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9-07-25宋世清
宋世清
【内容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计划不全面、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等问题,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不太理想。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还应具有艺术性。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从简单的教学内容中感悟生活道理,达到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一、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配合。师生之间应加强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双方配合好。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为学生积极地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能够在道德与社会的学习中,获得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学生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时,才会主动去参与课堂活动、去体验课堂活动,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例如,在“生活因爱更美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因年老而孤独无助的老人、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儿童、因疾病而痛苦挣扎的人们、因残疾而生活艰难的人等。很多小学生都生活在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自己和身边的亲人都没有经历过这些,无法体会这些特殊人群的艰难和痛苦。在学生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内心也许会受到震撼。这时,教师请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哪些行动去表达自己的爱心等。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有的学生可能想到去陪老人聊天解闷。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想法都可以表达出来,这些都是学生爱心的表现,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因爱更美丽”。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将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
例如,在“呵护绿色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自然环境在遭受污染前后的对比图。在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遭到严重的污染后,会经常出现雾霾天气,水中大量的鱼儿死亡,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教师就组织学生讨论:人们的哪些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被破坏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人们可以通过哪些行动去保护环境?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小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途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再将这些资料整理好,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应该如何去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在平时的生活中应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本身就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学生的视野,不仅能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成长和进步。
例如,在“看地图
找民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周围展开全面的调查,将学校各建筑物、花园、大型植物等所在的位置记录下来,绘制出校园全景图。这个任务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在学生绘制校园地图时,需要学生对校园进行仔细地观察,能锻炼学生的方位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在完成校园地图的绘制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校园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要求學生对校园进行规划,美化校园,为自己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如锄去花园内的杂草、在空旷的地方种上一些小树苗、将现有树木多余的枝条剪掉、清理干净校园周围的垃圾等。通过改善校园环境,也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环境保护、增强学生责任心等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实践,可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爱观察、爱分析、爱思考的好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侯健.小学品德课堂提问原则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8).
[2]邵利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实施“1+3 生本教育”研究-以东昌府区文苑小学为例[D].2016.
[3]刘小玲.以人为本,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教师, 2017(6):96.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里岔小学)