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少年校园欺凌

2019-07-26张师瑜管璐瑶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张师瑜 管璐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过程触目惊心且性质恶劣,多次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深深刺痛公众的神经。保证广大青少年稳定舒适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有效治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校园安全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学校背后存在很多的制度漏洞。本文认为应结合有效法律手段和相关方法来增强学校的制度建设,真正弥补学校背后的制度漏洞,明确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校园欺凌扼杀在摇篮中,从而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青少年是中国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应加强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重视,创造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制度建设 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张师瑜、管璐瑶,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68

一、 校园欺凌背后学校制度的缺失

(一) 学校预防和惩戒机制的缺乏

校园安全缺乏完善的预防和惩戒机制,校园里一旦出现欺凌事件,学校和教师不知该如何正确处理,经常将校园欺凌同违反乱纪混为一谈,对青少年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简单惩罚。对欺凌者保护过多,处罚力度过小,会造成处罚教育能力弱的结果,这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甚至会加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这些仅仅是为了防止青少年犯罪,但对于一些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恶性行为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正是因为学校缺乏清晰明确的惩戒机制,对欺凌者的震慑力和约束力不足,导致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校园在建设美好平安校园方面无法精准发力,无法给青少年一个稳定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防胜于治,能够将校园欺凌控制在未然状态,最大限度减少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校园欺凌的发生具有一定隐蔽性,存在潜伏期,学校和教师往往是欺凌行为发生后学生身心受到创伤时才意识到行为后果严重性。校园安全的预防和惩戒机制存在很大漏洞,降低青少年在校园的安全性。

(二)校园安保制度的缺失

校园安保对于校园里的学生和教师们是一道最重要的安全防线。因为学校安保存在制度漏洞或者经费不足等原因,校门形同虚设,外来人员能够较轻易进入校门,学生们携管制刀具进入校园,校园安保人员疏忽职守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加大校园内学生受到欺凌事件的概率。因校园内安装的摄像头有限,校园盲区、死角便成为了校园欺凌的首选地点。

(三)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缺失

学生们之间因校园生活发生小矛盾时,并未积极选择向教师进行相关求助,而是试图寻找同伙对其进行校园欺凌行为,通过暴力威胁等残忍手段来获得满足感。通过这些现象,反映出学校里对师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缺失,校园里的学生们往往选择较为极端的方法去解决纠纷矛盾。当同学们出现分歧矛盾时,寻求教师与家长的帮助和开导一般是第一选择,教师是校园内解决学生冲突纠纷的主体。可是在现实情况中,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视文化知识,轻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大量的文化知识课程,这不利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受害者不会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更多的是选择沉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里的教师的教学与考勤任务已经很繁重,很难全身心去投入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们的沟通大多停留在学习成绩上,缺乏与学生们进行人际沟通与自我保护的教育。教师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之间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因为校园里缺乏专门调解纠纷的教师,所以学生大多会采取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缺乏相关的教育,很多学生会选择校园欺凌去解决矛盾问题。

(四)学生心理疏导教育的缺失

在很多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其中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其身体上遭受了损伤,更重要的是受害者的心灵上也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在校园中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对旁观者也造成极坏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处于由青涩慢慢转向成熟的过渡期,容易因外界的环境变化,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青少年处于叛逆期,遇到矛盾纠纷时,极容易采用暴力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未采取积极措施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受害者可能因为心灵的创伤,成为下一起校园欺凌的欺凌者,从而来挽回尊严,寻找心里平衡。因为学校对于欺凌者和受害者心理疏导的缺失,引起了校园欺凌事件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对策及建议

(一) 明确校园安全预防和惩戒机制

保证校园安全,事前预防比事后严惩更为重要。家庭和学校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家长与教师的习惯和方式对学生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培训,让其明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将重点由学生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转为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上。学校建立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在网站上实时更新,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在网站上弘扬正能量,发布正能量事件,照片或者视频等,为青少年起到一个正面积极引导的作用。反校园欺凌网站在预防和及时处理校园欺凌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校园监控网站终端上传的欺凌视频或者图片以及举报的暴力事件及时发现欺凌者所在位置,起到了防范和监督的作用。校园体系应与相关法律相联系,校园纪律与法律相衔接的同时也要反映出学校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做到校规校纪与法律体系相自洽。校规校纪应由校园欺凌特点来设置,校园处罚纪律从轻到重依次分级,一级警告,二级警告等這样的等级,做到精确到位,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应做好不同的教育惩戒工作。对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对欺凌者开展一定时期的批评教育,承担相关责任并予以警告。对于情节恶劣的较严重校园欺凌事件,对欺凌者开展一定批评教育的同时,予以处分并要求多次参加社区服务工作。对于屡教不改情节恶劣的严重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将欺凌者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教育学习,对其监护人开展培训教育并依法进入司法程序。学校建立清晰明确的预防和惩戒机制,大大减少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给青少年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校园安保力度

校园安保是保护校园安全重要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要增加校园安保人员的数量更要注重其质量。校园大门设置电动检查通道,将学生们的书包依次通过电动检查通道,安保人员从电脑中仔细对学生们的书包进行检查,防止学生把管制刀具带入校园。对校园安保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其校园安保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对于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做好登记并暂扣证件,充分保证校园内每一位师生的安全。在不侵犯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摄像头安装全覆盖,完善校园内视频监控系统和紧急报警装置,时刻关注监控信息,充分配合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现代科技去提高学校的安全指数,充分保证校园安全。学校增加安保人员巡逻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力度,一旦发现校园欺凌事件,能做到及时赶赴现场处置并做好记录。将监控信息与当地公安局关联,遇到校园欺凌,警察可通过监控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可对校园内进行分块,为每一个安保人员分配一块责任区,明确具体责任人,增加安保质量,充分提高校园及师生的安全。

(三)增强师生道德和法治教育

学校应多开展道德和法治专题讲座,青少年学习知识速度快,听完讲座后要和教师进行交流并按要求写心得。同时要教给学生遇到欺凌时的防身技巧和自我保护技能,更要告诉学生们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后果,预防校园欺凌发生。通过大量道德和法治教育,学生们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进行维权,并且知道解决与学生们之间的纠纷矛盾时,向教师们求助是首选的解决办法,从而形成良好安全的校园法治环境。教师是预防,发现和熄灭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主体,对教师开展预防,发现和解决校园欺凌的教育培训,做到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们心智的健康成长。在推进校园道德和法治教育中,教师应该做到及时解决校内学生纠纷矛盾,并做相应汇报和记录,超出学校权限范围的行为,教师应主动联系当地公安部门。

(四)加强校园心理疏导

学校应建立专业高素质的心理辅导中心,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对校内师生进行积极全面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中心在校园内多次开展心理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纠纷问题,提高普通教师解决学生矛盾问题的能力,减少或者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校园内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心理辅导中心的教师应对欺凌者和受害者同时进行教育开导,让欺凌者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反省和改正,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保护受害学生,防止其受到再次伤害。对于受害者,不仅要对其进行积极劝解开导,降低心理创伤,还要认真观察受害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表现,防止其受到二次伤害。心理疏导应具有专业性和及时性,心理教师与学生们当朋友,认真观察学生们的细微心理变化,让学生们产生充足信任感。心理辅导中心设立情绪发泄室和心理咨询室,帮助青少年疏导情绪,解决困扰。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令公众痛心疾首,探索学校的防范机制和完善学校整体制度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青少年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祖国的栋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教育的重视。当学生遭遇校园欺凌时,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进行维权,而不是选择沉默或者成为下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的欺凌者。社会应该加大对校园安全的合理监督,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有效规避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全社会共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坚决杜绝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舒适的文明的成长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水长.依法治理校园欺凌问题的调研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28):141-142.

[2]包梁睿.浅议校园欺凌[J].法制博览,2018(24):66-68.

[3]赵玉鑫.浅议拒绝校园欺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2018(9):50.

[4]汪红晨,刘箭.浅议当代校园欺凌及法律解决途径[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7,30(5):77-80.

[5]麻警丹.浅议校园欺凌的原因及治理[J].法制与社会.2017(18):172-173.

[6]陈天亮.浅议综合治理校园欺凌的若干原则[J].中国司法,2017(2):31-33.

[7]郑明月,马瑶.校园欺凌背景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143-144.

[8]郭成岳.營造青年人才的良好培养环境——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及应对研究[J].经济师,2019(1):237-239.

[9]赵文萍,尧新瑜.留守初中生校园欺凌的特征、心因与预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6):73-76.

[10]赖锴.中学校园欺凌防治的法治策略[N].河南法制报,2018-12-28(018).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