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美新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2019-07-25王晶

都市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王晶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为我们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城关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龙头村先行建设生态美、产业美、城乡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新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五美 龙头村

一、龙头村基本情况

龙头村位于平利县城东南5公里处古仙湖旅游景区内,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辖13个村民小组868户3398人,因其山脉蜿蜒起伏,形如游龙,故名为“龙头村”。村庄与湖泊浑然一体,徽派民居依山傍水,茶叶、绞股蓝产业园集中连片,生态环境优美,是集民俗农事体验、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近年来,该村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围绕农耕风情小镇的科学定位,按照“五新”战略和“五美”平利发展目标,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聚力打造生态秀美、产业丰美、生活富美、人文恬美、干群和美的“五美”新村。

二、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及实践成效

1.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础,建设生态秀美新家园。乡村振兴,生态秀美是基础。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徽派民居、恬静的田园风光是龙头村最大优势和最大的品牌。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启动实施“净化、美化、亮化、绿化、提素”五化工程和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建立起“户收集、村运转、镇处理”的长效保洁机制。坚持用规划和制度来保护青山绿水,大力种茶、植柳、栽竹、养花,巩固山护、水养、绿绕的生态屏障,既保持了绿水青山的本底,也为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坚持产景融合发展,按照“园区当做景点建设、把产业当成景观建设、把农村当成景区建设”的思路,着力打造“村在景中、家在园间、人在画里”的乡村美景。目前已基本建成了生态茶园、农耕文化园、仿古特色产品展销一条街、登山步道、水上乐园等特色景点和乡村客栈、传统手工作坊、旅游产品门店等乡村休闲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出了布局优化、卫生洁化、民居靓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2.坚持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培育产业丰美新动能。乡村振兴,产业丰美是核心。坚持把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作为龙头村的发展命脉,以创建姜家坳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做优一产,以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做强二产,以“赏农耕文明、游美丽乡村”为主题突破三产,扎实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坚持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打造创业示范一条街,拓展创业平台,发展特色商铺22家,带动就业106人;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承载大众就业,建成标准化观光茶园2000亩,绞股蓝园1000亩,生漆产业园800亩,带动就业608人。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壮大餐饮服务,辐射发展农家乐29家,乡村客栈28家,传统作坊10家,带动就业166人;持续发展生态种养原材料,实现山上种养、山下通过实体店+网店的方式进行销售,不断拓展绿色食品供给链,带动就业102人。坚持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并重,立足旅游市场营销,培育有为青年从事旅游市场服务,带动就业86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以上。目前,全村80%的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带动了78户250人脱贫增收,率先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帶动全村致富的美丽经济之路。

3.坚持以提高居民收入为关键,共建生活富美新生活。乡村振兴,生活富美是关键。龙头村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大力弘扬“三苦三真”精神,精准落实八个一批脱贫措施,深入推进市委提出的“支部+X+贫困户”强基工程、“三变”改革活能工程、新民风建设扶志工程、新社区工厂新业工程和帮扶干部素质提升前沿工程“五大工程”,推行“红黄绿”清单管理、建设“民风积分爱心超市”,确保脱贫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积极开展“党员干部、能人产业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子”活动,吸引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帮助和带动农户发展产业,促使能人大户与农户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经营性收入。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和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劳动报酬,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持续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继续深化“三变改革”,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惠农强农政策, 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增长机制,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高农业补贴效能,增加群众转移性收入

4.坚持以推进三治融合为保障,塑造人文淳美新形象。乡村振兴,人文淳美是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社会风尚、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同步推,加快建立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彰显龙头村地方文化特色。加大文化阵地建设,配套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广播室和道德讲堂。在村口、景区景点和公交站牌等醒目位置绘制以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公民道德等为主题的文化墙和公益广告,使群众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和教育。组建村文化骨干队伍,定期开展广场舞、茶艺、农活赛事等文化活动,打造了“二月二龙抬头”、“舞龙狮”等地方文化品牌。坚持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主线,以深化平安创建为载体,以实现“十个没有”为目标,以村组社区为重点、家庭住户为细胞、行业单位为依托,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标本兼治、服务发展,全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按照村组推荐、镇审核的方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优美庭院、创业致富能手等“八大”评选活动,开办室内外道德讲堂,引导群众见贤思齐。组织群众集思广益,建立村民认可、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引导教化作用,建成萧氏家风家训馆,着力打造家风家训与党风廉政于一体的教育基地。

5.坚持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根本,构建干群和美新机制。乡村振兴,干群和美是根本。通过开展“学亮比、争创出”“学习梁家河.争做好领导、好站所长、好支书、好党员、好干部、‘新五好”党建活动,引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村“两委”换届契机,将返乡创业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吸纳进入了村组织,不断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镇村干部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干群关系和美与否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所在。强化干部包组联户全覆盖、群众就近就地能办事、班子成员现场解难题、镇村齐心协力抓发展的“一线工作法”,对于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完善坐班值班积分制、党员分类评星定级、“四议两公开”全程纪实、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等四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干群关系。

三、实施乡村振兴的几点认识

1.精准选好村级领头人物,着力解决兴村强村能人缺失问题,努力提升乡村振兴带动力。全国闻名的村庄,都有全国闻名的带头人。一个地方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这个带头人,要看谁来带这个头,谁来起这个头。选好一个支部书记,就能带好一支队伍、带富一方百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名人效应、能人经济的例子层出不穷,选好一个干部、带活一个地方的典型比比皆是。通常来讲,能人和强人必有过人的思维和能力,他们不会只是人云亦云、应声附和,不会只搞上下一般粗、机械抓执行。所有的工作,只有能人、强人干在前冲在前,才会说话有人听、有人信,做事有人帮、有人跟,从而达到“一起而群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除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和顶层设计,除了各级各部门的惠民政策和资金支持,寻找一个有战略眼光、有领导才能、有实干精神、有无私情怀的领头人物,来因地制宜谋划乡村振兴,来有激情有魄力地推动乡村振兴,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路径。因此,要精准选好村级领头人物,着力解决兴村强村能人缺失的问题,有计划地为这类能人谋划出路、拓宽出口,为他们搭建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打破他们成长进步的“天花板”,让他们始终保持干劲、有所盼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带动力。

2.大力培养储备乡土人才,着力解决创新创业动力不足问题,努力提升乡村振兴驱动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现在,一些专家和学者大谈所谓的“唱衰农村论”,这一论断虽与现实有些背离,但一些农村发展转型的现象确实值得警惕。抛开农民工大量进城造成农村人口规模性流失不說,单就有一定技能、有些许见识、有独到思维的乡土人才不愿留在农村,大多仍想跻身城市发展这一问题,很明显地形成了农村人才流失,加剧了乡村人才短板劣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不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而是需要很多拥有一技之长或是一见之长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专家”“田秀才”。所以,从现在起,一定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态度,按照“发现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对内抓培养选用,对外抓引进聚集,大力培养储备乡土人才,有序推进农村致富能手、专业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乡土人才“存量”,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着力解决创新创业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3.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问题,努力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之举,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乡村振兴需要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问题,是乡村振兴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各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氛围很浓厚,大家都在谈、都在想、都在抓,但是效果仍是差强人意、令人担忧。尽管都对村级集体经济出台了支持政策,进行了宏观指导,但基层干部仍然普遍存在“畏难”心理、“依赖”思想和“恐慌”意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仍打不开局面、形不成态势。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好党建思维和手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真落实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政策机制,严格兑现村组干部参与集体经济组织领导、入股分成、收益奖励等政策承诺,激励村组干部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当成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事业,用心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路者。更大范围地支持农村实用技术人员或村级组织成员创办、领办村级企业,不留死角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杜绝村级集体经济“零收入”,解决好村级组织说话办事腰杆不硬、底气不足、后劲缺乏等问题,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努力提升乡村振兴的硬实力。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