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2019-07-26李昱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高校学生新形势

摘 要 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高校学生肩负着重任,提高其法律素养是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虽然还未完全踏入社会,对于处在心理适应期和价值观形成期的高校学生来说,法律知识和素养极其重要。提高广大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助于其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利,明辨是非,以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到知法、懂法、热爱法律,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本文旨在从高校自身、社会、网络媒体出发探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以期为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素养提升新途径。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新形势 法律素养

作者简介:李昱,汉口学院,专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93

在当今社会,法律是调整公民言行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对每一个公民来说,自己的行为,甚至是当下很热门的如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表言论都和法律这一重要行为规范标准有关。可以说道德修养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而法律是衡量广大公民行为是否规范的重要标准。既存道德,就有道德修养;那么既存法律,固然有法律素养。法律素养不是天生获得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学习和实践,当然需要以一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通过自身经验的累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法律案例,逐渐形成。

在之前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作了重要报告,他强调要全面依法治国,可见无论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公民权利保障层面,法律都是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展开。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虽然还未完全踏入社会,但法律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大部分处于18-22岁之间的高校学生心理还尚未完全成熟和定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说是法律素养和人格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到达一个全新环境,大多大学生会面临适应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正处在转型期的大学生可能会出现触犯法律现象;除此以外,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等会刷新诈骗手段,那么法律知识的缺乏也会使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其法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成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要素

现如今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法律专业,毋庸置疑的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比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要多得多,但一所高校,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以外,大部分还是不够了解以及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学生,所以高校学生法律知识缺乏现象普遍存在。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需要考虑到构成法律素养的基本要素。

适当且合法的行为需要对法律有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所谓法律素养是指熟知和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的能力 ,所以,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素养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进而学会应在何时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做到懂法、知法并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当然,仅仅是学习法律知识对于法律素养的形成是不够的,广大高校学生们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或者途径去感受然后获得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因为,理论学习是最基本的,而理论联系实际获得经验是必要的;实践经验的获得可以弥补高校学生在理论学习的不足,这种通过自身体验、感受获得的经验会令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思,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对法律理解得更加透彻。除此以外,优良的法律文化环境也是培植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的是,生活的环境对人的思想态度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美国的教育学家杰克逊曾提出一个教育观点,叫做“隐性教育” 。有隐性就有显性,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来说的,一般而言,课堂的教学可以称之为显性教育,这是直接的教学手段造成的教育结果;而隐性教育则是通过间接的手段去对教学对象产生良好的教学影响力。可以说,优良的校园法治环境对形成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

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学生法律素养

中国是一个重视法治的大国,自十五大首次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来,我国法治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已被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近段时间,高校学生被骗,以及在网络散布谣言触犯法律等案例也是多次出现,然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主力军,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法律素养亟待提高。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从高校自身来说,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变成全方位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那么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教学不能过于拘泥于课本和专业知识。高校中大部分都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高校可以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法律理论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不必太过精深,挑选和当前社会以及高校法治相关的即可。在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后,高校可定期增设一些有助于法律实践的课程,如观看当下有关高校的法律案例视频,相互讨论,以此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程序,明晰法律规则,达到理想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效果。此外,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成学法社团,定期组织同法学专业的学生联谊并相互交流学习,请法律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同学生在现场进行零距离交流,也可在校园广播增设校园法治在线栏目,真正将法律融入高校生活之中,创造出健康的校园法治环境,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法,让高校学生感受到法律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当然,高校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高校也要注重对其教师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每学期可组织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鼓励法学专业教师到校外向有实战经验的法律专家学习,这样一来,高校教师在进入课堂后会以自身的法律素养影响其教学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

其次,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也同样离不开社会健康良好的法治环境。在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精进的今天,大众媒体、网络平台早已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交软件的普及与发展,使当代高校学生能够迅速实时获取大量信息,发表个人想法和分享生活等。这些网络平台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高校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或个人,为了一时的利益可能会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不实信息或者夸大事实,那么有些大学生可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帮助其传播,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一种随意夸大事实或者传播不实信息的习惯,这显然是缺乏法律知识的体现。当然,违反行为和不公正事件等及时曝光有助于社會公平法治,但是广大社交媒体及网络平台要注意事件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侧重点,这样才能创造出健康绿色网络空间,经常使用网络的广大高校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最后,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广大高校学生要知法、懂法、爱法,和高校一道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切实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这是新形势下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作为肩负重任的未来国家建设主力军的高校大学生必须达到的法律素养境界。

注释:

戴中祥,郑全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

刘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09:38.

光明日报评论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EB/OL].人民网,2017.

贺撒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法律素养教育[J].新闻战线,2015(16).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高校学生新形势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