰陶。直口,窄沿略外撇,尖唇,圆肩,深弧腹,平底。腹中部饰纵向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口部有刮抹痕迹。口径18、最大径34.2、底径18.8、高31.2厘米。
B型 4件。小口瓮。标本M 196:7(图四一,1),泥质灰陶。侈口,窄平沿,沿面两道凹槽,方唇,束颈,圆肩,深弧腹,平底。肩部饰两道菱形方格网纹,腹中上部饰一周宽1.5厘米的绳纹,其上叠饰数道凹弦纹。轮制。口径10.5、最大径36.3、底径18.5、高37厘米。
钵 1件。标本M 139:2(图四一,11),泥质灰陶。口微敛,深弧腹,平底。器身饰纵向绳纹。口径13.3、最大径14、底径10.7、高8.4厘米。
鸭首壶 1件。标本M 143:14(图四一,12),夹砂灰陶,残。直口,尖唇,圆腹,腹以下缺失,鸭首形流位于腹中部。素面。口径8、残高6.8厘米。
纺轮 1件。标本M 147:3(图四一,4),泥质灰陶。平面呈圆形,截面呈长方形,中部微弧,正中有穿一圆孔,器表饰绳纹。径长7.5、厚1厘米。
器盖 13件。泥质灰陶。标本M 46:8(图四一,6),形如覆钵,盖顶附加三个圆形乳突,素面。径长14.2、高3.6厘米。标本M 149:9(图四一,9),平面呈长方形,截面呈长方形,体表正中有一乳突状器钮。素面。长7.8、宽7、厚0.8、通高3.8厘米。标本M 156:3(图四一,8),覆钵形,盖顶附柿蒂形钮,周边四圆饼形钮。径长10.6、高2.8厘米。标本M 162:5(图四一,3),覆钵形,上饰三锥状乳突器钮。素面。器身有轮制痕迹。口径13.8、裆高1、通高4.2厘米。
镇 1件。 标 本M 116:13-2( 图 四 一,10),泥质灰陶。镇面呈正方形,较平直,背部形如一兽盘曲而卧,头枕于尾部,边长2.9、高2.1厘米。
泥盒 2件。浅筒腹,平底。标本M 30:6-1(图四一,7),灰黄色细泥加工而成。器身呈椭圆形,直口,厚方唇。素面。口径6.3、底径6.3、高1.2厘米。
泥饼 2件。平面呈椭圆形。标本M 30:7(图四一,5),灰黄泥质。截面呈长方形。素面。径长4.9~6.5、厚1.2厘米。
(二)铜器
随葬铜器454件,器形有鼎、钫、鐎斗、釜、盆、带钩、剑、戈、削、弩等,另有钱币35枚。
鼎 4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三型。
A型 1件。兽面蹄足低矮内收。标本M 54:1(图四二,14),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兽形钮;器身子母口内敛,方唇,深弧腹,圜底,下接三兽形矮蹄足,蹄足足跟外鼓饰兽面,附耳较直。通体素面。口径13、腹径16、裆高2、通高13.6厘米。
B型 2件。蹄足直立。标本M 104:2(图四二,5),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卷云环形器钮;器身子母口内敛,方唇,深弧腹,圜底近平,下接三直立蹄足,足跟外鼓,附耳较直。素面。口径12、腹径13.5、裆高2.4、通高15.2厘米。
C型 1件。细高蹄足外撇。标本M 116:18(图四二,4),覆钵形器盖,盖顶附三半圆形器钮,器钮顶端有乳钉;器身子母口内敛,方唇,深弧腹,腹中部有一宽1厘米的凸棱,圜底,下接三高蹄足,足跟外鼓,附耳较直。素面。口径18.2、腹径23、裆高4.4、通高22.7厘米。
钫 7件,其中完整者4件。束颈,弧鼓腹,下接圈足,腹部两侧饰对称兽形铺首衔环。标本M 6:1(图四二,2),直口,方唇。口边长10.4、腹边长18、圈足底边长12、圈足高3.8、通高31.2厘米。标本M 116:14(图四二,3),直口,方唇。口边长10.3、腹边长21.8、圈足底边长12.5、圈足高4.4、通高34.5厘米。
鐎斗 1件。标本M 103:3(图四二,1),浅盘形器盖,盖顶正中有一半圆形穿孔;器身敛口,尖唇,圆腹,圜底,下接三蹄足,足跟外鼓,着地处外撇;鸭首形流位于腹中部,鸭上唇与鸭首以榫卯结构相连,与流垂直方向有一方形空心手柄,中部向上微折,手柄靠近腹部处有穿孔;器盖与器身于流对称处以榫卯结构相连;器身中部有一道凸棱。口径7.4、腹径13.9、裆高1.2、通高10.8厘米。
釜 10件,完整者4件。敛口,深腹,圜底。标本M 75:1(图四二,12),口微敛,斜折沿,方唇。素面。口径18.4、高10厘米。标本M 39:2(图四二,11),敛口,外斜沿,圆唇,束颈,腹上端对称处附加两半圆形器耳。腹上部饰一道弦纹,器表有烟炱痕迹。口径19.4、腹径21.7、高14厘米。
盆 8件,完整者4件。敞口,深弧腹,平底。标本M 54:3(图四二,6),窄平沿,尖唇,腹上部有一凸棱。口径24.4、底径11.9、高9.9厘米。
洗 1件。标本M 116:20(图四二,7),挤压变形。敞口,窄平沿,方唇,折腹,圈足。素面。口径31.2~35.2、底径15.6、圈足高0.8、通高8.4厘米。
勺 7件,完整者4件。椭圆形带柄。标本M 17:2(图四二,15),体较小,圜底,长柄,柄末端有穿。长11.4、高2厘米。
杯 1件。标本M 133:1(图四二,9),由器盖、器身两部分组成。筒形盖,盖顶中部有一圆形提环,器身子母口较直,圆唇,筒腹略斜扩,平底。口径3.5、底径3.7、高11.8厘米。
弩机 1件。标本M 195:1(图四二,19),由弩臂、牙、牛、悬刀、键利用杠杆原理组成,用键将牙、牛、悬刀固定于弩臂上。弩臂台面呈梯形,窄端台面中部下凹用以安放镞,剖面呈梯形,上宽下窄,两端有穿孔,长5.8、宽1.7、高1.2、厚1厘米;牙前部有两齿,后部有一望山,下部有穿,高2.7、宽2、厚0.6厘米;牛窄长,前端有两齿,上短下长,长2.8、宽1厘米;悬刀略呈刀形,上端有穿,与牙部穿相固定,之下有一卡槽,用以卡牛下齿,悬刀长3.2厘米,两键呈“T”字形,长2厘米。
戈 1件。标本M 96:1(图四二,13),援较纤细,隆脊起棱,截面呈梭形,长胡三穿,内一穿,内中部穿略呈三角形。援长9.1、援宽2.4、援厚0.8、胡长7.2、内长7.8、内宽2.9厘米。
剑 1件。标本M 194:3(图四二,17),残存部分剑身,中部起脊,剑锋开刃,截面呈扁菱形。残长9.4、宽3.1厘米。
削 2件。椭圆形环首,截面呈扁圆形,残存部分削身较窄长,截面呈三角形。标本M 217:5(图四二,18),素面。残长6.4、环首径2.1~3厘米。M 243:1,素面。残长4.8、环首径2.3~3.6厘米。
铃 10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二型。
A型 9件。凹口。标本M 42:1(图四二,10),方形钮,身较扁,上窄下宽,内有舌。午部素面,钲部饰三角纹间以乳钉纹,钲部左右饰菱形纹间以乳钉纹。肩宽3.6、口宽6.9、体高4.4、通高5.9厘米。标本M 46:7(图四二,16),桥形钮,身较扁,上宽下窄,内无舌,午部素面,钲部及其左右饰三角纹间以乳钉纹,肩宽2.8、口宽4.2、体高3.5、通高4.4厘米。
B型 1件。平口。标本M 108:5(图四二,8),圆形短梁,顶端残缺,中空,器身扁平廋长,表面有四个形制各异的穿孔。素面。宽6.9、残厚2.7、残高8.5厘米。
带钩 32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三型。
A型 1件。钩体弯曲较深,圆钮位于体中部。标本M 218:3(图四三,2),钩身呈曲棒形,钩首缺失。素面。长12、钮径1.5厘米。
B型 16件。动物形,正面为动物图案,圆钮位于钩尾处。标本M 13:5(图四三,7),体短小,钩首残缺,尾端宽扁,形如兽首。残长4.4、钮径1.2厘米。标本M 102:1(图四三,8),体较小,钩首纤细,尾部呈琵琶形,表面饰兽形图案。长4.8、钮径1.2厘米。
C型 15件。琵琶形,圆钮位于中部稍偏尾处。标本M 20:1(图四三,9),钩首纤细,尾部肥硕,圆形钮位于近尾部处。素面。长5.2、钮径1.3厘米。
镦 2件。圆筒状,器身有套环。标本M 194:5(图四三,1),体近扁圆筒状,中空,截面为不规则椭圆形,中部偏上处有一带状套环,套环之下有圆形穿孔。器表错银,以环带纹分成五区,区内饰卷云纹,中上部带状套环上亦饰卷云纹图案。长20.6、径长3.1~3.6厘米。
镞 5件。截面呈三角形。标本M 70:1(图四三,13),残长2.6厘米。
灯 1件。标本M 15:1(图四三,3),浅腹形灯盘,直口,方唇,平底,下接柱状高柄,柄自上而下有数道大小不一的凸棱,浅腹盆形底座,侈口,窄平沿,方唇,斜腹,平底,矮圈足。灯盘径长9.2、底座径长16、高11.4厘米。
铺首 4件。兽面衔环。标本M 116:7-1(图四三,12),铺首宽3.4、环外径2.2、高4.5厘米。标本M 213:2(图四三,5),下方衔环缺失,背部有插钉。高4.6、宽4.7厘米。
印章 11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四型。
A型 4件。桥形钮。标本M 171:7(图四三,11),正方形印体,阴刻文不清,边长1.4、台面高0.5、通高1.2厘米。
B型 2件。动物钮。标本M 84:15(图四三,10),龟形钮,腹下有穿,正方体印台,阳刻文不清。边长1.6、台面高0.5、通高1.3厘米。
C型 2件。覆斗形印体。标本M 130:1(图四三,4),桥形钮,圆形穿,覆斗形印体,印面正方形,阴刻文不清。边长1.25、台面高0.5、通高1.4厘米。
D型 3件。无钮。标本M 84:13(图四三,6),板形,中部有一圆角长方形穿孔,两面均有阳刻文,印文不清。边长1.9、厚0.7厘米。
镜 23件,其中较完整可辨者21件。根据镜面装饰差异分为八型。
A型 4件。弦纹镜。标本M 88:4(图四四,4),镜面平直,桥形钮,圆钮座,镜面饰两圈凸弦纹,素缘。直径9.4厘米。
B型 9件。蟠螭纹镜。根据装饰差异分为三亚型。
Ba型 7件。仅饰蟠螭纹。又可根据蟠螭纹繁简差异分为二式。
I式 2件。蟠螭纹繁复。标本M 4:1(图四四,5),镜面平直,三弦钮,圆形钮座,钮座外饰一周云雷纹,其外一周宽带弦纹,主纹区以弦纹为边,内饰蟠螭纹,三蟠螭(龙)的两爪蹬在周边的弦纹上,将主纹区分为成三区,素缘。直径14.4厘米。
II式 5件。蟠螭纹简化。标本M 234:3(图四四,1),镜面平直,三弦钮,圆形钮座外有一周宽带弦纹,主纹区饰三菱形三蟠螭,蟠螭纹已经变形,简化成卷曲的S状,地纹稀疏,宽素缘。直径15.4厘米。
Bb型 1件。蟠螭连弧纹。标本M 51:1(图四四,7),镜面平直,三弦钮,圆座,座外为一周凹面宽弦带纹,主纹区以双层弦纹为边,内饰蟠螭纹,间有七内向连弧纹,素缘。直径10.6厘米。
Bc型 1件。四乳连弧蟠螭纹。标本M 90:1(图四四,2),略有残损。镜面平直,三弦钮,圆座,座外为两周凹弦纹,主纹区以弦纹为边,内饰蟠螭纹,间有四个乳钉,将其分为四区,主纹区外一周内向十六连弧,素缘。直径8.9厘米。
C型 1件。四乳连弧纹镜。标本M 23:1(图四四,8),镜面平直,三弦钮,圆形钮座,主纹区内均匀的分布四乳钉,主纹区外侧有十二内向连弧纹,素缘。直径9.2厘米。
D型 2件。四乳铭文镜。标本M 21:2(图四四,6),镜面平直,三弦钮,方形钮座,其外四角处各饰一圆角三角形主纹区内被四乳钉分为四区,区内铭文为“常毋相忘、长乐未央”,左旋读,素缘。直径9.2厘米。
E型 1件。素面镜。标本M 157:2(图四四,3),残损严重,镜面平直,三弦钮,圆形钮座外有一周宽带弦纹,主纹区内为宽带凸连弧弦纹,素缘。直径15.1厘米。
F型 1件。昭明镜。标本M 116:4(图四四,9),镜面平直,半圆形器钮,圆形钮座,钮座外均匀地伸出四组双短弧线条,其间夹饰月牙纹,之外饰一周宽带凸弦纹,主纹区内分两部分,内侧饰内向八连弧纹,连弧纹与宽带弦纹之间均匀地饰四组变形“山”字及“人”字纹,外侧以内饰短斜线的弦纹圈带为边,内书“内清□以昭明,光而象夫日月……”,左旋读。素缘宽而平。直径11.2厘米。
G型 2件。星云纹镜。标本M 97:1,镜面平直,九乳钉连峰钮,圆形穿孔,圆环形钮座,钮与钮座之间有弧线相连接,钮座外为内向十六连弧纹,主纹区内以四个带圆圈的乳钉分区,每区内均为六个小乳钉,分三组排列,两两以不相交的三组弧线相连,围绕主纹区的两侧各有一周短斜线纹,内向十六连弧纹外缘。径长13.8厘米。
H型 1件。草叶纹镜。标本M 81:11,镜面平直,半圆钮,四叶纹方形钮座,主纹区内饰花卉纹,花卉纹间有四个乳钉,将其分为四块,区外饰一道凸弦纹,内向十六连弧纹外缘。径长13.8厘米。
环 21件。根据有无装饰分为二型。
A型 17件。素面。截面呈圆形,径长在1.5~5厘米。标本M 116:31(图四五,20),径长1.5、厚0.2厘米。标本M 42:3-1(图四五,19),径长1.6厘米。
B型 4件。有纹饰。饰辫索纹,标本M 20:2-1(图四五,13),截面呈扁平状,外径4.8、内径3.6、厚0.3厘米;饰卷云纹,标本M 69:3-1(图四五,3),截面呈扁圆形,外径5.9、内径4.8、厚0.4厘米;饰三角纹,标本M 69:3-2(图四五,12),截面呈长方形,器表内外缘各饰一道凸弦纹,中部饰三角几何纹,间以乳钉。外径5.4、内径4、厚0.2厘米。
车輢 5件。形如订书钉,两端同向曲折略外撇,截面呈圆形。标本M 87:2(图四五,6),鎏金。长8.7厘米。
车轙 4件。“n”形,两末端细而尖锐。标本M 11:9(图四五,16),鎏金。素面。长1.7厘米。
当卢 9件。形薄片状,较宽的一端呈三角形,较窄的一端呈圆弧形,两端各有一方形穿孔。标本M 171:14(图四五,1),鎏金,残。长9.2、宽0.5~1.8厘米。
方策 4件。扣环一端呈长方形,一端呈半圆形,扣舌位于中部,与扣环以榫卯结构相连。标本M 116:32-1(图四五,4),长2.4、宽2.4厘米。
盖弓帽 49件。器身圆筒状,顶端有帽,器身向上翘起一钩。标本M 11:12-1(图四五,22),顶端以一乳钉为钉帽。素面。长2厘米。标本M 195:4-1(图四五,15),鎏金。钉帽状,帽中央有乳钉,周边较对称处有四个三角形凹槽,帽与器身相接处小于器身。长2.4厘米。
管络饰 2件。呈空心圆筒状。标本M 196:12-1(图四五,23),鎏金。长1厘米。
衡末 11件。圆筒形,器身有凸棱。标本M 87:3(图四五,14),鎏金。底端三道凸箍,底部中央有乳钉,口径1.1、长2.3厘米。标本M 195:10-1(图四五,17),鎏金。中部有一凸棱。口径1、长1.2厘米。
扣饰 23件。半球形,器表素面,背面有方形穿孔。标本M 87:4(图四五,18),径长1厘米。
马镳 15件。略作“S”形,两端呈薄片状,反向弧曲,末端较为规整,中部有两穿孔。标本M 196:17-1(图四五,2),两端鎏金,长9.2厘米。
马衔 11件。由两节组成,两端有环,中部以套环相连。标本M 195:16(图四五,9),素面。残长7.3厘米。
辖軎 6件。圆筒形,下端有折边,较粗一端有穿孔。标本M 11:8(图四五,10),长2.2厘米。标本M 196:10(图四五,11),长1.8厘米。
弯头饰 3件。扁圆形筒状,中部弧曲,一端开口。标本M 171:6(图四五,5),鎏金,长2.3厘米。
车马饰件 4件。形制不一。标本M196:18(图四五,21),长方体,中空,一端开口,四壁规整,器表有一穿孔。长1.6、宽0.8、厚0.4厘米。标本M 196:19(图四五,8),鎏金。平面呈“T”字形,顶端为圆角兽首形,之下以条形薄片作插钉。残长2.1、宽0.6~1.5厘米。标本M 193:6(图四五,7),长尾上翘,尾未端略呈三角形。素面。残长5.5厘米。
刷柄 4件。形如烟斗,体纤细瘦长,顶端为筒形,中空,自顶端至末端逐渐变细。标本M 84:12(图四六,10),鎏金,末端饰两道弦纹,之上有穿孔。素面。长8厘米。
耳勺 1件。标本M 97:5(图四六,15),鎏金,残,空心圆锥形,顶端细而圆,较扁,自顶端而下逐渐变粗,顶端饰凹弦纹,弦纹之上有一对钻穿孔,之上亦饰刻划纹。残长6.8厘米。
銴手 8件。器身环形片状,似一箍。标本M 42:6(图四六,12),一端向外伸出二长方形薄片,另一端翘起一较宽的薄片,二薄片上各有一穿孔。长4.2、环径2.2厘米。标本M 165:5(图四六,11),一端为一长方形薄片,薄片两端各有二道凹槽,另一端翘起一较宽的薄片,长4.5、环径2.2厘米。
器钮 13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二型。
A型 12件。卷云环形。标本M 73:3-1-4(图四六,18),长3、宽2.2、厚0.1厘米。
B型 1件。半圆形。标本M 227:1(图四六,14),顶端有乳钉,截面略呈菱形,高3.2、宽3.2、厚0.6厘米。
器足 9件。蹄足。标本M 103:20(图四六,17),腿部肥硕,足跟外鼓,下端微外撇,腿部截面呈空心半球形,内壁有榫,用以与器身相连,足部截面呈半圆形。素面。高2.5厘米。
泡钉 32件。钉帽呈半圆形,末端尖锐,标本M 217:6(图四六,21),素面。径长0.8厘米。
棺饰 77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二型。
A型 75件。柿蒂形。标本M 100:4(图四六,5),鎏金,四个柿叶中部为一圆泡钉,将柿叶相连接,泡钉与柿叶之间以隼卯结构相连接。柿叶最大径5.6、泡顶径1.8厘米。标本M 171:12(图四六,8),鎏金。四个柿叶较对称地分布于四周,中央有一圆形穿孔,泡钉缺失。柿叶最大径7.9厘米。
B型 2件。菱形。标本M 143:8(图四六,16),鎏金。通体呈菱形,中央有一圆形穿孔,泡钉位于中央。长7.5、宽4.4、泡径1.7厘米。
卮座 2件。平面呈圆形,口底同大,直壁,底部一周折沿形成隔档,器身等距离附加三蹄足,足跟外鼓。标本M 42:7(图四六,3),残。径长12、隔宽0.6、高4.4厘米。
器座 1件。标本M 220:1(图四六,2),残存覆盘状底座,素面。底径6.5、残高2.3厘米。
管形饰 1件。标本M 130:3(图四六,7),空心圆柱状,器表饰数道凹弦纹。径长0.6、高3.6厘米。
箍 1件。标本M 165:1(图四六,1),平面呈圆形,截面呈“U”形,内鑲木质残片。径长12.8、厚1厘米。
提链 1件。标本M 246:1(图四六,9),由五个大小不一的圆环相套连而成,圆环截面呈圆形。残长8.8厘米。
不明器 2件。圆筒状,中部隆起,器表饰弦纹。标本M 69:4-1(图四 六,20),残长3.2厘米。标 本M 69:4-2(图四六,19),残长2.5厘米。
残片 3件。难以确定性质。标本M 128:3-1(图四六,6),残存平面呈长方形,素面。残长3.5、残宽1.4、厚0.1厘米。标本M 128:3-2(图四六,4),残存平面呈不规则形,素面。残长5.9、残宽0.4~1.2、厚0.1厘米。标本M 171:13(图四六,13),鎏金,残。薄片状,一端为三个内向连弧缘,器表中部有一穿孔。残长2.6厘米。
钱币 35枚。
半两 14枚。均无郭,径长2.3~2.4厘米。标本M 5:8(图四七,1),径长2.4、穿边长0.9厘米。标本M 255:2-1(图四七,2),径长2.3、穿边长0.9厘米。
五铢 20枚。“五”字中间两笔较直或略弧曲。标本M 119:6(图四七,3),径长2.6、穿边长1厘米。
不明 1枚。标本M 197: 1(图四七,4),残损。圆形圆孔,正面有阳刻文,字样不清,背面素面,径长3.8、孔径1长厘米。
(三)铁器
铁器 148件。有灯、盆、釜、削、剑、戈、车马器、锸等。
灯 9件。根据形制差异分为二型。
A型 7件,带柄灯。除3件较残,无法参与型式划分外,其余4件根据柄部差异分为二亚型。
Aa型 1件。直柄。标本M 6:4(图四八,17),残。直口,浅盘,圆柱状实心柄较高,底座残缺。柄中部有一道凸棱。口径11、盘高1.5、柄径1.6、残高9.5厘米。
Ab型 3件。竹节柄。标本M 104:1(图四八,11),口部残损,直口,浅盘,灯盘正下方接一竹节状实心柄,圆饼状底座。素面。口径11.4、盘高1.4、底座径长7.8、高11.2厘米。
B型 2件。带足灯。标本M 103:10(图四八,19),直口,圆唇,浅直腹,平底,底部有三器足。素面。口径12.2、高3厘米。
釜 5件,均残。标本M 157:5(图四八,18),锈蚀严重。侈口,圆唇,束颈,鼓腹,腹以下缺失,素面,口径14.8、残高9厘米。
带钩 3件,均锈蚀严重。标本M 129:5(图四八,9),锈残。器身呈条形片状,中部微弧,钩首较小、尾部较宽,圆形铜器钮位于中部,素面,长16.5、钮径1.4厘米。
熨斗 2件。标本M 27:12(图四八,2),锈残。器身呈椭圆形,敞口,方唇,浅盘,略大一端向外延伸后向上曲折形成一手柄,平底。素面。径长7.6、残高5厘米。
镇 8件。标本M 10:2-1、3(图四八,15、8)形如一兽曲首蟠卧,镇面平整,顶端为兽首,径长6.6、高4厘米。标本M 84:19(图四八,16),圆形,顶端有器钮,因锈蚀形制不清,背部有台面,素面。径长6.9、台面高2.8、通高5厘米。
镞 1件。标本M 83:1,锈残。镞尖呈三棱形,刃较锋利,镞尖尖锐,残长2.3厘米。
戈 1件。标本M 15:5(图四八,1),援较纤细,胡细而长,截面均呈弧边菱形,援胡之间以一圆筒形青铜管相连,青铜管中空,用以安装木柄,无内,素面,援长8.3、援宽2、援厚0.9、胡长20.3厘米。
刀削 18件。锈蚀严重,环首。标本M 5:9(图四八,12),残。截面呈扁圆形,残存部分削身,截面呈三角形,残长9.6、环首径长2.8~3.5厘米。标本M 56:3(图四八,4),残,带木鞘。椭圆形环首,截面呈圆形,削身纤细修长,截面呈三角形,削身与环首以榫卯结构相连,残长24.6、宽2、环首径长3.3~4.7厘米。
剑 20件。 锈蚀严重,截面呈菱形。标本M 27:4(图四八,6),尚存部分剑鞘,系用薄木片拼合而成,剑首缺失,剑茎截面呈长方形,无剑格,剑身断面呈菱形,末端收杀成锋,素面,长82.8厘米。标本M 109:3(图四八,3),残存部分剑鞘,系用薄木片拼合而成,外裹布,残存布纹,剑首缺失,剑茎断面呈扁圆形,茎部附有弧形木片,外缠麻绳,绳纹纹理清晰,铜剑格,剑身断面呈扁菱形,末端收杀成锋。剑格两侧均饰变形夔纹。长94厘米。
锸 7件。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纵截面呈三角形,顶端、两侧棱规整,双面刃两端弧收。标本M 21:1(图四八,14),顶端有镶木柄銎。长13、宽4.7厘米。标本M 217:4(图四八,13),顶端有镶木柄銎,长14.2、宽7厘米。
铺首 1件。标本M 82:1(图四八,10),锈残。方形铺首下方有衔环,背部有插钉,铺首宽8.5、环外径8.5、高12.6厘米。
棺钉 2件。标本M 77:3(图四八,5),呈“T”字形,顶帽呈圆饼状,器身纤细,末端较尖,素面,长18厘米。
马镳 1件。标本M 116:5(图四八,7),衔为两节,两端有环,一大一小,中部以套环相连。衔长8.8、镳残长3.5~5厘米。
车轙 2件。“n”形,两末端细而尖锐,截面呈圆形。标本M 116:15-1( 图 四 八,20), 长 2.9厘 米。标 本M 116:15-2( 图四八,21),长2.8厘米。
(四)锡器
锡器 2件,有棺饰和马衔。
棺饰 1件。标本M 143:2(图四九,3),平面呈圆形,截面呈长方形,表面中部为一圆形小乳钉,乳钉周围饰一圈圆点,之外饰一道弦纹,弦纹之内圆点之外为刻划纹,最外圈饰四组相向卷云纹,径长2.7~2.9厘米。
马镳 1件。标本M 155:7(图四九,5),体微作“S”形,两端呈薄片状,反向弧曲,素面。残长6.8厘米,其上附马衔,残存一环,器表饰弦纹,残长1.4厘米。
(五)铅器
铅器 10件,有环、车马器等。
环 1件。标本M 196:3(图四九,8),平面圆环状,首尾不相接,截面呈长方形。径长1.9、高0.5、厚1厘米。
当卢 2件。长条薄片状,较宽的一端呈三角形,较窄的一端残缺,背面穿孔缺失,正面饰卷云纹。标本M 171:8-1(图四九,2),残长7.3、宽0.5~1.4厘米。标本M 171:8-2(图四九,7),残长4.6、宽0.7~1.4厘米。
盖弓帽 3件。一端开口,一端有一半球形钉帽,中部向上翘起一钩。标本M 171:9-1(图四九,9),长1.5厘米。
马衔 2件。两端各有一环,中部套环相连。标本M 171:10-1(图四九,6),残长5.1厘米。
马镳 2件。略呈“S”形,两端反向弧曲,呈薄片状,较为规整,中部有两穿孔。标本M 171:11-1(图四九,4),残长3厘米。
(六)银器
银器 4件,有环、印章等。
环 2件。标本M 88:8(图四九,10),截面呈圆形,素面,径长1.5、厚0.1厘米。
印章 1件。标本M 217:1(图四九,11),桥形钮,体圆柱形,上小下大,上部有两周凹弦纹,印面阴刻,印文不清。径长0.7~0.9、台高0.8、通高1.3厘米。
带钩 1件。标本M 217:2(图四九,1),体表错金。曲棍形,圆形钮位于钩身中部,体表错以弧边三角形、细线卷云纹组成的黄金图案。长18.3、钮径1.6厘米。
(七)漆器
在少数墓内发现漆器残片,但器类难辨,木胎。漆色可辨朱漆。
(八)玉石器及料器
共76件,有玉覆面1组、玉鞋1双、玉璜2件、玉璧、玉片、玉印章、石砚、石磨棒、石斧、料珠、琉璃珠等。
玉覆面和玉鞋 共280片。玉片颜色以青色和青白色为主,另有黄白色和白色。形状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另有少量三角形和圭形。其中178片素面,102片表面有纹饰。纹饰包括卷云纹、谷纹、或蒲谷纹或不完整的其他纹饰;纹饰为阴线雕刻;大多玉片为其他玉片改制而成。石质为大部分为透闪石类玉,另有2片蛇纹石类玉,1片石英类玉。在玉片靠近身体一侧的玉面有红色物质及织物痕迹。
玉覆面 98片。标本M 103:1,修复后长38.5、宽29.2厘米(图五〇,2;封三,1)。
玉鞋 182片。标本M 103:2,修复后长27.5、高16、宽11.7厘米(图五〇,1;封二,2;封三,2)
玉 环 5件。 标 本M 65:1( 图五三,15),乳白色,玉质纯净、温润,透亮,平面呈圆形,截面呈菱形,素面。外径3.8、内径2.6、厚0.6厘米。标本M 92:1(图五三,8),青白色,玉质温润,透亮,圆环形,截面略呈菱形,素面。外径6.4、内径4、厚1.2厘米。
玉 珠 2件。 标 本M 69:5( 图五三,24),绿色,玉质纯净、温润,不透亮,扁体圆柱形,中部有穿孔,器表饰圆形刻划纹,间以戳剌纹。径长1、厚0.6厘米。
玉串饰 1件。标本M 17:9(图五三,1),由13颗玉珠组成,形制相同,青白色,玉质较差,不透亮,圆环状,截面呈半圆形,素面。玉珠径长0.7、厚0.4厘米。
玉管 1件。标本M 69:1(图五三,23),圆柱状,中部有穿孔,素面。长1.2、径长0.6厘米。
玉印 2件。 标 本 M 233:6(图五三,2、25),土黄色,玉质温润,内含杂质,不透亮,覆斗形印体,顶部有穿,印背无台面,印面正方形,阴刻文,印文“臣王庆忌”。印面边长2.2、台面高0.8、通高1.6厘米。标本M 46:2(图五三,17),青绿色,玉质温润,内含杂质,不透亮,覆斗形印体,顶部有穿,印背无台面,印面正方形,无印文。印面边长2.6、台面高1、通高2.1厘米。
玉璧 2件。标本M 194:4(图五一;图五二,6),残损,制作精美。半乳白半青灰色,玉质较为温润,平面呈圆形,中有圆孔,截面呈长方形。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各饰一道凹弦纹,内饰谷纹。外径16.4、内径4.8、厚0.3厘米。
玉蝙蝠 1件。标本M 185:3(图五三,18),残。玉质温润,蝙蝠身为灰黄色,不透亮,两翅为青绿色,透亮,两耳直竖,嘴尖而突出,两翅正面饰羽翼纹,两翅末端向上弯曲,其中一翅弯曲部分缺失,两翅与器身有穿孔,以索相连。长6、宽2.6、厚0.8厘米。
玉片 30件。均磨制光滑,平面呈圆饼状,截面或呈长方形或呈梯形,素面。标本M 194:2-21-24(图五三,5),灰白色,质地温润,不透亮,径长2.8、厚0.3~0.5厘米。
玉剑摽 1件。标本M 194:1(图五二,7),磨制光滑。乳白色夹杂墨色纹,质地温润,不透亮,体近梯形,两侧棱中部略内弧,截面呈梭形,顶不有三孔,中间大,两边小。长4.7、宽4.7~5.7、厚1.4~1.6厘米。
石砚 4件。平面、截面均为长方形。标本M 116:13-1(图五二,8),系用砂石磨制而成。棱角分明,制作规整,器表光滑。长11.7、宽6、厚0.5厘米。
石饼 2件。标本M 119:8(图五三,14),砂石磨制。圆饼形,中部厚,周边薄,器表有琢制痕迹,径长3.1、厚1.3厘米。标本M 168:4(图五二,2),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略呈圆形,截面呈长方形。径长9.3、厚1.3厘米。
石斧 1件。标本M 68:1(图五〇,4),磨制精美。残存平面略呈梯形,顶端残缺,两侧棱规整,双面刃较为锋利,刃部呈弧形,器表有琢制痕迹。残长6.5、宽5、厚2.4厘米。
石磨棒 1件。标本M 188:1(图五二,1),残。系用砂石加工而成。残存平面略呈长方形,截面呈圆角长方形,器表有琢制痕迹。残长19.2、宽6.3、厚4厘米。
不明石器 3件。标本M 151:1(图五二,4),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略呈圆角梯形,截面呈呈扁圆形,素面。长11.3、宽5、厚4.3厘米。标本M 155:4(图五二,3),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呈椭圆形,截面呈鼓形,最大径位于中部,素面。两端径长8.2~10、最大径长13.4~16.4厘米。标本M 161:3(图五二,5),系用砂石加工而成。平面呈椭圆形,截面呈鼓形,最大径位于中部,素面,两端径长8.5~11.4、最大径长14.8~20.3厘米。标本M 91:3(图五〇,3),系用砂岩加工而成。残存平面略呈圆角长方形,于台面上凿有一圆角长方形、口大底小的浅槽,器表末经打磨,较为粗糙。长13.1、宽11.6、厚4.2、槽长8.8、宽6.8、深1厘米。
料环 1件。标本M 65:3(图五三,19),残。圆环形,截面呈长方形,外径2.4、内径1.3、厚0.2厘米。
料瑱 1件。标本M 155:5(图五三,22),蓝色,螺丝状,素面。长2.1厘米。
料珠 8件。以料石加工而成,质地较差,制作精美。扁体圆柱形,横截面呈圆形,中部有一穿孔。标本M 20:5(图五三,13),素面,径长1.1、厚1.2厘米。标本M 20:6(图五三,7),器表镶以白色乳钉,间以菱形纹。径长1.2~2.5、厚2.2厘米。标本M 65:2(图五三,9),器表饰由白色圆圈、蓝色乳点组成的图案。径长1.2、厚0.8厘米。
玛瑙环 1件。标本M 218:1(图五二,9),乳白色,平面呈圆环状,截面略呈菱形,体表天然纹理痕迹明显。外径7、内径5、厚0.8厘米。
玛瑙珠 3件。磨制光滑,红色,质地纯净,透亮,圆柱形,中部有穿孔,素面。标本M 69:7-1(图五三,11),径长1、厚0.7厘米。标本M 69:7-2(图五三,10),径长0.8、厚0.6厘米。标本M 69:8(图五三,12),扁体圆柱形。径长0.9、厚0.7厘米。
玛瑙七窍塞 1件。标本M 218:2(图五三,21),红色,圆柱状,素面。残长1.2、径长0.9厘米。
(九)骨器
骨器 65件,有六博具、饰件、锥等,亦有用途不明者。
六博具 59件。以骨骼加工而成,制作较规整。呈长方体,素面。标本M 6:5(图五三,3),长2.6、宽1.5、厚0.8厘米。
饰件 1件。标本M 193:8(图五三,20),磨制光滑。残存平面呈圆角正方形,中部有四个凹点,周边对称分为四区,每区周边略呈云纹状。边长1.8、厚0.1厘米。
锥 2件。标本M 69:2(图五〇,5),磨制精美。截面呈三角形,末端微弧,较尖锐,素面,长23.8厘米。
不明 3件。标本M 234:2(图五三,6),首端半圆形,中部内收,末端长方形,器表饰弦纹、交错刻划纹及圆点。长5.9、宽1、厚0.8厘米。标本M 17:10-1(图五三,16),平面呈长方形,截面呈半圆形,素面。长2.5、厚0.6厘米。标本M 17:10-2(图五三,4),平面呈圆形,截面呈梯形,素面。径长1.7、厚0.4厘米。
三、结语
(一)分期与年代
主要依据墓葬形制、陶器组合与形制变化,结合铜镜及钱币将这批墓葬分为六期。
第一期:1座(M 148)。无墓道土坑墓,墓葬形制均为AaI式。本期陶器有腹耳彩绘罐、大口绳纹罐,未出土金属器、玉石器及钱币。其中彩绘腹耳罐与甘青地区青铜时期墓葬中出土者形制相近;大口绳纹罐与清涧李家崖M 4:5出土的AIII式罐形制相近,发掘者将其年代判定为春秋早期偏早[1]。综上可以判定本期年代在春秋时期。
第二期:7座(M 61、M 74、M 79、M 139、M 145、M 162、M 170)。无墓道土坑墓,墓葬形制为AaI式、少数为AbI式。本期陶器有Aa型带耳罐、D型盆、鬲形鼎、带盖罐、豆、瓶形罐、喇叭口罐、溜肩折腹罐、钵,此外出有铜印章一方。其中鬲形鼎与白庙墓地出土者形制相近,该墓年代为战国时期[2];豆与黄陵寨头河[3]、洛阳中州路[4]、梁家庄M 18[5]所出者形制相近,年代在战国早中期;瓶形罐与小双古城M 1、M 7出土者形制相近,发掘者将其年代判定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6]。综上可以判定本期年代在战国早中期。
第三期 :5座(M 12、M 135、M 175、M 250、M 257)。无墓道土坑墓,墓葬形制均为Ab I式。本期主要陶器有AI式绳纹罐、AII式绳纹罐、Ba型带耳罐、Bb型带耳罐、BI式釜、B型绳纹罐、溜肩折腹罐,铜器有铜带钩、铜箭镞等。其中AI式绳纹罐与武山旱平出土者形制相近,该墓年代为战国晚期[7];BI式釜与宝鸡李家崖I式釜形制相近,该墓为战国晚期秦墓[8];Ba型、Bb型带耳罐常见于甘青地区寺洼文化中,考虑到同出器物,其年代虽早不至寺洼文化,但亦应较早。综上可以判定本期年代在战国晚期。
第四期:37座(M 13、M 14、M 18、M 22、M 41、M 42、M 49、M 64、M 65、M 67、M 69、M 71、M 89、M 92、M 99、M 111、M 132、M 134、M 136、M 141、M 159、M 161、M 166、M 174、M 176、M 178、M 182、M 183、M 197、M 198、M 207、M 209、M 220、M 222、M 230、M 231、M 246)。无墓道土坑墓,在延续AaI式、AbI式的基础上,新出现AaII式、AaIII式、AbII式;A型竖墓道土洞墓。本期陶器有II、III式绳纹罐、Aa、Ab、Ba、Bb型带耳罐、AaI、AaII式、Ac型、BI式小口大罐、AI、AII式、BI、CI式矮领直口罐、AI式、C型缶、BII式、C型釜、D型、F型甑、AI、AII式盆,鍪、蒜头壶、茧形壶、壶、瓮、瓦棱纹罐、敞口罐、A型绳纹罐、溜肩折腹罐、直颈罐等;此外有铜釜、铜铃、铜环、铜扳手、铜卮座、铜镜等铜器;铁釜、铁锸、铁削等铁器;玉环、珠饰、骨锥等。其中AII式绳纹罐与虒祁M 1399[9]、巩义站街M 2[10]出土者形制相近,发掘者将其年代分别判定为秦汉之际;AaI式小口大罐与廊桥水岸M 33出土者形制相近,发掘者判定期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统一[11];BI式小口大罐与虒祁M 1399出土者形制相近,发掘者判定其年代为秦汉之际[12];BI式矮领直口罐与明珠花园M 68出土者形制相近,发掘者将其年代判定为秦[13]。此外,本期开始出现蒜头壶、茧形壶等典型秦器。综上可以判断本期墓葬年代在秦。
第 五 期 :84座(M 4、M 5、M 9、M 10、M 15 ~ 17、M 20、M 21、M 30、M 38、M 39、M 46、M 53 ~ 55、M 59、M 66、M 72、M 75、M 82、M 84、M 88、M 90、M 91、M 94、M 95、M 97、M 100 ~ 104、M 106、M 108、M 110、M 112、M 113、M 119、M 122 ~ 124、M 129、M 130、M 140、M 142 ~ 144、M 149、M 150、M 157、M 160、M 165、M 168、M 173、M 180、M 184、M 185、M 187、M 190、M 192、M 194、M 201 ~ 203、M 205、M 208、M 210、M 215、M 217、M 218、M 221、M 223、M 225、M 228、M 229、M 232、M 233、M 235、M 239、M 252、M 254~256)。无墓道土坑墓,除延续上期主要墓葬形制外,新出现B型曲尺形竖穴土坑墓、带墓道土坑墓,A型直线墓道及B型曲尺形带墓道;延续上期A型竖穴墓道土洞墓,新出现B型斜坡墓道土洞墓。本期主要陶器有AIII、IV式绳纹罐、AaII、AaIII式、BII式小口大罐、AII、AIII式、BII、CII式矮领直口罐、B型缶、AI、AII、BIII、BIV式、C型釜、A型、BI式鼎、A型、BI、BII式、C型锜、AI、AII式、Ba、Bb型、C型甑、AI、BI式、C型盆、瓦棱纹罐、侈口罐、蒜头壶、溜肩折腹罐、鬴、鸭首壶、熏炉、钫、盒、瓮、灶、鍪;铜器有鼎、钫、鐎斗、盆、奁、釜、勺、灯、带钩、印章、铃、环、刷柄、箭镞、钱币、铜镜;铁器有釜、鍪、剑、削、灯、带钩、锸;玉石器有覆面、鞋、璜、环、蝙蝠、珠饰;骨器有骨质六博具。其中AIV式绳纹罐与凤县梁鹿坪出土者形制相近,该墓年代为汉初[14];B型缶与马川M 27出土者形制相近,该墓年代为西汉早期[15];BI式鼎与张家堡M 23出土者形制相近,发掘者将其年代判定为汉初[16];BII式锜与西延铁路M 15出土者形制相近,该墓年代为西汉早期[17]。本期新出现的典型器物鼎、钫、盒仿铜陶礼器组合为西汉早期常见;部分墓葬出有半两钱,亦有五铢、半两共出者,所出五铢钱,“五”字中间两笔相交较直,部分微屈,“铢”字上部均为方折,属洛阳烧沟汉墓第一型五铢,年代在武帝至昭帝时期。综上,本期年代应在西汉早期。
第 六 期 :47座(M 6、M 11、M 19、M 23、M 24、M 27、M 33、M 35 ~ 37、M 40、M 43、M 44、M 50 ~ 52、M 56、M 57、M 62、M 73、M 80、M 85、M 87、M 105、M 109、M 115、M 116、M 118、M 125、M 133、M 147、M 155、M 156、M 167、M 171、M 177、M 181、M 186、M 193、M 195、M 196、M 213、M 234、M 236、M 242~244)。墓葬形制均延续上期主要形制,新出现C型带墓道土坑墓。本期主要陶器有AaIII、AaIV式、BIII式小口大罐、AIII、AIV式、BII、CII式矮领直口罐、BV式釜、A型、BII式鼎、BII、BIII式、C型锜、AI、AIII式、Bb、E型甑、BI、BII式盆、钫、侈口罐、灶、房、井、灯、溜肩折腹罐、大口大罐、瓮、直颈罐、熏炉、壶、侈口罐;铜器有钫、釜、削、剑、带钩、印章、弩机、车马器、镜等;铁器有剑、削、灯等;锡器有车马器、饰件等;铅器有铅环、车马器等;石器有砚等。其中AIII式矮领直口罐、BV式釜与方城县平高台M 6出土者形制相近,该墓年代为西汉中后期[18];M 181出土的陶壶垂腹明显,与开封尉氏县M 6出土者形制相近,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晚期[19];M 116出土的昭明镜亦为西汉中期常见。本期器物组合与上期相比并无较大差别,个别墓葬新出现车马器及陶井、陶房等,年代应在西汉中期,多数墓葬年代偏早。
(二)几点认识
其一,多数墓葬均遭盗扰,从出土情况来看,仍有少数墓葬在随葬品上表现出较高的等级差异,如M 103出土玉覆面及玉鞋,此外还有墓葬出土有数量较多的铜器,进入汉代,随葬铜镜的墓葬数量亦不少;同时也有部分仅随葬陶器的墓葬。这些说明该墓地的入葬着不仅有身份等级较高者,亦有身份较低的普通平民。
其二,墓地年代集中在秦代到西汉中期,发掘的墓葬均为土坑墓及洞室墓,未见砖室墓及画像石墓,恰好与陕北地区现阶段发表墓葬材料在时间上形成衔接,对于了解北方长城沿线地带战国秦汉时期的墓制、葬俗及其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
其三,墓地应是一处公共墓地。西汉时期的土坑墓有一部分,空间分布相互平行紧邻,随葬品相似,有可能是夫妻并穴合葬墓。
其四,该墓地随葬品组合的明显转变,与战国至汉时期周边地区政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不仅反映陕北地区战国时期政权变迁及与游牧民族的关系,也对研究秦文化及汉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
[1]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北考古工作队.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秦墓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1987(3).
[2] 张家口市文物事业管理所.张家口市白庙遗址清理简报[J] .文物,1985(10).
[3]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黄陵县旅游文物局.陕西黄陵寨头河战国戎人墓地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2012(6).
[4]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中州中路东州墓发掘简报[J] .文物,2006(3).
[5]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吕梁市文物技术开发中心.岚县梁家庄东周墓[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9).
[6]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发掘简报[J] .考古,2009(3).
[7]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武山县东旱坪战国秦汉墓葬[J] .考古,2003(6).
[8] 何欣云.宝鸡李家崖秦国墓葬清理简报[J] .文博,1986(4).
[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虒祁墓地的发掘[J] .考古,2002(4).
[10]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巩义站街秦墓发掘简报[J] .文物,2006(4).
[1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金水区廊桥水岸战国晚期秦墓发掘简报[J] .中原文物,2013(4).
[12] 同[9] .
[13]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明珠花园秦墓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2002(6).
[14] 胡志仁,刘宝爱,卢建国.陕西凤县梁鹿坪西汉墓清理简报[J] .文博,1989(3).
[15]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秦人异穴合葬墓[J] .考古,2016(11).
[16]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张家堡汉墓群[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4).
[17]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西延铁路甘泉段汉唐墓清理简报[J] . 考古与文物,1995(3).
[18]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方城县平高台遗址汉墓发掘简报[J] .华夏考古,2007(4).
[19]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开封尉氏县大新庄汉墓发掘简报[J] .文物,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