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痴呆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研究

2019-07-26欧阳雁玲尹尚菁

中国软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患病率老年人患者

欧阳雁玲,尹尚菁

(国家开放大学 农林医药教学部,北京 100039)

老年痴呆,通常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致的渐进性的、明显严重于正常老化的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等的认知功能、行为及人格障碍综合征[1],是损害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全球约有老年痴呆患者3650万人,我国老年痴呆患者600万人,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的第四位“死亡杀手”[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将成倍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患者将会过亿[3]。中国作为痴呆患者世界第一的国家,将会有超过2000万老年痴呆患者,85岁以上的老人中1/3失智[4],由此可见,痴呆成为严重的医学问题。但迄今为止,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也无特效治疗手段。已知老年痴呆患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既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因素,也包括生活方式等可控因素。因此,通过管理生活方式控制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是最有效的手段,柳叶刀痴呆和护理委员会确认生活方式是全球1/3痴呆症的根源[5]。分析生活方式对老年痴呆的影响,是有针对性地防治老年痴呆、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基础。

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老年痴呆患病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方国家60%左右的老年期痴呆患者为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患病率在20世纪80年代为0.07%~0.46%,20世纪90年代达到2.9%,2000年达到4.2%。中华医学会的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也对国外痴呆的流行状况进行了描述,区域性差异显著[6]。一般来说, 寿命较高的国家往往比寿命较低的国家痴呆的患病率高,所以年龄标准化的调整是控制AD患病率的关键[7]。国内不同规模的调查也有很多,自20世纪80年代起报道的痴呆患病率为0.8%~7.5%,低于国际水平[8]。2001年郭秀娥等[9]对10个地区的痴呆数据进行META分析,发现60岁及以上老人AD患病率为3.05%;2005年张振馨等[10]调查得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4个主要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DSM-IV标准的AD患病率为5.9%;2008年贾伟华等[11]采用国际痴呆合作项目开发的老年痴呆症筛查工具得到部分城乡患病率为5.2%;2012年卫生部报全国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12];2015年黄悦勤[13]通过调查得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

老年痴呆的发生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截至2018年,全球痴呆经济负担已超过1万亿美元[14]。因此预防老年痴呆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受到各国的重视。英美两国近年相继出台多部老年痴呆预防指南,指出控制一些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15]。国内有关痴呆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研究逐年增加,也有分析和探讨老年人生活方式与老年痴呆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患病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痴呆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中国老年健康和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16],包括2011年9749名60岁及以上老人数据,2014年7168名60岁及以上老人数据。调查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区、市,内容涉及老人及家庭基本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及家庭结构、健康和生活质量自评、认知功能、生活方式、照料与疾病治疗等。文中使用老人的背景资料、认知功能及生活方式信息,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

二、老年痴呆患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患病现状

2014年调查的7168名老年人中,60-69岁低龄老人组287人,占4.0%;70-79岁中龄老人组2143人,占29.9%;80-89岁高龄老人组2207人,占30.8%;90-99岁长寿老人组1654人,占23.1%;100岁及以上的百岁老人组877人,占12.2%。可见本次调查以中高龄老人为主,占到调查人数的近六成。调查对象以女性居多,3871人占54%,男性3297人占46%。居住在乡村的老人稍多,共3967人占55.3%,居住在城镇的有3201人,占44.7%。

痴呆患病率的调查评估方法各异,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筛选标准。据最新的2018年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显示,MMSE区别正常老人和痴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80%以上,对筛查痴呆有较好的价值[17],因此,本文选用MMSE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北大问卷中涉及的认知测量部分,是以国际上通用的MMSE量表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编制,包括五个方面:方向定位能力(一般能力)、反应能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回忆能力以及语言、理解和自我协调能力,共24个问题,总分范围为0-30分。考虑到认知功能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制定痴呆的分界为: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22分、大学及以上23分[18]。由于北京大学调查数据的受教育水平是数值型变量,而非教育等级,根据全国平均的受教育年数,将受教育年限分为四组,第一类为文盲组,受教育年限小于等于1,第二类为小学组,受教育年限在1~6年之间,第三类为中学组,受教育年限在7~12年之间,第四类为大学及以上组,受教育年限大于等于13[19]。由此本文确定痴呆标准为以下四级:MMSE≤17,受教育年限≤1年的文盲,筛选出1232人;MMSE≤20,受教育年限在1-6年之间的小学文化程度,选出313人;MMSE≤22,受教育年限在7~12年之间的中学文化程度,筛选96人;MMSE≤23,受教育年限≥13的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筛出16人。合计调查对象中有痴呆患者1657人,占23.1%。

分年龄组、性别和居住地的患病率如表1所示,60-69岁组的患病率最低,为3.8%,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所升高,到百岁及以上有61.2%的老人患有痴呆;男性患病率为16.5%,低于女性的29.0%;居住地为城镇的老人,20.7%患病,低于农村老人的25.3%。

表1 分年龄组、性别、居住地的老年痴呆 患病人数与患病率

(二)发展趋势

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超过26%。图1显示的是2011年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出2011年的百岁老人明显多于2014年,90岁及以上的长寿老人比例也较高。北京大学调查的一大特色是高龄老人多,显著高于全人群中高龄老人的分布,因此计算所得的痴呆患病率高于其他调查,从2011年到2014年还有下降的趋势。为了消除年龄分布的影响,本文参照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年龄别基础数据,对患病率进行了标准化调整,调整后2011年的痴呆标化患病率为5.28%,2014年患病率达到6.39%,比2011年略有升高,与国内的其他调查结果一致[20]。

图1 2011年调查老年人年龄分布

三、老年痴呆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一)单因素分析

1.一般人口学特征

分年龄组、性别、居住地的老年人痴呆患病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经卡方检验,P<0.001)。

2.生活方式

(1)饮食习惯

主食类型、吃蔬果的频次与食用油脂的种类同痴呆患病率的差异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1)。主食以玉米为主的老人患病率最低,而多食用小麦老人的患病率最高,达到近四分之一。吃果蔬对痴呆患病也有显著影响,吃的频率与患病成反比例关系。食用动物油脂的患病率低于食用植物油脂的老人(见表2)。

将目前吃肉、鱼、蛋、豆制品、腌制食物、糖、蒜、坚果、菌/藻类、维生素和保健品,喝茶、奶的频率与老年痴呆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吃蛋与喝奶的频度和老年痴呆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烟酒与运动习惯

吸烟与饮酒对患有老年痴呆均有明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得知,痴呆老人的吸烟次数均值为31.4次,饮食量均值为15.1两,显著高于不痴呆老人的吸烟次数均值22.6次,与饮酒量均值8.2两(经过t检验,P<0.001)。

锻炼身体和有体力劳动与否对痴呆患病也有影响,经过卡方检验,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2 食用各类主食、油脂、不同频次吃果蔬的老年痴呆患病率 单位:%

图2 不同饮食频次的老年痴呆患病率

0.001)。由表3可见,不锻炼身体的老人比锻炼的老人,患病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正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老人患病率较低。

(3)社会参与习惯

老年人参加做家务、户外活动、花园工作、读书看报、喂养宠物、玩棋牌打麻将、收看收听广播电视、参加有组织社会活动的频次也全部与痴呆患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由图3可见,从不参加各种活动的老人,患病率显著升高。

表3 不同烟酒与运动习惯的老人痴呆患病率 单位:%

图3 不同频次社会活动参与老人的痴呆患病率

(二) 多因素分析

1.现在的生活方式对痴呆的影响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二分变量患病与否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模型解释度为84.6%,各步骤之间的P值也均小于0.001,R2等于0.455,拟合度很好。

在控制年龄组、性别、居住地的情况下,常吃鱼、偶尔吃蒜、经常与偶尔吃坚果、经常与偶尔做家务、常户外活动、偶尔收拾花园、常读书看报、常喂养宠物、常玩棋牌麻将、经常与偶尔听广播看电视、锻炼及体力劳动是老年痴呆的保护因素,而偶尔吃豆制品与腌制食物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logistic回归结果

2. 60岁左右的生活方式对痴呆的影响

按照同样的方法,将60岁左右的饮食与烟酒、锻炼习惯与患病之间进行卡方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解释度为79.6%,R2等于0.273,拟合度也相对较高。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居住地的情况下,老年人60岁左右偶尔吃肉、吸烟、锻炼均为痴呆的保护因素,偶尔吃菌类、偶尔吃维生素是痴呆的危险因素。

四、结论与讨论

(一)不可控因素

1.年龄

年龄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一观点被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本研究也得出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结论,低龄老人中只有不到4%的患病率,而到90岁及以上阶段,1/3的长寿老人患有痴呆,六成以上的百岁老人患有痴呆。

2.性别

关于性别与老年痴呆患病率的关系尚不明确,有不同的报道结果。本文中女性的痴呆率高于男性,与国内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

(二)可控因素

1. 饮食习惯

(1)鱼:鱼中含有大量优质蛋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坚果: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脑血管的功能。

(2)蒜:大蒜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保持大脑灵活,但不宜多吃,过量容易造成人体的机能紊乱。

(3)腌制食物:腌制品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致癌因素),存在重金属过量,易使人患痴呆。

(4)膳食均衡:医学研究发现,吃得健康均衡可以降低大脑退化风险。少吃红肉有助于减少痴呆发生;类似于维生素,只有保证一定量,才能减缓大脑萎缩速度,不能只是低频度摄入,豆制品、菌类亦是如此;吃的太多也不好,过甚劣于不及。日本专家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有长期饱食的习惯[21-23]。

2. 烟酒与运动习惯

(1)吸烟:烟草对老年痴呆的影响一直争议不断,有研究显示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改善AD 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24]。但大量吸烟肯定对健康是弊大于利,不鼓励老年人吸烟。

(2)锻炼身体:规律的运动锻炼被公认为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动可能使脑细胞直接受益,增加血液循环量和氧流量[25]。研究表明经常进行太极拳、散步、手部健身球、棋牌运动可以有效预防AD[26]。

3.社会参与

(1)户外活动:老年人一旦退休,闲余下来,身体各部位运转不畅,自然容易出现问题。适当的活动,锻炼可以激发细胞的活力,让人精力旺盛,远离老年痴呆的发生。哪怕只是步行,有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快步走是降低日后认知障碍症发生危险的一大关键[27]。而且在户外接受阳光照射,补充维生素D,也是对健康很有益处的。

(2)家务:做家务有助于降低痴呆的概率,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做家务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专家称这项结果为鼓励人们参加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提供了医学依据,即便是那些无法参与正规锻炼的高龄人群也能从更积极的生活方式中受益[28]。

(3)读书看报:读书看报能锻炼脑功能,有益身心健康,保健大脑,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专家为老年人开出了“阅读处方”,即每天看书读报1小时,可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29];棋牌麻将:从医学角度看,打牌与麻将能够促进脑部代谢,可以达到预防老年痴呆的目的。另外,打牌与麻将需要跟他人一起,在此过程中老人们也可以相互谈论家长里短的事,有助于交际,减少孤独感。

(4)听广播看电视:听广播能锻炼大脑功能,研究发现,在收听广播时,通过设备检测可以发现,人们大脑中主管创造性的“脑前叶”部分会非常活跃。但看电视太多可能会容易加速老年痴呆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每多看一小时的电视,患有早老性痴呆症的概率要比不爱看电视的人高出1.3倍[30]。

(5)养宠物:本研究数据显示常喂养宠物对痴呆患病有影响,宠物帮助老年人减少孤独感,有效防止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发生[31],这也是提高老年人控制感很好的方式,同时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2]。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只有频次范围,比如每天、每周至少一次等,缺少量的区别。实际上量与疾病的关系密切,比如运动是好事,过量运动反而对身体有损伤;打牌和玩麻将对痴呆有预防作用,但不能无节制,持续打牌除对颈椎腰椎造成压力之外,还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因玩麻将导致老人猝死的报道时有发生。同时,本研究使用2014年的截面数据,在因果判断方面比较勉强,未来如选用纵向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可靠性更高的结果。

五、对策建议

目前老年痴呆的防治问题在国家层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描绘国家健康管理的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从健康教育到社会保障,看似已包罗万象,却并未提痴呆症的防治照护。2017年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列入了防治范围,制定了策略与措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唯独没有将治疗和照护成本远高于上述疾病的痴呆症列入范围。痴呆症的防治工作并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迫在眉睫,需要从国家层面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提出老年痴呆症的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是全人群的病因预防,针对危险因子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让老年人远离痴呆,不受伤害;第二级是临床前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患有痴呆,早期干预,阻止病程进展,或减缓发展;第三级是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加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一级预防

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1.均衡饮食

提倡地中海式饮食对大脑有利,可减缓认知功能衰退,预防老年痴呆。地中海饮食融合了大量植物类食物,限制红肉摄入量,强调每周至少吃两次鱼或家禽。而且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不要认为营养素多些少些无所谓,也不能暴饮暴食。建议出台老年人层面的膳食指南,指导老年人合理饮食,鼓励社区开办老年食堂或老年餐桌,为老年人的就餐提供便利[23]。

2.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会损伤大脑。吸烟会加速血管的老化,在血管中形成斑块,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长时间过量饮酒会造成酒精中毒,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特别说明的是,适度饮酒对人体有益,如红酒,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的作用。但是不可过量[27]。

3. 适度运动

有研究者将体育锻炼列为防治AD 四大重要措施之一,坚持每天进行30~4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改善大脑血流量,特别是有氧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代谢及功能。慢跑、快走等都是十分有益的,一般以微出汗且“每分钟心跳数=170-年龄”为最佳,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27]。

4.勤做脑部运动

倡导终身学习,为老年人创造学习的机会与渠道,推广老年大学,特别是线上老年学习平台,让更多的老人便捷获取知识,提高大脑活性。另外,棋牌麻将等娱乐活动也能让老人大脑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中。

5.参与活动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甚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些家务也能够降低老年痴呆发病的风险。养宠物也不失为一种消除老年人 孤独感的方式,有宠物相伴,极大提高了其生活满意度。另外,鼓励有余力的老年人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比如老年志愿者之类,这也是老年红利的二次开发,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体现。

(二)二级预防

痴呆症的前期阶段大脑无明显的影像学改变,越往后期,越容易见到广泛的脑萎缩,特别是海马体的萎缩。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没有治愈手段,有为数不多的药物如能早期合理的应用,可以延缓本病的进展,患病者平均生存6.8 年[1]。对老年痴呆进行二级预防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主要有如下措施。

1.记忆门诊

(1)加大宣传力度。调查显示仅有 19.79%的人可以正确识别老年痴呆的初期症状[33]。在我国主要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记忆门诊已经相当普及,大型的三甲医院或者是专科型医院都会设立,但了解的人十分有限,不知道出现记忆减退、判断力下降等危险信号,应该及时去记忆门诊检查。建议向公众宣传推广《中国记忆门诊指南》[34]。

(2)增设记忆门诊。中小医院记忆门诊仍很少设立,人们对此知之甚少,此外相关的专业人员也少,培训跟不上,缺乏必须的专业素质。呼吁三级、二级医院开设记忆门诊,且每天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坐诊,使更多患者和家庭从中受益。

2. 早期心理干预

学习新加坡早期痴呆干预计划模式,让非政府组织和私人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早期心理干预减少痴呆的发生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的疾病负担,并最终帮助老年人提高幸福感[35]。

3.社区干预

社区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护理人员对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观察到可能出现的疑似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通过阶段性总结,梳理出健康管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做出今后一段时间的护理计划,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高老年痴呆症的治愈率。同时,社区护理者要善于与老年人沟通,正面、侧面了解他们所反应出的思想和健康问题,有效做出对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干预[36]。

4.推广脑计划

2018年正式落地的中国脑研究计划的领域之一,是在脑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方面,未来的十五年内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目前,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参与其中,建议将该计划推广到更多的院校、科研机构及医学中心,让人工智能在老年痴呆的防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37]。

(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措施如下。

1. 老人自身层面

加强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训练的意识,现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显示,打游戏是有助于大脑的健康、能够预防痴呆,国外的研究也有玩网络游戏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退化具有保护作用的发现[38]。现代科技日新月益,尤其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应用新技术,如VR技术帮助老人训练认知功能。

2.家庭层面

加强对家庭照顾者的培训和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及患者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延缓病程,减轻疾病症状,提高认知能力,改善痴呆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39]。

3. 社区层面

发展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社区支持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提供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等。《从国家战略层面构建阿尔茨海默病长期照顾体系的建议》提出,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日间照料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社区支持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尤为重要,也可以缓解家庭照护者的负担。

4. 机构层面

鼓励在养老机构中设立老年性痴呆患者护理专区,围绕痴呆老人做人性化的设计配置,政府对其给予专项设施改造补贴,重视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设立专门收养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特别养护院,效仿荷兰的 “老年痴呆症养老院”,入住老人都患有痴呆症或者阿尔兹海默症,但比普通养老院的老人们生活得更加开心、幸福,政府还会给老人们提供不同程度的补贴[40]。

5.国家层面

(1)老年痴呆患者补贴

老年痴呆症治疗花费巨大,不仅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照护成本也不容小觑。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给予痴呆症患者或家庭补贴,地方上有一些福利政策,比如上海市规定老年痴呆症患者通过申请可办理残疾证,享受残疾特权[41],这对于失智老年人无疑是福音,希望有关政策能尽快推广到全国。

(2)将老年痴呆纳入特殊医保

重庆市有专家做过测算,按照目前重庆市的陪护收费行情,聘用护工的费用近200元/天,约6000元/月。按患病后平均生存期8年计,用于护理的支出近60万元,按照重庆市普通市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工薪家庭无法承受。因此建议将患者纳入特殊疾病门诊报销,合理减少患者由于住院产生的额外资源与医保报销浪费,真正减轻患者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42]。

(3)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老年性痴呆的基础性研究,仅美国就有29个专业研究中心,2005年其研究经费达11.6亿美元,英国也投入一亿美元用于研究老年痴呆症等,但我国目前投入的专项经费实在有限,应加大相关投入[43]。

(4)加强宣传教育

老年痴呆带来的后果如此严重,但社会公众对它的认识仍很有限,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的痴呆患者中,仅有22%接受过诊断,在中国比例更低,有49%的病例被误认为是自然老化现象,仅21%的患者得到了规范诊断,仅19.6%接受了药物治疗[44]。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公众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消除对该病的误解,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更好地生活。

总之,老年痴呆是可防可控的,针对生活方式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痴呆的患病率。北欧与美国的痴呆症患病率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45],说明痴呆的防治是可期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未来,我国的痴呆患病率定能在控制之中,在老龄社会,为所有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猜你喜欢

患病率老年人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