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资助育人体系下的受助-自助-助人模式

2019-07-25向凯麟

都市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

向凯麟

摘 要:资助育人是当前高校培育优秀人才和推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长效发展,切实实现资助和育人的完美整合,就需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为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受助-自助-助人模式是一种发展型资助模式,也是促进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举措。要求在落实资助育人工作的过程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育人这一工作灵魂,为学生的综合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 资助育人 受助-自助-助人模式

一、构建资助育人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一)大学生资助育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对贫困学生进行有效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不仅能够让这一学生群体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够贯彻立德树人,促进资助和育人功能的发挥。达成这一重要目标的有效方法就是把经济资助作为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把精神与发展性资助进行整合。所谓经济支柱就是为经济困难高校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援助,使得他们能够有一定资金支持来完成学业。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经济资助体系,也在实际应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精神支柱的含义是借助经济资助帮助贫困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塑造正确价值观。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拓展资助载体,强化了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促使他们回报社会完成,从他助到助他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效性。发展性资助的含义是为保障资助育人有效性开展的资助项目用来完善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健康人格,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在这一资助体系当中,主要包含创新创业与心理健康服务资助。前者指的是支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贫困学生,给予创业之间和有关项目研究方面的支持,助力他们实现双创梦。后者则指的是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遵照他们心理成长规律与个性需求给予帮助和支持,从而落实受助-自助-助人模式。

(二)大学生资助育人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在人的整个需求体系当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需求。就贫困学生家庭而言,让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动机是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优质劳动力市场,得到良好的经济收入,进而缓解家庭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假如不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或者是资助工作无法消除学费提升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就会有大量贫困学生无法完成高等教育,给贫困学生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对贫困学生而言,可以顺利进入高效完成学业,组织组织下实现求学梦想,进而为家庭摆脱贫困作出努力是贫困家庭的希望。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育人工作,将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可以让贫困家庭真正意义上感知来自党和国家的关怀,感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资助贫困学生个体这样的行动,在社会上进行更广的辐射,利用定向资助贫困学生的方式激励他们在学有所成之后返乡就业为建设家乡以及贫困地区贡献力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所以说正是因为资助育人的全面推进,才让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也有更加稳定和谐的环境,为和谐社会建成和社会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受助-自助-助人模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其开端是贫困学生得到良好的资助,进而顺利完成学业,满足个人成长成才的要求。当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能力之后,则需要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自主能力,做到自立自强。除此以外,学生还需要将这样的力量进行更广范围的传播,学会帮助他人,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二、资助育人体系下的受助-自助-助人模式的构建

(一)积极宣传和展开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以“三观教育”为准入,深化思想领域的教育改革工作,逐步提高贫困学子的思想认知度,强化使命与担当;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着重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关注其内心世界并大力宣传优秀贫困生的个人先进事迹,从而在思想层面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帮扶。

(二)创立教师-贫困学子互联制度

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老师的工作范围扩大,很难对每位贫困学子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做到精确掌握。为此,创立与健全教师-贫困学子互联制度体系,对于及时把握贫困学子的心理动态有着一定作用。笔者认为,以教师-贫困学子互联制度为指导,实行结对帮扶,不仅可以温暖与净化贫困学子的心灵,思想上起到帮困效果,还能够让师生关系得到明显优化和改善,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以及陌生感,强化情感之间的互动。这必将形成一种巨大的支撑力量,推动着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朝着更为公平的步伐迈进。

(三)创建贫困学子思想能力锻炼与提升机制

在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岗位中,笔者发现,高校贫困学子由于受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等限制,使得他们在普通话、英语过级和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薄弱。因此,为提升贫困学子的社会竞争力,应根据贫困学子个人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及社会发展所需的能力素质为要求,大學可专为贫困学子开设普通话提升能力培训、思想交流研讨会等等。首先,大学一定要解放思想,不只是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还更应以市场为导向,成立校外助困帮扶基地,创立与完善必要的培训技能体制。在解决他们的经济负担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工作实践能力,打开了思想闭塞之门。其次,可以开展有特色的心理交流活动,拓宽贫困学子心灵交流渠道。学校各部门应多组织开展一些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娱等活动,支持、激励贫困学子参与其中。从而可以培养其自信、自强、独立的精神和勤劳、友爱的品格,将贫困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拥有极强社会适应力和完善思想政治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海群.对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系统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7):81.

[2] 索文斌,闻羽.高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90-93.

[3] 马彦周,高复阳.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80-182.

[4] 韦颖.社会公平视野下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价值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高校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