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与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2019-07-26姚晓松许晓辉魏玉霞李媛媛
姚晓松,陈 菲,许晓辉,魏玉霞,李媛媛,宁 敏
(焦煤中央医院超声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生于膀胱黏膜的恶性肿瘤,40岁以上男性为高发人群,具有复发率高、恶性程度高的特点,其预后质量与早期发现、正确分期与分级等有密切关系[1]。膀胱癌分期主要依据肿瘤浸润程度与转移情况,膀胱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ty,CT)、磁共振成像、超声造影是目前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方法[2]。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能够通过其典型特征进行分期。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膀胱癌患者的超声造影与螺旋CT影像学资料作为依据,探讨两者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例;年龄41~80(59.67±9.84)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无痛性间歇性血尿腹部疼痛及排便不畅等。纳入标准: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应证患者,无盆腔手术史,术后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放疗史、化疗史、激素治疗史、免疫辅助治疗史;严重心、肝、肾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史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超声造影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 LOGIQ P6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2.0~4.0 MHz,机械指数0.08,造影剂为声诺维(意大利Bracco公司),磷脂微囊六氟化硫作为造影微光。患者取仰卧位,充盈膀胱,先给予常规扫查,观察膀胱癌病灶位置、范围、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声影及声影是否随体位变化而移动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最后给予超声造影检查,25 mg造影剂与5 mL生理盐水混匀,患者保持平稳呼吸,调节为合适的切面,固定探头位置,切换为双幅实时造影模式,经肘静脉采用快速团注法注入2.4 mL造影剂混悬液,3 s内注射完毕,5 mL生理盐水冲洗,造影剂注入后持续实时观察4~5 min,存储动态成像资料与静态图像。若图像质量或病灶观察效果欠佳时,可廓清前一次造影剂进行二次注射与检查。
CT检查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5 mm,螺距1,检查前1 h患者口服800 mL对比剂泛影葡胺,充盈膀胱,于憋尿状态下对整个盆腔进行常规平扫。经肘静脉注射100 mL 30%的碘海醇,注射速率3 mL·s-1,延迟30 s、55 s、5 min给予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重建层厚0.75 mm,层距0.75 mm,进入“白+黑”模式后,当阀值达到200 Hu时,进行多平面重注气法仿真内镜图像,多角度观察图像。
全部图像均由2位正高职称的医师按照双盲法进行阅片,若意见不同,则经讨论取得统一意见,给出最终诊断结果。
1.3 分期标准超声造影分期标准[3]:T1期:膀胱壁黏膜层造影剂灌注强度稍高于肌层;T2a期:<1/2膀胱壁与肿瘤造影剂灌注同步,呈现为相同的强化程度;T2b期:>1/2膀胱壁与肿瘤造影剂灌注同步,呈现为相同的强化程度;T3~4期:膀胱壁全层或周边组织与肿瘤组织灌注时间、强度、特征均一致。
CT对膀胱癌分期标准[4]:T1期:膀胱壁呈肿块形态,内壁光滑无杂质,无增厚;T2期:膀胱壁明显增厚,局部无僵硬感;T3a期:膀胱壁不断增厚,局部有僵硬感,边缘形态光滑;T3b期:膀胱壁不断增厚,呈不规则性状,边界模糊,内壁周围软组织有阴影;T4期:肿瘤扩散至肿瘤附近脏器系统,盆腔淋巴结出现转移。
术后病理学分期标准[5]:T1期:肿瘤侵及上皮下结缔组织;T2a期:肿瘤侵及肌层浅表;T2b期:肿瘤侵及肌层深处;T3期:肿瘤侵及膀胱周围组织;T4期:肿瘤侵及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或腹壁。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膀胱癌术前分期情况本组70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T1期9例,T2a期21例,T2b期18例,T3期17例,T4期5例。超声造影术前分期结果为:T1期8例,T2a期21例,T2b期24例,T3~4期17例,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符合率为87.14%(61/70)。见表1。
表1 超声造影膀胱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比较 n
2.2 螺旋CT膀胱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比较本组70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T1期9例,T2a期21例,T2b期18例,T3期17例,T4期5例。螺旋CT术前分期结果为:T1期8例,T2期37例,T3期19例,T4期6例,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符合率为84.29%(59/70)。见表2。
表2 螺旋CT膀胱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比较 n
2.3 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结果比较超声造影和螺旋CT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T1~2期诊断符合率为89.58%(45/48),显著高于螺旋CT的81.25%(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T3~4期诊断符合率为72.73%(16/22),显著低于螺旋CT的95.45%(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超声造影与螺旋CT对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结果比较
3 讨论
膀胱癌分期是膀胱癌复发预测、手术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方法的制定。超声造影与螺旋CT是目前常用的2种术前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造影是通过造影剂的注射,增强后散射回声,提高血流显示清晰度,有助于分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在低机械指数下,通过连续实时成像技术,能够获取肿瘤血管中的微泡灌注变化情况,进而评估病变器官、软组织血管增生与血供情况。螺旋CT增强扫描与仿真内镜成像技术相结合,能够获得视野宽广、创伤轻、无盲区、疼痛度轻的检查优势,能够从多个角度动态化观察病灶情况,清楚显示尿道内口、输尿管口情况,向膀胱注射对比剂充盈膀胱后,能够使膀胱腔和膀胱壁组成一个可视梯度,经重建后的图像能够清楚显示膀胱黏膜,帮助检查者有效分辨膀胱壁结构变化[6]。本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分期诊断符合率为87.14%(61/70),螺旋CT分期诊断符合率为84.29%(59/70),差异不明显,与赵泽民等[7]的研究结果相同,表明2种检查方法均对膀胱癌术前分期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螺旋CT对局限于膀胱内的≤T2期病灶与侵及膀胱周围脂肪、邻近器官及腹腔盆腔壁的>T2期病灶能够进行有效分辨[8],但螺旋CT对于≤T2期病灶分期准确率要低于超声造影,且对淋巴结转移病灶存在一定的低估问题,目前,在结合仿真内镜技术的基础上,CT对于T1~2期肿瘤仍然难以做出准确评估,本研究中,超声造影T1~2期诊断符合率为89.58%(45/48),显著高于螺旋CT的81.25%(38/48);王萍等[9]的研究也显示,超声造影在T2期分期诊断符合率上要显著高于CT,其原因在于膀胱癌侵犯膀胱壁时,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增厚和不增厚,CT在鉴别水肿、炎症引发的膀胱壁增厚或肿瘤引发的增厚方面有较大的难度,影响了T2分期诊断准确性。螺旋CT的T3~4期诊断符合率为95.45%(21/22),显著高于超声造影的 72.73%(16/22)。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与螺旋CT均能为膀胱癌术前分期诊断提供较准确的信息,超声造影对T1~2期的诊断效果更佳,螺旋CT则对T3~4期的诊断效果更佳,临床上可采用两者联合检测提高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