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低碳美学视域下的《经典咏流传》

2019-07-25孙菁苑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

孙菁苑

摘要:用传统精粹来重新描摹当今的盛世景象的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的开播使得黄钟大吕和高雅文化重新扎根于人民大众,让节目的走向从单纯的文化品鉴升华到了美学感悟。在《经典咏流传》所展现的古与今、诗与乐、传与播中,受众可以真实感觉到自身价值观与节目的美学内核产生了深度共鸣。不难判断,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低碳艺术。随着节目口碑的逐渐攀升,更多的观众选择观看节目以品味诗词音乐之美,这种对人心灵和思想具有丰富滋养和建设价值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陶冶型自由情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低碳美学;自由情感

由央视推出的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以“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为主题,不仅会选择贴合当今精神风貌的诗歌来邀请不同的嘉宾演唱,也会邀请鉴赏嘉宾发表对诗歌的看法和讲解,带领观众品鉴诗词之美。

为何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思想深远、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能以独特的视听美感压制以恶搞减压为主题的娱乐类综艺节目,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新热点呢?我认为低碳美学原理就是考察和鉴别文艺作品价值高低的最好标准,在这一原理下我们不难判断《经典咏流传》引发受众广泛好评的缘由就是它蕴涵了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美,这就是该节目大获成功的原因。

一、“经典”中的古与今:和而不同彰显低碳美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节目的这段开场白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也表明了中国古今之间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节目以此为宗旨,力图突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贯穿古今并承载着文化、情感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内容丰富多彩但又协调,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就与低碳美学的观点相呼应。低碳美学原理是由我国学者马立新教授创建的一种价值论美学观和艺术观。在这一理论中,我们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产生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不具备现实利害关系的情感定义为自由情感,这就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具备利害关系的必然情感完全区分开来。按照存在价值的高低、大小、正负,又可将自由情感分为陶冶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和沉浸型自由情感。我们推崇的陶冶型自由情感表现为对身心健康具有滋养性和建设性的一种自由情感,又称低碳美。(1)《经典咏流传》将“古典诗词”指代的“古”和“流行音乐”指代的“今”有机的结合,使观众在观看这古今贯通的低碳艺术中得到了身心健康的滋养,自然而然的产生了陶冶型自由情感。

例如在《经典咏流传》第一季中,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首《登鹳雀楼》。可以说这首诗词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诗词中虚怀若谷的坦荡之美也是崇高的、低碳的。这样的低碳艺术文本与萨朗吉、古典吉他、二胡和马头琴四种风格迥异的乐器所演奏的当代音乐古今相结合,我们不仅听到了大屏幕中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吟唱出的旋律,听到了悠久的文化与生命的伟力相结合的况味,也听到了更高层次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般的人生境界。古典艺术与现代音乐超越时空的结合、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载歌载舞,向我们展现出了奇异的和谐之美,恰好符合了低碳美学的要求。这和谐之美就是低碳美,就是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值得我们推崇和赞赏的。

又比如歌手张杰在第二季带来的《蜀道难》,地道的川音融合现代流行音乐,唱出了原诗词中巴蜀人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蜀道精神。诗词其中一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虽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蜀道之畏,但在这演唱中我们更能体会到的其实是人类勇往直前的勇气,这种勇气鼓舞着人们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陶冶型自由情感的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

二、“咏”中的诗与乐:交相辉映产生低碳美

“诗乐同源”,人们常利用这两种姊妹艺术的血缘关系,探讨其中共同的艺术规律,互相借鉴。(2)在《经典咏流传》中,诗与乐的结合一方面更能凸显出诗词中蕴含的氛围,或喜或悲,或急切或婉转;另一方面,诗词被人以乐曲的方式吟唱出来就更具人情味,也更加人性化。诗与乐的结合也是这个节目的一大审美特点,它所能呈现出的人性的美感和力量恰好符合低碳美学的要求,人性美即为低碳美,能够激发出人的陶冶型自由情感。

第一季节目中由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们共同演绎的《苔》,就向我们展现了迎难而上的真实人性中勇气的力量。诗词中的苔依靠顽强的生命活力,在不宜成长的幽暗处展现出青春光彩,让人心里震撼不已,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这无疑是低碳艺术文本的一个典例。当古典的诗词和悠扬婉转的乐曲结合,梁俊老师饱含着浓浓的关怀和爱,带着学生们走出大山的乐曲创作背景故事更是令人唏嘘。人性中的真、善、美三大价值在这诗和乐的结合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在《苔》的词和曲中看到真实人性的光辉在闪耀,这种精神有效的启迪了大众,这也是典型的低碳艺术中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的表现。

三、“流传”中的传与播:驰名天下反映低碳美

“和诗以歌”的理念使得《经典咏流传》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真正达到了现象级流传。在笔者看来,《经典咏流传》之所以盛行得益于节目着力渲染的人文情怀所映射的低碳美。首先,节目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追捧和喜爱:《长歌行》、《明日歌》等歌曲实现了年轻一族刷屏式的传播,节目力图通过正能量青年歌手的传唱,用流行音乐的形式让诗歌文化真正融入青少年的认知和生活中,让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真正被理解和感受,从而让观众产生陶冶型自由情感;对于年纪稍大的观众,节目也会应景的请来老一辈的艺术家:如近百岁的歌者李一菲和谢冰,她们所领唱的《黄河大合唱》时隔八十年依然震撼人心,苍老而有力的歌声带领着观众重新领略了战争年代下的家国情怀。这样经典又优秀的歌曲片段广为流传,也是低碳美学文本受到越来越多人欣赏的一大表现;其次,节目通过诗词与音乐融合的形式,传达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浓重的家国情怀、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节和勇往直前的民族气概。如由警察夏鸿鹏和女儿夏雨霏演唱的《小松》表达出了深厚的父女之情以及父母对儿女的期待等,向观众展现出了亲情美;由彝族歌手吉克隽逸演唱的《观沧海》和《故乡》,则用彝族风格诠释了历史人物曹操的英雄情怀,彰显了爽朗的英雄气节之美;台湾歌手胡德夫用台湾民歌的样式展现出余光中《鄉愁》一诗中忧愁的思念大陆故乡的感受,表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之美。这些美都是低碳美,都能有效的激发出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

四、结束语

对于探究低碳美学在综艺节目中的构建而言,广受好评的《经典咏流传》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作用。陶冶型自由情感启迪下的《经典咏流传》向我们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价值和力量,这种美学精神上的高层次价值追求能够引起观众普遍的情感陶冶效应,引人入胜。以低碳美学原理的构建和低碳美学文本的开发为标志的人文精神的传播永远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希望未来的艺术创作者能够交出更能让人阐发陶冶型自由情感的低碳美作品,为我国的低碳艺术事业贡献出新鲜的血液。

注释:

马立新.低碳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07.

李剑波.格调说的文化底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81-84.

参考文献:

[1]马立新,苏月奂.论高碳艺术与低碳艺术[J].艺术百家,2014(6):98-110.

[2]熊澄宇,张虹.诗乐与传承:中华文明的多元呈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咏流传》节目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战线,2019(07):73-77.

[3]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1):114-121.

[4]吴德胜,梁爽.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机制和价值取向——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青年记者,2018(23):96-97.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
从《经典咏流传》看媒介融合背景下 文化类节目创新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从《经典咏流传》看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的突破创新与发展趋势
《经典咏流传》打开诗歌传承的蹊径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
传承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