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之上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探析

2019-07-25蔡燕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蔡燕芬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而思维导图教学,是开发学生大脑的载体,可以令学生形成发散性、联系性、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个人核心素养。本文首先分析思维导图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而针对思维导图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有效性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 思维导图 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以图形与箭头的逻辑表现形式,梳理知识信息,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将教育者的思维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则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严谨与开阔,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教学导入,代替了大量的板书说明,在减轻教师负荷的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是一种需要教师潜心钻研的教学新形式。

一、思维导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目前,不少初中生反映,历史教材内容信息复杂,线索模糊,难以捕捉到重点的、具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理清一节课的脉络,显得尤为重要。这时,思维导图,提供一個契机,让复杂、庞大的信息有序与逻辑排列。通过确定一个主题,师生共同参与信息的筛选中,从而找出信息之间的联系与顺序,最后将之绘制成图[1]。整个操作过程,学生去伪求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在实践中,掌握信息处理技能,形成逻辑思考的习惯,最后,条理清晰地绘制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因而,我们可以说,思维导图教学也是培训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过程。

思维导图的设计不是对知识的简单性罗列,而是将知识形成一个规律性、顺序性与逻辑性的系统,促使学生理性思索与分析,其实,其结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思考问题的顺序与逻辑形式,或者说,以思维导图的结构框架激发学生逻辑思考与分析,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检索信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思维导图,之所以会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究其原因在于: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促使课堂形成一种动态生成态势。教学时,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耗费精力,将知识重新整合,创制属于他们历史课堂独有的思维导图作品。由此可见,在整合信息,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散思维,深入思索与辨析,由此形成了创新型思维习惯,提升个人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巧妙之处是,它又留下一抹思维的空白空间。在这份空白之中,学生自由想象,抒发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虽然自由想象,但是学生又必需立足思维导图,必需还原史实,不能天马行空。因此,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理性分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制作主题式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主题式思维导图,是初中历史课堂常见的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选择一个概括性的主题作为导入点;第二,以纵向的形式厘清知识联系;第三,将时间发展作为主要线索。主题式的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紧密相连,展示其中的发展规律,揭露历史事件的本质[2]。然而,绘制“主题式”的思维导图,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是框架不合理,知识信息逻辑性不强。教师审阅时,应该指出其中错误的联系,要求学生不断修改,不断地锻炼学生严谨性思维能力。最后,课堂展示交流,教师再出示自己原先设计好的“主题式”思维导图,褒扬优秀学生,将那些具有创意性的,没有出现知识性漏点的思维导图作为佳品张贴在班级“学习栏”。例如,教学《东汉的兴亡》,以“东汉的兴亡”为专题,笔者制作了以下“主题式”思维导图:

这个思维导图,将内容的主干有序排列,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东汉兴与亡的原因。如,其鼎盛是因为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有释放奴婢;有减轻刑法;有合并郡县等。而东汉灭亡的原因是:外族宦官轮番专权导致政局动荡,再加上自然灾害,最终激起黄巾起义,使得这个朝代走向没落。同时,学生也由此而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记忆。以上是以一节课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我们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几节课以一个主题串联为一起,让历史事件呈现更加紧密的逻辑联系,而学生也由此而形成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个人核心素养。

2.利用阶段性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梳理性思维能力

纵观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偶然,或者说,在偶然中带着必然性,整部历史,有着整体性的联系。基于此,将某个历史时间段作为切入口,将历史信息纵向性相联,可以绘制成阶段性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呈现一个阶段性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态势。不仅如此,它还诠释在一定时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联,让这一历史时期显得更加独特。例如,制作如下阶段性思维导图反映夏商时期的社会变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商时期社会的发展、政治变化与文化状态等。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个国家在政治上实行禅让制,并为巩固皇权而制定了刑法,坚持天下为公的思想也影响着后代人。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朝的残暴统治,最终引发著名的牧野之战,最终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阶段性思维导图,相当于将学生难以理清与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最核心的知识要点,并且帮助学生直观地观摩文明的演变历程,升华学生的思想。这一类思维导图,往往放在课时结束之际,起到总结与归纳的作用。而在展示自己制作的阶段性思维导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创制思维导图,总结历史知识,促使学生发挥思维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一个阶段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联之处,进而利用思维导图分析其发展演变过程,形成以联系的思维看历史事件,提升个人核心素养[3]。

3.利用发散性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面对某一个问题,在思维中衍生出多种解答思路,从而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法,促使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发散性思维,可以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核心素养。而发散性思维导图,就是立足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现象,分支出与此相关的主要信息,而主要信息又分支出其它信息,不断延伸,让这个历史事件与现象的内容关系更加饱满,让我们从这个偶然事件中看出其中的必然趋势[4]。例如,“北宋的政治”思维导图,我们将北宋的政治作为核心问题,从这个问题中,衍生出两个分支,也即中央集权与重文轻武政策,关于中央集权的内容又衍生了更多的信息,具体内容如下图:

利用思维导图这一载体,将大脑中发散性思路绘制出来,将这一方法引入历史课堂,可以让知识永久烙印在学生脑海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而关于发散性思维的绘制,可以让几个学生合为一组共同完成。学生共同准备材料,共同绘制发散性思维导图,展示思维导图,讨论思考,修改、整合,最后成功完成。总之,发散性思维导图教学,让历史课堂更立体、更富有生命力。

三、引导思维导图制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上,有的学生主观认为历史这门学科并不重要,而思維导图的制作也与自己无关,殊不知,学史可以明智,制作思维导图,即可以培养个人形成严谨性与逻辑性的思维,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自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学史才能博学。

在端正态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制作思维导图。在制作思维导图之前,先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整体上构思,让学生的思维显得更加开阔。例如,制作“夏商时期的社会变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掌握朝代的更替这条主线,进而让学生从横向的角度搜集推动社会变革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处理材料,进而才能够引导学生绘制出主干凸出、条理清晰的作品[5]。

在制作思维导图之中,引导学生厘清历史事件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制作“东汉的兴亡”思维导图,学生需要理解一系列惠民政策与其鼎盛的关系,也需要理解外戚宦官专权与其衰亡的关联,这样学生才能够绘制出东汉兴亡的变化与推动东汉兴亡的原因,才能够促使学生以联系的思维看到事情的发展变化。

在制作思维导图之后,引导学生检查与修改,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素养。许多学生将制作思维导图当作是任务,完成之后,就置之不理。然而,我们可以说,思维导图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永远都有开发与研究的空间,而学生更不应该浅尝辄止,应该深入钻研,才能够让个人核心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完善与调整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发展与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用严谨性的图文表述形式发表个人对历史的见解等[6]。

结论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思维导图,是一种从点到体的思维发散形式,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维,还有学生的学习思路,为教师减轻工作负荷,也便于学生理解复杂性知识,提高课堂的成功率。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可以使用的思维导图有:主题式思维导图、阶段性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导图等,而引导学生科学制作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性、联系性、逻辑性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蔚.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探究——以《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8(5):124-127.

[2]林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8):23-24.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于城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