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19-07-26陈建名刘雪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陈建名 刘雪玲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使其成为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渠道。而产教融合的提出,将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实习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生动多样化。这赋予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特色,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育环境和主体复杂化,教育理念和方法新型化,教育任务和要求严格化。本文从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探索出更高效的教育方式,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2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102-04

我国高校的职责就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品德优良、技能扎实、身体健康、自主审美和热爱劳动的接班人,其发展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密切相关。高校的德育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但在课外教学的实践方面还有待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方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育的开展不仅仅是理论教育,更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将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而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依付企业提供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基层实践,增强了德育的灵活性,加深了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当下对于企业和学校如何共同培养人才,国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研究。研究者们认为要推动高校从纯学术性向大众化、多元的学术型、应用型和职业型并存的演变,政府、市场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全力推动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但是,也要始终牢记党是教育事业的领头人,坚持把立德放在教育的首位,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在产教融合的新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在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其融入了许多实践的因素。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促使学生走出课堂,触摸到了更多的外界社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项综合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教育不再是一个纯净的课堂环境,涉及了更多的外界事物,其中夹杂了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这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变化和特点。

1.产教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主体复杂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是课堂,老师,学生和教学媒介是其涉及的主要因素,相应的环境也较为简单。而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入企业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德育,教学环境就由单一的理论教学变为较为复杂的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教学的范围相对扩大,其中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企业的带队老师,教育主体不再只是高校的教师。但是由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高校更加注重培育人才,这使得学生的价值体系在形成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复杂的价值观的冲击。

2.产教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新型化

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有相对封闭的课堂授课环境, 将教学由校内课堂延伸到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教学的企业。[1]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倒推着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树立了更科学的教学理念,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并且也要追踪学生在实习实践期间的思想变化情况。并且借助产教融合的平台,把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思想道德也纳入到学校的考核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3.产教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要求严格化

在产教融合的平台上,学生拥有了实习的机会。但企业与学校的环境完全不同,学生进入企业会面临着各种思想的冲击,这对于传统灌输式理论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首位,树立了课程思政的观念,把德育理念融汇在育人的全过程,而教育的内容也要紧密贴合当下社会实际。每位教师都要响应政策要求,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充实课堂内容,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德育。引导学生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步发展,能够面对社会的任何挑战。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

德育主要是为了纠正个人思想意识中的问题,旨在指导人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一种新的育人策略,是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实习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去教育只重理论,忽略了实践环节,增加了教育的感染力。这是高校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发现的新教育方式,但其发展也是充满挑战,具体表现为:

1.高校的培养目标不精准,使培养全面人才受制约

高等教育要怎样培养人才,首先要涉及人才培養目标问题。[2]我国高校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 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3]当下社会也更加注重个人的道德素质。但是,目前高校更注重对大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在大学生德育方面有所欠缺。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虽然知识水平达到了社会的要求,但是个别人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确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与知识技能同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果与国家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的要求有偏差。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存在着非理智的就业观。一面是许多岗位无人问津,另一面确是就业难。而社会的发展需要各个工作岗位的人一起努力,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需要每个岗位的工作者贡献力量。

2.教师的职责意识不明确,使教学质量效果受制约

强国必先强教, 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承担着神圣使命。[4]高校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文化的传播,也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的道德素质。但目前教师团体的职责意识不明确,担任德育的教师队伍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合作团体。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只是给学生上课,课堂结束与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有限。辅导员虽然与学生接触较多,但是他们日常的工作事物较多,又没有直接担任思想政治课,仅靠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事倍功半。并且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带队老师缺乏有效的沟通,企业带队老师不论是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和辅导员相比,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这些基本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不能采取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导。而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又没有对各个教师队伍的责任明确划分,这使得校企合作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新颖,使课堂育人效果受制约

课堂是培育人才的主阵地,是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角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课堂育人效果。目前党中央提倡课程思政,全员育人的教学方针,每位教师都担任着德育的任务。但是,一些课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还仅仅是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认为道德教育更多的还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而且,课堂教育的方式也不够新颖,通常是将知识系统化的灌输给学生。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理论性很强,但与社会热点、实际生活和专业特征联系性不强,未能吸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课堂育人的成效。

4.教学的社会实践不深入,使思政教育成效受制约

任何理论的学习都是为了用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亦是如此,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规划的影响,使他们自觉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实践活动。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更注重培养专业技术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德育的实践方面疏于管理。学校在课程任务的要求之下安排了实践环节,但这些实践在落实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是德育的一项实践活动,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并没有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学生进入企业提前接触现实社会,弥补了学校德育在实践环节的缺失。但盈利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它只重视技术方面的问题,容易忽略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学校也没有制定完善得针对校企业合作间的德育方法,也没有将学生在企业时的德育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使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被校企双方忽视。

5.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协调,使企业高校合作受制约

目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时期,其中促进产教融合共同育人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校企合作发展的过程缺少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缺少一个能推进产教融合更好的发展,衔接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中间机构。现在的管理机构要么是残缺不全,要么是机构重叠,工作效率低,没有对企业和高校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划分。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在育人过程中也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学校则由于“鞭长莫及”而难于发挥自身的管理效能,在加上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学校为完成教学计划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为谋取利益而从学校得到廉价劳动力”的功利性思想,从而使“德育为先”的教学方针在实践环节中未真正落实到位。[5]由于这个管理机构不合理,给产教融合共同育人带来了障碍。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在校企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这就证明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产教融合的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和企业也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创新合作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通过产教融合这个平台,提高德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1.加强产教融合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目标管理

为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知识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要始终着眼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首先,不能放松攻读专业知识,中国梦的实现还需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去为之奋斗。高校也要注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实习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依托产教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各高校要加强德育理论课教学,把立德放在育人的第一位。确保马克思主义信仰深深的根植在每位学子心中,确保每位学子都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坚定的政治立场,都能够为国家的事业发展而奋斗。最后,经济繁荣发展带来了各种思想的冲击,高校要在这个背景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摆正自我的位置。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相结合,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寻找贡献自己力量的职位。

2.加强产教双向导师职责提升全员育人质量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开展德育,教师团队的建设不容忽视。首先,要明确各位老师的工作职责。德育教师主要负责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要让同学们了解德育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同德育课的内容。辅导员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以及负责日常学生的管理工作。他们时刻要与学生保持相对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意识状况,以便于开展德育工作。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专业技术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要及时追踪学生思想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次,思想道德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所以各位老师要定期交流,相互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思想状况,一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最后,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产教融合的平台,教师可以深入企业进修,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將目前市场发展需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课堂育人形式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做好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改革。第一,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每位老师都担任着德育的任务。要对教师进行德育的培训,提高他们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和方法。课堂措辞也要因时而新,丰富课堂用语,采用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方式进行德育。授课内容要结合社会热点、贴合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深入浅出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二,在互联网时代,要借助网络可以虚拟现实的优势,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课堂育人的效果。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大学生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全身心的投入,更快,更好的融入课堂的道德教育。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产教融合育人效果

高校要推动德育走出课堂,将德育贯穿教学实践全过程。例如,首先,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论文竞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其它校园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大学生主动参加“三下乡”、学雷锋等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魅力,在实际感受中升华道德素质。其次,实习也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的实习需要精心安排。但由于校企双方有着不同的利益和目标追求,会导致在人才培养环节出现裂痕。对于此问题高校要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在实习岗位的确定等方面,应把“专业对口”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在实习中既能提高技术水平,又能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实习中有获得感。第二,企业也要两手抓,紧抓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教育,不能顾此失彼。明确企业在产教融合中也担负着德育的角色,企业的指导老师要和教师一同担负起育人的工作,要帮助同学们在实习中深化自己的道德素质。最后,学校要把实践实习作为德育考评的一部分。以考核作为推动力,把实践实习中的德育落到实处。

5.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合作

在实践实习过程中要协调好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要想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就要设立一个长效的管理体制。第一,政府要做好校企合作育人的顶层设计工作。坚持把德育工作贯彻到产教融合发展的每个细节中,引导学校和企业重视对学生思维意识上的教育。第二,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企业之间多层次的协调管理机构,把学校和企业负责德育的机构实行联合管理。设立共同的机构负责管理,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在培育人才中的德育工作。第三,为保障产教融合组织运行的有效性,不仅应该精简校企合作中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更要在合作时签订合同针对不同的合作形式、不同的专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也纳入到实习考核中。让德育在实践教学的进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提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而依托产教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教学场所,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的感受更为真实。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两者相结合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孙明霞.“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4-7.

[2] 胡君.国家、区域、高校的取向与平衡——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形成及结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9-97.

[3] 张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工作培养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135-136.

[4] 吴林龙,张韬喆.深入把握习近平关于教师职责使命论述的理论内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7(5):11-14.

[5] 张盛文.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145-147.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