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研究

2019-07-26张雅迪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三农乡村振兴

摘 要 近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城乡发展理论日渐成熟,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在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本文从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从新理念、新体系、新格局、新动力等几个方面来叙述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三农”

作者简介:张雅迪,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69

一、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内涵

近十年来,中央对城乡问题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城乡发展的理论不断深化和成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意味着乡村振兴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广大乡村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城乡融合作为一个大趋势,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反映了党中央对于乡村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我国乡村发展迈进注入新的血液,我国城乡融合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是当前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二、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推进两者均等化是乡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虽然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和城市对比仍然是短板。

首先,城乡对教育水平的投资不平均,农村当地的财政状况与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投资。其次,城乡教师待遇水平差距较大,城市环境优于农村,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水平不高,除去工资外的福利待遇也相差较大,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明显不如城市,也是使得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形成的原因。

目前,乡村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不断提升,农村妇女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其起点较低,进展缓慢,医疗卫生水平较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再有农村人口就业体制不健全,农村居民就业的环境和创业条件都不如城市居民,也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一方面原因。

第二,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的意思就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过度的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断进步的现代生产与生活方式之间不对称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我国乡村的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城乡二元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水利设施、道路工程和信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城市落后,农村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较城市缺乏,市场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供给不足,资金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慢于土地城镇化速度,农民无法同等享受城镇化发展的好处和福利,使得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程度。

三、习近平城乡融合发展理念路径选择

(一)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新理念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2017年我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

第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系,不断增强城乡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体系和制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积极引导城市教师人才向农村转移,要对乡村教师进行待遇提高和必要的补贴,减少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农村人口同城市人口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城乡社会公共体系建设。

第二,减少城乡之间的壁垒,积极引导人口、资金、产品、技术等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基础设施更好对接,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

第三,加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城市可以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的工作岗位,为当地的农村人口提供就业平台,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农村本身也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政府也要加大对政策的支持力度,从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持方面对农村进行扶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

第四,不断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城乡文化融合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十分重要的一点,要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农村服务体系的构建调动农民积极性。将城市的优秀文化带到农村,提高农村文化事业的开放度。积极引导农民吸收先进文化和现代文化。政府也要积极宣传引导,加强文化传播力度,加快缩小差距。

(二)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新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和新体系有利于促进城乡的深度融合,冲破 城乡协同发展的制度安排。土地改革是乡村融合振兴的动力,完善农村的“三权分置”制度。所谓“三权分置”是2017年10月31日,中国的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表明,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为给予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此次土地承包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土地经营权入股,维护进城务工等七方面内容。“三权分置”首先要打破农村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使农民活用宅基地,使宅基地不再闲置而变成直观的财产性收入。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可以城乡融合首先把把土地经营权集中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互换,推进现代技术、管理、装备融入农村,使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释放更多的农村红利,使城乡人力资源不断流动起来,增加农村人口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人口的就业率。扩大农村闲置地的有效利用,预留一些用地作为发展当地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对用村民闲置用地发展新兴产业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依法将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担保,将社会资本引入农村,发展多重规模经营,将现代农业和小农户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创造力,由农业大国向实现农业强国转变。

(三)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新进程,重构新格局

我国城乡关系不断发生改变,农村的战略作用和地位也在发展改变,农村越来越在城乡融合的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断引进城市的现代化技术,积极推进“三农”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三农”的现代化建设,才会实现乡村振兴,才会使城乡融合得以实现。

(四)培育城乡融合新队伍,发展城乡融合新动力

农村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离不开一些技术性、知识型人才对其进行指导。高素质的“三农”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必须要加快培育一批可以建设城乡融合的新队伍,他们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在一些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对当地农民进行指导教育。使他们参与到农村产业结构、经济建设和文化素质建设中来,促进城乡融合的发展。当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这些“三农”人才,当地农民的一些技术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也是发展城乡融合的新动力。我们要不断的提高当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转变现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他们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发挥其主人翁意识,对提高农村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都有促进作用。

(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城乡融合的基础保障

农村想要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格外重要。要深入改善农村的环境,建立农村垃圾回收转运处理系统,提高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其次,要优化农村的空间布局,调整农村土地结构,科学布局农村空间结构,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分明、职能分明、特色鲜明的村镇体系和城乡空间布局。最后,积极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系统建设和绿色屏障,实施城乡环境的统一标准,并且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美化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建设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居住环境舒适、交通便捷、邻里融洽的宜居环境。

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解决所有的问题都会有面临曲折和困难,同样解决城乡融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曲折的过程,我们需要跳出旧的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和体系束缚。发散思维,不断寻找新的解决路径,不断冲破一些旧体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束缚,要发展城乡融合新理念,促进乡村的发展,就要不断增强农民自身的主人翁精神,使农民强化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自我決策的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积极性,让农民更好地参与到自身乡村的建设中来,让村民积极投身于建设美好家园中来,继续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促进城乡融合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2017-10-28.

[2]夏耕.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初次审议[N].人民日报,2017-10-31.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三农乡村振兴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